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健身教練前,得先搞懂的「那些事」

2022/05/03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你是一名健身教練嗎?現在訓練技巧相關的資訊唾手可得,關於訓練理論的書籍亦不計其數;你也可以閱讀成千上萬的研究論文,或是參加教育培訓。但是,光是這些資源,並不足以讓你成為一名真正的教練:因為這些課程教你的通常是訓練的「技術」,卻無法為你培育起教練這門行業所需要的正確心態與觀念。究竟如何能成為一個「好的」健身教練?要成為一位真正的「好」教練,擁有訓練技術是不夠的,你還需要懂得「這些事」。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 / 布蘭登.李瑞克(Brendon Rearick)
和我們的前輩不一樣,做為肌力與體能教練、個人教練或是團體健身指導者,要從長期且成功的職業生涯退休是有可能的事情了。我們的專業贏得其他領域的尊敬,現在被認為是一條合理的職業道路。訓練師或教練不再被視為只是種興趣。
而有了那些唾手可得的訓練資訊,你以為也就能更了解如何指導。然而市面上有無數關於理論的書籍,你可以找到數千份的研究報告,每個週末還能參加進修課程,卻沒有人教你如何當個教練。
這就是為什麼我有信心你會喜歡這本書。有了對的工具,你才可以改變生命。就像比利.格雷厄姆(Billy Graham)說的:「一位教練在一年內所影響的人,比一般人在一生中可以影響的人還要多。」
你可以:
● 幫助人們找到目標。
● 讓人們激發出他們原本沒有的潛能。
● 提高運動表現,幫助人們得到大學獎學金。
● 讓人們熟悉並愛上訓練的經驗。
● 幫助人們找到好好照顧自己身體的理由,讓他們可以陪伴自己的家人更久。
宣誓後,你要盡力讓自己成為最好的教練。
這是你的客戶與運動員應得的。
這本書的靈感來自於麥可.波倫(Michael Pollan)的《飲食規則:83條日常實踐的簡單飲食方針》(Food Rules: An Eater’s Manual)。他的重點有三項:「吃食物。儘量吃植物。不要太多。」相當簡潔明暸。關於「我該吃什麼?」這個問題,這三個答案歷久彌新。
但營養,或者是教練,真的有那麼簡單嗎?要讓一個複雜的主題——比如營養——精簡成任何人都理解的東西,需要相當的決心。
當我被邀請寫一本關於教練的書籍,我知道《飲食規則》就是我想複製的形式——簡短、明智且易懂。
《好教練的養成之道》是我在健身領域所學到所有事物的堆疊累積,從我在麥克波羅伊肌力與體能訓練中心開始——這裡被認為是功能性訓練健身房的聖地,我在這裡學了七年。我永遠感謝波羅伊教練的智慧,還有他與鮑伯.漢森在我待在MBSC的日子裡所給予的機會。麥可教導我許多關於教練的知識,貫穿了這本書。
在接下來的書頁中也看得到丹.約翰的影響。在讀完他的著作《傳奇教練丹約翰的肌力體能訓練金律》(Never Let Go: A Philosophy of Lifting, Living, and Learning),盡力提升、改善指導方式成為我的首要任務。我閱讀每本找得到的教練書籍;盡可能參加每一次的進修課程;尋找令人尊敬且願意分享所知的教練。
我在麥克波羅伊肌力與體能訓練中心的經驗,還有與丹.約翰的相遇,對我的教練職涯有決定性的影響。他們讓我走上自學之路,可以將工作拓展至「運動即良藥」與「功能性肌力教練認證」。這兩個事業體現了我對教練的熱愛與所學。
本書中的守則來自兩個地方:
自己獲得與傳承自他人的經驗
常識
這些守則已經通過真人壓力測試。不要對它們的簡單感到吃驚。
如果要說我學到了什麼關於教練的知識,那就是「你認為行得通的東西通常行不通」。教練雖然是一門科學,但也必須用藝術、感覺與人際關係的角度來看待它。這不是說科學與研究沒有一席之地,它們有,只是在這本實務用的書籍中沒有。這本書是給你的,一位想以教練為終身職業的人。
你計畫什麼時候退休?你會在這個領域花費多少時間,二十年、三十年,還是四十年?我預定在二○五五年退休。也就是說,我將在健身專業領域長達四十六年。
像這樣的承諾需要耐心與毅力。應用你將學到的守則,可以幫助你保留精力與最珍貴的資源。明智地使用你的心力並用心保護它。
追求成功的路上會遇到六種最大的阻礙,在《好教練的養成之道》中都有討論:自滿、自負、溝通不良、缺乏連結、過度複雜與客戶流失。
我將使用三個引導式的問題來解決這些阻礙。
如何指導?
如何安排課表?
如何讓教練成為一份終身職業?
