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能撫慰我們的痛苦:讀沙克絲《蝴蝶的重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文刊登於開根好,特此致謝

raw-image

在我們的生命中,常常會遇到一種情況:當人們,特別是當我所愛的人受苦的時候,我們希望能為他做某些事,但是,卻不知道能夠做些什麼。甚至,當他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我們不可能再為他做任何事時,我們更會想對所愛的人說:你曾經在這世界裡承受過的那些苦、那些悲傷,如果能在你還活著時,和你再分擔多一點痛苦、一點快樂,那不知道該有多好。

但睡夢中我到了那裡。
當我醒來,有人說:
許多人淹死了,
而你卻得救了。
但水依然時時尾隨我。《伊萊.第三景》

其實,也許倖存者的痛苦,並不比離開的人少。難道我們,不是活在對方的生命中嗎?的確,我的身體不是你的身體;但是當你受苦時,我也會痛。特別是當你受了那最大的痛苦,跨越了生命與死亡的這條界線,再也無法用「你還活著」這件事來安慰我時。我再也沒辦法說:不管發生了什麼,至少我們還活著、還有希望;過去的苦難,不會妨礙我們繼續走下去。就像沙克絲說的,倖存者即使逃過一劫,但是因為所愛之人的死去,他常常會感到「我得救了,但水依然時時尾隨我」。

上述的詩句出自劇本《伊萊》,作者是猶太女詩人奈莉.沙克絲(Nelly Sachs)。

沙克絲在德國出生、成長,但在1940年,她為了躲避納粹黨的迫害而潛逃到瑞典。在這段時間與其後,她不斷的收到親人、好友、猶太人、各個國家族群的人們,因為納粹黨的統治與戰爭,遭到壓迫甚至死去的消息。死去的人們和倖存的自己,成為沙克絲之後的人生與詩篇,總是想逃脫、卻不得不縈繞著,徘徊不去的問題。

《伊萊》:倖存者與責任的路途

最近(2022年1月)台灣出版的新書,沙克絲的《蝴蝶的重量》,是從沙克絲的9本詩集精選而來,並且完整收錄了她為大屠殺所寫的詩劇《伊萊》。本文主要討論《伊萊》,因為比起純粹的詩,詩劇更有情節、有故事性,比較容易把握到沙克絲寫下詩句所要表達的意思。

《伊萊》講述了一個故事:在納粹大屠殺的背景下,一個小孩伊萊在父母遇害時,向上帝吹奏風笛,表示為了死者向上帝祈禱。但政府的士兵卻誤以為這個舉動是某種反抗的信號,殺死了這個孩子。

《伊萊》依據猶太教一個教派(哈西德派)的傳統,認為世界上有一些人,他們像一般人一樣生活,也不知道自己的真實身分;但是,他們其實是上帝的秘密僕人。鞋匠米迦勒便是如此。在小孩伊萊被殺害後,米迦勒在心中受到一種呼喚,要去尋找殺死小孩的凶手。《伊萊》一劇便是米迦勒在尋找凶手的途中,在路上的所見所聞、以及他與其他倖存者接觸的一本記錄。

悲劇的「腳步聲」:埋藏在創傷下的思念

對倖存者來說,最煎熬的也許不是現在艱苦、百廢待興的生活,而是過去遺留下來的陰影。過去痛苦的記憶,常常絆住我們;常常,我們會在睡夢中驚醒,以為曾經發生過的悲劇,正要再一次的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會聽到和害怕,那些不幸、厄運、與惡意攻擊的「腳步聲」:

你現在仍然聽到腳步聲嗎?
它們活在我的耳朵裡,
它們在白天走動,
它們在夜裡走動,
不論是你說話還是我說話,
我時時刻刻都聽到它們。《伊萊.第一景》

在這裡,沙克絲以「對話」的方式呈現。兩個倖存者正在交談,但令人不安的是,在他們的耳邊響起的,不僅僅有交談雙方的聲音,還始終夾雜著過往記憶所帶來的創傷。即使這與現在所說的話無關,和現在所處的環境無關,但那些創傷還是會從記憶深處湧現,干擾我們,把我們變得毫無行動能力。

我們很難,甚至彷彿不可能克服這些痛苦,其中一個原因是:受苦的並不是自己,被迫完全失去選擇的,是另一個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人。倖存者常常會感到害怕:如果,我們真的選擇走出來,從痛苦中恢復過來,那死去的人要怎麼辦呢?還有誰會記得他、愛他、為他悲傷?

