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壽所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護生畫集》成書,是件大功德。這部畫集前後出版六冊,豐子愷繪圖,前兩冊佐圖的詩句由弘一法師題寫。第一冊出版於一九二九年,馬一孚的序文提及當時「殺機方熾,人懷怨害」,希望能藉由藝術「進乎美善」。對中國歷史稍有理解的,不難明白寥寥數語所蘊含的內外動盪。而後見之明更教人凜然。除了其餘各冊的時空環境或遇抗戰、或逢文革,如今世界一隅興戰即衝擊全球政經情勢,何嘗不是「殺機方熾,人懷怨害」?凡此皆彰顯《護生畫集》在促進「美善」上的作用與價值歷久不衰。這是人性的悲哀,藝術的不朽。

不過,「護生」的概念若不稍加區辨,甚或推導至極端,很容易產生誤解,又或自相矛盾。畢竟,「生命」彼此存有利益衝突。世間豈得雙全法,「護生」又要周全人類,又要顧及動物與植物,難度可想而知。身陷戰亂的人會問:若要護生,如何殺敵?因戒殺而茹素的人則難免遭質疑:以植物為食,如何不是殺生?針對這類疑問,豐子愷回溯馬一孚序文的觀點,以護生為表、護心為裡,將二者結合起來:「護生是護自己的心……殘殺動植物這種舉動,足以養成人的殘忍心,而把這殘忍心移用於同類的人。」絕對意義下的「戒殺」,是「拘泥字面」。就我舉的例子來說,連茹素亦不可得,人便無從維生,從而使「戒殺」淪為自我牴觸的「自殺」,遑論人既不存,「戒殺」也就沒有了執行的主體。再者,若遭他者武力威逼,即使國將不國、家將非家、自身性命不保,仍只能坐以待斃。反之,人須養護的「慈悲心」是「非不得已,非必要」,不能損傷生命。

豐子愷所指「非不得已,非必要」值得進一步討論。怎麼判定何為「必要」?所謂「必要」是種靜態的判準嗎?梁文道在篇文章中整理出學者錢永祥關於動物倫理的「兩套說法」:「一套關乎實踐,叫做『量化素食主義』,大意是若要出於道德理由而茹素,不一定得馬上全面戒葷,盡可以試着一步步來,逐漸縮小自己傷害動物的範圍。另一套則關乎理論……相信人類文明的演化是個道德範圍擴大的過程。」擴大並套用錢氏所論,不僅可依「道德」來判斷必要性,「慈悲心」也落實為循序漸進的動態,不至於因初始陳義過高而窒礙難行,更可於持續反思及履踐中擴充內涵。

還可再補充一點。「慈悲心」乍聽也許抽象,「道德」或嫌沉重,其實就是一個人努力於群體中營造理想的自身定位和與他者的關係,不管這「他者」是另一個人或有感知能力的廣義眾生。再白話些:想做個怎樣的人,以及想怎樣對待別人和別的物種(這也隱含別人和別的物種怎樣相應待己)。這麼一來,就能體會豐子愷為什麼說「護生實在是為人生,不是為動植物」。利他者,原是自利。

豐子愷就讀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時候,便和俗家名李叔同的弘一法師有師生之誼,後來還成了法師門下弟子。他在給弘一法師的信寫道:「憶十餘年前在江灣寓樓得侍左右……於樓下披霞娜(按:即鋼琴)旁歸依佛法,多蒙開示。情景憬然在目。」刊印《護生畫集》第一二冊,另有賀師者壽的意思。

弘一法師與豐子愷就繪製《護生畫集》有過約定:「朽人七十歲時,請仁者作護生畫第三集,共七十幅;八十歲時,作第四集,共八十幅;九十歲時,作第五集,共九十幅;百歲時,作第六集,共百幅。護生畫功德於此圓滿。」豐子愷答以:「世壽所許,定當遵囑。」這是人壽難料、世局難期的莫可奈何,更是莫可奈何中為人弟子的堅摯允諾。而弟子所以能如此堅毅,想來「護生」已由師生的共同信念延展為學生對老師的念想與回報。

一九四二年,弘一法師圓寂,《護生畫集》自第三冊起再也無法請師者題字了。但豐子愷仍堅持著畫下去。七十幅、八十幅、九十幅。最終,一百幅。《畫集》內有幅圖題為「恩人」,描繪慶善寺明義大師救護雛鳥的故事。由於豐子愷與其師的因緣,我總想像這「人」即是弘一法師,這「恩」即是師恩。

