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二 14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2015.9.29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表裡端勁,風格凜然,動靜不忘禮法,
在眾日屢見侵害,殊不介意。
終身以簡約自奉。室中不妄許可①。
稍不相契,必正色直辭以裁之。衲子皆信服。
嘗曰:「我學道無過人者,但平生為事無愧於心耳。」
《記聞》
【注釋】
① 許可:指印證認可。即學者參禪悟道,需由為師者給予印證,禪師洞觀修行者之心地,對機法圓熟者給予印可,承認、許可其所悟的境界。此則表示其修行完成,可繼承師家衣鉢。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禪師為人表裡如一,端莊勁直,自有一種令人肅然起敬的風範氣度。兼且一動一靜皆能做到合禮如法。
他早年隨眾參學的時候,經常受人欺淩,但他從來不介意。
一生過著簡樸儉約的生活。如有學者入室請求印證,他從不輕易許可,假如學者言論稍有偏差,他就用嚴厲的神色,直言不諱地加以教訓。因此,凡出家學道的人都對他非常信服。
他曾經說:「我出家學道這麼多年來,並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只是自忖平生做事無愧於心罷了。」
良因贊曰:
如《大智度論》所說:「入道慚愧人,持鉢福眾生」,
道人因為有慚愧心,深恐虛受信施,方能一心在道。
所以生起慚愧心,是修道之前行。
因為慚愧,方能關注自己的缺點,看好妄想的流注,
而不會只是誇誇其談,將佛法做為擺設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5.9.2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先師嘗言:『行腳出關,所至小院,多有不如意事。』 因思法眼參地藏①,明教見神鼎②時,便不見有煩惱也。』」 《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禪師說: 良因贊曰: 所以修行人要找到真正的「家」,才能超越生死!
2015.8.2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教化之大,莫先道德禮義。 住持人尊道德,則學者尚恭敬。行禮義,則學者恥貪競。 住持有失容之慢,則學者有淩暴之弊。住持有動色之諍,則學者有攻鬪之禍。 先聖知於未然,遂選明哲之士,主于叢林,使人具瞻不喻而化。 故石頭①馬祖道化盛行之時,英傑之士出。
2015.8.27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衲子無賢愚,惟在善知識委曲以崇其德業,歷試以發其器能。 旌獎以重其言,優愛以全其操。 歲月積久,聲實並豐。 蓋人皆含靈,惟勤誘致。 如玉之在璞,抵擲則瓦石,琢磨則圭璋①。 如水之發源,壅閼則淤泥,疏𤀹則川澤。 此學者道德才能消長之所由也。」
2015.8.22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退①雲居,圓悟欲治佛印②臥龍菴為燕休③之所。 高菴曰:「林下人苟有道義之樂,形骸可外。 予以從心之年④,正如長庚曉月⑤,光影能幾時? 且西山廬阜,林泉相屬,皆予逸老之地。何必有諸己然後可樂耶?」 未幾,即拽杖過天台,後終於華頂峯。 《真牧集》 【注釋】
2015.8.15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聞衲子病移延壽堂①。 咨嗟嘆息,如出諸己。朝夕問候,以至躬自煎煮,不嘗不與食。 或遇天氣稍寒,拊其背曰: 「衣不單乎?」或值時暑,察其色曰:「莫大熱乎?」 不幸不救,不問彼之有無。常住盡禮津送。 知事或他辭。高菴叱之曰: 四方識者,高其為人。
2015.8.7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每見衲子室中不契其機者,即把其袂,正色責之曰: 「父母養汝身,師友成汝志。無饑寒之迫, 無征役之勞,於此不堅確精進成辦道業,他日何面目見父母師友乎? 衲子聞其語,有涕泣而不已者,其號令整嚴如此。」 《旦菴逸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2015.9.2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先師嘗言:『行腳出關,所至小院,多有不如意事。』 因思法眼參地藏①,明教見神鼎②時,便不見有煩惱也。』」 《記聞》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高菴善悟禪師說: 良因贊曰: 所以修行人要找到真正的「家」,才能超越生死!
