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心態】讓我們走出"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醒來走原路"的困境。查理蒙格給我們的職場三帖解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醒來走原路」是大陸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擔任"團結香港基金會"顧問的演講金句,看似精簡,卻道盡世間人總是計畫>行動。每年的開始,總有許多人會大刀闊斧的展開計畫說:我要減肥成模特我要練成吉他之神,但往往不到三個月,就能在二手市場看到許多健身房會員轉賣與九成新的吉他求售。
我想,應該跟人類認知錯誤有關:
1.對於一年產出的錯誤期待:因為過度樂觀,太過好高騖遠,所以當進度不如預期時,往往會選擇放棄。
2.對於失敗的錯誤認知:無法面對失敗,因為沒有認知到「成功的反面不是失敗,而是沒有堅持下去的定力;所以失敗與成功非對立面,而是通往成功的必經之路。」
3.對於目標的錯誤設定:當一個目標無法用smart原則(S=Specific、M=Measurable、A=Attainable、R=Relevant、T=Time-based)去定義時,你就會有一種努力很久,但卻沒有結果的挫折感。
思維錯誤的人,往往會讓自己活在內心惡魔的呢喃中:放棄吧!
這一切的一切再正常不過,因為我們都曾經臣服於惡魔呢喃,在職場上亦是。
工作中,總有一些時刻,想放棄現有的工作,但卻因某些理由退縮,而停滯不前。可能是對自己沒自信,害怕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害怕無法適應新的工作、害怕新工作無法給自己要的。所以查理蒙格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給了我們三帖,面對工作是否要轉換的解藥:
查理蒙格
「我們不賣自己不會買的東西」
工作是謀生工具,也是態度,一種待人處世的態度。所以當我們嘗試去賣我們不會買,不認同的商品時,在某個層面,我們就成為了騙子。因為騙子需要用許多故事替自己圓謊。若每天都要重複這個惡性循環,那,該有多累阿!
「別為你不尊重、不欽佩的人工作」
這樣的工作環境,易讓自己生起抱怨心,因為沒有人願意被自己不尊重的人指使來指使去吧!
「只跟你喜歡的人共事」
另一半都要慎選,更何況是工作。工作即生活,因為每個人一天會花一半清醒時間在工作,有時甚至超過與另一半的相處。所以,跟討厭的人共事,那該多痛苦阿!
上面三帖解藥,只要有一帖,就有待著的理由;但若三帖都無,就該換個醫生,別再待在原路。若能一次服三帖,請閉上眼睛,說聲:感謝上蒼阿!
--為了成為somebody,我們都要do something--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特助的經營筆記-查理說
13會員
37內容數
10多年的特助經驗,走過北京、上海、陝西、杜拜、非洲 溝通談判、公司治理、品牌行銷、運營管理、業務推廣 「修練願力,把生活中每一個不願意轉為願意,將願意轉變成人生意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共同利益是消除不同立場的工具 在公司,常會遇到跨部門溝通,因為立場不同,導致各說各話,最後往往以互推皮球,沒有結論收場。 最近,公司的管理部經理應老闆要求,請各部門主管提前一周繳交KPI檢討,所以特別找了A/B/C部門進行了一次跨部門會議: A:「不可能,因為我們都要等B部門的數字。」 #會議前:
鶴立雞群,感覺是個很正面的成語,代表優秀的人在群體中特別突出;但換個角度思考,我們應該換群體了,因為身旁的人遠遠落後於你。你不再被打擊,不再有落後的危機感。 寧願在富人堆中當窮人,也不在窮人堆裡當富人 小心,遠離鮮花與鼓掌 圈子不大,成就難成 那我們該如何做? 1.每到一座山,就盡力爬到山頂
要成事,慾望與野心缺一不可。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卻還是過不好人生?」 「為什麼減肥了那麼久,卻還是瘦不下來?」 「為什麼學了那麼久英文,卻還是無法跟外國人對談?」 這是我們人生常聽到的感嘆。 我想,這也是世上僅有2%的人能成功的原因吧! 慾望與野心是人類想要一件東西不同程度的表現。
了解人類潛意識的缺陷,可以讓自己與身旁的人過得更幸福。 一直到我面臨工作停滯與困惑期,那是一段我不斷地看書、不斷地上網、不斷找答案的時期,讓我再次遇見它。 還記得那天,風光明媚的寧靜午後,是我買這本書的兩年後,因緣際會地再次翻開書,有一種我好像從沒看過的感覺。 「獎勵和懲罰超級反應傾向」
