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好好說話-職場不是讀心術訓練營|雜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關於「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件事,我也才剛開始學習(尤其是對最親近的家人,脾氣往往最收不住),但我覺得這次回家的這兩週我進步很多,譬如說,當家人一如往常用嘲諷的口氣回應時,我便回應:「你這樣說很傷人欸~」,然後針對事件本身就不多加回應,而是,只簡單明瞭的說出自己的感受:很傷人。

因為在情緒當下、在一來一往的對話拋接中,說出口的話可能都不太重聽,尤其又是在沒有學習好好說話的情況下。但是我發現這兩週裡,優先說出自己感受的這招,挺管用的。

撇除各種形形色色的家庭因素、家庭狀況,對我來說,「家」這個單位是很重要的存在,我很希望從原生家庭裡得到認同、尊重、肯定。家庭關係的和諧是我們彼此都重視的,媽媽也總說家和萬事興。

在這樣的家庭裡,我們彼此渴求相互尊重、相互體諒,但是因為過往的經驗,讓我們慣性使用一些傷人的話語。如果只是單純的先表達感受,一來可以讓也在氣頭上的對方明瞭「原來我失控了、原來我言重了」,二來,不讓感受積壓在身體裡,就是一件對自己最大的負責!也是尊重自己!

在成長的過程之中,因為先天的個性,加上家庭教育,所以很習慣性的為他人著想,導致我把負面情緒通通關在心裡,久而久之變成「為我的生氣感到委屈」、「為我的委屈感到生氣」,也就是《薩提爾對話練習》一書裡提及的,很多時候,我們會衍生出很多「感受的感受」。

在學會好好說話之後,也不能霹哩啪啦的一個人唱獨角戲,這是我親身經歷過的。

約莫在2021年10月左右,在那個階段,因為已經大學畢業一年多,也做過幾份正職工作成為社會新鮮人,在外面工作的過程中,明顯感受到,如果不把自己的需求提出來,職場上的夥伴是不會有人搭理你的,因為我們去上班是解決問題,不是去讀心術順練營。

同理,我把職場上學習到的觀點帶到家庭相處裡,我發現與家人相處也是如此,儘管我們是具有血緣關係的親人,但一種米養百樣人,我們本來就不能期待他人需要清楚明瞭的知道我們的需求是什麼。

不僅是職場、家庭,伴侶、朋友之間都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需要過於矯情,那會顯得太虛偽,想要什麼明講就好,不要讓人不斷猜測,而後得不到想要的又不斷否定......。是要搞到大家都精神錯亂嗎???

成為社會新鮮人一年多後,也在我想通「有話明講」這件事後,我好像開通了任督二脈,我開始不把委屈憋在心裡,面對無法接受的價值觀或是誤解,我會站出來發聲,為自己爭取應有的權利與權益,不讓自己當冤大頭。

但......這個技能在剛被開啟的時候,有點過頭了,我像中邪一樣,用高亢、尖銳、2倍語速的說話方式,去做出回應。

然後當語畢時,家人們只會回一句:「你到底在講什麼?!