信仰與現實世界:不可能解釋的「苦難」

關於這個問題,不可能會有一種簡單的回答。沙克絲的回答方式,是透過她的信仰,來觀照自己與所愛之人的人生與命運,和遍佈其上的不公與痛苦。沙克絲是虔誠的猶太教信徒,她試圖憑藉這份信仰,為作為倖存者的自己,找到生存下去的理由。

在故事的結局,與米迦勒對峙的凶手,很快就粉碎成灰。這象徵了公義的懲罰;也多少顯示了沙克絲對那個在苦難中始終沉默的上帝,最終應當會干預、矯正世界,為無辜者伸冤的信心。但是,如果我們再注意一些劇本的細節,會發現:即使最終公義得到伸張,這也絕對無法說是一個「圓滿」的、「美好」的結局。像是凶手無辜的小孩,最後也因為疾病而死去了;但小孩與他父親所犯的罪並沒有絲毫的關係。

沙克絲當然譴責凶手、也譴責所有殺人者所犯下的罪行,並希望他們受到公義的懲罰。但是,看著《伊萊》安排的情節,她似乎還從兩個方面,來思索世上的苦難與罪惡:一是世界的運行,往往不是直截了當的原則可以說明的。無辜者的受苦,像是劇中的伊萊與凶手之子的死亡,就彷彿是病毒在空氣、水、土壤中的傳播,為什麼是這個人感染而不是另一個人被感染,這與「公平」毫無關係,卻是世界運作必需的一部份。

