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路上|「當五歲孩子烙狠話(上)」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這陣子學校事情多,我與Tom在工作上互相搭配著、補位著,彼此都累積出疲憊。我自己,以及我感受到的Tom,都盡量的照顧與覺察自己,試著把疲憊對家庭裡互動的衝擊,降到最低。
家庭的互動品質與每位家庭成員的身心狀態息息相關。在未覺察或身心疲累的狀態下,衝突不只來自事件本身,也會受當事人這陣子經歷的種種、內在累積出來的情緒等因素影響。
昨晚,疲憊的我與Tom,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兩人都頗疲憊的狀況下,經歷了一場穩定內在與在情緒下盡可能一致性表達的考驗。
-
掛念著提姆前幾天說想要做小黃瓜捲壽司,晚上我特地準備了醋飯、海苔與小黃瓜,配上一些肉與菜,想要在這陣子忙碌的生活中,主動創造與捕捉家庭裡的溫馨愉快。
圖片為衝突發生前,溫馨有愛的一桌愛的餐點
提姆看到小黃瓜與醋飯,果然開心,一邊包一邊吃,還不時大方地稱讚與感謝媽咪。看著他享受的小臉,當下心中也感受到甜蜜。
用完餐後,兒子在學校有一些任務要在家完成。Tom知道我這陣子的疲憊,貼心的讓我休息,由他清洗碗盤。兒子在休息過後,也主動乾脆的坐到客廳的大桌子上準備把學校任務完成。小屁股才剛坐上去沒過多久,就立刻呼喚我,邀請我坐在一旁陪伴他。Tom聽到了,想讓我多休息,於是速速洗完手上的碗盤,跟提姆說「讓媽媽休息,爸爸來陪你。」,坐到了他身旁。
到目前為止,溫馨、有愛、互相體諒,啊!多麼美好的畫面。
Tom坐到提姆身旁沒多久,或許一整天下來提姆也有疲累,開始發脾氣,對Tom講話很不客氣。把吼唷當發語詞,語句也多是命令或抱怨。Tom請他觀察說話的內容與態度,並告訴提姆,這樣的說話語氣,讓因為接受到兒子的邀請而來陪伴的Tom感覺不舒服與不被尊重。Tom請提姆覺察自己與思考,什麼樣的表達才能讓大家都舒服。
氣氛從這裡,急轉直”上”。
從祥和與寧靜,瞬間變成急速升溫的炒鍋般,油花四濺,炙熱、激昂。
提姆聽完Tom的一段話,說「哼!我感覺被強迫!」
Tom又再次用平穩的聲音,但開始也帶入一點道理,試著要告訴提姆,身為爸爸被他這樣對待的心情。Tom表達著他沒有被尊重,提姆則不斷表達自己被強迫。
坐在旁邊目睹一切的我,過了幾分鐘後看不下去了。內心又疲憊、又生氣,混和著焦慮與擔心。
心中想的是:
文化是在每一次的互動之中被建立起來的。陪伴與同理,若沒有了界限,容易讓人變成自我中心。情緒的表達與流動,是需要顧慮身旁的人的感受的。
做幾個深呼吸,我對著提姆說:「剛剛你坐在那裡,邀請爸爸媽媽去陪你,爸爸雖然想休息,聽到你的邀請還是到你身邊陪伴你。但我看到爸爸坐過去後,你對他說話的態度很不禮貌。我了解你感覺被強迫,但是連在旁邊看的我都覺得你不尊重爸爸。」
(盡可能用貼近我自己的看見、爸爸的心情與提姆的心情的方式,陳述自己的想法)
提姆轉頭對著我,用激動的語氣說他如何感覺被強迫。
我看著他,再次告訴他「你的感受與我跟爸爸的感受有落差。或許你感覺被強迫,但爸爸以及在旁邊觀看的我,都感受到了不被你尊重。」
(就算我心裡完全不認同他所謂的「被強迫」,但還是在表達中,透露出我尊重他的解讀。但在同時,也表明了我們的感受跟他的感受,是有落差的。)