「你到底在講什麼?!」這個反問句其實不是真的在問我說了什麼,而是被我「中邪」式的說話方式嚇到,甚至有可能擦槍走火,再開拓一個新的戰場......。

很會溝通之餘,也要照顧到對方的感受,如果人能從自己的感受進入到別人的感受時,這人就長大了。」在最近一個月左右的日子裡,我應該已經在長大的過程裡了吧。


延伸閱讀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Kiara-avatar-img
2023/02/22
「因為我們去上班是解決問題,不是去讀心術順練營。」 學會好好的表達,真的是不斷學習的課題 不管是朋友、上司、同事、愛人 表達都不只一種,艿這篇寫得好好啊🫰
予晞🌸-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2/22
啊啊啊 Kiara 出現了!!歡迎來方格子玩!謝謝你的留言與反饋,也讓我又重讀了一次這篇文章😊
avatar-img
予晞🌸的沙龍
216會員
227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予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本文探討做生意的趣味性、人際關係與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做生意的心得,並藉由影集《艾蜜莉在巴黎》帶出 work-life balance 的議題,最後表達想逃離臺灣的想法。
2025/04/27
本文探討做生意的趣味性、人際關係與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做生意的心得,並藉由影集《艾蜜莉在巴黎》帶出 work-life balance 的議題,最後表達想逃離臺灣的想法。
2025/04/09
突然覺得努力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為成就自己是有限的,成就他人才有機會創造無限。可是當自身的能力不足以讓他人信服,也就不存在成就他人,所以在這之前,還是必須先自我成就。 努力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努力?外在壓力的促使是其一,但是長期的驅動力呢?心裡的能量與使命要開啟,要趕快想辦法解套轉動。才不會被
2025/04/09
突然覺得努力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為成就自己是有限的,成就他人才有機會創造無限。可是當自身的能力不足以讓他人信服,也就不存在成就他人,所以在這之前,還是必須先自我成就。 努力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努力?外在壓力的促使是其一,但是長期的驅動力呢?心裡的能量與使命要開啟,要趕快想辦法解套轉動。才不會被
2025/04/01
本文探討分享的本質與意義,並藉由觀察社會現象、個人經驗和影集《誰來晚餐》的案例,反思現代人對於物質與生活價值的追求。文章點出注意力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分享行為背後的權力關係和自我塑造,並提出對簡樸生活及放下執唸的省思。
Thumbnail
2025/04/01
本文探討分享的本質與意義,並藉由觀察社會現象、個人經驗和影集《誰來晚餐》的案例,反思現代人對於物質與生活價值的追求。文章點出注意力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分享行為背後的權力關係和自我塑造,並提出對簡樸生活及放下執唸的省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說話是一門藝術,尤其是與家人之間的溝通,通常都會被認為是最可以肆無忌憚的噴射,反正也無傷家人之間的關係,卻也往往在無意之間,成了自己不易察覺的慢性傷害。我覺得與家人的「肆無忌憚」,是意志想法上的信任,而非語言上的無的放矢。很多人常常會忽略,決定事情發展方向的最大因素,其實就是自己本身。
Thumbnail
說話是一門藝術,尤其是與家人之間的溝通,通常都會被認為是最可以肆無忌憚的噴射,反正也無傷家人之間的關係,卻也往往在無意之間,成了自己不易察覺的慢性傷害。我覺得與家人的「肆無忌憚」,是意志想法上的信任,而非語言上的無的放矢。很多人常常會忽略,決定事情發展方向的最大因素,其實就是自己本身。
Thumbnail
關於「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件事,我也才剛開始學習
Thumbnail
關於「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件事,我也才剛開始學習
Thumbnail
閱讀一本書,不只是讀作者的想法,最終是閱讀「自己」,反思自己! 練習用真心說話需要學習的書中內容: 智慧,往往來自傾聽 後悔,大多來自發言 跟對方聊天時,有沒有過迫不急待想打斷對方而插話,或是一時衝動說了會後悔的話!尊重、傾聽、耐心、共感、同理、回應、中庸,我需要時時提醒自己 有時說話也需要停頓
Thumbnail
