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 | 一段療癒的心靈治療

2022/05/13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台灣,每年約有200萬人因情緒問題而尋求心理諮詢,但卻有超過7成的憂鬱症患者並未尋求醫療協助,除了串者本身認知不足外,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憂鬱症被「妖魔化」了,看精神科門診被貼上了「有病」的標籤,其實做心理治療並沒有這麼可怕,每個人都有需要被幫助的時候。《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以蛤蟆先生去找蒼鷺心理師做的十次諮詢故事,以小說的形式探討蛤蟆的心理問題,透過第三人稱視角讓我們的主觀意識與故事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可以不帶批判的看待心理諮詢。
這是一本在1997年出版的書,書中以蛤蟆和牠的朋友鼴鼠、河鼠、老獾四人為首展開的童話故事,故事一開始,鼴鼠發現蛤蟆精神狀況不佳,於是找了朋友們一起去探望蛤蟆,並拖著牠去找心理師蒼鷺進行諮商,全書以蒼鷺與蛤蟆的諮商過程為主軸,結合心理學知識,一起了解蛤蟆的人格是如何塑造成現在的樣子。
取自知乎

我在書中學到的三件事

到底誰是我的當事人?

蛤蟆在朋友們的關心之下,半推半就地到了心理師蒼鷺的診療間,等著蒼鷺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因為蛤蟆認為只要來諮商就能讓朋友們高興,無論蒼鷺說什麼他都會照做的,沒想到蒼鷺卻反問蛤蟆:「到底誰才是我的當事人呢」?
在蛤蟆的困惑與憤怒中,蒼鷺說道,「心理諮商像是一個自發的過程,諮商師和當事人都必須出於自願。只有當你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取悅朋友們才想諮商的時候,我們才能真正合作。
這個概念嚇到蛤蟆了,但是經過思考,他隱隱明白自己必須對諮商負責,「合作」意味著蛤蟆必須積極參與,也意味著他也許能夠靠自己擺脫痛苦,於是這次蛤蟆替自己做了決定,約定未來每周與蒼鷺面談一小時。

兒童自我狀態/成人自我狀態/父母自我狀態

在幾次的面談中,蒼鷺常常問蛤蟆一個問題:「發生這些事情時,你是處於何種狀態?」在幾次探討中,蛤蟆發現自己經常處於兒童自我狀態。
蛤蟆的家庭雖十分富裕,他的父親卻對他十分嚴厲,總是責備、批評蛤蟆,蛤蟆似乎永遠沒辦法達成父親的期望,而他為了保護自己,一直試圖取悅所有人而隱藏自己真實的情緒,當他長大成人後在面對朋友對他的責罵時,童年的場景席捲而來,蛤蟆本能的以童年回應壓力的方式回應朋友,不停的道歉或是感到愧疚,處於「適應型兒童狀態」,漸漸的累積過多負面情緒後,終於不堪負荷。
蛤蟆的其中一個朋友老獾就經常讓蛤蟆有這種感覺,老獾總是高高在上,帶著批判又命令式的語氣跟蛤蟆說話,讓蛤蟆備感壓力。老獾就是處於「父母自我狀態」。把自己從父母那裡學到的價值觀直接表現出來。
在幾次的探討後,蛤蟆漸漸開始洞察自我的情緒,面對情緒波動時可以更理性的檢視內心的感受,蒼鷺說這時的蛤蟆已經處在「成人自我狀態」。這時的蛤蟆能以理性、不情緒化的方式來處理當下發生的真實狀況,而不被過去的聲音綁架。但維持在成人自我狀態也是最困難的,相較於兒童自我狀態及父母自我狀態近乎本能的反應,成人狀態需要不停的思考,停止怪罪別人、停止自怨自艾,開始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好,你也好

蒼鷺感受到蛤蟆的轉變,試著帶他重新建立新的態度和觀點,這個觀點是建立我們存在的基礎,我們建構了這樣的世界,最終世界就會朝向預設的路徑前進。例如有些人覺得我註定要成為有錢人,他將會往有錢人前進;有些人認為自己註定成為失敗者,他就真的會成為失敗者,就像是為自己的人生寫好劇本,並照著劇本走下去。
在這裡蒼鷺請蛤蟆回答兩個問題:『我認為自己怎麼樣?我好嗎?』、『我認為別人怎麼樣?他們好嗎?』兩個問題可以組成四個象限:『我好,你也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也不好』。
當蛤蟆陷入兒童狀態時,他掉入了『我不好,你好』的自我貶低狀態;當老獾以父母狀態對他百般指責時,老獾掉入了『我好,你不好』的優越感;而蛤蟆第一次來到蒼鷺的診療間時,他已經瀕臨『我不好、你也不好』的崩潰邊緣,在經過不停的覺察與反思後,蒼鷺問起蛤蟆他最常問的問題:「你現在感覺如何?」蛤蟆說他現在處在『我好,你也好』的心理地位,他對一切事物重新充滿好奇,同時這個心理地位不只是一個里程碑,而是動態的,需要不斷的對自己與別人展現出來,在最後一次面談時,蛤蟆可以坦然的面對過去時時處於兒童狀態的自己,他改變了心理狀態,但是他明白,學習之路不會停止,但一切都會越來越好。

諮商結束後

道別了蒼鷺,蛤蟆跟他的朋友們用一頓午宴慶祝蛤蟆康復,蛤蟆在午宴上跟朋友們宣布:他決定把父母留給他的大房子賣掉,投入房地產管理的工作,對蛤蟆來說,要繼續成長與進步,就必須要有目標,若要達成目標就要好好工作!跟朋友們道別後,蛤蟆心情很好的想著未來的計畫,朝家的方向前進。

我的心得

我本身對於心理諮商是沒有什麼概念的,雖然說沒有偏見,但也不是很了解諮商都在聊些什麼,這本書用很輕鬆又貼近生活的故事帶著我們跟蛤蟆一起體驗心理漸漸被療癒的過程,看完不知道為什麼心裡也柔軟了不少。
都市生活大家都面臨一定的壓力,面對工作、家庭、育兒等問題,常常讓人忘了把時間留給自己,壓力累積起來一不小心就以兒童狀態或父母狀態宣洩自己的情緒而不自知。其實不管是不是有憂鬱傾向,我們都應該盡可能的覺察自己的情緒,誠懇地回應當下的需求,這本書正是教我們如何做到,向所有喜歡自我探索和輕鬆學習的人推薦這本書。當然如果有長期不快樂的症狀,絕對不要把自己關起來,一定要尋求協助,讓別人幫你,畢竟只有自己想改變時,事情才會開始改變。

這本書對你有幫助嗎?

感謝你看完這本書,分享文章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之餘,可以享受閱讀的樂趣,雖然忙碌的上班生活可能讓你沒有時間看完完整的書,但沒關係,我可以當你的眼睛,你可以留言告訴我想看什麼書,有機會的話可以幫你濃縮整理喔!
如果這本書有幫助到你,也歡迎單次贊助或是訂閱我,給我小小的鼓勵,將是我持續努力的動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56會員
76內容數
濃縮一本書的精華,用大概十分鐘的時間,幫助你了解一本書的樣貌 最後會加上一點點的書評,分享我自己的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