這時候Tom也再次陳述了剛剛發生的哪一段、提姆講的哪些話,讓他感覺不被尊重與不舒服。看的出來Tom很盡力的在用客觀的事實與感受,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表達他的心情。
接著Tom告訴提姆,他要自己完成學校的任務了,因為剛剛的互動讓Tom感受不好,Tom不想再坐在提姆身邊陪伴了。
提姆聽了很不開心,我猜想是失落。
他一連串的開始說「哼!每件事情都跟我想的不一樣,這不是我要的,這樣有哪裡好,一點都不好!」接著開始用大吼+命令的語句說「你回來!你過來!過來陪我!」說的時候不時穿插怒吼。
在他大吼大叫憤怒的背後,我看見他想要爸媽陪伴、想要與我們連結的渴望。但這個願望因為前面的互動現在落空了,產生了失落,失落帶出了憤怒的表達。
這是我猜想的提姆的簡略冰山。
而我的冰山呢?我感受到一份委屈。委屈自己這麼疲累了,還是盡可能用溫柔與愛陪伴兒子。但卻在這麼疲累的此刻,要去面對他如此高強度的自我表達。
我也感受到一點慌張與擔心,這麼高強度的表達,我感受到憤怒已經隱約被勾起。在學習前,我的本性暴躁,情緒來的時候強度也高,我有點怕再這樣下去,我體內的母老虎會被這隻小老虎激怒。
但頭腦裡也有一些分析與看見:在自由與充滿愛的家庭裡,一個人可以盡情的表達自己。是家庭裡有足夠的愛與安全感,才能讓一個孩子這麼自由的表達自己。
我深呼吸幾次,到提姆的身旁跟他說:「提姆,你的生氣出來上班了,我知道你想要我們過去陪你,但是你現在用的方式,讓我跟爸爸很不舒服,我們需要自己把自己的情緒照顧好,沒辦法在你這樣的狀態下去陪你。」
他繼續怒吼,表達不滿。
這時候我與Tom的內心也離平靜很遠很遠了,怒火勾動我的煩躁與生氣。
我向提姆提問:「你的生氣出來這麼久,我發現你的生氣會邀請出我跟爸爸的生氣。我想要請你問問你的生氣,#生氣出來是想要達到什麼目的?#生氣出來有幫助到你達到這麼目的嗎?#生氣有幫助到你更好的表達自己嗎?」
接著也想透過問句引導他看見我與Tom在互動過程中耐心的應對與表達我心裡的擔心:「你有看到你的生氣出來這麼久,我跟爸爸都還是很盡量的在用溫和的方式跟你說話嗎?但是如果生氣出來太久,我擔心我的生氣也會出來。」
他聽我一連串的提問,頓了一下,沉思了一會。不過孩子畢竟就五歲大,杏仁核比前額葉發達許多,沒多久又趴回到我身上,把嘴巴湊到我耳朵旁,不斷的用吼叫的音量說「你知道我真的很生氣!我真的很傷心,我就是要你們陪我!你們都不陪我!哼!我就是要你過來...…你知道我很失望、很傷心、很生氣嗎?」
這樣持續了不曉得多久,有點忘記他突然對著我的臉大吼了一句什麼,我只記得他那句大吼後,體內的母老虎被激怒,我的生氣瞬間打了上班卡,出來工作了!
(用生氣出來上班,這樣的語句結構,是從錦敦的敘事治療書籍裡,學習到的「外化」。運用這樣的語言,傳遞一種我們是主人,情緒為我所有的訊息。)
我盯著他的臉,用母老虎的氣勢,吼著:「一定要用這麼大聲的方式說話嗎?你不斷的大聲對我們說話,現在我的生氣出現了,這個結果是你要的嗎?」
在吼的過程,憤怒三分之一、覺察三分之一、有點想要讓他看看他的生氣會引發我的生氣的成分占剩下的三分之一。
在吼的過程當中,也在思索著在這麼長時間、孩子這麼高張力的表達後,有沒有其他種表達的可能性?(實在是很忙,一邊吼還一邊覺察自己這是宣洩情緒?還是一致性的表達指責?有沒有更好的做法?)
