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件事,我也才剛開始學習(尤其是對最親近的家人,脾氣往往最收不住),但我覺得這次回家的這兩週我進步很多,譬如說,當家人一如往常用嘲諷的口氣回應時,我便回應:「你這樣說很傷人欸~」,然後針對事件本身就不多加回應,而是,只簡單明瞭的說出自己的感受:很傷人。
因為在情緒當下、在一來一往的對話拋接中,說出口的話可能都不太重聽,尤其又是在沒有學習好好說話的情況下。但是我發現這兩週裡,優先說出自己感受的這招,挺管用的。
撇除各種形形色色的家庭因素、家庭狀況,對我來說,「家」這個單位是很重要的存在,我很希望從原生家庭裡得到認同、尊重、肯定。家庭關係的和諧是我們彼此都重視的,媽媽也總說家和萬事興。
在這樣的家庭裡,我們彼此渴求相互尊重、相互體諒,但是因為過往的經驗,讓我們慣性使用一些傷人的話語。如果只是單純的先表達感受,一來可以讓也在氣頭上的對方明瞭「原來我失控了、原來我言重了」,二來,不讓感受積壓在身體裡,就是一件對自己最大的負責!也是尊重自己!
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因為先天的個性,加上家庭教育,所以很習慣性的為他人著想,導致我把負面情緒通通關在心裡,久而久之變成「為我的生氣感到委屈」、「為我的委屈感到生氣」,也就是《薩提爾對話練習》一書裡提及的,很多時候,我們會衍生出很多「感受的感受」。
在學會好好說話之後,也不能霹哩啪啦的一個人唱獨角戲,這是我親身經歷過的。
約莫在2021年10月左右,在那個階段,因為已經大學畢業一年多,也做過幾份正職工作成為社會新鮮人,在外面工作的過程中,明顯感受到,如果不把自己的需求提出來,職場上的夥伴是不會有人搭理你的,因為我們去上班是解決問題,不是去讀心術順練營。
同理,我把職場上學習到的觀點帶到家庭相處裡,我發現與家人相處也是如此,儘管我們是具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但一種米養百樣人,我們本來就不能期待他人需要清楚明瞭的知道我們的需求是什麼。
不僅是職場、家庭,伴侶、朋友之間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需要過於矯情,那會顯得太虛偽,想要什麼明講就好,不要讓人不斷猜測,而後得不到想要的又不斷否定......。是要搞到大家都精神錯亂嗎???
成為社會新鮮人一年多後,也在我想通「有話明講」這件事後,我好像開通了任督二脈,我開始不把委屈憋在心裡,面對無法接受的價值觀或是誤解,我會站出來發聲,為自己爭取應有的權利與權益,不讓自己當冤大頭。
但......這個技能在剛被開啟的時候,有點過頭了,我像中邪一樣,用高亢、尖銳、2倍語速的說話方式,去做出回應。
然後當語畢時,家人們只會回一句:「你到底在講什麼?!」
「你到底在講什麼?!」這個反問句其實不是真的在問我說了什麼,而是被我「中邪」式的說話方式嚇到,甚至有可能擦槍走火,再開拓一個新的戰場......。
「很會溝通之餘,也要照顧到對方的感受,如果人能從自己的感受進入到別人的感受時,這人就長大了。」在最近一個月左右的日子裡,我應該已經在長大的過程裡了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