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斷捨離,餘財不如分給別人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文 / 王建煊

孔子走到楚國,有個漁夫要送些魚給他,孔子堅不接受。漁夫說:「天氣這麼熱,魚賣不掉,很快就壞了。如果能送給你這樣的君子,那真是太好了。」

不腐餘財的人是聖人

後來孔子行了兩次大禮,才接受餽贈。弟子們問:「人家把將要丟掉的東西送給你,你為什麼要行大禮來接受呢?」

孔子說:「一個人肯施捨,不讓自己多餘的東西變成廢物,這樣的人就是聖人,今天接受聖人賞賜,怎能不行大禮呢?」

什麼是餘財?餘財就是多餘的財物。

raw-image

有天,太太跟我說,衣櫥裡有好幾套多年沒穿西裝,如果不穿了,就送給慈善商店,他們會把賣掉西裝的錢作公益慈善之用。

我打開衣櫥一看,居然有十幾套西裝,而且還用洗衣店的塑膠套套住,保存相當的好。天呀!我怎麼會有這麼多西裝掛在衣櫥裡,從未聞問,最少有十年之久,真是不可思議。

一套套翻開來看看,都有似曾相識的回憶,試穿一下,幾乎都穿不下了,因為都是發福前買的。其中有一、二套,特別具有紀念性,想留下來,看看哪一天減肥成功,或許還可以穿。

後來還是決定一套不留,全都送走。減肥談何容易,老是在等有一天瘦下來,可以再穿上這十幾套西裝,結果呢?東西多到自己用不上,就是餘財,不如分給別人吧!

延伸閱讀

總有天還會用到?

我們有太多的東西,幾乎沒有機會再用到,但心中總想著,說不定哪天還會用得著,就留在那裡,最後連自己也忘了。

我喜歡買書,有些書買回來,幾乎沒有看過,但總認為有一天會看。這些書也算是餘財,就送給圖書館,尤其是偏遠地區的學校或圖書室,可以讓很多人受益。我大概送了二、三輛小卡車的書給不同的圖書館。消除了餘財,也減輕不少自己的罪惡感。

有所私立高中,建了一個圖書國際廳,除了有圖書館外,另有展覽廳,展出不同國家的文物,目的在使學生能有國際觀,心胸開闊,以世界為家。

由於國家眾多,加上場地有限,所以每次展出以半年為期,一次只能展出五至十個國家,定期輪換。但各國文物搜集不易,專程赴國外採購,費用太龐大。

該校乃號召家長及社會各界捐贈各國文物,結果大出意料,不但捐贈踊躍,品質也不差。因為很多捐贈品是早年出國觀光買的紀念品,久了,失去興趣,成為餘財,藏之無味,棄之可惜。現有學校用之展覽,激勵學生,所以家長都很願意貢獻出來。

延伸閱讀

名畫古董捐博物館

衣服、書籍、小紀念品等餘財,捐出來不算困難,很多人都辦得到,但是要捐出很值錢的財物,就不是那麼容易。多年前,我到國立歷史博物館參觀,館長告訴我,監察院有幅張大千的名畫,曾經商借來展覽過。

後來我們決定將該畫捐給國立歷史博物館,捐贈日期訂為某週三,週一上班時看到媒體報導,稱我們打算捐的畫價值約新台幣5億元,我嚇了一大跳。

俗語說,財不露白,有心人若這兩天來將畫偷走,那怎麼得了?臨時決定將捐畫日期提前到週一,也就是當天下午。畫送到國立歷史博物館,就不怕被偷,因為他們的安全措施比我們強多了。

