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日記】從害怕拒絕,回推童年的創傷記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曾經在心理學的文章和課堂上,記得童年的經驗會形塑我們後來的行為模式與基礎。

但我直到昨晚(8/8)才將「害怕拒絕、害怕反擊」這件事情的根本找出來、連起來,我想將其記錄下來。


在5月分手以後,我開始玩交友軟體,認識新朋友。

或許是帶著一點點逃避心理,想要透過把生活塞滿,好讓自己不去想分手的痛苦,儘管分手是我提出的。

在與新朋友認識的過程中,會有很多不舒服的時刻。

例如對方的小習慣讓我感到主觀不適、對方的言談話題總在抱怨讓我不耐煩、對方凹我請他喝飲料讓我越來越反感,或著彼此互稱有好感,但對方的行為卻總帶著冷漠的疏離...等等。

面對這些不舒服的事情,其實我一開始都不懂得拒絕。

直到我練習了好幾次,好像漸漸地才把生命中的這些事件(點)連成了線,進而看到一整個面向的故事。

1.獨立接案的拒絕

6月左右,我曾想要嘗試對外獨立接SEO文字寫作案,卻遇到了一位咄咄逼人的窗口,喜歡用鋪天蓋地式的訊息轟炸來溝通,讓我感到生活被打擾和侵入。

那時候的我極度憤怒,在與親姐姐談話中,她告訴我:「你就拒絕阿,你沒發現你剛才的情緒很不尋常嗎?我覺得這勾起了你被騷擾的恐懼,你需要學會拒絕。」

一開始真的很糾結,不知道該逼自己去挑戰,還是順著心推開讓我不舒服的事物。

後來我決定還是順著心拒絕對方,於是我好好在信件內把想說的話說清楚,並表達了我不想繼續合作的原因,這件事就算是落幕。

raw-image

這是我第一個拒絕的故事。

2.曖昧的拒絕

在玩交友軟體的前期,大約5月的時候,有遇到一個聊起來覺得還不錯的對象,但我當時剛分手,或許是腦袋怪怪或著餓太久了吧,一心想要嘗試約砲的感覺,好奇自己究竟能不能性愛分離,而對我來說這也只是一次人生經驗,所以在對他有好感的情況下,就約試車了。

第一次見面,其實兩個人都滿害羞的,但總之結論是,做了。當下感覺還不錯,有久違的身體滿足感,但他完全沒有後戲,所以做完反而有被傷到的感覺。

雖然這麼說可能很矯情吧,但當下真的滿難過的。

中間線上聊天時,我都有跟他反應我喜歡的方式,希望他可以調整,但後來見了第2、3次,總覺得他的進步不如預期,加上聊天過程中,也越來越清醒:這個人真的跟我差得太多了,各方面都是,我們是兩個差異太大的人,根本不適合當伴侶,並且與他出去的時候,我真的常常因為他而感到難過🥲

於是在我諮詢兩位男性朋友之後,他們都建議我直接封鎖,我一開始認為是不敢、是心軟。

因為我總覺得如果換位思考,是我面對這樣情況的話,以為聊得好好地突然被封鎖,我會滿錯愕的。自己不喜歡的事情,我不希望發生在別人身上。

所以我想的是要好好說清楚,讓自己心裡過得去,如果他還是死纏爛打,我就有底氣硬起來封鎖他了。

於是我跟他好好說再見:

raw-image




raw-image







我以為彼此祝福已是最好結局,當下我還覺得鬆了一口氣,感覺沒有看錯人,以為劇情到此結束。

孰不知過了兩天,他傳了這一段話來:

