《燃燒烈愛》 - 寫實描述的艱難、自省,與蒼白無力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在面對現實的無力與困頓」、「個體在社會的階級、家庭與自我的週旋當中,抓不太到生命的輕與重」等等原本在八年前的《生命之詩》作品所呈現的狀態,在《燃燒烈愛》Burning當中似乎是更加劇烈的拉鋸,並轉往內心的若有所失,本來這是劇中主人翁遭遇的難題,在《燃燒烈愛》當中變成了導演的難題。

也就是李滄東導演身為長期關心社會中低階層的作者,發現最大的問題不是階級關係的跨越,而是那些抽象的精神自由、生命的意義甚麼的,對於那弱勢族群來說有甚麼意義?某種程度上就是電影中提到的兩種飢餓:一種是肚子餓,另一種great hunger是精神上的餓,會不斷去尋找生命意義的人,也通常是不會太窮的人。

那些弱勢族群關懷的道德反撲,在土耳其導演Ceylan的《冬日甦醒》與Ruben Östlund的《抓狂美術館》都顯現了藝術家反身自省的菁英焦慮。對李滄東而言,建構了更加現實的場面之後的「精神體驗」,無疑顯示了一種作者對社會寫實描述的艱難。於是《燃燒烈愛》裡男主角鍾秀(劉亞仁飾演)寫小說身分的意義,並非是隨機出現,而是與《生命之詩》的詩人阿嬤類似都帶有導演的自我指涉。因為是作家,所以有錢又有氣質的美裔韓人Ben(Steven Yeun飾演),每次遇到家庭破碎的窮小子,樣子囧到不行的鍾秀都會問:小說寫得如何了?

raw-image

《燃燒烈愛》的完成度相當高,好奇坎城影展居然沒有得獎,少說應該有最佳導演或是編劇才對。相當優秀的劇本;寫實又準確的階級設定;南北韓邊界坡州的荒涼地方感,與首爾江南高級住宅區不斷切換的空間設計;精彩的場面調度與精彩的攝影:在明亮與黑暗光線對比強烈中表現寫實的社會和抽象的內心(尤其在暗處拍攝,讓人想到蔡明亮或阿比查邦);精彩的演員演技詮釋了需要大量仰賴角色個性與內心戲的劇本;精彩的配樂(詭異神秘又時而輕快的即興樂器感,呼應到喜歡爵士樂的原著村上村樹?)

看的時候,本來還在想像南韓的貧富差距,想像南韓近年來讓台灣欽羨的經濟成長到底造就了多少富豪,正如同鍾秀也在想像身處在豪宅區中到底附近有多少像Ben一樣的年輕有錢人,正當這麼想像電影到底會如何呈現南韓「經濟現況」的時候,劇情話鋒一轉,Ben燒掉塑膠棚架的反社會人格,同時又像是紈褲子弟不知農夫辛苦的白爛舉動,情節從社會階級建構不知不覺陷入到角色的三角關係裡面,其中階級跨越的成功關鍵:懷抱浪漫主義又「身體解放」的女主角的設定。那種似曾相似的洋化形象(stereotype),浪跡天涯尋找夢想的背包客感。到了中後段女主角突然消失,又是十分高明的設計,順勢把緊繃和製造了跟蹤懸疑感放到兩位貧富差距的男主角上面:相較於鍾秀的憨直,襯托出Ben面無表情的神秘與一點點旁觀的厭世感,有錢的Ben並不囂張而是像是更有教養也更加虛無有一種精神上的瀟灑溫柔,只是偷偷地換了女伴就讓只能自慰的鍾秀產生好奇跟妒嫉,並且聚焦在關於燒掉塑膠棚架的神祕火光與鍾秀不斷回憶那些心中重要的事件是不是真的發生過?

