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芬蘭教育:「見樹」又「見林」(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先見林,再見樹」的教育

舉個實例來說,芬蘭的「花式溜冰課」 基礎教學,是老師先在一堂課裡示範、 教導好幾樣姿勢、 技法,且一個動作頂多教八到十式溜冰課」 基礎教學,是老師先在一堂課裡示範、 教導好幾樣姿勢、 技法,且一個動作頂多教八到十分鐘就換另外一個動作。 短短四十五分鐘一節課的時間,學生就會接觸到四、五種技法和概念。除了溜冰課,在滑雪、游泳、語言、音樂等許多不同的「 學門」 教學過程中,都巧妙運用了異曲同工的先 「見林 」的特色與模式。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3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一起看見不同的世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之華的沙龍
79會員
36內容數
朋友笑稱,我家是酷熱極冷地都待過,搬遷澳洲前,又有朋友說,你們五大洲都去了。最初想以澳洲為專題,以為南北半球就在轉角處;去年再度重返非洲,遷移旅居、東瞧西看、多元多樣已然是我一直以來的日常。專題暫以橫跨世界不同角落的各類觀察、行旅生活、藝術文化、在地研究、跨洲觀點等為主,也包括生活的其他面向與各式札記。
陳之華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08
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能夠「不聽話」,是因為自小就相對的有主見及比較獨立自主外,更因為我們擁有願意尊重子女們決定的父母,才使得我們有足夠「本錢」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走自己的路。「聽話」,或說,聽父母親的建言,理論上或許沒有錯,但「聽話」不該只是建築在大人向孩子的單向要求,或毫無思想的照單全收。
Thumbnail
2023/05/08
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能夠「不聽話」,是因為自小就相對的有主見及比較獨立自主外,更因為我們擁有願意尊重子女們決定的父母,才使得我們有足夠「本錢」可以依照自己的意願去做事,走自己的路。「聽話」,或說,聽父母親的建言,理論上或許沒有錯,但「聽話」不該只是建築在大人向孩子的單向要求,或毫無思想的照單全收。
Thumbnail
2023/05/03
當大衛侃侃談起瑞恩狀況時,恍惚間我根本分不出他是洋人或亞裔,只有充分感受到一個做兒子的對自己父親的濃郁關愛。孩子年齡和我相仿的大衛,與我都有相同的親情感觸。 親情到最後,是一種人們自然天成的反哺態度與微妙的情感表達,應該沒有過多地域性的差距與族裔、膚色的不同啊!
Thumbnail
2023/05/03
當大衛侃侃談起瑞恩狀況時,恍惚間我根本分不出他是洋人或亞裔,只有充分感受到一個做兒子的對自己父親的濃郁關愛。孩子年齡和我相仿的大衛,與我都有相同的親情感觸。 親情到最後,是一種人們自然天成的反哺態度與微妙的情感表達,應該沒有過多地域性的差距與族裔、膚色的不同啊!
Thumbnail
2023/04/17
我始終覺得,尊重是一種奇妙的相對論關係,當你會感受到不愉悅,別人或許也會;當你感受到局限約束,覺得綁手綁腳的,別人應該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感覺。 尊重從來不是一味的盲目順從,予取予求,而是像坐在翹翹板上,持續不斷的用心觀察、感受平衡、隨時調整步伐,達到彼此間的最佳溝通與狀態。
Thumbnail
2023/04/17
我始終覺得,尊重是一種奇妙的相對論關係,當你會感受到不愉悅,別人或許也會;當你感受到局限約束,覺得綁手綁腳的,別人應該或多或少也有這樣的感覺。 尊重從來不是一味的盲目順從,予取予求,而是像坐在翹翹板上,持續不斷的用心觀察、感受平衡、隨時調整步伐,達到彼此間的最佳溝通與狀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們都要去嘗試經歷、挫折、練習、失敗、再失敗、再努力,然後學習自己做決定還要不要繼續……,先做自己然後才能發現自己。重點是,這些生命的領悟都不減損自己存在的價值以及自信心。一片葉子落下來了,自然到一切本該是如此,不會有任何人有意見。
Thumbnail
我們都要去嘗試經歷、挫折、練習、失敗、再失敗、再努力,然後學習自己做決定還要不要繼續……,先做自己然後才能發現自己。重點是,這些生命的領悟都不減損自己存在的價值以及自信心。一片葉子落下來了,自然到一切本該是如此,不會有任何人有意見。
