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自己給的起的就是最好的 │《恰到好處的安慰: 這樣說,幫助親友面對挫折、傷痛與低潮》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什麼才是最好的安慰?


我的人生就像這本書開頭寫的「壞事總會發生」。

30歲過後的人生,壞事總是一直在發生。這些暗黑的時刻帶來了無法抹去的遺憾和悔恨,讓我的歲月停滯了。我在愧疚感、憤怒、害怕、擔心、悲傷、壓抑等負面情緒中掙扎,各種情緒相互競爭,讓我變得不再是原來的自己。我用被動、退縮、逃避、得過且過、不再追求自我實現來封印自己。這本書讓我找到困住自己的結界--我,對自己沒有心存同情,甚至可以說沒有真正接納自己。

解除封印的方法就是不要害怕做自己!接受自己並非完美,不要對自己那麼嚴格, 看清這所有的鳥事對誰來說都相當困難,因為我們都只是凡人,沒有人是萬能的。

破壞結界的方式就是同情自己。認清自己是沒能力付出,是根本做不到,而不是不願意,這樣才不會覺得被剝奪,然後心生怨恨。行動與意願同步才能帶來幸福感,才能真誠的和別人相處,這樣日子才能過的輕鬆點。

要對別人好,先從對自己好開始。付出前先問問自己「我能給什麼?」。真誠的給予要從自己能給的開始,而不是關注某人的需求是什麼。關心別人的重點在於做點什麼,而且是要做自己喜歡的,這樣才能帶出療癒的價值。不是去做自己排斥的事情,因為只有做發自內心喜歡做的,心理才不會產生包袱,這樣也才會有想去付出的動力。

以前我總認為自己算是個極富同理心的人。原來一切都只是一種可憐的情感在作祟。同情、同理、可憐原來是有差別的。

因為某人受苦,自己跟著崩潰或愁眉苦臉,這是覺得他「可憐」。

「同情」是因為自己有過相同經歷,和受苦的人在情感上起共鳴,而試圖提供建議,想要美化或淡化對方的困境,但這對於解決問題不只沒有幫助,反而削弱了你想要幫助對方的能力,因為自己也被捲入他的困境之中。

「同理」則是你不一定和受苦者有相同經驗,但你可以想像或揣摩,人遇到困境時會有的情緒反應。想要安慰受苦的人,要聚焦在對方的感受上,說出你自己有什麼感覺,但不是告訴他怎麼去感受,而是陪著他面對情緒、接受情緒、處理情緒、放下情緒。

每個人的生命經驗都是獨特的,對某人有同理心,不代表我們有辦法確實了解他們的感受,而事實上,我們永遠不會知道他們的感受,也沒辦法解決他的問題,其實也不需要去解決。只要不求回報的付出你的關心,安靜的聽他傾訴,提供自己能力所及的協助,這就是就好的安慰。