raw-image


當下我莫名的覺得很悲傷、很氣憤,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難過什麼。


後來我才在和朋友討論中,承認其實我把他當成前任了,我寄託了一部分的情感在他身上。

所以當他問出那句話,我第一個感覺是:我好像又回到分手那天。

我以為我們可以好好說再見,成熟的給予彼此祝福,然後向前走。

結果事與願違,對方總要逼我說狠話,總要逼我硬起來,想到這裡的我覺得真的難受到不行,一邊抬著腿讓血液回流,一邊眼淚卻像斷線的珍珠,一顆一顆大力往下墜。

到底是誰說,想哭的時候就倒立,眼淚就會縮回去呢?這根本沒有用。

然後我和朋友一邊訴苦,一邊討論。

他說:「這是再一次的機會。」

他也說:「成長受傷還有療癒是一起的😊,你會變的更棒。」

「傷害別人跟被傷害也是其中一環,你才可以體會後面的意義,」

「就像要學會放下,你要先有東西放下;你要學會療癒,你要有過傷口。」

於是不知道怎麼了,瞬間我突然回想起小時候,我好像懂了些什麼。

3.害怕拒絕原來是源自小時候的事件

我突然回覆他,告訴他我想起來了。

我害怕傷害人,原來是因為小時候的經驗。

小時候和親戚玩耍時,總是打打鬧鬧,他們也會拿東西丟來丟去。有一次他們弄得我不開心,於是我抓地上的沙反擊,卻沒想到年幼不知控制力道,差點丟到他們的眼睛,於是我被狠狠地罵了一頓。

年紀太小,沒有意識到錯的是不知控制力道,以為:

反擊=傷害別人=恐怕會讓人失能=不可以被允許這樣做。

所以當過一陣子,遇到《一個24歲女生的自述,關於身體、視線、療癒》這篇曾寫過的被掀裙子、被視姦的時候,我也不敢反抗。

我到現在都還記得,我那時候腦袋裡面想的是:

會不會反抗不小心踢到人?會不會踢到他們的鼻子或眼睛,又流血了?那不可以,我不可以反抗。

因為不知道反擊會帶來什麼後果,所以乾脆就不要反擊,忍耐就好了。

可是不反抗,不代表我沒受傷,所以這兩件事情在我心裡留下了很深很深的恐懼,整件事情在這裡連成一線。

我一邊跟朋友討論,一邊在心裡告訴自己:

錯的不是你,當時的你只是不懂得拿捏力道,被禁止的不是反擊,你已經長大了,你有足夠的能力拿捏傷害人的力道,你不需要每次都出殺招,就足以遏止他們繼續做讓人不舒服的事情。

解決事情的方式有數種,反擊的方式與力道自然也是。

我想我喜歡的反擊方式是:

好好說清楚我不喜歡→讓自己心裡過得去→如果對方還是聽不懂,我就會硬起來

但朋友提醒我:「如果你不喜歡的時候,你就封鎖,單純一點。因為猜測別人的想法不會有答案,你會一直陷在懷疑裡面,或是形成執念。所以就直覺一點👍」

我想他說的也有道理,或許有時候封鎖也無傷大雅,畢竟不一定每個人都會像我一樣想得這麼多。


過了這一關,感覺自己又解決了一個深藏內心的恐懼。

我的朋友說我好棒,做得很好。

我也覺得我好勇敢,願意重新審視創傷,然後練習跨過它。

用長大後的自己,去安撫童年受傷的內在小孩。

於是,走到這裡,5-8月短短3個月,我在交友軟體上遇到了許多人,有和許多人擦肩而過,也有結交到值得深交的靈魂小夥伴,也曾重新感到心動,然後再用理智觀察對方與我的適配性,不再只是衝動進入戀愛關係了。

我想我長大了不少,也開始感到疲倦,所以我把分手後寄托情感的交友軟體刪掉了,朋友問「要下一關了嗎?乾 你早該累了」。

我想他說的對,該往下一關走了。

8/9這一天,不僅僅是再一次放下了前任的情感;

