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更新於 2022/04/05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17】
這句話,過去一直都解釋為:
子路呀,我告訴你什麼叫做知道吧!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這才是真正的知道啊!
這樣字面的解釋,不能說不對,而且是做人處事的起碼要求。但是,這樣淺白平常的教誨,只能說是:「做人要老實一點,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就那麼簡單,這會是孔子教導學生的至理名言嗎?況且,子路本身就是老實人,甚至老實到不會變通,像個火車頭一樣,只可前衝。那麼,何解孔子還要個別提醒子路做人要老實點呢?
再者,《論語》有這樣評定這幾個學生的資質與性格:
柴也愚,參也魯,師也辟,由也喭。
高柴性愚直,曾參性魯鈍,子張性騖外,子路性強悍。
那麼,孔子要是提醒學生做人要老實的話,理應提醒子張呀!因為子張好高騖遠。
筆者的解讀是:凡是與別人討論問題的時候,特別是哪些嚴肅而具有爭議性的話題,首先你要判別對方是否會理解你的看法,對這話題他是否已有一定的了解;要是對方也有一定的了解,那就讓大家多了解,可以繼續討論下去。
但,假如明知道對方根本不在同一個層次來理解這個問題的話,你硬要對方接受你的看法,那倒不如就讓他不知道好了。這才是明哲保身的智慧啊!
舉個例子,剪草,一般人會兩個星期才剪一次,而筆者則每星期剪兩次。有年紀大的大陸人問我:為什麼每看到我就是在剪草?我回說:喲,是嗎?我忘記呢。各位,大陸人一般都不喜歡剪草的,要是你跟他們講密密地剪草的大道理,他們會接受嗎?
孔子這句話,筆者大膽地重新意譯:
子路呀,我告訴你什麼叫做智慧吧!這議題對方是知道的,就繼續讓大家知道;對方不知道的,自己也說不知道,無謂糾纏下去,這才是有智慧啊!
所以,孔子說:「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雍也19】
(寫於2020年7月27日)
下一講:見人講人話,見鬼講鬼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1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人為什麼往往講一套而做又另一套呢?為什麼常人會認為知易行難呢?為什麼人經常會自找藉口,說這壞事我還沒做出來呀? 《尚書·說命》:知之匪艱,行之惟艱。這是自古以來,把知與行看作兩件事。但在王陽明的理念,根據孟子所講的良知與良能,知就是良知,行即是良能。
    ——淺介王陽明的思想學說 關於「知」與「行」的關係,陽明先生說: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聖學只是一個工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件事。」 陽明先生又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總之,知行只是一事。 (寫於2012年1月30日) 下一講:再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
    據報蔡元培先生安葬於香港仔的墓碑被破壞,實在遺憾。 先生生於1868年,二十六歲時考取進士,二十八歲當了翰林院編修。正當開展仕途的那年,甲午中日戰起,國家嘗受失敗之辱。次年戊戌變法運動爆發,先生因同情維新派,毅然棄官歸故里。由此得知,學而優則仕,不難;但學而優卻不仕,難呀! 有兩點值得大家注意的:
    孔子見衛靈公夫人——南子這個故事,相信許多同學都聽過。 事緣孔子和弟子們呆在衛國多時,一直都得不到衛靈公的任用,理由就是因為南子要孔子先拜見她,藉孔子的德高望重來抬高自己的聲望。 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26】 意譯:要是我有什麼歪念的話,老天爺會厭棄我的!老天爺會厭棄我的!
    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也就是說,當幾個人走在一起的時候,當中總有值得效法的地方。那麼,是在哪方面值得效法呢?不是知識的範疇;而是德性的修養、人格的提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21】 另則《論語》,其主旨相約: 謹此共勉共願!
    提起「吾愛吾師」一語,讀過西洋哲學的人一定會說「我更愛真理」。 以前筆者也曾修讀過西洋哲學史、邏輯學,在課堂上,常常看到學生與教授爭論不休,他們不是在賭氣,而是學生在爭論自己的觀點。這充份體會到學術的自由,追求學術的真理。這大概就是西方的思維模式——分。
    人為什麼往往講一套而做又另一套呢?為什麼常人會認為知易行難呢?為什麼人經常會自找藉口,說這壞事我還沒做出來呀? 《尚書·說命》:知之匪艱,行之惟艱。這是自古以來,把知與行看作兩件事。但在王陽明的理念,根據孟子所講的良知與良能,知就是良知,行即是良能。
    ——淺介王陽明的思想學說 關於「知」與「行」的關係,陽明先生說: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聖學只是一個工夫,知行不可分作兩件事。」 陽明先生又說:「知之真切篤實處即是行;行之明覺精察處即是知。」 總之,知行只是一事。 (寫於2012年1月30日) 下一講:再談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說
    據報蔡元培先生安葬於香港仔的墓碑被破壞,實在遺憾。 先生生於1868年,二十六歲時考取進士,二十八歲當了翰林院編修。正當開展仕途的那年,甲午中日戰起,國家嘗受失敗之辱。次年戊戌變法運動爆發,先生因同情維新派,毅然棄官歸故里。由此得知,學而優則仕,不難;但學而優卻不仕,難呀! 有兩點值得大家注意的:
    孔子見衛靈公夫人——南子這個故事,相信許多同學都聽過。 事緣孔子和弟子們呆在衛國多時,一直都得不到衛靈公的任用,理由就是因為南子要孔子先拜見她,藉孔子的德高望重來抬高自己的聲望。 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26】 意譯:要是我有什麼歪念的話,老天爺會厭棄我的!老天爺會厭棄我的!
    這句話,大家都耳熟能詳。也就是說,當幾個人走在一起的時候,當中總有值得效法的地方。那麼,是在哪方面值得效法呢?不是知識的範疇;而是德性的修養、人格的提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21】 另則《論語》,其主旨相約: 謹此共勉共願!
    提起「吾愛吾師」一語,讀過西洋哲學的人一定會說「我更愛真理」。 以前筆者也曾修讀過西洋哲學史、邏輯學,在課堂上,常常看到學生與教授爭論不休,他們不是在賭氣,而是學生在爭論自己的觀點。這充份體會到學術的自由,追求學術的真理。這大概就是西方的思維模式——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一、「大將」之「信」豈僅是「言必信,行必果」 「孫子兵法」第一篇提示大將的五大條件,第二項就是「信」! 論語子路篇有這樣一段紀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貢問孔子「作為知識份子的基本條件」!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
    Thumbnail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第五)。  公孫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孔子稱讚他說:『他有君子的四種品德:『為自己做事謙恭,事奉上司謹敬,養護百姓予以好處,差遣百姓合乎時宜』。  其實是三個方面,一為
    Thumbnail
    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問。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公冶長第五)。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裡仁第四)。 這句話很有名。感情強烈,又很簡潔。令人印象深刻,過目難忘,容易記住。  孔子說,『我要是早上理解了大道,即使當天晚上就死了也心甘情願,沒有遺憾』。聞,不僅僅是聽說和知道,還進一層,是領會和理解,弄明白了。道,也不是
    Thumbnail
    子入太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八佾第三)。 孔子進太廟當差,東問西問。這就有人說閒話了,『誰說這個來自鄹(zōu)邑的年輕人知禮呀?他進了太廟,事事不懂,要求問他人』。孔子聽到後就高深莫測地回答道
    Thumbnail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雲:「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為政第二)    孔子天天給學生講當官施政的學問。就有人感到奇怪,或者暗地擠兌孔子,問孔子,『你怎麼不去從政呢?』言下之意是,你行你上呀!這個得看具體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