很多人一生花大錢買骨董、名畫,最後如留給子孫,多不得善終,但捐給國家博物館,則是長久保存古物絕佳之道。

我們把張大千的畫作捐給歷史博物館,館方後來製作了一幅精美的複製品給監察院;真跡則在歷史博物館展覽,供眾人欣賞,真是美事一樁。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作者為財團法人愛心第二春文教基金會創辦人;原文刊載於《台灣醒報》,經作者同意轉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遠見雜誌的沙龍
30會員
195內容數
創刊於1986年的《遠見雜誌》,一直以「傳播進步觀念」,「社會進步的動力」自許。為了要在網路時代,一面要減少資訊氾濫,一面要用新的平台擴大影響,2013起,我們十分慎重地邀請了五十餘位(累積迄今超過百位)來自台灣、大陸、美國、香港、新加坡等海內外有成就、有見解、有理想的人士,各在其專業領域發表其獨立意見。
遠見雜誌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17
編按:教養難題是現代很多夫妻不敢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其實教養不難。只要父母懂得怎麼教,那麼你會發現你給孩子搭的鷹架,即使他成年了,還可以繼續幫助他登峰造極,支持他發展出他的天賦。
Thumbnail
2023/01/17
編按:教養難題是現代很多夫妻不敢生孩子的原因之一,其實教養不難。只要父母懂得怎麼教,那麼你會發現你給孩子搭的鷹架,即使他成年了,還可以繼續幫助他登峰造極,支持他發展出他的天賦。
Thumbnail
2023/01/17
名人的婚姻總是容易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除了能見度高,或許也包括了大家能從名人也會有一般人的煩惱這樣的結論中,得到沒有人永遠是人生勝利組的欣慰感吧! 最近幾個名人離婚糾葛中,大家最感興趣的,莫不是離婚的條件,到底合不合理,符不符合公平正義?
Thumbnail
2023/01/17
名人的婚姻總是容易成為大家茶餘飯後的八卦話題,除了能見度高,或許也包括了大家能從名人也會有一般人的煩惱這樣的結論中,得到沒有人永遠是人生勝利組的欣慰感吧! 最近幾個名人離婚糾葛中,大家最感興趣的,莫不是離婚的條件,到底合不合理,符不符合公平正義?
Thumbnail
2023/01/17
這幾天「千萬床墊」上了熱搜,很多KOL也在臉書上發表心得,直說「我也想躺躺千萬床墊」,我想這就是社群媒體的年代,名人議題容易發燒的案例,再加上千萬床墊四個字雖人人易懂,卻顛覆一般人的價格想像,因此成為熱門關鍵詞一點也不稀奇。但我今天要談的不是這個床墊,而是談夫妻關係一旦破裂了要如何好聚好散。
Thumbnail
2023/01/17
這幾天「千萬床墊」上了熱搜,很多KOL也在臉書上發表心得,直說「我也想躺躺千萬床墊」,我想這就是社群媒體的年代,名人議題容易發燒的案例,再加上千萬床墊四個字雖人人易懂,卻顛覆一般人的價格想像,因此成為熱門關鍵詞一點也不稀奇。但我今天要談的不是這個床墊,而是談夫妻關係一旦破裂了要如何好聚好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2022/6/18-19 囤物者的出清會]芳儀篇 嘿,主角不是我, 是把採購當作狩獵的,我的爸爸。 爸爸年輕時其實是令人頭疼的小混混, 奶奶怕他走入歧途, 國中就送他到士校讀書。 職業軍人到25歲,他回台想念書但沒考上, 那時外銷成衣正興起,他決定轉戰商人。
Thumbnail
[2022/6/18-19 囤物者的出清會]芳儀篇 嘿,主角不是我, 是把採購當作狩獵的,我的爸爸。 爸爸年輕時其實是令人頭疼的小混混, 奶奶怕他走入歧途, 國中就送他到士校讀書。 職業軍人到25歲,他回台想念書但沒考上, 那時外銷成衣正興起,他決定轉戰商人。
Thumbnail
這週開始提早請假,在家待產,一邊整理著恩典牌和家裡,一邊聽整理師廖心筠的podcast「姊整理的是人生」。其中EP4〈整理家裡竟能省下2100萬,怎麼做到的〉,標題看起來很驚悚,但其實不無道理。 日前,看到研究所學姊在臉書上有感而發的貼文:「以前的高中家政教什麼編織烹飪,最應該教的是『斷捨離』啊!」
Thumbnail
這週開始提早請假,在家待產,一邊整理著恩典牌和家裡,一邊聽整理師廖心筠的podcast「姊整理的是人生」。其中EP4〈整理家裡竟能省下2100萬,怎麼做到的〉,標題看起來很驚悚,但其實不無道理。 日前,看到研究所學姊在臉書上有感而發的貼文:「以前的高中家政教什麼編織烹飪,最應該教的是『斷捨離』啊!」
Thumbnail
「斷」是斷絕不需要的物品,「捨」是捨棄多餘的廢物,「離」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推薦這本書給房間不知不覺就會變很亂的人,給想要學習斷捨離的人,給想要嘗式簡約生活風格的人,給對於整理物品和整理人生財務沒有概念的人。
Thumbnail
「斷」是斷絕不需要的物品,「捨」是捨棄多餘的廢物,「離」是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推薦這本書給房間不知不覺就會變很亂的人,給想要學習斷捨離的人,給想要嘗式簡約生活風格的人,給對於整理物品和整理人生財務沒有概念的人。