我希望這一百零五項守則能夠引發你去思考「該做什麼」、「為什麼要這麼做」以及「該怎麼做」。如果思考後發現你需要改變,那就去做吧。改變是持續的,而且是成長所需。若是有教練說:「我找到了更好的方法,而且我會改變。」那麼我就知道,他會是令他的同行尊敬的教練。
閱讀每項守則後,花點時間從職業角度來思考它與你的關係,或者你要如何與客戶互動;如果你有「後悔」的感覺,修正它;如果你有「我怎麼沒有這樣想過」的感受,找機會應用它;如果你感到「猶豫遲疑」,就持續觀察或找其他教練討論。正如寫作教練李察.道維(Richard Dowis)思索的:「守則能夠引導你,但它不能取代思考。」
對於年輕教練,我希望本書能夠成為你新職業的學習平台;而資深的教練,你能從本書找到細微的提醒、新鮮的觀點,以及讓你覺得自己並不孤單的安心感。
是我希望自己在開始教練工作時,就能遇到的一本書。
──
▌守則 1:情境很重要。
烹飪用的刀子,也可以拿來殺人,重要的是你使用時的情境。
當你開始運用從本書中學習到的知識時,你會發現是否成功,取決於訓練的風格、你指導的客戶,還有訓練的環境。因為當下的情境很重要。
你在訓練當中遇到的每個問題,都可以用一個答案來回覆:看情況。真的是要看情況。一個人的熱身可能是另一個人的一次反覆最大重量(one rep-max);一個人的訓練量,可能會讓另一個人送醫院。
在教練生涯裡,當你想要給出建議,或是模仿他人的指導過程或職業路線,別忘了先確認情境相關的問題。
你可以問的問題有:
● 最終的目標為何?
● 這個人的能力如何?
● 他現階段的訓練狀態為何?
● 有什麼器材可以使用?
● 環境是否能支持這個目標?
● 什麼資源與連結是客戶擁有但我沒有的?
情境很重要,上述問題的答案能決定你的回應。我們可以這樣做嗎?可以!但我們應該這樣做嗎?看情況!
不了解情境時,言語與行動沒有意義。
—格雷戈里.貝特森(Gregory Bateson)
──
▌守則 12:提示學員的PAF提示法:位置、動作、感覺。
在功能性肌力教練認證課程中,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該怎麼提示學員這個動作?」
我的答案是PAF:位置(position)、動作(action)、感覺(feel)。
提示學員開始的位置,包括你們會用到的重量。
再來提示學員動作。最後提示他們應該會有什麼感覺。別提肌肉,因為多數人並不清楚他們會用到哪些肌肉。
訓練實例──
如何使用「位置、動作、感覺」提示學員
● 練習:使用箱子輔助的高腳杯深蹲
位置:找一個高度適合的箱子,讓你在深蹲時,大腿會平行地板。如果需要,可以加個墊子來調整高度。將啞鈴靠在胸前,手肘向內,雙腳與肩同寬,腳趾些微向外,腳跟碰觸箱子前緣。
動作:利用腳踝的活動度,讓膝蓋盡可能往前移動。然後,像是有彈力帶套在膝蓋上,讓膝蓋盡可能往外,再讓臀部往後坐。臀部輕輕碰到箱子就好,不要放鬆或是整個坐下,想像箱子上有顆雞蛋,別把它壓破了。
最後雙腳奮力站起,像量身高一樣挺直身體。不要夾膝或讓腳跟離開地板,膝蓋保持朝外,腳掌貼地。
感覺:運動中,你的臀部、雙腳、核心會有感覺,但背部跟膝蓋不該有。
● 練習:從地面開始的伏地挺身
位置:這個動作從地面開始,把胸部靠在厚的墊子或瑜伽磚上,手肘與身體側邊呈四十五度,從上往下看,你的身體會像一個箭號,而不是I 或者T的形狀。
動作:勾起腳跟,膝蓋打直,讓下身離開地面。手掌的大拇指對準腋下,往地面推,你的身體會像塊板子,臀部與肩膀動作一致。
控制身體慢慢下降,每次都要讓胸部碰觸到墊子。如果沒有碰到墊子,當次就不能列入計算。不要伸長脖子或是放鬆臀部,記得要收下巴與夾緊臀部。
感覺:你的核心、胸部與手臂都會有感覺。伏地挺身像是移動版的平板式,最主要鍛鍊的是核心,次要鍛鍊上身與手臂。
──
▌守則 44:為客戶裝滿水桶。
我認為肌力與體能訓練,主要能帶來四項能力:活動度、肌力、爆發力與體能。把這四項能力想像成水桶,訓練計畫即是想辦法裝滿這些水桶。我的工作是確保客戶的每一個水桶都是滿的,好讓他們可以達到自己的目標。我也不會想要浪費時間,去充填那些已經滿了的桶子。
有位三鐵運動員找我做肌力訓練,他本身的體能水桶已經滿了。當然,相較其他類型的運動員,三鐵運動員的體能需求確實較大,但我的時間花在充填肌力、活動度和爆發力的水桶上更有價值。我不會特地去充填體能水桶,但在充填其他水桶時,體能水桶一樣會有進帳,讓它保有原來的水準。(可參閱第127頁守則48「所有訓練都是體能訓練」)
充填水桶時,有件重要的事要謹記在心:
爆發力(其中也包括速度)這個水桶永遠不嫌大。
你的客戶或運動員絕對不會嫌自己跑太快或爆發力太強,但你可能會因為倒得太急太快,也就是過度訓練,而讓爆發力這個水桶滿出來。
可以讓客戶衝刺,但不要讓他們一整週連續七天,每天都進行十四次全力衝刺。
在為每個水桶做規畫時,問問自己:
活動度多好才足夠?