也同時是我在舊公司的最後一天上班日,

我想我不論愛情或職場,都漸漸變得更了解自己了,

所以與不適合的人分手,休息一下子,就往新的地方去探險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andice的沙龍
3會員
10內容數
Candic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26
記錄現實發生的事情與夢境之間的隱喻關係。
Thumbnail
2022/08/26
記錄現實發生的事情與夢境之間的隱喻關係。
Thumbnail
2022/08/19
在正午從陰陽海走上黃金瀑布,900公尺步行需要約15分鐘的路程,卻因為上坡路而顯得漫長。但在徒步的過程中,卻因此感覺到「時間」和「周遭環境」。 「原來動物本應有的時間感是這樣的」
Thumbnail
2022/08/19
在正午從陰陽海走上黃金瀑布,900公尺步行需要約15分鐘的路程,卻因為上坡路而顯得漫長。但在徒步的過程中,卻因此感覺到「時間」和「周遭環境」。 「原來動物本應有的時間感是這樣的」
Thumbnail
2022/07/26
最近聆聽了一支Youtube,談論為什麼要結婚,身為一個沒有很想結婚的人,聽完以後其實有不少新的想法,其中談論到結婚與戀愛有一項很大的不同,就是: 賦予另一個人決定你醫療上生死、法律上財產的決定權。 ...
Thumbnail
2022/07/26
最近聆聽了一支Youtube,談論為什麼要結婚,身為一個沒有很想結婚的人,聽完以後其實有不少新的想法,其中談論到結婚與戀愛有一項很大的不同,就是: 賦予另一個人決定你醫療上生死、法律上財產的決定權。 ...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我想把我面對苦痛的經歷寫出來,我目的就是想它分享,把它書寫,發佈出來了就已經完成我的願望。之後若能有人看了之後得到點甚麼,那是我的額外獎勵,也是我的榮幸。 我相信在人生旅途中,我們或多或少也有遇到一些讓我們傷痛、受傷的事。在傷痛的時候,我們通常第一反應,要不然就戰,要不然就逃。選擇戰的人,在經歷傷痛
Thumbnail
我想把我面對苦痛的經歷寫出來,我目的就是想它分享,把它書寫,發佈出來了就已經完成我的願望。之後若能有人看了之後得到點甚麼,那是我的額外獎勵,也是我的榮幸。 我相信在人生旅途中,我們或多或少也有遇到一些讓我們傷痛、受傷的事。在傷痛的時候,我們通常第一反應,要不然就戰,要不然就逃。選擇戰的人,在經歷傷痛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境?初入職場的你,在家族聚會中很熱切地想要分享剛到工作環境的酸甜苦辣,你也很期待家人們能與你一同討論,並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你卻聽到……   「這有什麼呀!當初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有什麼好在意的。」 「拜託,這件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那時候就這樣做的……」
Thumbnail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遇過類似的情境?初入職場的你,在家族聚會中很熱切地想要分享剛到工作環境的酸甜苦辣,你也很期待家人們能與你一同討論,並給予正向的回饋,但你卻聽到……   「這有什麼呀!當初我也是這樣過來的呀,有什麼好在意的。」 「拜託,這件事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我那時候就這樣做的……」
Thumbnail
曾經在心理學的文章和課堂上,記得童年的經驗會形塑我們後來的行為模式與基礎。 但我直到昨晚(8/8)才將「害怕拒絕、害怕反擊」這件事情的根本找出來、連起來,我想將其記錄下來。
Thumbnail
曾經在心理學的文章和課堂上,記得童年的經驗會形塑我們後來的行為模式與基礎。 但我直到昨晚(8/8)才將「害怕拒絕、害怕反擊」這件事情的根本找出來、連起來,我想將其記錄下來。
Thumbnail
