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高校習慣工作力課程的三個思考:從務實到務虛,從務虛到務實,虛實融合。

2022/08/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圖片來源:https://yogamedicine.com/yin-yang-symbolic-meaning-connection-to-yoga/
本篇文章與你分享我在看了高效習慣工作力課程後,產生的三個思考與理解。
一直以來對如何優化自己的工作流很有興趣。
其實各種提升工作流的道理,常常聽過。但同樣的道理,不同的人實踐程度不同,講起來的深度也就不同。這次這個課程的組織讓我覺得值得花實踐仔細沈澱思考,找自己更好的工作流。
本文章包含以下三個觀察到的思考理解:
  1. 課程安排是務實到務虛
  2. 我的思維是務虛到務實
  3. 以上統下,先執行,中聚焦,再啟動

思考#1:課程安排,是務實到務虛。

全課程的五個力,配合上我的直覺猜想與搭配效能效率效力,分別為:
  1. 習慣力:刻意去做
  2. 啟動力:把事做到 --> 效力(Efficacy),是把事做到
  3. 聚焦力:做對的事 --> 效能(Effectiveness),是做對的事
  4. 執行力:把事做對 --> 效率(Efficiency),是把事做對
  5. 決斷力:刻意不去做
由上面的分析可以發現,這個課程是從「務實」慢慢提升到「務虛」,跟我之前文章的邏輯從務虛到務實相反。
這加深了我來仔細消化這門課的動機。
如果是我來設計課程,我大概會

思考#2:我的思維,是務虛到務實。

如果是我來設計課程,我大概會
  1. 先從務虛的決斷力開始,然後
  2. 往回推執行力找到要做的事情,接著
  3. 往回推聚焦力,找到具體做有效的事情,接著
  4. 往回推啟動力,實際完成價值密度最高的事情,接著
  5. 落實到習慣力,成為每天標準流程,享受時間複利。
我猜可能因為我現在常常需要指導人,分派工作讓他們執行,所以比較是從務虛的角度出發。換不同的位置,的確是換不同的腦袋。

思考#3:最小化的思維,以上統下,虛實融合。

其實這樣一想,務實到務虛,中間的「三個核心」為
  • 啟動力:最小可完成任務
  • 聚焦力:最小可實現方法
  • 執行力:最小可製造價值
利用這樣的結構,我覺得更適合我做事的方式,是以上統下。
  • 以上統下:定價值,選方法,成任務
你會喜歡以上統下,還是以下統上呢?
紫式講義
紫式講義
文字化紀錄平時學習到的底層邏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