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

2022/06/2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問題需要找人求助。看似簡單,做起上來卻很困難。問對問題和找到合適的人幫忙,才是最困難的事。經常都會有人說,不懂就要問,但如果不知道自己那裡不懂,又怎會知道怎樣去問問題呢?
是不是說出口,就會有人幫到忙?從懷疑自己有抑鬱症傾向開始,原來,開口向家人說出口已是最簡單的事,接下來才是開始。到那裡去找醫生?要找精神科?還是臨床心理學家?見社工?見輔導?這些問題看似有答案,卻沒有答案。
要說一個人是不是死讀書,或許是到了危急關頭能發揮出來,那才是帶不走的知識,證書只不過是那一刻的證明。雖然是十年前讀的心理學入門,和自己偶然翻看書本了解到的心理學知識,所以才會立刻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勁,到了不得不停下來的時候了。莫名其妙的情緒失控和集中力轉差,所幸感覺到的時候,生活還是能生活,只是影響了原有的工作能力。
因為心理學的訓練,還記得第一課就是談到精神科和心理學家的分別,所以知道兩者的分別,還有可能是當年考的一題的選擇題內容。比起一般人,少了需要求助GOOGLE大神的時間,立馬去普通科私家門診,拿一張轉介信,確保自己可以去公營醫院專科掛號。但是,對一個已經受到情緒病困擾的人,是否還能如此鎮定地去求助?
不想求助於醫生,想找非牟利機構協助?打過去醫管局的情緒病支援熱線,沒有預想中的熱心助人,多番溝通之下,才知道需要去指定的普通科門診輪候。到了普通科門診輪候又是另一番折磨,平日已經人滿為患的「街症」,在人群的壓力之下,幾近情緒崩潰忍不住落淚。拿到醫生開出的轉介紙,比起平日思考能力降低不少的我,差點忘記了輪候紙在哪裡,沒法替自己預約下一次會診時間。好不容易掛上號,結果下一次只是初步的心理評估,還要一個月後,還沒到專科門診。比起我拿到轉介信,直接前往九龍醫院的精神科門診輪候新症,已經有當值護士做初步評估,再可以選擇到專治輕症的精神科門診,可以2星期後立刻再做其他評估,這個熱線指導的方向,又是慢了許多。
能夠踏出第一步主動去找專業人士求助,卻是困難重重,這會令多少人卻步?
若是自己找臨床心理學家和精神科醫生,更是不知從何找起。慶幸自己有心理學的背景知識,知道自己需要的不是精神科藥物治療,更需要的是各種訓練重建信心,所以聚焦輔導和其他認知行為治療等。找尋的過程又是困難,各個慈善機構列出的熱線或許從來都沒有人打過去查詢,打來打去,也沒有指引到你去一條正確的道路。
如果說讀書最大的用處,就是這一刻吧?還能保持清醒,給自己下判斷,找對自己需要的路。篩選的資料能力,就是讀書時的訓練。與其打來打去,乾脆就當是追星時查資料的方法,不停轉換關鍵字求助GOOGLE大神,總算找到一些慈善機構及社企有收費相宜的心理輔導和治療服務。只是,要排上名額也不是容易,有些也可能要一個月後,但是否合適自己所需卻又是未知之數。
求人不如求己。
所以,沒法開口求助,真的是因為我沒有勇氣去求助,還是問完問題之後,總是得不到我想要的答案?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0之後
    30之後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