2015.8.28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教化之大,莫先道德禮義。 住持人尊道德,則學者尚恭敬。行禮義,則學者恥貪競。 住持有失容之慢,則學者有淩暴之弊。住持有動色之諍,則學者有攻鬪之禍。 先聖知於未然,遂選明哲之士,主于叢林,使人具瞻不喻而化。 故石頭①馬祖道化盛行之時,英傑之士出。
2015.8.27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曰: 「衲子無賢愚,惟在善知識委曲以崇其德業,歷試以發其器能。 旌獎以重其言,優愛以全其操。 歲月積久,聲實並豐。 蓋人皆含靈,惟勤誘致。 如玉之在璞,抵擲則瓦石,琢磨則圭璋①。 如水之發源,壅閼則淤泥,疏𤀹則川澤。 此學者道德才能消長之所由也。」
2015.8.22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退①雲居,圓悟欲治佛印②臥龍菴為燕休③之所。 高菴曰:「林下人苟有道義之樂,形骸可外。 予以從心之年④,正如長庚曉月⑤,光影能幾時? 且西山廬阜,林泉相屬,皆予逸老之地。何必有諸己然後可樂耶?」 未幾,即拽杖過天台,後終於華頂峯。 《真牧集》 【注釋】
2015.8.15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聞衲子病移延壽堂①。 咨嗟嘆息,如出諸己。朝夕問候,以至躬自煎煮,不嘗不與食。 或遇天氣稍寒,拊其背曰: 「衣不單乎?」或值時暑,察其色曰:「莫大熱乎?」 不幸不救,不問彼之有無。常住盡禮津送。 知事或他辭。高菴叱之曰: 四方識者,高其為人。
2015.8.7 良因法師 隨筆 高菴住雲居,每見衲子室中不契其機者,即把其袂,正色責之曰: 「父母養汝身,師友成汝志。無饑寒之迫, 無征役之勞,於此不堅確精進成辦道業,他日何面目見父母師友乎? 衲子聞其語,有涕泣而不已者,其號令整嚴如此。」 《旦菴逸事》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象山慶24.5.27)     現代禪雖然在2003年底隨著李老師的往生而解散了,但諸多弟子在李老師勸請下,直接轉入念佛法門,託付於慧淨法師的照顧與帶領,於2004年成立了善導流「淨土宗」。這個由(捨)禪轉(歸)淨的過程與結果,似乎是阿彌陀佛悲願的預記[1],也是中國佛教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我在初學佛,遇到一個老禪師是這樣修行的。罵他罵得很難聽、講他很難聽的話,一直罵他......老禪師被罵的時候不敢笑,低頭:「對不起......阿彌陀佛......對不起......」被罵完了以後,人走了,禪師才笑。人家問:「法師你笑什麼?」老禪師說:「我想說他怎麼這麼厲害!專程撥一個時間在這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讀《十善業道經》就可以知道,口業要好好修,將來有無礙的辯才。不要說是佛法,辯才好,講一個童話故事,人家都感動得半天。講佛法人家愛聽,聽了以後怎麼樣?銘記不忘;銘記不忘如何?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怎麼樣?得證佛果、解脫自在。不是講了就算了,講了以後要有這些相續。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快樂,聰明,有品的念佛人(象山慶24.5.27)     現代禪雖然在2003年底隨著李老師的往生而解散了,但諸多弟子在李老師勸請下,直接轉入念佛法門,託付於慧淨法師的照顧與帶領,於2004年成立了善導流「淨土宗」。這個由(捨)禪轉(歸)淨的過程與結果,似乎是阿彌陀佛悲願的預記[1],也是中國佛教
Thumbnail
《句義寶藏論》:「凡詆毀上師者,如何懺悔,亦必墮地獄。對上師發怒一剎那亦有無量的過失。」所以,為什麼這個人要來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道場,我開設這樣的一個次第。其實「三皈依」跟「四皈依」本質一樣。有的人在正式受密宗的戒律之前,可以先學大乘
Thumbnail
我在初學佛,遇到一個老禪師是這樣修行的。罵他罵得很難聽、講他很難聽的話,一直罵他......老禪師被罵的時候不敢笑,低頭:「對不起......阿彌陀佛......對不起......」被罵完了以後,人走了,禪師才笑。人家問:「法師你笑什麼?」老禪師說:「我想說他怎麼這麼厲害!專程撥一個時間在這
Thumbnail
以前講大乘佛法給我聽的法師三十二歲「見性」(禪宗講明心見性),他跟我講的時候快六十了。他說:「你知道什麼是佛的境界嗎?佛的境界就是一切遍知。眾生的六道輪迴、一切的苦難、一切的罪業,祂只有一念心:『這些都是我的責任,我都要處理,都扛起來了。』」
Thumbnail
證得清淨的自性,禪宗講「明心見性」。「明心」如何?明心本淨,明白自己心的實相,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無染著的。「見性」如何?見性本空,親見自己的自性,知道它與佛性無二,裡面是空性,空性而具證見,雖然是真空但含藏一切妙有。所以,不管修什麼法門,著重在慈善、禪修、苦行、繞塔經行、誦經......著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Thumbnail
○印光大師法語 : ---【修禪者】、宗教【修行者】須要改過行善方為真修道者。 人人都需要正義和正直,國家社會要安定更是需要正直。 正直的標準是什麼呢? 是在個人,還是在社會風俗中? 人人都自認為正直之時,其實卻不是;而社會認為不正直之事,其實卻是真正的正直。 古聖先賢為你說明何謂【正直】的標準!!
Thumbnail
讀《十善業道經》就可以知道,口業要好好修,將來有無礙的辯才。不要說是佛法,辯才好,講一個童話故事,人家都感動得半天。講佛法人家愛聽,聽了以後怎麼樣?銘記不忘;銘記不忘如何?依教奉行;依教奉行怎麼樣?得證佛果、解脫自在。不是講了就算了,講了以後要有這些相續。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Thumbnail
九十歲的盤若智是泰國金寺裏得道的高僧。他的盛名不僅遍及這金色國土中的每一角落,甚至還遠達異邦的佛陀國度。人們提到他時,總將兩手合十,高舉過頂,以禮拜佛陀的姿勢,表達對這位高僧的虔敬。 不管拂曉與暮落,金色寺塔的內外,總聚集著無數的人們。他們聆聽梵鐘的沉落,思老禪師一身汗濕的睜開眼來,發現自己正好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