手邊有套新星出版社二○一二年版《護生畫集》。豐子愷後人於〈再版前言〉回顧成書始末:「……〔父親〕在浩劫中遭害,鬱悒致癌,於一九七五年離世。弘一大師似乎在冥冥之中提示他的學生,父親竟在一九七三年悄悄地提前七年完成了一百幅,結束了這套畫集的全部創作工作。」

至此,護生、賀壽,不負師恩;圓滿了的,是功德,也是人情。


民國一百一十一年六月五日初稿,
一百一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修改於嘉義鵲枝寫譯樓
以筆名「南鵲」發表於《中華日報》副刊(2024.3.1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南鵲的沙龍
31會員
184內容數
觀今不忘古,讀史亦論今。篇章散見報刊。
南鵲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9/03
於古人筆記注意到唐代有位富豪叫王元寶,其名直觀反映世俗想望,頗讓我懷疑是旁人所取渾名,本名反倒不傳。
Thumbnail
2024/09/03
於古人筆記注意到唐代有位富豪叫王元寶,其名直觀反映世俗想望,頗讓我懷疑是旁人所取渾名,本名反倒不傳。
Thumbnail
2024/08/11
舞台上男歌者緩步邁出,雄渾低沉地唱出生年不永的感概:「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Thumbnail
2024/08/11
舞台上男歌者緩步邁出,雄渾低沉地唱出生年不永的感概:「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
Thumbnail
2024/07/05
這幾天晚上老想著重讀《天龍八部》。
Thumbnail
2024/07/05
這幾天晚上老想著重讀《天龍八部》。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人一輩子的力量、成就與幸福,取決於我們曾經深刻接觸過的生命。―律師作家許峰源 ​​當我們談到行善,你會想到什麼? 可能是捐款給公益機構、捐贈物資、參與淨灘活動,或是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跟人的互動也是積善的練習。
Thumbnail
人一輩子的力量、成就與幸福,取決於我們曾經深刻接觸過的生命。―律師作家許峰源 ​​當我們談到行善,你會想到什麼? 可能是捐款給公益機構、捐贈物資、參與淨灘活動,或是對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手。 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跟人的互動也是積善的練習。
Thumbnail
本文將透過《論語》和《孟子告子上》等文獻,探討儒家思想對生死觀的影響,提出孔子對生死觀的沉思。儒家思想主張「不談鬼神」和「生與死的隔絕」,並強調「殺身成仁」以及「捨生取義」的觀點,對古代中國百姓產生重大影響。現代人的生死觀仍受儒家思想影響,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Thumbnail
本文將透過《論語》和《孟子告子上》等文獻,探討儒家思想對生死觀的影響,提出孔子對生死觀的沉思。儒家思想主張「不談鬼神」和「生與死的隔絕」,並強調「殺身成仁」以及「捨生取義」的觀點,對古代中國百姓產生重大影響。現代人的生死觀仍受儒家思想影響,值得大家深入研究。
Thumbnail
※[ 太上老君 ]教誨,造作[入輕為重]~~[見殺加怒]惡因惡果的現象,關於決定獎懲、輕重判決的人,應該注意謹慎之處及標準。 尤其有家人、朋友、同事擔任類似的工作、職務,都應該當他們的善知識,勸導他們日日熟讀、閱讀此因果善書,為自己及他人做正確謹慎的決定,趨吉避凶,累積福德。
Thumbnail
※[ 太上老君 ]教誨,造作[入輕為重]~~[見殺加怒]惡因惡果的現象,關於決定獎懲、輕重判決的人,應該注意謹慎之處及標準。 尤其有家人、朋友、同事擔任類似的工作、職務,都應該當他們的善知識,勸導他們日日熟讀、閱讀此因果善書,為自己及他人做正確謹慎的決定,趨吉避凶,累積福德。
Thumbnail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廓爾忘言。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弘一法師偈語> 求學時期老愛在考試卷的背面塗鴉寫字, 老師通常對此舉很寬容, 但某回卻被導師約談了, 依稀記得是寫了弘一法師的偈, 老師很嚴肅地問我為甚麼寫這
Thumbnail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廓爾忘言。 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弘一法師偈語> 求學時期老愛在考試卷的背面塗鴉寫字, 老師通常對此舉很寬容, 但某回卻被導師約談了, 依稀記得是寫了弘一法師的偈, 老師很嚴肅地問我為甚麼寫這
