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忽視,或被迫長大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學期,有位學生的《成功的反思》閱讀心得,我認為相當犀利。她從整體文化取向出發,觀察到了「忽視自身優點」的現象。
首先,書中指出,現代社會把才能、金錢與道德結合在一起,導致大家普遍認為:發揮才能並賺取大量金錢,完全是理所當然,不僅愛怎麼花就怎麼花,還應該得到眾人欽羨。
但在中古歐洲,事情並非如此:世襲貴族繼承大量財產,但誰當貴族是被血緣運氣所決定;神職人員詮釋與實踐道德,而聚斂金錢被視為一種惡;厲害職人能賺取合理報酬,只是仍比不上貴族,至於道德,則要看他們做的事是否「為神服務」。
作者桑德爾把現代社會的這一思維與體制,總稱為才德至上觀。它一再告訴人們,以努力展才能、以才能換金錢、以金錢換名聲。於是,金錢不多代表才能不顯,而才能不顯代表努力不足。
才德至上觀有其優點,它很大程度打破了身份與階級限制,提供每個人成為贏家的機會。但其中隱含一個很強的預設:輸贏很重要,而輸贏與否,完全從個體角度來計算,而非整個社會群體。
這就導致,當整個義務教育體制,都在鼓勵學生競爭,而贏家名額終究有限時,能幫你贏的人格特質被放大,不能幫你贏的人格特質被忽視。這位學生於是寫道:
我認為在台灣,我們也正身處才德至上的社會、正在經歷著以才能、天賦篩選人才的升學、升遷體制。或許這是從古至今人們想到最能夠公平分配機會的方式,但它漸衍生出的貧富差距、社會價值、心理壓力等問題,卻是眾人在推行此之制度時,沒有顧慮到的弊端。
以我的生活為例,從學生視角中,我看見許多同學為了成績差、沒有特殊才藝、資賦不如他人而困擾不已,其實她們有著不少個性上、人際上或是其他方面的優點,像是處事細心、善於調解等等,都是需要長期相處才會發現的。
但在才德至上的眼光下,這些優點將不被世人一眼看見,久而久之也就被自己忽視。
這是種經典筆法。它的敘事順序,是社會大勢、優劣互比、個體觀察、人格轉變,最後指出人們為了適應社會環境的競爭與偏好,慢慢地把自身優點藏起來,甚至變不見,尤其是那些利他更勝於利己的特質。
樂於助人、善於調解,或許無法讓自己特別亮眼,但在群體合作當中卻相當關鍵。一個人的成功,往往伴隨著許多人的協助,或者反過來說,善於合作協商的群體,往往也容易誕生特殊成就者。可是如今,這類特質竟然頗有「不懂展現自己」的意味。
在我看來,這描述了一個開端。如果你多少會意識到自身優點,或旁人多少會稱讚你,只是它不被社會主流所青睞,問題或許還不大,因為你還有可能欣賞自己,還有可能在某些時刻替自己驕傲。
等到你意識不到自身優點,甚至不願承認別人的肯定時,你就不可能真正欣賞自己了。從前那些讓你感到驕傲的東西,如今被壓在不斷襲來的種種要求下,終於不值一顧。
我不知道這該稱為異化、社會化還是體制化,但最為口語的用法,大約是「被迫長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第一次玩某遊戲時,會先找攻略來看,還是自己先試個幾次?
他隱隱發覺,自己其實不想大哭,但身體就是停不下來。
強制把學生日後必須面對的,提前到高中來解決,因此放大了問題。
一半以上的學生,會挑「看似最能寫出東西」的那一個。
在資本主義邏輯之下,允許(甚至鼓勵)用美色換金錢,再用金錢換自由。
女中生根本沒想,拿了十塊給他,然後說:「換我問了。」
在第一次玩某遊戲時,會先找攻略來看,還是自己先試個幾次?
