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日記】從結婚的意義,談到死亡自主權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最近聆聽了一支Youtube,談論為什麼要結婚,身為一個沒有很想結婚的人,聽完以後其實有不少新的想法,其中談論到結婚與戀愛有一項很大的不同,就是:

賦予另一個人決定你醫療上生死、法律上財產的決定權。

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當你結婚了,這個人就有權在你昏迷的時候,決定要不要急救、要不要安寧,當你離世,這個人也有權決定你的財產分配。

在聽之前,我現階段總認為結婚像是找一個合作夥伴,一個懂得尊重、一個足夠成熟的伴侶。

但我聽完以後,覺得或許結婚對象不只是合作夥伴,也同時是你的代言人。

所以我在自己的理想型清單上,加註了一條:

希望未來的那個他,在我昏迷之際,能夠尊重我的意願,放棄急救讓我走。讓我的器官捐贈給需要的人,然後帶著我的愛活下去。

我的想法是與其當個植物人,花費金錢拖著一口氣,也不能繼續享受人生,靈魂體驗早已在此終結,不如就早點接受現實,讓靈魂去下一段旅程。

當然,若我的伴侶有相同的想法,我會100%支持和尊重他的意願,至於決定施行後的難過、不捨,在我看來都是我的事情、我的私慾。

出於愛,我不會因為自己的私慾,而拉著他讓他繼續承受痛苦。我寧可自己負起責任,為自己的情緒負責。

所以在尋找伴侶的時候,我想我也會相當重視伴侶的情商和思想成熟度,真希望能找到一個有放手勇氣的人。

人生的體驗裡面,有無數次面對死亡的可能和機會,如果可以的話,我真的好想要安樂死合法,讓我們有權利決定在充滿尊嚴的情況下死去。

雖然這聽起來很反自然,但其實醫療延壽本身就是一件足夠反自然的事情了。

我認為醫療應該是減輕痛苦,所以如果已經年老到器官退化,對於生活品質和福祉造成影響不再快樂,那適時決定死亡是不是一種好事呢?

放棄急救,選擇安樂死,我覺得在死亡的自主權上似乎有共通點。但在法律和倫理道德上,也許還有一段路要走。

喔對了,如果有人反駁的時候,說「不可以,因為你的家人/親友會難過」,那這絕對是一種情緒勒索吧。

沒有人有義務要因為別人的情緒而活著,你活著只是因為想要活著而已,儘管出生看似不能自己做決定,但其實靈魂下凡投胎都是自由意志的結果。

再說個題外話,我在想人的一生會不會就是在尋找最棒的死亡的方式呢?

我指的不僅僅是肉體死亡這件事,而是死亡當下的Moment,包括了時機、情緒、記憶等等綜合一切,渾然天成、最棒的死亡。

以不後悔、不遺憾的離開為目標,是一種走向死亡的方式,

體驗過喜怒哀樂、擁有許多人生體驗的離開,是一種走向死亡的方式,

充滿恐懼、焦慮和抗拒的離開,是一種走向死亡的方式,

陷入昏迷、毫無知覺的離開,也是一種走向死亡的方式,

...

死亡這件事情,可以很正面,也可以很負面。

正因為無法預測死亡的時間,所以才要把握每一刻當下,在能力範圍內盡情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想要吃東西就吃吧,想要買東西就買吧。