閱讀一本書,不只是讀作者的想法,最終是閱讀「自己」,反思自己! 練習用真心說話需要學習的書中內容: 智慧,往往來自傾聽 後悔,大多來自發言 跟對方聊天時,有沒有過迫不急待想打斷對方而插話,或是一時衝動說了會後悔的話!尊重、傾聽、耐心、共感、同理、回應、中庸,我需要時時提醒自己 有時說話也需要停頓
Thumbnail
以前的我會選擇逃避自己的感受,怕說了會惹事,總是告訴自己沒關係,時間過了自然就會好,但是長到現在,我發現同樣的問題仍然在那裡,根本不會好,現在的我,想好好練習說出來⋯。 他回:「有嗎?」 我:「有!而且差很多!」 然後我就一股腦地把我的滿腹委屈全部脫口而出! ✿ 「今天牛奶少一點」 「不要太甜」
Thumbnail
以前的我會選擇逃避自己的感受,怕說了會惹事,總是告訴自己沒關係,時間過了自然就會好,但是長到現在,我發現同樣的問題仍然在那裡,根本不會好,現在的我,想好好練習說出來⋯。 他回:「有嗎?」 我:「有!而且差很多!」 然後我就一股腦地把我的滿腹委屈全部脫口而出! ✿ 「今天牛奶少一點」 「不要太甜」
Thumbnail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在與別人對話的過程中,會莫名其妙、突如其來講話就變大聲了? 為什麼有時候會會否定別人說我們負面、生氣、難過? 為什麼我們不能好好說話呢? 那,當某些事件來的時候,我們就能辨識自己的情緒,透過Satir的冰山理論開始學習怎麼愛自己,把自己愛回來。
Thumbnail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在與別人對話的過程中,會莫名其妙、突如其來講話就變大聲了? 為什麼有時候會會否定別人說我們負面、生氣、難過? 為什麼我們不能好好說話呢? 那,當某些事件來的時候,我們就能辨識自己的情緒,透過Satir的冰山理論開始學習怎麼愛自己,把自己愛回來。
Thumbnail
  我好像有一種讓人家訴說心事的魔力,當然我也是很享受這個技能,甚至說一剛開始的時候我有點刻意地在培養這項能力。   成為這種存在的我,似乎也習慣了別人的信任。最常見的大概就是感情事了吧!偏偏在感情面前,我們總像個孩子一樣。   「愛是付出、是給予以及信任。」
Thumbnail
  我好像有一種讓人家訴說心事的魔力,當然我也是很享受這個技能,甚至說一剛開始的時候我有點刻意地在培養這項能力。   成為這種存在的我,似乎也習慣了別人的信任。最常見的大概就是感情事了吧!偏偏在感情面前,我們總像個孩子一樣。   「愛是付出、是給予以及信任。」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別人的不理解』是我的問題,是我需要去努力讓別人聽懂、理解⋯⋯現在,努力到這裡的我,終於可以把另一半的責任,還回去了!」我破涕為笑、如釋重負地說。
Thumbnail
「我一直以為『別人的不理解』是我的問題,是我需要去努力讓別人聽懂、理解⋯⋯現在,努力到這裡的我,終於可以把另一半的責任,還回去了!」我破涕為笑、如釋重負地說。
Thumbnail
身邊的人怨東怨西、批評路人甲乙丙,或是做錯事懊惱、討拍,也可能面臨挫折正沮喪、討救兵……,這些狀況雖是警訊,但都不是急於出手的時候 或許,只要先觀察或聆聽,給對方時間也給自己空間,彼此才不容易被情緒勒索或 心情綁架。因為,對方需要的或許是  #心靈感受 的抒發,確認有人在旁陪伴,而不是 #問題解決
Thumbnail
身邊的人怨東怨西、批評路人甲乙丙,或是做錯事懊惱、討拍,也可能面臨挫折正沮喪、討救兵……,這些狀況雖是警訊,但都不是急於出手的時候 或許,只要先觀察或聆聽,給對方時間也給自己空間,彼此才不容易被情緒勒索或 心情綁架。因為,對方需要的或許是  #心靈感受 的抒發,確認有人在旁陪伴,而不是 #問題解決
Thumbnail
【常見NG對話:責怪、抱怨對方】 「你在搞什麼?不要任性了,趕快給我去坐好!」 「如果你繼續鬧,媽媽就要生氣囉!」 「不用你說我就會去做了!」 「你都不懂啦!」  溝通其實就是表達跟接收訊息的藝術。當有問題需要溝通時,鮮少只有單方面陳述就能解決的,我們鼓勵大家在開放心態、互相雙向的對話,共同找到答案
Thumbnail
【常見NG對話:責怪、抱怨對方】 「你在搞什麼?不要任性了,趕快給我去坐好!」 「如果你繼續鬧,媽媽就要生氣囉!」 「不用你說我就會去做了!」 「你都不懂啦!」  溝通其實就是表達跟接收訊息的藝術。當有問題需要溝通時,鮮少只有單方面陳述就能解決的,我們鼓勵大家在開放心態、互相雙向的對話,共同找到答案
Thumbnail
說出心裡話,對你來說,是困難的嗎? 仔細回想,我好像也不常表達出自己的純粹感性的那面,在面對人際最需要的感性交流,往往我們選擇了純理性分析,導致雙方有了分界,如果沒人讓步,就會導致我們的裂痕。 說出感受,是要請你對當下的客觀事實,表達出你的感覺,不帶著批評、責備,純粹說出你可能有點失落、受傷、感
Thumbnail
說出心裡話,對你來說,是困難的嗎? 仔細回想,我好像也不常表達出自己的純粹感性的那面,在面對人際最需要的感性交流,往往我們選擇了純理性分析,導致雙方有了分界,如果沒人讓步,就會導致我們的裂痕。 說出感受,是要請你對當下的客觀事實,表達出你的感覺,不帶著批評、責備,純粹說出你可能有點失落、受傷、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