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應該是本給青少年甚至剛出社會的新鮮人讀的書,選的12篇文章篇中易,大概一個晚上就能夠翻完。且不因為這書的篇幅、知識密度不高就毫無收穫,就是淺要的論述,也能看出從自己到社會乃至於世界的同心圓認識序列上,可以關注的議題以及一方說法。
選集的這些文章中,包含許多網路文章、出版品的節選,在每一篇的後面,附上主編的評述以及提問,讓讀者在閱讀的同時,也能透過這樣的單向問答,來加深閱讀的體驗。
在個人層面,挑選了包含性別、族群的文章,四篇文章都和性別有關。可以見得對主編而言,性別問題是個人自我探索的重要問題,並且分別針對男、女性別刻板印象各有一篇選文。但這樣的分配是否有失偏頗,就留給讀者自行揣度。
在社會議題選文上,資訊、勞動、生命和動物四種不同權利各有一篇選文,就顯得較為平均。而這四個問題,也是近來社會矚目議題。假新聞的問題在近來出版品中算是大宗,勞動異化的問題則是隨著新創企業的腳步逐漸浮上檯面。後二個議題則是長期性的,且不論是善終、生態保育與經濟的競合,都是每一位公民應該要關心的。透過選文,可以深入議題的其中一個面向,進而在主編的回饋與提問中,摸索找尋自己的視角。
最後關於全球議題的提問,且不論是環境、全球化、人權乃至於轉型正義,都是大且複雜的。環境議題和全球化、國際觀放在這個維度探討,尚且可以理解;然而區域政治與人權議題和轉型正義放在這個維度中,無疑的是拉高到各國比較的層次,使得問題意識進到世界公民的立場來分析。選文中討論塑膠微粒、英文等於世界語文、香港反送中議題以及德國轉型正義的經驗,都是大問題,但選文的篇幅略小,若要深入討論,大概都需要再找些相關閱讀資料,才能夠達到。
大抵而言,若是作為一個備課、討論的材料,想必是相當合適的。各個議題的選文雖難證明是一時之選,但至少理路清楚,論點條理。在引發討論、鋪陳問題背景與問題意識上,文章的篇幅、內容都相當理想。在書的最後還有其他延伸閱讀的推薦,可說是公民老師備課的好幫手,或者是在辦各種工作坊、討論會時的利器。
書的最後還附上朱家安關於說教情境的分析,以及如何抵禦來自權威的說教。這篇短文提醒所有的讀者如何透過理解說教情境而不被輕易說動,反過來也讓讀者重新注意自己是否成了說教者的溝通方式。儘量避開這些誤區,就能讓議題得到充分的討論,當然也是這本書相當重要的目標之一。
推薦給所有的公民老師或要帶議題研究的老師,這本書可以節省一些選擇材料的功夫,當然建議後面的問題再設計過,以符合學生的程度。也推薦給關心社會議題的朋友,倘若選文的議題你也曾關心過,但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要找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太疲勞的話,這本書顯然可以節省一些力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