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草稿總是因為其他更重要的目標而被擱著。
不知不覺我們都活成了一個目標導向的人,被慣養成更有決斷力、更積極、更有行動力、或更有產出,就算沒有像財經雜誌上的成功人士那樣成功的具備這樣的性格,或多或少,我們也被如此期待著要去朝向它,彷彿它是對的。目標導向的人,往往被視為是擁有權力的、男性特質的、領導魅力的、具影響力、理性和成功的,甚至能夠帶來財富。彷彿它真的是那麼的好那麼的值得追求。
這樣的期待和追求,尤其發生在一個講求工作效率和產出的社會氛圍中,我們害怕偷懶、努力工作、去達成目標,然後期待上述一連串好東西相伴而來。但是這樣好的目標導向的人生卻註定是失敗的,這個失敗在於我們所追求的人生意義和幸福,根本上就不是目標導向的。不存在有先在的人生意義和幸福,是需要我們去抵達的。
但是我們追逐一個又一個目標,不斷把自己投入到更遠更遠的未來裡,每完成一個目標的同時又是一個新的賽跑起點。我們有效率地創造出了許多,有的很無趣、有的很有意義,但回歸到面對個人而言,這些產出就只是輕輕地撫過你生命之流中的一道光芒。你只是曾經抵達了它,所以得到了它的照耀,然後你走了,向下一個目標前進。一切都與你個人無關,社會是一座機械巨城,它無情地運作起來,而你參與其中。
我們吃得很快甚至不知道食物味道、趕著去開一個有效率的會議、習慣看文章要先看到結論、我們想著聽著看著還未發生的事,我們在這裡卻不在生活中而只是剛好存在在這裡,我們沒有一刻與自己同在,活在未來目標裡的是虛假的自己。我們從小被鼓勵這樣過生活,集完10張榮譽卡可以換小獎狀,10張小獎狀可以換大獎狀,5張大獎狀加上30小時服務時數可以換一座獎盃,然而只是成為沒有任何體驗的存在。
我們要一個目標、想要一個目標、需要一個目標。得要一個,它被稱之為夢想,有的時候是意義,然後去追,而不是從下而上的首先設想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模樣的人。這樣的夢想是希望帶來的意義感的假象,我們因此膨脹起來,至少表面上還不錯看。
掉入二元對立的陷阱,要嘛成功要嘛失敗,要嘛理性要嘛感性,要嘛目標導向要嘛拖拖拉拉,要嘛被工作奴役要嘛享受個人生活。我們區分出兩種模式,一種是上班一種是個人,上班模式擁有上述前者種種特質,個人模式則是後者。我們用一種斷裂和拆分的方式來與社會機械巨獸相處,把其他人看成巨獸裡的小螺絲帽,而在體驗個人生活時大力消費它們來完成自己。
有時候需要停下來抹除手段和目的之間的二分,畢竟人生不是用這樣二分來構成的。休息一下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