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慈》讀書心得|先選擇相信人性本善的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羅曼·羅蘭說:「真正的英雄主義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後還依然熱愛生活。」意思是當我們看透了生活中的醜陋、人性的自私與不堪,仍然對生活抱持希望。但有沒有可能,這個大家認為理所當然的「真相」,只是一種大眾假想,其實並不是事實呢?
《人慈》的作者是一位歷史學家,帶我們從文明發生以前的歷史,到過去各種重大事件與變革,重新檢視「我們以為的」人性與「他所發現的人性」之間的差異。

從文明以前的歷史,來看人類的演化

假設地球演化至今濃縮在 24 小時的一天的單位之中,那從人類的出現,一直到近代文明、科技的發生,都是在午夜 11 點之後的事,人類的文明放在整個地球的生命史中,其實是發生得非常近期且短暫的。
那麼人類這個獨特的生命物種,是怎麼勝過其他原始人,而能夠生存至今的呢?比起課本教的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作者從各種歷史證據中,推舉出了另一個觀點:友善者生存,是因為人類發展出共同合作的能力,才使得我們能夠應付嚴苛的生存條件。
假設有兩個部落,分別住著天才族與模仿族:天才族雖然聰明,可以發明不同技術,但不善於交際;模仿族雖然沒有那麼有天賦,但交際能力更高。以技術的傳播來說,雖然可能有半數人的天才族會自己想到該技術,但模仿族可以透過交流與學習,讓幾乎所有族人都習得同樣的技術與系統。
人類不是面無表情的生物,洩漏情緒,是出於本能地和周圍其他人產生關係。這是我們的超能力,因為善於交際不只相處起來更愉快,也比較聰明。-《人慈》

距離與權力,使好人變壞人

既然如此,該如何解釋歷史中的戰爭憾事呢?作者舉出當時造成傷亡的武器數據,發現造成最多傷亡的,往往不是刀劍等近距離武器,而是槍砲等長距離的攻擊。因為在面對面時,見到對方的表情會產生同理,連帶讓人無法下手。相反的,下達殺戮命令的軍官,正是因為無法看到敵對士兵的表情,才能如此冷酷的下達指令。
關於權力,作者分享一個有趣的實驗:開著名貴品牌的車子的人,與開著破爛汽車的人比起來,行車態度表現更差,更不願意停車禮讓行人。穿戴使用名牌,讓人有產生與掌權者相同的傾向,會擾亂同理心運作過程中的鏡眏(mirroring)作用。有權勢者覺得自己和其他人沒有那麼「有連結」,也就更容易反映出憤世嫉俗、對他人的負面眼光。
因此管理者覺得其他人都是笨蛋,需要被監督,也因為這樣的作為,被如此對待的人們,更容易自我懷疑,用同樣的心態看待自己。這也接著導致畢馬龍效應。

畢馬龍效應:對他人的安慰劑的作用

畢馬龍是神話故事裡的雕刻家,因為過於迷戀自己的作品,諸神決定讓他的雕像活過來。用來形容我們全心投入的信念,可以在世界上發生真實的改變。-《人慈》
因為人會與人交流,在互動的鏡眏過程中,透過肢體動作、聲音、語言來感知、接受他人的想法,再同樣的將感知、接收的想法鏡眏給他人,這樣的集體效應,會讓社會朝著某個集體鏡眏的方向前進。
也就是說,我們對於人性的負面想法,很可能是來自於我們過去所接收到的媒體的負面訊息、大人從小的告誡、教學裡對人性的描寫,讓我們認為別人也同樣這麼想
我們對人性的負面想法,有沒有可能其實是一種多數無知?我們對於「多數人都力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恐懼,會不會是來自於「別人都這麼認爲」的假想?所以我們才會在大多數人內心深處渴求更善良團結生活的同時,採納了一種憤世嫉俗的觀點?-《人慈》

