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養|媽媽對不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某天晚上,我正滑著手機看社群網站上的貼文。

女兒走過來帶著哭腔:「媽媽...」

我抬起頭,她滿臉都是淚,攤開手掌,我視線跟著往下看。

嚇了一跳,那是破裂成兩片,透明水藍色的角膜塑型片。

raw-image

「怎麼回事!」我驚呼

她哭著說:「我剛剛要戴角膜塑型片的時候,覺得眼睛裡有東西,就用手去撥,一用力不小心就把它弄破了...」

「不是在眼睛裡破掉的吧?有沒有傷到眼睛?」

「不是,是握在手裡捏破的。沒有傷到眼睛...」她搖著頭說。

「那就好~」

我沉默了一下,把她抱進懷裡。

「破了就破了吧。」

「媽媽~對不起~」女兒淚如雨下

「我沒有生氣,也沒有罵你呀!」

「可是我很自責~」女兒嚎啕大哭

「你又不是故意的~別自責!」

崇建老師說,自責是拿一把刀在插自己。不要自責,要負責。

我深呼吸,覺察不到自己情緒的起伏,腦袋卻不斷轉著許多想法

「要再配新的嗎?萬一又破了怎麼辦?她自己愛戴不愛的,當初是我要她戴?還是她自己願意戴的?如果不戴,那要怎麼辦?點散瞳劑嗎?............」

一堆念頭跑出來,我一方面思索著要怎麼辦,一方面想試著陪伴安撫她的情緒。

「你怎麼哭得這麼傷心啊?」

「因為角膜塑型片花很多錢...錢很難賺...」她的哭聲沒停止

很貴。錢很難賺。是啊!一片角膜塑型片一萬多塊,就這樣被捏破了!我在心裡想著。沒有回應她。

待她心情平復了一些,我問她。

「那你還要再戴角膜塑型片嗎?或是不想戴了?」

「我會擔心又把它捏破...」

「那如果不戴就要點散瞳劑控制近視,可以嗎?」

「嗯~可以。」

隔天早上,我回想著昨晚的情況。

我當下感覺不到自己有起伏的情緒,但是我卻無法安穩的和女兒對話。面對她的話,我無法做出適當(理想中)的應對跟回應,我的腦袋只是不停的思考,該如何處理後續,要這樣做要那樣做。

老師說,當內在不夠安穩,就無法對話,容易卡關。

回想當時的一些念頭,我應該是有生氣跟無奈的,只是把情緒隱藏或壓抑了下來,所以無法感覺到。否則當下我應該可以適時欣賞她的勇敢認錯。

我重新檢視整理自己的內在,下班回到家,跟女兒表達,欣賞她的勇於認錯。問她怎麼這麼勇敢,願意來面對我。

「做錯了就要承認啊~被罵就被罵了啊~」她一臉瀟灑。

看她的表情,真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但相信經過這件事,應該讓彼此都有些學習。

孩子犯了錯,許多人第一時間的反應,多是憤怒地指責孩子。(以前我也是這樣的...)

但是經過上課學習,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同理,就會明白責備或處罰多會讓孩子心生畏懼,下次犯錯會更害怕讓父母知道,甚至說謊掩飾。不要說孩子了,大人不也是這樣?這應該是做家長最不樂見的情況吧?!

如果這時候的大人,可以為自己的情緒踩一下煞車,感受自己的狀態,試著用包容和愛去接納孩子,讓她感受到即使犯錯,媽媽還是愛她的。相信她將會有更多的勇氣,去承擔犯錯的後果,為自己負責。

