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自己喜歡的事,遇到了阻礙,就要想辦法去排除,而不是在那邊怨天尤人,說自己為何那麼倒霉。如果連走路都無法的話,那還有什麼運動是可以的?不敢說能瘦多少,但總比任憑自己的健康狀態繼續下降要好得多了!
接續上一篇文章,像月光以前在上下天橋時。就有特別注意要將腳步放橫,以免發生腳滑的情形。但沒有想到的是,走在平面的小斜坡也會這樣打滑。而且這種碎石子斜坡本身就有防滑的效果,很多騎樓高低起伏,都是靠這種小斜坡來連結這樣的高低差。只是沒想到雨勢一大,就會如此打滑。所以不僅是那種鋪設平滑磁磚的路面要注意,走過每個小斜坡上下也要特別注意才是。月光認為,這不就是生命在提醒自己的事嗎?避免下次再跌倒受傷,再摔倒或許又不知道傷在哪裡。
所以,應該用這樣的角度來看待事情,改進自己運動的缺失。也不要過於勉強自己,該休息就要休息。走路運動固然是好,但如果雨勢過大就應該考慮搭乘公車,而不應該走在溼滑的路面上。後來想想,幸好是冬天跌倒,外面還有夾克蓋住屁股,而且屁股也有肉可以減低撞擊力,所以才沒有太過嚴重。事後休息幾天,又開始嘗試走路了,希望能慢慢的恢復到先前的走路速度。
對於自己喜歡的事,遇到了阻礙,就要想辦法去排除,而不是在那邊怨天尤人,說自己為何那麼倒霉。如果連走路都無法的話,那還有什麼運動是可以的?不敢說能瘦多少,但總比任憑自己的健康狀態繼續下降要好得多了!從別人的立場可能會說:就坐公車不就好了?反正走到站牌和上下公車也會運動到啊!但對月光而言,能夠把握的運動時間,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健康,為何要白白浪費掉呢?雖然現在是這樣子的型態,以後可能會因為工作或居住地點的不同而要重新規劃,但至少是當下就垂手可得的健康,不能就這樣輕易放棄。
這樣的運動型態不敢說能夠夠維持多久,但至少是當下可行的方案。所謂的最佳運動方式必須綜合當下的情勢而制定出來,沒有一定的模式。有的同事把運動地點設定在住家與公司的中間點,如此他下班後就可以順道去運動,然後再回到家中,不用特別繞路,這也可以增加想要運動的便利性。每個人都可以自己打造屬於自己的健身方式,不一定就是要特別早起或是特別晚回家才能達到運動效果。更不是奢望等到退休後有大把時間可以拿來運動,那些都是不切實際的。當然是希望每天都能運動到是最好,如此也不會感到身體的活動能力逐漸受限,這樣也會因此影響到工作效率。
月光覺得,雖然跌倒了是一件十分疼痛的事,但如果能藉此改進自己的運動內容,活得更健康,這樣身體的免疫力及氣色也會跟著好轉,也就更有意願持續下去。這一點跟持續寫作還有投資都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持續下去!成果就會慢慢地展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