吼了兩句,我覺察到...我的喉嚨有點痛...XD
我停頓下來做了幾個深呼吸,回到正常的音量說「我們大家都需要冷靜。現在你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去房間冷靜一下,把自己照顧好,一個是去把自己的事情做完。」
他槓在那裏,生氣佔據了他。不想要進房,也不想要去書桌。依然纏繞在我的身上。
我跟他說「你如果不進去房間,那就是我跟爸爸進去我們的房間冷靜。我不想要這樣大聲的跟你說話。」
(在非暴力溝通的學習與練習中,情緒濃烈時,若是不想要陷入「以暴制暴」的局面,盡可能的保有理智,有兩種選擇。一是大聲說出自己的需求,二是離開現場。因此在評估之下,我與Tom並不想要在盛怒下繼續溝通或逗留,反而是看兒子沒有離開的意願時,換成讓自己先離開現場。)
他繼續趴在我身上大哭,不斷說不要不要。
實在是覺得很煩、也有點無力。母老虎也出來吼了、喉嚨也痛了。
心中開始出現很多很想要把他推進房間裡的畫面。這樣下去實在很不妙!!!
於是我跟他說「你不進去的話,我要進去房間了。請你起來。」
他繼續緊緊地抓著我,用力的想要讓我留在現場。(心中os,臭小子,你再不放開我,讓我去冷靜,我擔心我會把你推進房裡啊!)
情急之下我站起來,腳用了一點力,脫離他緊抓的小手。準備往房間裡,我的「冷靜區」走。
他感受到被我掙脫,很生氣的說「你幹嘛要推我!」說完繼續生氣的大哭大叫。
我用剩下的最後一點理智告訴他我這樣起身是因為我請他放開,但是他緊緊抓住,而我現在非常需要去把自己的情緒穩定。他聽完邊哭邊用不太好的態度說「那你們不要去房間,我去我房間!」
中間又搞了幾分鐘,反正最後就是我跟Tom去了我們的房間,他待在他的房間靠近門口處。接著就聽到他說「這個家沒什麼好的,這個家不好,我要離開這個家。都沒一件好的...」小嘴說著很知道怎麼激怒爸媽的話…
(待續)
avatar-img
13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bby Li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學習薩提爾,除了熟悉冰山、對話脈絡、一致性溝通要兼顧自我他人情境等「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 #眼光的轉變。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力的展現。在生命裡都有各自獨特的「資源」(特質) 無論是正向或負向的資源,都有帶給生命的禮物。
第二度參加完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工作坊。也順便回顧了自己學習的開端與其中的歷程。接觸了薩提爾六年多了,越來越感覺這是一種面對生命的態度的練習,是一種活在當下、一種愛自己、愛別人、愛生命的狀態。
學英文=贏在起跑點? 從小學英文,有哪些隱藏的機會成本? 要怎麼安排孩子的學習,才能夠兼顧孩子的身心發展與第二外語的學習呢?
幾年前我曾經好奇自己,為什麼我想分享的內容,經常在談自我探索與成長? 我的工作應該是被歸類在教養/教學/管理頻道,多談一點教養上或教學上的作法或策略?似乎比較切題? 後來我發現,談論自我多一點,是這些教養或管理「策略」,只能算是教養或管理路上的外功。 - 當然外功還是很重要的。 -
薩提爾練習到現在,最容易發生內心糾結、自我打架的第一名,是得失心與看重結果的內在聲音出現的時候。 最近的我給自己下了個決定,在有空的時候,除了閱讀外,也要練習多寫。 到目前為止看起來起來都很好。 我重視的是過程,想要累積的是故事,歷練的是我的寫作經驗。起心動念是輕鬆寫、隨意寫、沒有壓力的持續寫。
學習薩提爾,除了熟悉冰山、對話脈絡、一致性溝通要兼顧自我他人情境等「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 #眼光的轉變。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力的展現。在生命裡都有各自獨特的「資源」(特質) 無論是正向或負向的資源,都有帶給生命的禮物。
第二度參加完崇建老師的薩提爾工作坊。也順便回顧了自己學習的開端與其中的歷程。接觸了薩提爾六年多了,越來越感覺這是一種面對生命的態度的練習,是一種活在當下、一種愛自己、愛別人、愛生命的狀態。
學英文=贏在起跑點? 從小學英文,有哪些隱藏的機會成本? 要怎麼安排孩子的學習,才能夠兼顧孩子的身心發展與第二外語的學習呢?