寫了這麼多篇自我覺察相關的文章,這次終於要來分享我的情感關係體悟; 先跟大家簡介一下,我目前單身,前一段感情是在2019年底結束的, 我跟對方(以下簡稱F)是透過交友軟體認識的, 我們從認識、交往、到分手大概只過了三個月的時間, 但我一直到今年,也就是分手後的第三年,都還在走分手的路程…
Thumbnail
寫了這麼多篇自我覺察相關的文章,這次終於要來分享我的情感關係體悟; 先跟大家簡介一下,我目前單身,前一段感情是在2019年底結束的, 我跟對方(以下簡稱F)是透過交友軟體認識的, 我們從認識、交往、到分手大概只過了三個月的時間, 但我一直到今年,也就是分手後的第三年,都還在走分手的路程…
Thumbnail
上個月剛經歷與初戀分手,離開同居生活的我,目前還處於身心和諧的調整階段,但基本上已經脫離了恐慌、依賴的失控感。對我的某些朋友來說,從一開始看到我痛哭、食不下嚥、焦慮,不到兩週左右的我,能不再憂鬱,都認為我復原得很快。 這篇我想寫的是有關作「決定」這回事,以及我們的「決定」背後帶有的某些東西。
Thumbnail
上個月剛經歷與初戀分手,離開同居生活的我,目前還處於身心和諧的調整階段,但基本上已經脫離了恐慌、依賴的失控感。對我的某些朋友來說,從一開始看到我痛哭、食不下嚥、焦慮,不到兩週左右的我,能不再憂鬱,都認為我復原得很快。 這篇我想寫的是有關作「決定」這回事,以及我們的「決定」背後帶有的某些東西。
Thumbnail
結果寫完上次那一篇的隔天,對方就(感覺是暈船)暴衝告白了,對方暈船的狀態讓我蠻冷卻的,加上對方的外表也不是我的菜,所以這個故事就突然地結束了(哭) 沒想到拒絕別人也可以痛哭,畢竟我對他也不是虛情假意,要抽離還是會很難受。
Thumbnail
結果寫完上次那一篇的隔天,對方就(感覺是暈船)暴衝告白了,對方暈船的狀態讓我蠻冷卻的,加上對方的外表也不是我的菜,所以這個故事就突然地結束了(哭) 沒想到拒絕別人也可以痛哭,畢竟我對他也不是虛情假意,要抽離還是會很難受。
Thumbnail
前幾天聽書,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所以想要紀錄一下。是有關「拒絕別人」這件事。 我把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理解到的部分結合在一起,總結出一個結論。希望這個結論可以幫助我之後在「拒絕」這件事上,不會再痛苦。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邀約? 如果接受了,就是傷害自己;不接受,就是傷害別人。
Thumbnail
前幾天聽書,聽到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所以想要紀錄一下。是有關「拒絕別人」這件事。 我把作者的觀點和自己理解到的部分結合在一起,總結出一個結論。希望這個結論可以幫助我之後在「拒絕」這件事上,不會再痛苦。 為什麼我們總是不好意思拒絕別人的邀約? 如果接受了,就是傷害自己;不接受,就是傷害別人。
Thumbnail
在我們的文化,說「不」是一件沒有禮貌的事情,我們鮮少去練習拒絕別人,也造就人與人的界線總是模糊,我們容易與他人的情感共生。 我們總是把拒絕卡在心頭,我們習慣委屈自己,讓別人忽視自己的需求,久了就怨恨他人,造成世間上無數的悲劇,這些原因都在於我們對於拒絕的想法,以及過於激烈的表達方式。 從小時候
Thumbnail
在我們的文化,說「不」是一件沒有禮貌的事情,我們鮮少去練習拒絕別人,也造就人與人的界線總是模糊,我們容易與他人的情感共生。 我們總是把拒絕卡在心頭,我們習慣委屈自己,讓別人忽視自己的需求,久了就怨恨他人,造成世間上無數的悲劇,這些原因都在於我們對於拒絕的想法,以及過於激烈的表達方式。 從小時候
Thumbnail
成長總在分手後──我有位好朋友說:總要分手了,才會成長,才學得到東西。她:現在我明白了,聽進去了,真的接受了,但都太遲了。我心裏也是:是太遲了。
Thumbnail
成長總在分手後──我有位好朋友說:總要分手了,才會成長,才學得到東西。她:現在我明白了,聽進去了,真的接受了,但都太遲了。我心裏也是:是太遲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