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打動你、打動愛的家人,更想打動自己。在這資訊紛擾的世代,自尋煩惱的時代,當了26年的媽媽,27年的老婆,我一直沒忘記 做自己,想做的是好感生活的分享,少些抱怨、放下苛責,丟掉執著,就是讓我們好好地過日子。
這麼簡單的期盼,竟然很難,因為我們太習慣喧嘩,太沈溺刺激,太害怕面對自己的內心。能不能,跟自己好好說說話?聽聽心中真正的聲音?感覺身體的呼喚?觸摸自己的皮膚?看看身處的環境?甚至只是單純聞聞花香,忘掉暫時無解的PM2.5和 疫情?
害怕什麼?
真實做自己、
愛自己 可以嗎?是的,放下多餘的恐懼與不安,就是每天的簡簡單單。單純地關心身心靈的健康、重拾遺忘許久的嗜好、擁抱同一屋簷下的家人、聯繫久未碰面的朋友。
其實我是個很懶惰的人,喜歡吃喝玩樂甚於一切,要不是為了生計,只想遊山玩水,根本不想上班。幸好天生我材必有用,我這個非名校名門名家出身的人,掙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不算人才也不能當 廢材,因為知道安身立命才能讓父母放心,也願意謝天謝地謝謝人們,盡微薄之力助人,找到職場上的自我價值。
我沒有人生大目標,雖然也曾盼望要成大功立大業,但知道自己的淺薄資質做不到,直到進入中年,怕自己面臨危機,所以勉強給自己訂了夢想藍圖,想在人生下半場試試看,從小事做起,慢慢發揮小眾影響力,不跟功成名就的人比較。
原本是個虎頭蛇尾的人,很多事情都三分鐘熱度,沒有高招策略更沒有聰明方法,也懶得攀親帶故、連結人脈,更因為天性孤僻,很多時候喜歡獨處,雖然知道團隊很重要,但在人生下半場才願意找社群,因為有夢想需要支持才能撐得下去。
微小的快樂累積大大的幸福
寫下生活故事,記錄幸福回憶,也用吃喝玩樂的分享支持,陪伴每天柴米油鹽的生活,發現更多好感的人事物,替自己打氧、為生命注入養分。
很多人說,在這個網路媒體爆炸的時代,大家都有 資訊匱乏症候群,害怕漏接任何一個訊息,所以大家拼命滑手機,接受別人的傳播。可是卻有人因此更焦慮,因為被大量的「不重要」淹沒,我們真的更快樂了嗎?活得更好了嗎?
與其從小螢幕方寸間窺視天下,被網紅雜訊操弄,以為自己知道的很多,卻總是煩悶、焦慮,覺得被壓力包圍⋯⋯。要不要每天從一件小事做起?不用再喝心靈雞湯卻無法消化吸收,而是累積小小的生活美好,以每天的日常為湯底,加入一些些好想法食材、用心體會為酌料,幸福感就會像香味一樣擴散出去,成為支撐自己力量的營養鍋物。
當個有智慧的漣漪人
這是我在2019年初許下的新年新希望,還提早在2018年底就開始執行,因為我想以終為始,12月1日是剛剛好的歲末啟程,每日一腳印一腳印的前進,至今已邁向第四年。
我想做什麼?只是希望每天能將自己的感受、記憶,所見所想的,分享給願意認真過好每一天的人。
我的 #夢想 是甚麼?過了
中年危機 後,已經在
生活夢想家 社團 中逐步開展,目標是針對人生的五大關鍵面向:健康,家庭,興趣,專業,社群關係,達成人生的富足。
我想對粉絲們(其實是自己)說的話:從生活出發,藉由 50+人生路程一步步實踐,支持陪伴 在路上 的人。或許有卡關、有迷惘、有停頓,這就是真實,不用走勵志書指引要走的路線,不再委屈.不用羨慕,不會遙遠,更不需要每個人都贊同你,告訴自己:「我的人生,自己定義,我是自己的粉絲。」
我有三個相信:1.普通人的認真模樣,生活價值,或許淬煉出人生哲理。2.生活是自己的,不用以模板去生活,驚濤駭浪的成功,不如實在的活著。3.從日常可以找到不尋常。
平凡人都有擔憂
其實我很擔心自己做不到,不是名人名嘴更不是名作家,文筆又不夠厲害,現在網紅才是主流,IG愛PO廢文搞噱頭,粉絲頁已成千上萬,憑什麼我的粉絲頁讓別人願意當粉絲?
我也很擔心自己寫的被當廢話沒人看,一大篇落落長,在這個輕文重圖像影音的世代,又沒有美女直播博版面,憑什麼讓別人願意花時間耐心的看?
更擔心的是自己會三分鐘熱度,喊價了卻寫不到幾篇,就虎頭蛇尾、潦草收場,憑什麼以為別人會買單?會不會辜負支持我的人?
可是,不試試看怎麼知道?或許我的文字魅力真的很強,用真實的面貌打動人,真心誠意地用第一手的文字和照片記錄,總比曲高和寡、嘩眾取寵來得好。或許這是我的人生大夢,用文字書寫自己的人生和生活,才不會枉費來這一遭。
過好「後青春期」
人生下半場我選擇愛自己的方式是,跟自己的身體連結、與自己的情緒相處、和自己的思考對話。所以我想用每天的日常練習,一步步實踐,只有自己做了,才知道什麼是真實,什麼是可行。
我不是名人,也不是網紅,沒有功成名就,也會煩悶和抓狂,但50歲後我想更喜歡自己,從最真實的面貌出發,每天來個生活小實踐,沒有深澀難懂的理論,不必追隨成功者高不可及的腳步,成為自己的粉絲,一直愛自己。
我們一起試試看,為自己好好過生活,生活就會好好過。
*本文原載於20190604 鮮週報,《老文青為人生下半場暖身,迎接最美好時光》,稍作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