父母要的不就是這個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蘇菲雅生活筆記-Sophia Chen 的沙龍
84會員
282內容數
與親子相關議題,包括親子溝通、親子互動,育兒經驗。
2025/03/12
理解與信任孩子,是我們能給他們最好的支持。當我們選擇相信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急著用「合理」的標準去評判他們,我們其實是在告訴他們:「你的感受是重要的,你值得被理解。」這樣的信任,會成為孩子內在力量的一部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挑戰時,知道自己可以被看見、被接納,而不需要用「裝病」或「逃避」來求救。
Thumbnail
2025/03/12
理解與信任孩子,是我們能給他們最好的支持。當我們選擇相信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急著用「合理」的標準去評判他們,我們其實是在告訴他們:「你的感受是重要的,你值得被理解。」這樣的信任,會成為孩子內在力量的一部分,讓他們在未來面對挑戰時,知道自己可以被看見、被接納,而不需要用「裝病」或「逃避」來求救。
Thumbnail
2024/06/13
文章主題著重在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弄丟錢包,展現了父母的溫暖體貼和理智教導。對讀者來說,可以學習到如何在教育孩子時,保持冷靜和同理。最重要的是不指責,讓孩子自我負責。
Thumbnail
2024/06/13
文章主題著重在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弄丟錢包,展現了父母的溫暖體貼和理智教導。對讀者來說,可以學習到如何在教育孩子時,保持冷靜和同理。最重要的是不指責,讓孩子自我負責。
Thumbnail
2024/05/06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講述了一個母親和她小四兒子對於失落的情感交流。母親擔心讓孩子失落,因為她曾經自己經歷過失落的滋味。文章強調了父母在孩子失落時的陪伴和支持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表達了情感和家庭價值的升華。
Thumbnail
2024/05/06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講述了一個母親和她小四兒子對於失落的情感交流。母親擔心讓孩子失落,因為她曾經自己經歷過失落的滋味。文章強調了父母在孩子失落時的陪伴和支持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表達了情感和家庭價值的升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小時候因為媽媽而哭泣,總與責罵有關,20歲那一年哭泣,卻只是因為一句話。 「從現在開始,媽媽不管妳了。」 談論到媽媽,心情往往複雜的。 小時候對於媽媽總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結。 看不慣媽媽在家庭裡受委屈,但是又習慣了她百般將就 ; 不喜歡媽
Thumbnail
「媽媽你笑了耶!」 「媽媽你心情不好喔?」 「媽媽,抱抱充電。」 吉米最會觀察媽媽了, 感覺媽媽累了、不開心了, 就會靠過來說要給媽媽抱抱給媽媽充電。 可能忙碌生活中, 我忘了給自己停一下, 忘了給孩子們smile~ 但, 孩子們其實都好在意呀! 注意著我們的每個情緒和一舉一動。 #孩子對父母深深的
Thumbnail
「媽媽你笑了耶!」 「媽媽你心情不好喔?」 「媽媽,抱抱充電。」 吉米最會觀察媽媽了, 感覺媽媽累了、不開心了, 就會靠過來說要給媽媽抱抱給媽媽充電。 可能忙碌生活中, 我忘了給自己停一下, 忘了給孩子們smile~ 但, 孩子們其實都好在意呀! 注意著我們的每個情緒和一舉一動。 #孩子對父母深深的
