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資源轉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幾天剛結束一個工作坊的課程,在課程接近尾聲時,我對小組團體提出我個人的欣賞與感謝,也對於這次討論時間不夠、希望發言時間可以更公平分配的想法。

其實這樣的表達對我來說是少有的,通常在第一次參與的課程、第一次加入的新團體,我的連結方式會是觀察加上謹慎,即便我有一些期待跟需要,我的謹慎會讓我跟自己說:「再等等」。不過想了一想,既然參加工作坊是為了開放體驗,決定為我的需要做出新選擇、嘗試挑戰一個不同以往的表達。

在表達完自己的需求之後,我更清楚看見我有一個隱微但其實深刻影響我的資源:「公平」。它來自於我的原生家庭,因為家庭氣氛疏離,大家各忙各的,讓我出社會之後,其實很注重我身處的團體是否有共識、有沒有共同的目標跟方向,這時不時會影響我對於團隊的看重,我本來以為我很離群索居,但原來我比自己想像中的更在乎團體。

於是我可以理解過往在旅遊業,當我跟同事搭配工作,成績總是比我單打獨鬥的效果更好;夥伴給我的回饋也居多是正向的,都蠻喜歡跟我搭配,做副手是我的特質,我會希望可以照顧到別人,當然也包括照顧自己,也認為團體在公平狀況之下,每個人可以更安心的發揮跟存在。

然而,公平這件事情,當環境發生很多不明確跟不可抗的因素,這個注重公平的資源,它就容易變成一個阻力,成為一個讓我不那麼舒適的資源;我跟小組老師說,我時常因為這個資源困擾,於是老師引導我從「敏感」的角度重新感受自己,把「公平」與我的「慈悲」跟「開放」在一起,於是對於公平的侷限感就被開拓了。我學習到,利用現有的資源去應用更多的變化型,是很特別的練習跟體驗。

學習明確地為自己說出需求、對我來說是重要的。我走在一次次嘗試的道路上,我相信我可以為我的需要負責,也接納團體有他自己的發展,學習與環境中的不確定跟不得已共處,如何在不確定當中安定自己並且看見自己仍保有選擇,是我正在練習的。