Thumbnail
2016.8.1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生富貴之室,無驕倨之態。處躬節儉,雅不事物。 住烏巨山,衲子有獻鐵鏡者。雪堂曰: 「溪流清泚,毛𩬊可鑒,蓄此何為。終却之。」 《行實》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相由心生,心又隨境轉。 因此當我們囤積大量物資時,內心往往也隨著雜亂而牽絆、不安。
Thumbnail
2016.8.1 良因法師 隨筆 雪堂生富貴之室,無驕倨之態。處躬節儉,雅不事物。 住烏巨山,衲子有獻鐵鏡者。雪堂曰: 「溪流清泚,毛𩬊可鑒,蓄此何為。終却之。」 《行實》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相由心生,心又隨境轉。 因此當我們囤積大量物資時,內心往往也隨著雜亂而牽絆、不安。
Thumbnail
一件1萬元的大衣,如果買回家後連吊牌都沒剪就被塞在衣櫃中,那這件上衣就一點價值也沒有! 相反地,一件500元的牛仔褲,讓我天天都穿它外出,那麼這件牛仔褲的價值就遠勝於那件1萬元的上衣。 接觸簡單生活並且實行斷捨離後,讓我更好的控制力支出、同時也大大增加存款 實際上,即使沒有它們也絲毫不覺得困擾。
Thumbnail
一件1萬元的大衣,如果買回家後連吊牌都沒剪就被塞在衣櫃中,那這件上衣就一點價值也沒有! 相反地,一件500元的牛仔褲,讓我天天都穿它外出,那麼這件牛仔褲的價值就遠勝於那件1萬元的上衣。 接觸簡單生活並且實行斷捨離後,讓我更好的控制力支出、同時也大大增加存款 實際上,即使沒有它們也絲毫不覺得困擾。
Thumbnail
文 / 王建煊 孔子走到楚國,有個漁夫要送些魚給他,孔子堅不接受。漁夫說:「天氣這麼熱,魚賣不掉,很快就壞了。如果能送給你這樣的君子,那真是太好了。」 不腐餘財的人是聖人 後來孔子行了兩次大禮,才接受餽贈。弟子們問:「人家把將要丟掉的東西送給你,你為什麼要行大禮來接受呢?」
Thumbnail
文 / 王建煊 孔子走到楚國,有個漁夫要送些魚給他,孔子堅不接受。漁夫說:「天氣這麼熱,魚賣不掉,很快就壞了。如果能送給你這樣的君子,那真是太好了。」 不腐餘財的人是聖人 後來孔子行了兩次大禮,才接受餽贈。弟子們問:「人家把將要丟掉的東西送給你,你為什麼要行大禮來接受呢?」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說:「世間之萬物僅是借我們使用而已,都是身外物,但因人有執著心,用的不多,要的卻很多,放不下,自我意識高,就會產生魔性;魔性重者,大多有潛藏的黑暗性格,易與人產生衝突,故要以《金剛經》洗滌心識,努力修行導正。」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說:「世間之萬物僅是借我們使用而已,都是身外物,但因人有執著心,用的不多,要的卻很多,放不下,自我意識高,就會產生魔性;魔性重者,大多有潛藏的黑暗性格,易與人產生衝突,故要以《金剛經》洗滌心識,努力修行導正。」 (分享完畢)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生的意義在哪裡:要無時無刻做對回饋社會有意義的事情,要懂得對他人無私地貢獻。人生要有目標:修回原本的清淨自性及本來面目,以出離六道輪迴直到回淨土為目標。」 (分享完畢) 淨空法師開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生的意義在哪裡:要無時無刻做對回饋社會有意義的事情,要懂得對他人無私地貢獻。人生要有目標:修回原本的清淨自性及本來面目,以出離六道輪迴直到回淨土為目標。」 (分享完畢) 淨空法師開示: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Thumbnail
人們經常藉由物品來寄託情感。以紀念品來留住旅程的美好片段,或者,經由告別物品來揮別過去;當我們望著物品時,思緒便串聯起關於往日的種種故事。二手店,寄寓眾多回憶的場所,一件件人們遺棄的舊時光,在這裡等待新生。迷戀二手店的情懷,是屬於念舊之人的浪漫。
Thumbnail
人們經常藉由物品來寄託情感。以紀念品來留住旅程的美好片段,或者,經由告別物品來揮別過去;當我們望著物品時,思緒便串聯起關於往日的種種故事。二手店,寄寓眾多回憶的場所,一件件人們遺棄的舊時光,在這裡等待新生。迷戀二手店的情懷,是屬於念舊之人的浪漫。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需要的不多,想擁有的卻很多,『慳貪』會使您在慾中打滾,會障礙修行。佛叫我們佈施以對治慳貪,『慳』即吝嗇,『貪』即貪求,萬事萬物,夠用就好,莫將資源全部收攏在自己身上,多的就要量力佈施出去,多看看急需受助的人家
Thumbnail
以下文章為兩位有緣人分享,來文照登:   分享一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需要的不多,想擁有的卻很多,『慳貪』會使您在慾中打滾,會障礙修行。佛叫我們佈施以對治慳貪,『慳』即吝嗇,『貪』即貪求,萬事萬物,夠用就好,莫將資源全部收攏在自己身上,多的就要量力佈施出去,多看看急需受助的人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