Thumbnail
親子關係研究這些年進展飛快, 從以往以家長為中心的是非觀, 逐漸演變成尊重且多元的價值觀。 大人如果還停留在舊觀念, 不懂得跟著與時俱進, 會感覺教養好難好苦, 那是一定的! ▪️ 上課鐘聲響完, 我正準備蹲下身子去繫脫落的鞋帶。 空蕩蕩的長廊, 一對母子低沈的對話聲顯得格外的清晰。 我忍不住抬頭,
Thumbnail
親子關係研究這些年進展飛快, 從以往以家長為中心的是非觀, 逐漸演變成尊重且多元的價值觀。 大人如果還停留在舊觀念, 不懂得跟著與時俱進, 會感覺教養好難好苦, 那是一定的! ▪️ 上課鐘聲響完, 我正準備蹲下身子去繫脫落的鞋帶。 空蕩蕩的長廊, 一對母子低沈的對話聲顯得格外的清晰。 我忍不住抬頭,
Thumbnail
「我真的很不喜歡媽媽這樣⋯⋯就因為她是媽媽,所以我就要一直包容她?」大女兒罕見、直白且忿忿不平地說出心底深處的感受。 「照理來說,的確是不需要。」我給出支持性的回應。 但是,與此同時,我順著大女兒直指核心的尖銳,在心裡面探勘到一個過去不曾被描繪過的「內在空間」,那是「超乎尋常的『子女對母親的寬容度』
Thumbnail
「我真的很不喜歡媽媽這樣⋯⋯就因為她是媽媽,所以我就要一直包容她?」大女兒罕見、直白且忿忿不平地說出心底深處的感受。 「照理來說,的確是不需要。」我給出支持性的回應。 但是,與此同時,我順著大女兒直指核心的尖銳,在心裡面探勘到一個過去不曾被描繪過的「內在空間」,那是「超乎尋常的『子女對母親的寬容度』
Thumbnail
有天晚上準備要哄孩子睡覺時 女兒說要喝奶 我:妳已經喝過了 可是她一直說著要喝ㄋㄟㄋㄟ要喝ㄋㄟㄋㄟ 因為哥哥明早要上學 深怕她吵鬧會影響哥哥睡眠 我只好順著她的意又泡了一次ㄋㄟㄋㄟ給她 兒子在旁:會不會妹妹喝太多 又吐了? 我:應該不會… 沒幾分鐘女兒一飲而盡 ㄧ瓶240ccㄋㄟㄋㄟ喝完了 我關燈要
Thumbnail
有天晚上準備要哄孩子睡覺時 女兒說要喝奶 我:妳已經喝過了 可是她一直說著要喝ㄋㄟㄋㄟ要喝ㄋㄟㄋㄟ 因為哥哥明早要上學 深怕她吵鬧會影響哥哥睡眠 我只好順著她的意又泡了一次ㄋㄟㄋㄟ給她 兒子在旁:會不會妹妹喝太多 又吐了? 我:應該不會… 沒幾分鐘女兒一飲而盡 ㄧ瓶240ccㄋㄟㄋㄟ喝完了 我關燈要
Thumbnail
那日,一位擁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的媽媽,因為自己的母親非常疼愛這對外孫女,而前來療癒。 。 這位媽媽的眉頭,在打開視訊鏡頭之初,就緊緊皺著。這個表情,馬上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一般來說,個案在正式進入療癒、真正把情緒放出來之前,通常都還是會先用中性表情來進行互動,不會這麼快地就讓喜怒形於色。
Thumbnail
那日,一位擁有一對雙胞胎女兒的媽媽,因為自己的母親非常疼愛這對外孫女,而前來療癒。 。 這位媽媽的眉頭,在打開視訊鏡頭之初,就緊緊皺著。這個表情,馬上引起我的注意;因為,一般來說,個案在正式進入療癒、真正把情緒放出來之前,通常都還是會先用中性表情來進行互動,不會這麼快地就讓喜怒形於色。
Thumbnail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跟爸媽頂嘴的經驗吧?例如買個鞋其實就可以來場小戰爭了。 「媽,我要這雙鞋。」 「我覺得妳穿它旁邊的這雙比較好看。」 「你相信媽媽的眼光啦!媽媽永遠是最替女兒著想的,你照我說的買絕對沒錯,我是你媽!我會讓你穿的醜出門嗎?」 通常小孩子會得到的結論就是這句。 **
Thumbnail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跟爸媽頂嘴的經驗吧?例如買個鞋其實就可以來場小戰爭了。 「媽,我要這雙鞋。」 「我覺得妳穿它旁邊的這雙比較好看。」 「你相信媽媽的眼光啦!媽媽永遠是最替女兒著想的,你照我說的買絕對沒錯,我是你媽!我會讓你穿的醜出門嗎?」 通常小孩子會得到的結論就是這句。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