Thumbnail
最單純的飲食往往藏有人間最美的滋味。弘一大師至簡無慾的生活足以為示現。華山朝聖,賣剩的花捲入口,果然是無上滋味。簡陋的小套房,曾經誕生一本書:《人人一本福德存摺》。
Thumbnail
最單純的飲食往往藏有人間最美的滋味。弘一大師至簡無慾的生活足以為示現。華山朝聖,賣剩的花捲入口,果然是無上滋味。簡陋的小套房,曾經誕生一本書:《人人一本福德存摺》。
Thumbnail
2013/11/8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 良因曰: 為何如此?除了基於慈悲之外,也是保身之法, 因此必須給他人留下迴旋的餘地。 肅殺之氣不僅傷人,往往也給自己帶來災禍, 如歷史上商鞅、韓非子、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都是死於非命。 由此前車之鑑,為了慈悲他人,與自身的安危,
Thumbnail
2013/11/8良因法師格言法談 「窮寇不可追也,遁辭不可攻也。」 良因曰: 為何如此?除了基於慈悲之外,也是保身之法, 因此必須給他人留下迴旋的餘地。 肅殺之氣不僅傷人,往往也給自己帶來災禍, 如歷史上商鞅、韓非子、李斯等法家代表人物,都是死於非命。 由此前車之鑑,為了慈悲他人,與自身的安危,
Thumbnail
2015.6.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龍牙才和尚①曰: 「欲革前人之弊,不可亟去。須因事而革之,使小人不疑,則庶無怨恨。 予嘗言:『住持有三訣,見事,能行,果斷。』 三者缺一,則見事不明,終為小人忽慢,住持不振矣。」 《山堂小參》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對龍牙寺智才禪師說:
Thumbnail
2015.6.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鑒謂龍牙才和尚①曰: 「欲革前人之弊,不可亟去。須因事而革之,使小人不疑,則庶無怨恨。 予嘗言:『住持有三訣,見事,能行,果斷。』 三者缺一,則見事不明,終為小人忽慢,住持不振矣。」 《山堂小參》 【注釋】 【演蓮法師譯文】 佛鑒慧勤禪師對龍牙寺智才禪師說:
Thumbnail
2014.12.2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聞覺範①貶竄嶺海②,歎曰: 蘭植中塗,必無經時之翠;桂生幽壑,終抱彌年之丹。 古今才智喪身,讒謗罹禍者多,求其與世浮沉,能保其身者少。 故聖人言,當世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 博辯宏大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也。 在覺範有之矣。 《章江集》 【注釋】
Thumbnail
2014.12.2 良因法師 隨筆 靈源聞覺範①貶竄嶺海②,歎曰: 蘭植中塗,必無經時之翠;桂生幽壑,終抱彌年之丹。 古今才智喪身,讒謗罹禍者多,求其與世浮沉,能保其身者少。 故聖人言,當世聰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議人者也。 博辯宏大而危其身者,好發人之惡也。 在覺範有之矣。 《章江集》 【注釋】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四)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人稟ㄅㄧㄥˇ〔承受〕天地之正氣以生,當效法天地高厚覆載之德,以參贊化育〔參預謀劃天地生成萬物教化、培育之德〕,繼往開來〔承續先人的事業,並為後人開拓道路〕,庶可不愧與天地并立為三,以稱三才之名耳。 〈續編下冊 楊椒山先生言行錄序〉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四)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人稟ㄅㄧㄥˇ〔承受〕天地之正氣以生,當效法天地高厚覆載之德,以參贊化育〔參預謀劃天地生成萬物教化、培育之德〕,繼往開來〔承續先人的事業,並為後人開拓道路〕,庶可不愧與天地并立為三,以稱三才之名耳。 〈續編下冊 楊椒山先生言行錄序〉
Thumbnail
天地「不仁」並非沒有仁心,而是不以仁心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天道循環,萬物自有用處與歸處,天地都知道,看似任其發展,其實是順應自然。
Thumbnail
天地「不仁」並非沒有仁心,而是不以仁心的角度來看待世界,天道循環,萬物自有用處與歸處,天地都知道,看似任其發展,其實是順應自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