正如種子和生命為什麼會在地球誕生,這並無所謂「公平」,卻也是我們的世界必要的一部份。再來是我們(像是劇中的凶手)所犯下的罪惡,絕對不可能完全的被抹除,世界一定會或多或少受到損害和負面的影響。我們必定須要時時提醒自己,要用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頭腦去思考,不能只是跟著軍隊、領導者、或多數人前進,要更謹慎、更關懷他人的去行動,並負起自己行動的責任。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傅元罄的沙龍
69會員
153內容數
對有興趣的哲學論題進行科普,希望吸引大家來一起討論。
傅元罄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31
本文探討AI革命的風險與益處,並以OpenAI執行長奧特曼的事件為例,分析「有效利他主義者」與「有效加速主義者」的觀點差異。文章批判將AI技術封閉於營利機構的風險,並指出「實用主義」的侷限性,強調人類應基於自身目的運用AI,避免被科技奴役。 (本摘要由方格子AI所生成)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3/17
為人工作,客觀上就是一件受制於人的事情。受制於公司所提供的資源、人力支援、還有分派的工作量。明明是我們自己的任務,即使自己希望能夠好好的做,但別說是追求卓越了,就連僅僅只是維持應有的標準,卻也都還是受制於這些操之於他人手中的財力、人力的效用。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2025/02/17
我把「陰謀論」界定無法被事實或論據所糾正的一系列看法;陰謀論的特點便是「看法」單方面的決定相信什麼事實和事實如何解釋,而事實或論據對他們的「看法」不存在真正的、有意義的影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是一個我從未講過的故事,我必須把它從胸口拿走才能讓它過去,我需要奪回被偷走的光,所有的痛苦和真相,我穿著戰鬥盔甲掩飾我的傷口,我曾如此羞愧和困惑 ,我有傷疤,但我永遠比你知道的更多方式表明我是倖存者。 在糟糕的事情發生之後,我們已經不是從前的自己
Thumbnail
這是一個我從未講過的故事,我必須把它從胸口拿走才能讓它過去,我需要奪回被偷走的光,所有的痛苦和真相,我穿著戰鬥盔甲掩飾我的傷口,我曾如此羞愧和困惑 ,我有傷疤,但我永遠比你知道的更多方式表明我是倖存者。 在糟糕的事情發生之後,我們已經不是從前的自己
Thumbnail
為什麼西格麗德.努涅斯(1951-)在遲暮之年所書寫的作品,談及生老病死,甚至有些老調的議題,卻能夠在此時脫俗而出,擊中我的心?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出版之前,她的第七本小說《摯友》獲得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肯定,才總算是真正受到廣大讀者注目,台灣也如是。西格麗德.努涅斯的書寫關懷是龐大的,至
Thumbnail
為什麼西格麗德.努涅斯(1951-)在遲暮之年所書寫的作品,談及生老病死,甚至有些老調的議題,卻能夠在此時脫俗而出,擊中我的心? 《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出版之前,她的第七本小說《摯友》獲得2018年美國國家圖書獎肯定,才總算是真正受到廣大讀者注目,台灣也如是。西格麗德.努涅斯的書寫關懷是龐大的,至
Thumbnail
這本書看過很多人分享,終於有機會拜讀了。書挺薄的,但意義深遠。 作者本是一名精神科醫師,家庭美滿,卻在一夕之間淪為納粹集中營的俘虜,一無所有,精神肉體都受到虐待,在營裏猶如畜牲般的生活,到底是如何走過來,而沒有自殺或精神崩潰呢?
Thumbnail
這本書看過很多人分享,終於有機會拜讀了。書挺薄的,但意義深遠。 作者本是一名精神科醫師,家庭美滿,卻在一夕之間淪為納粹集中營的俘虜,一無所有,精神肉體都受到虐待,在營裏猶如畜牲般的生活,到底是如何走過來,而沒有自殺或精神崩潰呢?
Thumbnail
作者:瑪莉蓮.亞隆 原文作者:Marilyn Yalom 譯者: 劉卉立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22/03/10 🌷🌷 「我認為,我在二戰結束許多年後提筆寫作這本書,是出於一種虧欠感,我終其一生都欠那些代替我受苦的千百萬人。…… 🌷🌷
Thumbnail
作者:瑪莉蓮.亞隆 原文作者:Marilyn Yalom 譯者: 劉卉立 出版社:貓頭鷹 出版日期:2022/03/10 🌷🌷 「我認為,我在二戰結束許多年後提筆寫作這本書,是出於一種虧欠感,我終其一生都欠那些代替我受苦的千百萬人。…… 🌷🌷
Thumbnail
你曾經在這世界裡承受過的那些苦、那些悲傷,如果能在你還活著時,和你再分擔多一點痛苦、一點快樂,那不知道該有多好。
Thumbnail
你曾經在這世界裡承受過的那些苦、那些悲傷,如果能在你還活著時,和你再分擔多一點痛苦、一點快樂,那不知道該有多好。
Thumbnail
「都過得那麼幸福,還想怎麼樣?」以為已經把日子活得兵荒馬亂,只因沒有見識過真正的人間煉獄。難道罪加於自身的每一分痛苦都必須讓人知曉,非得親眼見著支離破碎,才能認為無法開心是合理的嗎? 人言傾吐、像是灑滿釘子的地面,而妳毫無底氣只能赤腳走過,而他們覺得這是為妳好......
Thumbnail
「都過得那麼幸福,還想怎麼樣?」以為已經把日子活得兵荒馬亂,只因沒有見識過真正的人間煉獄。難道罪加於自身的每一分痛苦都必須讓人知曉,非得親眼見著支離破碎,才能認為無法開心是合理的嗎? 人言傾吐、像是灑滿釘子的地面,而妳毫無底氣只能赤腳走過,而他們覺得這是為妳好......
Thumbnail
進入別人痛苦的深淵裡, 沒有人能夠毫髮無傷的走出來; 當我們是這最嚴肅時刻的沈默證人, 生而為人瞥見自己下一步的死亡, 就個人而言, 怎麼可能不被觸及? 瑪麗・德・恩澤《因為,你聽見了我》
Thumbnail
進入別人痛苦的深淵裡, 沒有人能夠毫髮無傷的走出來; 當我們是這最嚴肅時刻的沈默證人, 生而為人瞥見自己下一步的死亡, 就個人而言, 怎麼可能不被觸及? 瑪麗・德・恩澤《因為,你聽見了我》
Thumbnail
Me Before You(中文譯名:遇見你之前) 圖片摘自博客來網站 露薏莎‧克拉克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女孩;   她有一個穩定交往的男友、一個普通卻溫暖的小家庭,日子過得一成不變。   但突如其來的失業,讓她不得不接下一份陪伴四肢癱瘓者的工作,   她的人生將會因此帶來什麼轉變?   威爾‧
Thumbnail
Me Before You(中文譯名:遇見你之前) 圖片摘自博客來網站 露薏莎‧克拉克是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女孩;   她有一個穩定交往的男友、一個普通卻溫暖的小家庭,日子過得一成不變。   但突如其來的失業,讓她不得不接下一份陪伴四肢癱瘓者的工作,   她的人生將會因此帶來什麼轉變?   威爾‧
Thumbnail
燒毀的語言 直到多年以後,我才知道我是有憤怒的。那些怒火和吶喊早就深入骨髓,藏在我的字裡行間,一度將文字都燒毀。 只是我逃避不去面對。 認識我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我藏著一些東西,直到現在我仍然沒有勇氣開口述說。我羨慕寫作課上,那些有勇氣寫出來的同學,至少他們知道了自己面對的到底是什麼。 以前的我,喜
Thumbnail
燒毀的語言 直到多年以後,我才知道我是有憤怒的。那些怒火和吶喊早就深入骨髓,藏在我的字裡行間,一度將文字都燒毀。 只是我逃避不去面對。 認識我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我藏著一些東西,直到現在我仍然沒有勇氣開口述說。我羨慕寫作課上,那些有勇氣寫出來的同學,至少他們知道了自己面對的到底是什麼。 以前的我,喜
Thumbnail
她到很後來才想起中槍前說的最後一句話,她跟那個男同學說:我們可以一起禱告。她問過我,如果能想到更好的話,結果會不會不一樣?我告訴她,禱告是最好的答案,所以我才沒有失去她。後來的一段時間,她隨時隨地都在更認真禱告,我們會在睡前一起跪在床前,直到膝蓋發痛。我後來才知道,我們說話的神早就不是同一個了。
Thumbnail
她到很後來才想起中槍前說的最後一句話,她跟那個男同學說:我們可以一起禱告。她問過我,如果能想到更好的話,結果會不會不一樣?我告訴她,禱告是最好的答案,所以我才沒有失去她。後來的一段時間,她隨時隨地都在更認真禱告,我們會在睡前一起跪在床前,直到膝蓋發痛。我後來才知道,我們說話的神早就不是同一個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