#satir model #薩提爾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一針的沙龍
18會員
31內容數
推廣薩提爾模式,熱衷自我療癒/自我整合/伴侶關係/離婚 等相關主題 ➤對話陪伴申請表單:https://forms.gle/nXZnpDzYx3iKCgfi6
一針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11
剪紙,曾是我童年最喜愛的樂趣之一。當時,爸媽忙於工作,我經常獨自一人玩耍,我喜歡拿起色紙,剪出隨心所欲的形狀,享受那種打開色紙後的驚喜與歡樂。 ​ 幾年前,我曾帶孩子去台北旅行,無意中在街頭遇見了士毅的剪紙作品。那是我第一次認識「楊士毅」這個人。當時,士毅的作品是一個大型的立體創作,他利用剪紙的
Thumbnail
2024/09/11
剪紙,曾是我童年最喜愛的樂趣之一。當時,爸媽忙於工作,我經常獨自一人玩耍,我喜歡拿起色紙,剪出隨心所欲的形狀,享受那種打開色紙後的驚喜與歡樂。 ​ 幾年前,我曾帶孩子去台北旅行,無意中在街頭遇見了士毅的剪紙作品。那是我第一次認識「楊士毅」這個人。當時,士毅的作品是一個大型的立體創作,他利用剪紙的
Thumbnail
2024/08/28
最新一集 #崇義開始說,我們邀請到陳志恆老師來分享他選編的著作:[中學生]《幸福的正向練習:晨讀10分鐘》 在錄製這集節目之前,我收到崇義老師的訊息:「憶甄,下一次錄音你來負責開場、引言、介紹來賓以及結尾。」 當下我愣住了,心想崇義老師的心臟也太大顆了吧!我這麼佛系的主持調性,他竟然敢把
Thumbnail
2024/08/28
最新一集 #崇義開始說,我們邀請到陳志恆老師來分享他選編的著作:[中學生]《幸福的正向練習:晨讀10分鐘》 在錄製這集節目之前,我收到崇義老師的訊息:「憶甄,下一次錄音你來負責開場、引言、介紹來賓以及結尾。」 當下我愣住了,心想崇義老師的心臟也太大顆了吧!我這麼佛系的主持調性,他竟然敢把
Thumbnail
2024/07/18
在接觸薩提爾模式之前,我的性格與現在有很大不同。 ​ 過去的我做事吹毛求疵,對結果有很高的期待,只要不符合我的期待,情緒就會波動很大。性格非黑即白,多半只有是非兩種選擇。 ​ 性格容易焦慮,曾經有嚴重的腸躁症,每次吃完飯就要找廁所。如果再加上壓力,每天至少跑五六次廁所是常態。這種情況從小學開
Thumbnail
2024/07/18
在接觸薩提爾模式之前,我的性格與現在有很大不同。 ​ 過去的我做事吹毛求疵,對結果有很高的期待,只要不符合我的期待,情緒就會波動很大。性格非黑即白,多半只有是非兩種選擇。 ​ 性格容易焦慮,曾經有嚴重的腸躁症,每次吃完飯就要找廁所。如果再加上壓力,每天至少跑五六次廁所是常態。這種情況從小學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如何通過善用槓桿和點燃內在能量來提升績效。我們經常誤以為努力工作即可提升績效,但真正的關鍵在於思維的轉變與合作的力量。透過雙贏合作,我們可以有效藉助外部資源,而積極的內在能量則能吸引周圍的人支持與幫助。這篇文章提供了具體的行動建議,幫助讀者打破框架,全面提升自身績效。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如何通過善用槓桿和點燃內在能量來提升績效。我們經常誤以為努力工作即可提升績效,但真正的關鍵在於思維的轉變與合作的力量。透過雙贏合作,我們可以有效藉助外部資源,而積極的內在能量則能吸引周圍的人支持與幫助。這篇文章提供了具體的行動建議,幫助讀者打破框架,全面提升自身績效。
Thumbnail
在學碩博士生經常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將閱讀過的文獻與研究資料內化,並能夠在未來的論文寫作或專業發表中再次利用。日本作者細谷功在其著作《問題解決的兩難:無知管理》中,提出了「知識」的深度定義,這對於正在進行研究的我們,尤其具有啟發性。 ▋什麼是「知」? 細谷功老師強調,「知」是由
Thumbnail
在學碩博士生經常面臨的挑戰之一,是如何將閱讀過的文獻與研究資料內化,並能夠在未來的論文寫作或專業發表中再次利用。日本作者細谷功在其著作《問題解決的兩難:無知管理》中,提出了「知識」的深度定義,這對於正在進行研究的我們,尤其具有啟發性。 ▋什麼是「知」? 細谷功老師強調,「知」是由
Thumbnail
邀請薩提爾夥伴分享自我覺察的過程,以及薩提爾教練模式的運用。夥伴 Jack 在異鄉求學的經歷成為他探索自我的催化劑,並描述了在自我覺察過程中所得到的經驗和啟發。並介紹了『課題分離』的概念來源和其在自我成長和人際關係中的作用。
Thumbnail
邀請薩提爾夥伴分享自我覺察的過程,以及薩提爾教練模式的運用。夥伴 Jack 在異鄉求學的經歷成為他探索自我的催化劑,並描述了在自我覺察過程中所得到的經驗和啟發。並介紹了『課題分離』的概念來源和其在自我成長和人際關係中的作用。
Thumbnail
在工作坊中的療癒過程可以幫助人們觸動內在的議題,並為生命注入更多的能量。重要的是要確立參加工作坊的目標,並專注於學習如何與自己的內在相處,而非追尋療癒的效果。
Thumbnail
在工作坊中的療癒過程可以幫助人們觸動內在的議題,並為生命注入更多的能量。重要的是要確立參加工作坊的目標,並專注於學習如何與自己的內在相處,而非追尋療癒的效果。
Thumbnail
6月底,我與夥伴們即將一起舉辦一場工作坊,日期是6/20-61@台北,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 兩天的工作坊裡面,我們規劃了各種體驗性的內容,期待讓學員們可以更真實地貼近自我、進而整合自己的生命歷程,從中提取並連結自己的力量。 我非常期待:) 報名網址分享:https://www.accupass
Thumbnail
6月底,我與夥伴們即將一起舉辦一場工作坊,日期是6/20-61@台北,早上九點到下午五點。 兩天的工作坊裡面,我們規劃了各種體驗性的內容,期待讓學員們可以更真實地貼近自我、進而整合自己的生命歷程,從中提取並連結自己的力量。 我非常期待:) 報名網址分享:https://www.accupass
Thumbnail
本文提到了作者參加崇建老師的三天工作坊後對生命的覺知和覺受的新圖像。作者分享了童年事件對成年後的影響,並強調愛自己的第一步是覺察內在感受。透過覺察和接納,希望能夠更好地面對和處理內心的情緒。
Thumbnail
本文提到了作者參加崇建老師的三天工作坊後對生命的覺知和覺受的新圖像。作者分享了童年事件對成年後的影響,並強調愛自己的第一步是覺察內在感受。透過覺察和接納,希望能夠更好地面對和處理內心的情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