raw-image

到目前為止覺得劇本中最值得討論的部分,應該是跟蹤事件結束爸爸被宣判之後,男主角又對著空房間自慰(想到了金基德的《空屋情人》)並且寫作。這個看似「神聖步驟」到這個節骨眼好像也已經無所謂了,因為劇本邏輯也不在意鍾秀有沒有真的寫作或完成甚麼作品。坎城影展沒有得獎也許就是這一連串結尾的疑點:鍾秀殺了Ben,好像無關窮人殺死富人的政治隱喻,但充其量只是因為鍾秀對女主角失蹤的歸咎,利用Ben縱火的快感引火自焚並昇華了對鍾秀空蕩的愛情,這個場景影像的鏡頭相當成功:透過髒髒的貨車玻璃,看到車後那團火焰,十足階級感又抽象又宗教殉道意味,但在劇情的邏輯上就說不太過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拉特飯的沙龍
26會員
78內容數
拉特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6
《當妳轉身之後》以簡潔的現代主義式場景設計,明顯表現病人內在時間與機械時間滴答聲共存的旋轉病床,病床外方型結構和上方方形環燈存在主義式的企圖詮釋病人的存有。
Thumbnail
2025/03/16
《當妳轉身之後》以簡潔的現代主義式場景設計,明顯表現病人內在時間與機械時間滴答聲共存的旋轉病床,病床外方型結構和上方方形環燈存在主義式的企圖詮釋病人的存有。
Thumbnail
2025/02/28
電影以挪亞方舟式大洪水神話災難,扣合在不斷淹沒的建築與大雕像都變成遺跡,無人,但人曾經存在的想像,於是讓動畫技術的優異,使主角貓咪之動作十分鮮活,代替了像是已經不存在人類世界的倖存物種。
Thumbnail
2025/02/28
電影以挪亞方舟式大洪水神話災難,扣合在不斷淹沒的建築與大雕像都變成遺跡,無人,但人曾經存在的想像,於是讓動畫技術的優異,使主角貓咪之動作十分鮮活,代替了像是已經不存在人類世界的倖存物種。
Thumbnail
2024/12/14
完全明白生活的劇本,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尷尬,進退兩難的時刻。男主角伊凡因為年輕瘋狂而草率結婚,而後面給予他瘋狂權力的大人說這樣太荒謬一定要離婚,於是原本狂暴吶兒就變成小吶兒(見英雄聯盟)。
Thumbnail
2024/12/14
完全明白生活的劇本,最精彩的地方就在於尷尬,進退兩難的時刻。男主角伊凡因為年輕瘋狂而草率結婚,而後面給予他瘋狂權力的大人說這樣太荒謬一定要離婚,於是原本狂暴吶兒就變成小吶兒(見英雄聯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今天要來推薦一部2014年播出的韓劇沒關係是愛情啊(괜찮아, 사랑이야),是一部以心理醫學為題材,通過知名小說家兼電台廣播DJ張宰烈(趙寅成飾演)與精神科醫生池海秀(孔曉振飾演)之間的相處,描述現代人在不知不覺中帶著心病生活的人生和愛情故事。  
Thumbnail
  今天要來推薦一部2014年播出的韓劇沒關係是愛情啊(괜찮아, 사랑이야),是一部以心理醫學為題材,通過知名小說家兼電台廣播DJ張宰烈(趙寅成飾演)與精神科醫生池海秀(孔曉振飾演)之間的相處,描述現代人在不知不覺中帶著心病生活的人生和愛情故事。  
Thumbnail
像是《寄生上流》把「富」與「窮」明顯拉出了區隔,富者要的是自尊,窮者要的是金錢,但以美色為資本的網美和誤闖上流的男模,是屬於哪裡呢(而妝容底下還是美色嗎)?
Thumbnail
像是《寄生上流》把「富」與「窮」明顯拉出了區隔,富者要的是自尊,窮者要的是金錢,但以美色為資本的網美和誤闖上流的男模,是屬於哪裡呢(而妝容底下還是美色嗎)?
Thumbnail
身為長期關心社會中低階層的作者,發現最大的問題不是階級關係的跨越,而是那些抽象的精神自由、生命的意義甚麼的,對於那弱勢族群來說有甚麼意義?某種程度上就是電影中提到的兩種飢餓:一種是肚子餓,另一種great hunger是精神上的餓,會不斷去尋找生命意義的人,也通常是不會太窮的人。
Thumbnail
身為長期關心社會中低階層的作者,發現最大的問題不是階級關係的跨越,而是那些抽象的精神自由、生命的意義甚麼的,對於那弱勢族群來說有甚麼意義?某種程度上就是電影中提到的兩種飢餓:一種是肚子餓,另一種great hunger是精神上的餓,會不斷去尋找生命意義的人,也通常是不會太窮的人。
Thumbnail
不光是青年男女的生活秘事,每位角色都呈現出鮮明的性格及陰暗面。性與愛、渴望愛、給予愛,夢想、幻想和現實,漂泊於台北都市的他們,心驚膽顫,隨遇(慾)卻不安,也許和你也相同。
Thumbnail
不光是青年男女的生活秘事,每位角色都呈現出鮮明的性格及陰暗面。性與愛、渴望愛、給予愛,夢想、幻想和現實,漂泊於台北都市的他們,心驚膽顫,隨遇(慾)卻不安,也許和你也相同。
Thumbnail
之前終於看完了火神的眼淚 (也騙走我不少眼淚 一部10集的篇章看下來,集集精彩又深入的切中人心 在每一集的打火、救護、搶救行動的故事裡 淡淡的描繪了在這些行動中所遭遇的困難與制度問題 而遍佈全劇的消防制度問題更是值得我們注意且付出關注的重點
Thumbnail
之前終於看完了火神的眼淚 (也騙走我不少眼淚 一部10集的篇章看下來,集集精彩又深入的切中人心 在每一集的打火、救護、搶救行動的故事裡 淡淡的描繪了在這些行動中所遭遇的困難與制度問題 而遍佈全劇的消防制度問題更是值得我們注意且付出關注的重點
Thumbnail
同志更生人杜小鳳(陽靚 飾),愛上當年為她保釋卻又回頭起訴她的檢察官劉以潔(翁嘉薇 飾),同時受到男兒身女兒心的模特兒丈夫孟曄(徐宇霆 飾)迷惑,一場謀殺案將揭開三個案件關係人盤根錯節的情感關係。
Thumbnail
同志更生人杜小鳳(陽靚 飾),愛上當年為她保釋卻又回頭起訴她的檢察官劉以潔(翁嘉薇 飾),同時受到男兒身女兒心的模特兒丈夫孟曄(徐宇霆 飾)迷惑,一場謀殺案將揭開三個案件關係人盤根錯節的情感關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