幾年前我曾經好奇自己,為什麼我想分享的內容,經常在談自我探索與成長? 我的工作應該是被歸類在教養/教學/管理頻道,多談一點教養上或教學上的作法或策略?似乎比較切題? 後來我發現,談論自我多一點,是這些教養或管理「策略」,只能算是教養或管理路上的外功。 - 當然外功還是很重要的。 -
薩提爾練習到現在,最容易發生內心糾結、自我打架的第一名,是得失心與看重結果的內在聲音出現的時候。 最近的我給自己下了個決定,在有空的時候,除了閱讀外,也要練習多寫。 到目前為止看起來起來都很好。 我重視的是過程,想要累積的是故事,歷練的是我的寫作經驗。起心動念是輕鬆寫、隨意寫、沒有壓力的持續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om顯然對這個弟弟突然進來的行為,感到很不滿,甚至語中帶刺的表示道:「當然是已經吩咐下去,他很快就會開始動作。 不然你以為,我剛剛打電話是為了什麼。」 Andy又一次拿他口中的大小姐,出來壓制,甚至以員工的命來威脅道:「那好,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小孩沒問題 大人有問題》 其中五味太郎寫到 「父母已經活得精疲力盡,因此對孩子的事情總是採取一種“幫他決定”的態度」
Thumbnail
我能理解先生出於對孩子的疼愛而展現出的 #捨不得,那份對於孩子捨不得的心,身為媽媽的我,其實也完整擁有,身為孩子的母親,我一樣在睡眠調整的過程中,充滿捨不得,更有滿滿的掙扎,這也是為何帶著我走上追逐何謂 #安全依附關係 的起點,因為我真的好想清楚知道,到底,我們真的無恙嗎?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瞭如何在孩子抱怨無聊時,作為家長的我們應如何應對。透過覺察自己的情緒並實行六元素的練習,能有效改善親子之間的溝通及情緒反應。透過對話,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渴望,並引導他們找到更健康的表達方式,促進彼此的理解和連結。
Thumbnail
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在家庭中的情緒與教養困境,分享了對待自己與家人的想法。散發出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強調幸福快樂靠自己給,要對自己好一點,多讓自己健康一些。
Thumbnail
擔憂親密關係中的對方心煩、動怒,所以選擇不斷負荷,是我今天面見的你。 我相信,這樣的失衡踉蹌會越來越少,我願意與你一起學習相信親密關係裡的另一個人,他同樣也是願意負荷的,我願意和你一起學習放下心中的重擔,享受在親密關係裡共同面對酸甜苦辣,攜手並進構築一個有愛的家。
Tom顯然對這個弟弟突然進來的行為,感到很不滿,甚至語中帶刺的表示道:「當然是已經吩咐下去,他很快就會開始動作。 不然你以為,我剛剛打電話是為了什麼。」 Andy又一次拿他口中的大小姐,出來壓制,甚至以員工的命來威脅道:「那好,
Thumbnail
家庭系統出現狀況,以理解尊重支持取代嘮叨控制,資深校園心理師給父母、老師的實戰書。書中提出解方,贏回尊重需要大人需要表現出努力和真誠,從而重新建立青少年對大人的信任。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Thumbnail
《小孩沒問題 大人有問題》 其中五味太郎寫到 「父母已經活得精疲力盡,因此對孩子的事情總是採取一種“幫他決定”的態度」
Thumbnail
我能理解先生出於對孩子的疼愛而展現出的 #捨不得,那份對於孩子捨不得的心,身為媽媽的我,其實也完整擁有,身為孩子的母親,我一樣在睡眠調整的過程中,充滿捨不得,更有滿滿的掙扎,這也是為何帶著我走上追逐何謂 #安全依附關係 的起點,因為我真的好想清楚知道,到底,我們真的無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