Thumbnail
#學以自用 的作者,從跟女兒一起學了西洋棋、因為講話發聲的問題去學唱歌,進而參加社區合唱團、學衝浪、學素描、學游泳、學雜耍、學鑄造戒指,看得我心癢癢。 中年學習,是為了我自己,不是為了分數、不是為了升遷;在孩子面前學習,是為了當榜樣,告訴孩子,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Thumbnail
#學以自用 的作者,從跟女兒一起學了西洋棋、因為講話發聲的問題去學唱歌,進而參加社區合唱團、學衝浪、學素描、學游泳、學雜耍、學鑄造戒指,看得我心癢癢。 中年學習,是為了我自己,不是為了分數、不是為了升遷;在孩子面前學習,是為了當榜樣,告訴孩子,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Thumbnail
在台灣長大的孩子或許都有共同的印象,體育課滿滿不同的運動項目和考試,無論是800公尺跑步測驗、坐姿體前彎、三步上籃、排球發球、網球、游泳50公尺等,看似好像什麼運動都接觸了,但卻什麼也不擅長;看似好像有運動到,但最後無法持續把課堂所學作為終身強健體魄的興趣。
Thumbnail
在台灣長大的孩子或許都有共同的印象,體育課滿滿不同的運動項目和考試,無論是800公尺跑步測驗、坐姿體前彎、三步上籃、排球發球、網球、游泳50公尺等,看似好像什麼運動都接觸了,但卻什麼也不擅長;看似好像有運動到,但最後無法持續把課堂所學作為終身強健體魄的興趣。
Thumbnail
「先見樹」的教學,讓不少學生在反覆操演、磨練過程中,覺得自己沒天份、缺乏慧根、沒興趣,而中輟放棄了某項科目與課程,讓一片原本能先看到的美麗人生學習森林,顯得如此遙不可及、事不關己,葬送了學生自然養成的學習樂趣。善用「先見林,再見樹」,能讓學生在漸進多元化的教學中,有機會看到事物學門的樣貌與樂趣。
Thumbnail
「先見樹」的教學,讓不少學生在反覆操演、磨練過程中,覺得自己沒天份、缺乏慧根、沒興趣,而中輟放棄了某項科目與課程,讓一片原本能先看到的美麗人生學習森林,顯得如此遙不可及、事不關己,葬送了學生自然養成的學習樂趣。善用「先見林,再見樹」,能讓學生在漸進多元化的教學中,有機會看到事物學門的樣貌與樂趣。
Thumbnail
我一直認為,芬蘭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 有一種和亞洲或俄式訓練上很不同的風格。 打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比喻,就如同大自然森林中的「樹」 (Tree ) 與 「林」(Forest) ; 我們習慣的教育是一種「先見樹,見再林」,但芬蘭,或不少西方國家的教育模式, 則是「先見林,再見樹」!
Thumbnail
我一直認為,芬蘭的教育理念與教學方式, 有一種和亞洲或俄式訓練上很不同的風格。 打個大家耳熟能詳的比喻,就如同大自然森林中的「樹」 (Tree ) 與 「林」(Forest) ; 我們習慣的教育是一種「先見樹,見再林」,但芬蘭,或不少西方國家的教育模式, 則是「先見林,再見樹」!
Thumbnail
經過了第一週的奔波,那種剛開始會有的緊張、不安、期待、稍稍害怕⋯⋯等心情,也跟著淡去,很有趣,我想,這就是之所以「第一次」通常會讓人難以忘懷的原因吧? 回顧第一週,從孩子口中聽到的多是遊樂,聽老師講歷史故事,跟著同學去玩水、撿木頭、鋸木頭、畫畫⋯⋯,不知道為什麼⋯⋯
Thumbnail
經過了第一週的奔波,那種剛開始會有的緊張、不安、期待、稍稍害怕⋯⋯等心情,也跟著淡去,很有趣,我想,這就是之所以「第一次」通常會讓人難以忘懷的原因吧? 回顧第一週,從孩子口中聽到的多是遊樂,聽老師講歷史故事,跟著同學去玩水、撿木頭、鋸木頭、畫畫⋯⋯,不知道為什麼⋯⋯
Thumbnail
當孩子進入學校時,大部分的家長好像開始迷航在課業中,也因時代的關係,教師成為行業不是志業,教書不教人。換個角度思考,學生、家長和老師皆需要再度探索自我,方能做好自己分內之事。而大自然、戶外有著冒險的元素,讓大自然來陶養我們吧! 為什麼要去戶外冒險? 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記得過去在學校任教時,常有很多老
Thumbnail
當孩子進入學校時,大部分的家長好像開始迷航在課業中,也因時代的關係,教師成為行業不是志業,教書不教人。換個角度思考,學生、家長和老師皆需要再度探索自我,方能做好自己分內之事。而大自然、戶外有著冒險的元素,讓大自然來陶養我們吧! 為什麼要去戶外冒險? 突破自己的舒適圈 記得過去在學校任教時,常有很多老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