他隱隱發覺,自己其實不想大哭,但身體就是停不下來。
強制把學生日後必須面對的,提前到高中來解決,因此放大了問題。
一半以上的學生,會挑「看似最能寫出東西」的那一個。
在資本主義邏輯之下,允許(甚至鼓勵)用美色換金錢,再用金錢換自由。
女中生根本沒想,拿了十塊給他,然後說:「換我問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其實出社會後 體現的不是成績 而是社會大眾的眼光 學歷、經歷、位階、薪資⋯ 根本就不知道實際標準在哪裡 只有工作上的能力才會被看見 我們都還不了解世界怎麼回事 卻已經被搞得身心俱疲了 長大後雖然得到了很多小孩子沒有擁有的特權 可同樣也失去孩童時期很多的東西⋯ 想要保持或偶爾回去那
在現代重視「專業」的世代只要有一項技能、才能就足以立足這個社會而生存,專業可以賺到錢甚至衍生更多的商業利益,也是生存的根基,但許多人可能模不明白真正能夠發揮自己什麼樣的本領。   別小看自己,也許你有異於常人的天份能力,在大眾群體之間也許你還沒找到自我的本領,但不代表著你沒有本事才能,也許你在某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習慣了菁英制度的價值觀,想要成功,想要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我們必須要不斷的努力與提高自己的才能,認為自身的成功都是來自自己的努力,而那些處在社會下層的人都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 最容易顯現的地方就在文憑學歷,唯有取得大學文憑,工作才有尊嚴,能在社會立足,這樣的論述也漸漸貶低了不具大
Thumbnail
我們活在一個特別重視天賦的世界裡,頌揚天賦異稟的學生、天才運動員、音樂神童……這種對先天優勢的迷戀,卻可能導致我們忽視個人的成長潛能,低估我們潛在的成長空間
升上高中後,我越來越感覺到周遭的同學對「才能」越來越重視,不管是會考成績,還是還是每次的校內考試。如果是自己考的好,就會一直說嘴,反之則是默默不語,或者宣傳他人的榮譽。我發現其實我自己也會有這種現象,有時候會想如果我會考怎樣就可以去xx高中了,一兩次的好排名也會讓我膨脹,覺得自己好像高人一等。漸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人永遠不會因爲優秀而被愛。真正的愛,恰恰是建立在彼此的脆弱和缺失之上,而非所謂的“優秀”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經常發現自己陷入無止境的比較之中。從個人成就到社會地位,我們不斷地用他人的生活來衡量自己的價值。但這樣的比較真的有意義嗎? 個人成就:自我評價的陷阱 我們常問自己:我是否有特殊的才能?我是否做得比別人好?這些問題源於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和對自我價值的質疑。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其實出社會後 體現的不是成績 而是社會大眾的眼光 學歷、經歷、位階、薪資⋯ 根本就不知道實際標準在哪裡 只有工作上的能力才會被看見 我們都還不了解世界怎麼回事 卻已經被搞得身心俱疲了 長大後雖然得到了很多小孩子沒有擁有的特權 可同樣也失去孩童時期很多的東西⋯ 想要保持或偶爾回去那
在現代重視「專業」的世代只要有一項技能、才能就足以立足這個社會而生存,專業可以賺到錢甚至衍生更多的商業利益,也是生存的根基,但許多人可能模不明白真正能夠發揮自己什麼樣的本領。   別小看自己,也許你有異於常人的天份能力,在大眾群體之間也許你還沒找到自我的本領,但不代表著你沒有本事才能,也許你在某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習慣了菁英制度的價值觀,想要成功,想要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我們必須要不斷的努力與提高自己的才能,認為自身的成功都是來自自己的努力,而那些處在社會下層的人都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 最容易顯現的地方就在文憑學歷,唯有取得大學文憑,工作才有尊嚴,能在社會立足,這樣的論述也漸漸貶低了不具大
Thumbnail
我們活在一個特別重視天賦的世界裡,頌揚天賦異稟的學生、天才運動員、音樂神童……這種對先天優勢的迷戀,卻可能導致我們忽視個人的成長潛能,低估我們潛在的成長空間
升上高中後,我越來越感覺到周遭的同學對「才能」越來越重視,不管是會考成績,還是還是每次的校內考試。如果是自己考的好,就會一直說嘴,反之則是默默不語,或者宣傳他人的榮譽。我發現其實我自己也會有這種現象,有時候會想如果我會考怎樣就可以去xx高中了,一兩次的好排名也會讓我膨脹,覺得自己好像高人一等。漸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險惡的外界可以很輕易辜負你任何努力和決定,誠實認清自己,那是最實在。
Thumbnail
人永遠不會因爲優秀而被愛。真正的愛,恰恰是建立在彼此的脆弱和缺失之上,而非所謂的“優秀”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們經常發現自己陷入無止境的比較之中。從個人成就到社會地位,我們不斷地用他人的生活來衡量自己的價值。但這樣的比較真的有意義嗎? 個人成就:自我評價的陷阱 我們常問自己:我是否有特殊的才能?我是否做得比別人好?這些問題源於內心深處的不安全感和對自我價值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