圖片內容翻拍自《恰到好處的安慰: 這樣說,幫助親友面對挫折、傷痛與低潮》,作者:凱西.克洛/ 艾蜜莉.麥朵威爾,譯者:崔宏立

圖片內容翻拍自《恰到好處的安慰: 這樣說,幫助親友面對挫折、傷痛與低潮》,作者:凱西.克洛/ 艾蜜莉.麥朵威爾,譯者:崔宏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Liang Liang的沙龍
14會員
40內容數
"⋯不沈迷於某部作品,也不妄作評價⋯只在乎自己對這部作品的直接感受,如此讓他更具有人情味⋯“成為一個專業的品文員,他們能夠在任何一部作品中提出來自靈魂深處的見解”—《諾貝爾文學獎大系:泰綺思》
Liang Liang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08
為什麼說「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Thumbnail
2023/10/08
為什麼說「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Thumbnail
2023/05/14
2023/05/14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當感覺自己悲慘時,我會有意識地想起全世界有許多和我有一樣感受的人,他們是如何走過,他們是如何應變的,而我有他們的陪伴,並不算孤獨。 不逼迫自己,解放自己 但現在在學習的是,不要逃避自己感到悲慘的情緒,逼著自己的內心快速轉為積極正向,而是先關懷自己,原諒自己,療癒自己;找出自己完全空白的時間來安撫
Thumbnail
當感覺自己悲慘時,我會有意識地想起全世界有許多和我有一樣感受的人,他們是如何走過,他們是如何應變的,而我有他們的陪伴,並不算孤獨。 不逼迫自己,解放自己 但現在在學習的是,不要逃避自己感到悲慘的情緒,逼著自己的內心快速轉為積極正向,而是先關懷自己,原諒自己,療癒自己;找出自己完全空白的時間來安撫
Thumbnail
「將手輕輕地放在左心房,閉上眼睛,感受到了嗎?你的心一直與你在一起。但是,你有多久沒有跟心說說話了呢?當外在的喧囂紛擾令人感到無助與失落,希望透過這本溫暖的書,讓我們成為那個無論如何都可以"先接住自己的心"的人。」 以上,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短心得,也是很重要的體悟。 在面對脆弱與任何情緒,尤其是
Thumbnail
「將手輕輕地放在左心房,閉上眼睛,感受到了嗎?你的心一直與你在一起。但是,你有多久沒有跟心說說話了呢?當外在的喧囂紛擾令人感到無助與失落,希望透過這本溫暖的書,讓我們成為那個無論如何都可以"先接住自己的心"的人。」 以上,是我讀完這本書後的短心得,也是很重要的體悟。 在面對脆弱與任何情緒,尤其是
Thumbnail
你是「天生自帶負面想法的人嗎」?因此常常感到煩惱與痛苦,也不知道該找誰傾說,對他人無法敞開心胸,對自己的種種都不滿意… 本書55種容易面臨的困難問題,利用漫畫與插圖的形式,盤點出容易瀏覽尋找答案的解惑之方,希望幫助有這類煩惱的朋友舒緩困惑,慢慢往正向樂觀的生活前進,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好好的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你是「天生自帶負面想法的人嗎」?因此常常感到煩惱與痛苦,也不知道該找誰傾說,對他人無法敞開心胸,對自己的種種都不滿意… 本書55種容易面臨的困難問題,利用漫畫與插圖的形式,盤點出容易瀏覽尋找答案的解惑之方,希望幫助有這類煩惱的朋友舒緩困惑,慢慢往正向樂觀的生活前進,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好好的和自己相處
Thumbnail
因為害怕自己沒有朋友,我總是忽略自己的感受以求和他人和平共處,甚至討好別人。
Thumbnail
因為害怕自己沒有朋友,我總是忽略自己的感受以求和他人和平共處,甚至討好別人。
Thumbnail
在諮商室裡,同理心特別旺盛的來訪者,常常會出現自己與他人標準不一的情況,對自己有完美的標準,不容許自己犯錯,但別人犯了同樣的錯誤,卻沒關係。 他們可能會說:「我上台說錯話好丟臉,但當別人上台說錯話時,我並不覺得他丟臉。」 你是不是也曾說過同樣的話呢?小時候的教育,都教我們要有同理心,但卻忽略了一件
Thumbnail
在諮商室裡,同理心特別旺盛的來訪者,常常會出現自己與他人標準不一的情況,對自己有完美的標準,不容許自己犯錯,但別人犯了同樣的錯誤,卻沒關係。 他們可能會說:「我上台說錯話好丟臉,但當別人上台說錯話時,我並不覺得他丟臉。」 你是不是也曾說過同樣的話呢?小時候的教育,都教我們要有同理心,但卻忽略了一件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下方的經驗:在遇到他人情緒低落時,很想安慰對方卻不知道如何安慰他人,也不知道什麼樣的回應方式才是比較好的? 或者你有沒有在自己心情低落的時候,聽過別人這樣跟你說:「相信自己明天會更好」、「這有什麼好哭的」、「動不動就哭,男孩不能輕易掉眼淚」、「不可以隨便生氣、這麼愛哭」等等。
Thumbnail
不知道你有沒有類似下方的經驗:在遇到他人情緒低落時,很想安慰對方卻不知道如何安慰他人,也不知道什麼樣的回應方式才是比較好的? 或者你有沒有在自己心情低落的時候,聽過別人這樣跟你說:「相信自己明天會更好」、「這有什麼好哭的」、「動不動就哭,男孩不能輕易掉眼淚」、「不可以隨便生氣、這麼愛哭」等等。
Thumbnail
安慰別人之前,你準備好先自我同在了嗎? 安慰,從來不是你給別人的,而是藉機先陪伴好自己的。 沒人願意分享不被善待的一切,更沒人需要頭腦式的揣測可能的狀況,以及蓋布袋滅火式的被阻斷感覺,這一切的不容易都有個小小的悲心與祝福,希望我們都能非暴力地對待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Thumbnail
安慰別人之前,你準備好先自我同在了嗎? 安慰,從來不是你給別人的,而是藉機先陪伴好自己的。 沒人願意分享不被善待的一切,更沒人需要頭腦式的揣測可能的狀況,以及蓋布袋滅火式的被阻斷感覺,這一切的不容易都有個小小的悲心與祝福,希望我們都能非暴力地對待自己與他人的情緒。
Thumbnail
想幫助別人,或希望別人應該怎麼做的心情,都是旁觀者自己的渴望,並不是當下受困在情緒牢籠裡的人所需要的解救。請不要讓渴求認同的心與關愛和同理混淆了,應該專注的一直是眼前的痛苦,不是我們身體裡的自我。
Thumbnail
想幫助別人,或希望別人應該怎麼做的心情,都是旁觀者自己的渴望,並不是當下受困在情緒牢籠裡的人所需要的解救。請不要讓渴求認同的心與關愛和同理混淆了,應該專注的一直是眼前的痛苦,不是我們身體裡的自我。
Thumbnail
朋友在臉書上寫下自己遇到不講理的承辦人給予的刁難,一來說出心裡的話讓自己好過些,二來藉此分享心情,散發正能力,情緒管理極佳的她很快自我調適,讓自己在最短時間內走出情緒的牽絆,從負能量脫離,更因此鼓勵了身邊的人。 別被別人的情緒影響,生命應關注在更多我們在意的人身上,讓正能量傳遞,用笑容及愉悅的心情來
Thumbnail
朋友在臉書上寫下自己遇到不講理的承辦人給予的刁難,一來說出心裡的話讓自己好過些,二來藉此分享心情,散發正能力,情緒管理極佳的她很快自我調適,讓自己在最短時間內走出情緒的牽絆,從負能量脫離,更因此鼓勵了身邊的人。 別被別人的情緒影響,生命應關注在更多我們在意的人身上,讓正能量傳遞,用笑容及愉悅的心情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