想要逃跑就逃吧,想要愛人就愛吧。

沒有什麼非得這樣不可,你不需要到一定年紀就得要做什麼事情,也不需要很多錢才能滿足你的慾望,每個人都有充足的生存資源。

善用資源物盡其用,為自己創造最多、最大的快樂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andice的沙龍
3會員
10內容數
Candic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26
記錄現實發生的事情與夢境之間的隱喻關係。
Thumbnail
2022/08/26
記錄現實發生的事情與夢境之間的隱喻關係。
Thumbnail
2022/08/19
在正午從陰陽海走上黃金瀑布,900公尺步行需要約15分鐘的路程,卻因為上坡路而顯得漫長。但在徒步的過程中,卻因此感覺到「時間」和「周遭環境」。 「原來動物本應有的時間感是這樣的」
Thumbnail
2022/08/19
在正午從陰陽海走上黃金瀑布,900公尺步行需要約15分鐘的路程,卻因為上坡路而顯得漫長。但在徒步的過程中,卻因此感覺到「時間」和「周遭環境」。 「原來動物本應有的時間感是這樣的」
Thumbnail
2022/08/09
曾經在心理學的文章和課堂上,記得童年的經驗會形塑我們後來的行為模式與基礎。 但我直到昨晚(8/8)才將「害怕拒絕、害怕反擊」這件事情的根本找出來、連起來,我想將其記錄下來。
Thumbnail
2022/08/09
曾經在心理學的文章和課堂上,記得童年的經驗會形塑我們後來的行為模式與基礎。 但我直到昨晚(8/8)才將「害怕拒絕、害怕反擊」這件事情的根本找出來、連起來,我想將其記錄下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
Thumbnail
為了追求尊嚴善終,人應該有死亡自主權嗎?
Thumbnail
作為一個90後,我也已經到了可以適婚的年齡,但是我怎麼也沒辦法說服自己會要結婚這件事,我也很坦誠的和我伴侶說,目前我也沒有打算要結婚的原因是因為
Thumbnail
作為一個90後,我也已經到了可以適婚的年齡,但是我怎麼也沒辦法說服自己會要結婚這件事,我也很坦誠的和我伴侶說,目前我也沒有打算要結婚的原因是因為
Thumbnail
安寧緩和醫療和病人自主權利法 於台灣實施超過20年,以減輕末期病人的痛苦和確保病人自主權利。然而,現行法規下,病人即使處於末期狀態,也可能因不符合資格而無法決定死亡。因此,許多人呼籲實現安樂死合法化。然而,台灣目前仍未合法通過主動安樂死。消極安樂死(即停止延長病人生命的治療)在台灣已被廣泛接受。 根
Thumbnail
安寧緩和醫療和病人自主權利法 於台灣實施超過20年,以減輕末期病人的痛苦和確保病人自主權利。然而,現行法規下,病人即使處於末期狀態,也可能因不符合資格而無法決定死亡。因此,許多人呼籲實現安樂死合法化。然而,台灣目前仍未合法通過主動安樂死。消極安樂死(即停止延長病人生命的治療)在台灣已被廣泛接受。 根
Thumbnail
你有思考過當死亡來臨時,你要做什麼嗎? 在這個重視職涯、生涯規劃的時代,我們會開始提早規劃要念什麼學校科系、要做什麼工作、要過怎樣的生活,卻從沒有人說過要規劃自己的死亡,因為死亡感覺離年輕的我們好遙遠,但這卻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可能一場車禍或疾病,就讓我們「突然」離開原先規劃的生活。
Thumbnail
你有思考過當死亡來臨時,你要做什麼嗎? 在這個重視職涯、生涯規劃的時代,我們會開始提早規劃要念什麼學校科系、要做什麼工作、要過怎樣的生活,卻從沒有人說過要規劃自己的死亡,因為死亡感覺離年輕的我們好遙遠,但這卻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可能一場車禍或疾病,就讓我們「突然」離開原先規劃的生活。
Thumbnail
結婚這張紙,簽?不簽? 結婚證書,結婚書約的前身。要去戶政事務所登記結婚,需要的就是那麼一張薄薄的紙。 上述說的是題外話。 結婚,你為誰而結?自己?伴侶?孩子?還是你覺得,結婚是為了綁住另一半?怎麼想都是人類的自由。在簽下結婚書約之前,想想你是自願簽還是被迫簽?怎樣都好,反正都是人類搞出來的法條。
Thumbnail
結婚這張紙,簽?不簽? 結婚證書,結婚書約的前身。要去戶政事務所登記結婚,需要的就是那麼一張薄薄的紙。 上述說的是題外話。 結婚,你為誰而結?自己?伴侶?孩子?還是你覺得,結婚是為了綁住另一半?怎麼想都是人類的自由。在簽下結婚書約之前,想想你是自願簽還是被迫簽?怎樣都好,反正都是人類搞出來的法條。
Thumbnail
最近聆聽了一支Youtube,談論為什麼要結婚,身為一個沒有很想結婚的人,聽完以後其實有不少新的想法,其中談論到結婚與戀愛有一項很大的不同,就是: 賦予另一個人決定你醫療上生死、法律上財產的決定權。 ...
Thumbnail
最近聆聽了一支Youtube,談論為什麼要結婚,身為一個沒有很想結婚的人,聽完以後其實有不少新的想法,其中談論到結婚與戀愛有一項很大的不同,就是: 賦予另一個人決定你醫療上生死、法律上財產的決定權。 ...
Thumbnail
除了死後的 #生前契約,買一席之地的寶塔,或是為了分配財產的預立遺囑,許多人不知道在遇到生命垂危需要被急救前,要簽署什麼書面文件,才能順從自己的心願及保障身體權,更少人能夠在身心狀態尚可、意識清楚下思考。 比比看大不同 預約未來對醫療照護決定的諮商 慎重預立簽署是落實生命教育 #愛自己不阿雜
Thumbnail
除了死後的 #生前契約,買一席之地的寶塔,或是為了分配財產的預立遺囑,許多人不知道在遇到生命垂危需要被急救前,要簽署什麼書面文件,才能順從自己的心願及保障身體權,更少人能夠在身心狀態尚可、意識清楚下思考。 比比看大不同 預約未來對醫療照護決定的諮商 慎重預立簽署是落實生命教育 #愛自己不阿雜
Thumbnail
這些事,很多人會說最好不要談,否則會觸動太多人的底限。但就個人想法裡,只有談才能真的促成「溝通」,也只有溝通才能真正促成事情的狀況改善。所以,鮮血這一段是希望大家可以用同理心來思考,「如果是我自己面臨這樣的事,我希望獲得甚麼樣的權利?」站在這樣的角度,來考量事情。   我認同保有最後的尊嚴 簡單來說
Thumbnail
這些事,很多人會說最好不要談,否則會觸動太多人的底限。但就個人想法裡,只有談才能真的促成「溝通」,也只有溝通才能真正促成事情的狀況改善。所以,鮮血這一段是希望大家可以用同理心來思考,「如果是我自己面臨這樣的事,我希望獲得甚麼樣的權利?」站在這樣的角度,來考量事情。   我認同保有最後的尊嚴 簡單來說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