思考不是讓我們停下,而是讓我們前進的準則。 今天同事跟我提起,上班的無心與換工作的無力。因為工作單一、無挑戰,所以無心投入;因為家庭經濟大,所以無力變動,沒有勇氣。好像身為上班族的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迷惘~ 他說:「我這次要好好想想,因為我已經浪費太多時間了。」 開始行動,就成功一半了
「舉頭三尺有神明。」看起來是個很修行、很宗教的字眼,但其實,這是一個很"原子習慣"的重要動作。 但,並不是每間公司會有這樣的角色,所以流程中一位具有「舉頭三尺有神明」思維的專業人士變得很重要。因為他會: 1.從策略角度去看戰略 2.從量產角度去看流程 3.從可行性角度去看戰術
共同利益是消除不同立場的工具 在公司,常會遇到跨部門溝通,因為立場不同,導致各說各話,最後往往以互推皮球,沒有結論收場。 最近,公司的管理部經理應老闆要求,請各部門主管提前一周繳交KPI檢討,所以特別找了A/B/C部門進行了一次跨部門會議: A:「不可能,因為我們都要等B部門的數字。」 #會議前:
鶴立雞群,感覺是個很正面的成語,代表優秀的人在群體中特別突出;但換個角度思考,我們應該換群體了,因為身旁的人遠遠落後於你。你不再被打擊,不再有落後的危機感。 寧願在富人堆中當窮人,也不在窮人堆裡當富人 小心,遠離鮮花與鼓掌 圈子不大,成就難成 那我們該如何做? 1.每到一座山,就盡力爬到山頂
要成事,慾望與野心缺一不可。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書,卻還是過不好人生?」 「為什麼減肥了那麼久,卻還是瘦不下來?」 「為什麼學了那麼久英文,卻還是無法跟外國人對談?」 這是我們人生常聽到的感嘆。 我想,這也是世上僅有2%的人能成功的原因吧! 慾望與野心是人類想要一件東西不同程度的表現。
了解人類潛意識的缺陷,可以讓自己與身旁的人過得更幸福。 一直到我面臨工作停滯與困惑期,那是一段我不斷地看書、不斷地上網、不斷找答案的時期,讓我再次遇見它。 還記得那天,風光明媚的寧靜午後,是我買這本書的兩年後,因緣際會地再次翻開書,有一種我好像從沒看過的感覺。 「獎勵和懲罰超級反應傾向」
思考不是讓我們停下,而是讓我們前進的準則。 今天同事跟我提起,上班的無心與換工作的無力。因為工作單一、無挑戰,所以無心投入;因為家庭經濟大,所以無力變動,沒有勇氣。好像身為上班族的我們,都曾有過這樣的迷惘~ 他說:「我這次要好好想想,因為我已經浪費太多時間了。」 開始行動,就成功一半了
「舉頭三尺有神明。」看起來是個很修行、很宗教的字眼,但其實,這是一個很"原子習慣"的重要動作。 但,並不是每間公司會有這樣的角色,所以流程中一位具有「舉頭三尺有神明」思維的專業人士變得很重要。因為他會: 1.從策略角度去看戰略 2.從量產角度去看流程 3.從可行性角度去看戰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我當員工的時候希望遇到賞識我的老闆,當老闆的時候也希望能遇見有抱負的夥伴,更希望每個夥伴都有機會自己當老闆,這代表他能夠在我這裡成長也能夠讓彼此共好、茁壯,這是一個善的循環,問題是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閱讀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後,反思職場生態和個人選擇。文章以一位產品經理的經歷,描述主管為追求業績,粉飾產品現狀,創造光鮮亮麗表象的過程。產品經理在良心與現實間掙扎,最終選擇離開。文章探討職場中個人目標與現實的衝突,並提出職場生存之道,例如認清現實、保護自己、找到自身價值、學會溝通、適時離開等。
Thumbnail
職場中我們可能有遇過這種人,不管在報告整理、提案說明、主管溝通、同事相處上都接近完美,只要感覺到有出現一點失誤,那怕別人沒有感覺也不行,因為他用著接近嚴苛的自律去要求自己,希望能做到滴水不漏。 【#太完美反而讓人更專注找漏洞】 但現實結果是,就像是玩大家來找碴一樣,可能是因為忌妒、也可能是因
Thumbnail
職場抱怨的風險與因應策略:一位同事的抱怨事件,引發對於公司管理和個人職涯規劃的省思。文章探討抱怨在職場的潛在風險,以及如何避免陷入抱怨陷阱,並強調評估公司文化和個人職涯發展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來~~”衝突“不只是職場有~生活中、你想不到的事情,風和日麗一團和氣,都可能臨時有衝突! 當衝突來臨,你會慌張、你需要練習、你需要勝利方程式,如果你每次衝突都會胃抽筋~ 請看這一篇!
