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選擇要符合社會期待嗎?

2024/04/0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諮詢過程中,經常發現許多個案的焦慮來自無法滿足「社會期待」和「年齡焦慮」。在這個充斥著各種資訊的時代,我們不斷地接收來自各方的資訊,我們多半看到的都是事物的光鮮亮麗一面,這也使我們感到更加焦慮。

達到期待以及目標後,真的就不會焦慮又快樂了嗎?

而長期追逐著「社會期待」以及總是希望「25歲可以有四萬元收入、30歲升上主管職、35歲買房子」年齡焦慮的我們,達到期待以及目標後,真的就不會焦慮又快樂了嗎?

在亞洲國家無論是家庭、職業還是個人生活,我們常常感到自己需要達到一定的標準,否則就會感到失敗和不安。這種壓力使我們無法真正享受當下,並且使我們陷入不斷地競爭和比較迴旋中。

我們必須意識到,職涯選擇並不一定要完全符合社會期待。

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我們往往會感到被困住,被迫去追求他人的期待和標準,而忽略了自己的內心聲音和真正的需求。然而,我們必須意識到,職涯選擇並不一定要完全符合社會期待。

不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去選擇一個不合適的職業。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重要的價值觀、興趣和能力,職涯選擇是個人的決定,每個人都該為自己職涯做出負責任的選擇,而不是被外界所左右,而不是為了迎合他人的期待而去選擇一個不合適的職業。


在亞洲國家中,我們很難完全不背負著社會期待繼續前進。但我們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取得平衡。我認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理解長輩真正的社會期待後,用我們的方式去滿足他們的期待,找到一個平衡點。


舉例來說,在台灣,許多家長希望孩子能考取公務員,因為這代表著穩定的工作和收入。我們可以理解背後的期待是希望子女有一個安穩的生活。那麼,我們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產業、工作中尋找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同時滿足家人的期待,例如穩定的有收入、有能力孝養父母等方式。

儘管社會期待和家人的期望重要,但也想鼓勵大家慢下來聆聽自己內心真正的聲音,勇敢追求真正讓自己感到興奮、滿足的事物。有時這些事物可能需要我們冒一些風險,走出舒適圈,但或許走出舒適圈後,會看到更多不同的風景。


此外,也歡迎您參加我們將於4/21(日)舉辦的工作坊。在這個工作坊裡,我們將提供一個沒有任何評價的空間,陪伴您梳理最近的狀態,幫助您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目標。




職涯諮詢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