多強壯才足夠?
怎樣的速度訓練才不會過度?
怎樣的體能才算夠用?
能硬舉體重兩倍重量,你還會再幫他的肌力水桶倒水嗎?繼續充填他的肌力水桶,他在曲棍球場上的表現就會更好嗎?
一位足球員,如果可以雙手在背後交握,還能輕鬆地盤腿而坐,他還需要更好的活動度,才能以健康的狀態完成球場上的工作嗎?
如果一位棒球投手,可以在八分鐘內跑完1.6公里,他的有氧能力足以讓他投完九局的球嗎?充填肌力與爆發力的水桶,是否為比較好的選擇呢?
了解哪些水桶需要再加水、哪些已經滿了,才能規畫好裝水桶的工作。
──
▌守則 59:滾筒按壓與伸展的目的,和刷牙與使用牙線相同。
需要跟客戶或運動員解釋比較艱深的概念時,我喜歡用比喻的方式。在訓練當中,我最常遇到的問題是:「為什麼要用滾筒按壓放鬆?為什麼需要伸展?」
你會每天刷牙跟使用牙線清潔牙齒嗎?這麼做是為了避免六個月到一年後,有蛀牙或其他牙齒的問題。滾筒按壓與伸展也一樣,你這麼做是為了降低幾個月後的受傷風險,而不是為了預防明天就會發生的事。如果你只有在感覺緊繃或疼痛時,才進行滾筒按壓或伸展,那就太晚了。就像你在牙齒疼痛時或預約牙醫後,才刷牙或使用牙線清潔一樣為時已晚。
另一個客戶很容易連結的比喻是:梳頭髮。為什麼要梳頭髮呢?因為你希望頭髮保持健康,不要打結。越久沒有梳頭髮,就要花越多時間把頭髮的結梳開。滾筒按壓與伸展「梳理」我們的組織,就像梳子梳理我們的頭髮一樣。這種比喻方式過於簡化,但它也是客戶可以馬上連結與了解的說法。一旦他們了解,他們就會接受。
你知道滾筒按壓能讓組織恢復水分,筋膜容易滑動,它會刺激細胞引起神經反應並且調節疼痛,這是它真正的好處。
對於全身緊繃的客戶,你能做的最好安排,是讓他了解滾筒按壓、伸展與活動度訓練的重要性,然後將它們頻繁地安排進課表裡,最好是每天執行。
活動度要靠日積月累;只有投注精力,持之以恆地努力,才得以進步。這有點像在鍛鍊二頭肌,你不會因為做了一組彎舉,隔天一覺醒來就有二十吋的手臂。你需要花上幾個月,甚至是幾年的訓練,才能建立二頭肌的肌力與尺寸。
因為這種延遲滿足的效應,你需要多花一點心思與客戶溝通,現在一點一滴地持續努力,是未來自我感覺與能力表現的關鍵因素。有好的活動度,才能以最佳姿勢來搬移負重與克服重力。
重要免責聲明:不需要透過粉碎、折斷、壓碎、爆炸或擦傷等方式,使客戶的組織產生重大變化,這麼做是弊大於利。如果你指導客戶使用槓鈴、按摩槍、儀器輔助軟化組織工具(IASTM)或是很重的器具(也被稱為「身體調和器」〔body tempering〕)來軟化組織,提醒你要格外小心謹慎。
請參閱守則67:「像律師一樣思考」。你很難向法官解釋,為何將兩百磅的重物放在某人身上,是為了改善活動度?徒手療法的治療師與其他擁有執照的從業人員的存在是有原因的。他們受過訓練,知道如何正確地使用這些工具。對教練來說,滾筒、棍子、軟球與曲棍球就很夠用了。
《好教練的養成之道:從如何指導、安排課表到打造成功職涯,健身教練都該懂的105條關鍵守則》/布蘭登.李瑞克(Brendon Rearick)。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76會員
335內容數
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 --詹偉雄×臉譜出版 山岳文學書系 meters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