Thumbnail
男人困境 45 為什麼想做的事情都沒有執行出來?   我們都知道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但往往是知道了之後卻做不出來。   其實知行合一的其中道理,來自於先行,後知。   你只有先做了,才能夠明白真實的感覺。   用面試工作來比喻,你在人力銀行面前看了這麼多公司,總會有剩下幾間彼此比較的。
  不知不覺我們都活成了一個目標導向的人,被慣養成更有決斷力、更積極、更有行動力、或更有產出,就算沒有像財經雜誌上的成功人士那樣成功的具備這樣的性格,或多或少,我們也被如此期待著要去朝向它,彷彿它是對的。
Thumbnail
查理。蒙格獨特的思考方式,是經由他在生活中反覆實踐而得出的心得,縱然知道他說的意思,但如果不去反覆實踐,還是無法完全領會。就如同月光將如何達到標準體重的方式分享出來,但如果不照著這些方法去嘗試去修改,那就無法確認這些方法到底對想要減重的人到底有沒有效。雖然,即使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忙碌的生活使人迷惘,但堅持到底絕對不是最佳策略。從騰訊前副總裁吳軍的理念出發,本文探討該尋求什麼樣的策略來追求目標。文章中提到了管理學、文學的角度,透過李白和蘇軾的故事,說明追求目標並無需愚蠢地堅持。透過探索和瞭解自己,培養員工成長,及找出關鍵要務等方式,提供了更高維度的思考。
Thumbnail
【vocus 精選投資理財/金融類沙龍,輸入 "moneyback" 年訂閱 9 折】 市場動盪時,加碼永遠值得的投資標的——「自己」 川普政府再度拋出關稅震撼彈,全球市場應聲重挫,從散戶到專業投資人,都急著找尋買進殺出的訊號,就是現在,輪到知識進場!把握時機讓自己升級,別放過反彈的機會!
我當員工的時候希望遇到賞識我的老闆,當老闆的時候也希望能遇見有抱負的夥伴,更希望每個夥伴都有機會自己當老闆,這代表他能夠在我這裡成長也能夠讓彼此共好、茁壯,這是一個善的循環,問題是你準備好了嗎?
Thumbnail
閱讀劉墉的《我不是教你詐》後,反思職場生態和個人選擇。文章以一位產品經理的經歷,描述主管為追求業績,粉飾產品現狀,創造光鮮亮麗表象的過程。產品經理在良心與現實間掙扎,最終選擇離開。文章探討職場中個人目標與現實的衝突,並提出職場生存之道,例如認清現實、保護自己、找到自身價值、學會溝通、適時離開等。
Thumbnail
職場中我們可能有遇過這種人,不管在報告整理、提案說明、主管溝通、同事相處上都接近完美,只要感覺到有出現一點失誤,那怕別人沒有感覺也不行,因為他用著接近嚴苛的自律去要求自己,希望能做到滴水不漏。 【#太完美反而讓人更專注找漏洞】 但現實結果是,就像是玩大家來找碴一樣,可能是因為忌妒、也可能是因
Thumbnail
職場抱怨的風險與因應策略:一位同事的抱怨事件,引發對於公司管理和個人職涯規劃的省思。文章探討抱怨在職場的潛在風險,以及如何避免陷入抱怨陷阱,並強調評估公司文化和個人職涯發展的重要性。
Thumbnail
原來~~”衝突“不只是職場有~生活中、你想不到的事情,風和日麗一團和氣,都可能臨時有衝突! 當衝突來臨,你會慌張、你需要練習、你需要勝利方程式,如果你每次衝突都會胃抽筋~ 請看這一篇!
Thumbnail
男人困境 45 為什麼想做的事情都沒有執行出來?   我們都知道知行合一的重要性,但往往是知道了之後卻做不出來。   其實知行合一的其中道理,來自於先行,後知。   你只有先做了,才能夠明白真實的感覺。   用面試工作來比喻,你在人力銀行面前看了這麼多公司,總會有剩下幾間彼此比較的。
  不知不覺我們都活成了一個目標導向的人,被慣養成更有決斷力、更積極、更有行動力、或更有產出,就算沒有像財經雜誌上的成功人士那樣成功的具備這樣的性格,或多或少,我們也被如此期待著要去朝向它,彷彿它是對的。
Thumbnail
查理。蒙格獨特的思考方式,是經由他在生活中反覆實踐而得出的心得,縱然知道他說的意思,但如果不去反覆實踐,還是無法完全領會。就如同月光將如何達到標準體重的方式分享出來,但如果不照著這些方法去嘗試去修改,那就無法確認這些方法到底對想要減重的人到底有沒有效。雖然,即使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
Thumbnail
本書旨在打破「忙碌謬誤」:覺得只要再努力一點,就可以撐過所有壓力的幻覺。作者於書中提出5個雙贏原則,希望協助困窘於工作與生活失衡的迷途羔羊,能將兩者視為相輔相成的夥伴,而非二元對立的零和遊戲。
Thumbnail
忙碌的生活使人迷惘,但堅持到底絕對不是最佳策略。從騰訊前副總裁吳軍的理念出發,本文探討該尋求什麼樣的策略來追求目標。文章中提到了管理學、文學的角度,透過李白和蘇軾的故事,說明追求目標並無需愚蠢地堅持。透過探索和瞭解自己,培養員工成長,及找出關鍵要務等方式,提供了更高維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