總結

對比於哈拉瑞在《人類大歷史》的悲觀主義,《人慈》重新訂定了我們看待人的視角,告訴我們人性其實以本能來說是偏善的一方,只要我們也以善意看待,世界也會因此不同。但如何保持這個視角偏向善意正向呢?那就要依靠我們選擇相信的資訊、故事、來往的人與最終做的決定。
把理想變成現實之前,要先選擇「相信」理想可以成真,這股信念才能為後續的行動帶來力量。
很喜歡作者提及的小故事,一起分享給大家: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兩匹狼在戰鬥,一隻代表善,一隻代表惡。
小孩問老人:心中的惡狼與善狼,誰會獲勝?
老人如是回答:你餵養的那匹。
小孩反問:那要如何餵養他們呢?
老人:要從平時閱讀和聽到的資訊、相處的人、花時間做的事,以及關注的事物。兩隻狼的勝負,得由你自己決定。


靈感來自於瓦基的公益計畫,希望透過平台的力量,來增加內容的長尾影響力。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歡迎使用此博客來連結MOMO連結Readmo 讀墨連結 購買。透過此行銷回購連結購書,你不會有損失,而我會預計將會把這 2% 的回饋統一捐助非營利公益教育團體!希望透過內容分享的方式,累積社會善意的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2會員
49內容數
喜歡閱讀「設計、心理學、自我成長」等類別書籍。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不快不慢剛剛好,所以紀錄在閱讀成長的路上,覺得深刻又值得推薦的內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uki 的書適圈 的其他內容
今天跟讀書會夥伴討論,意外的發現我們已經維持這個讀書會的運作長達兩年了。雖然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能在這段時間裡,每個人都主動願意投入固定的時間參與,我想我們中間一定做了什麼對的決定,所以決定自己覆盤一下整個讀書會至今的旅程。 最一開始,Design system 比較輕量的書單 玩心設計
協同設計,指的並不只是跟設計師合作,也包含與其他非設計師的合作方式。但其實本來的日常工作就是合作模式,所以書中其實並不是要求改變新的模式,而是重新檢視現在做的事,並且依照團隊或是利害關係人的不同,隨之調整做法。
《原子習慣》這本書,不是從如何養成習慣開始,而是先從「為何想要養成這個習慣」開始,從自己內心尋求原因。並且進一步將養成習慣的方式系統化,強調細微改變可以帶來的巨大變化,透過複利的概念來重新說明習慣養成後可以帶來的正面效益。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很多跟過去不同的觀點,這邊記錄並分享自己的想法。
遊戲化是什麼? 作者裡面認為比起遊戲化,更好的名詞其實是「人本設計」。相較於功能取向的優化,人本設計優化系統中的「人類動機」,將遊戲中常見的樂趣與參與元素應用在現實世界中,像是產品、工作場所、行銷活動,甚至是人生。
覺得職場、人生好迷惘,卻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跳脫困境?透過史丹佛設計學院的「生命設計」課程,引導你如何用產品設計的概念及設計方法,重新思考人生。 想到設計師,大家最容易連結到表層圖像的產出,卻忽略了 「設計」其實是一種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今天跟讀書會夥伴討論,意外的發現我們已經維持這個讀書會的運作長達兩年了。雖然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能在這段時間裡,每個人都主動願意投入固定的時間參與,我想我們中間一定做了什麼對的決定,所以決定自己覆盤一下整個讀書會至今的旅程。 最一開始,Design system 比較輕量的書單 玩心設計
協同設計,指的並不只是跟設計師合作,也包含與其他非設計師的合作方式。但其實本來的日常工作就是合作模式,所以書中其實並不是要求改變新的模式,而是重新檢視現在做的事,並且依照團隊或是利害關係人的不同,隨之調整做法。
《原子習慣》這本書,不是從如何養成習慣開始,而是先從「為何想要養成這個習慣」開始,從自己內心尋求原因。並且進一步將養成習慣的方式系統化,強調細微改變可以帶來的巨大變化,透過複利的概念來重新說明習慣養成後可以帶來的正面效益。我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很多跟過去不同的觀點,這邊記錄並分享自己的想法。
遊戲化是什麼? 作者裡面認為比起遊戲化,更好的名詞其實是「人本設計」。相較於功能取向的優化,人本設計優化系統中的「人類動機」,將遊戲中常見的樂趣與參與元素應用在現實世界中,像是產品、工作場所、行銷活動,甚至是人生。
覺得職場、人生好迷惘,卻不知道有什麼方法可以跳脫困境?透過史丹佛設計學院的「生命設計」課程,引導你如何用產品設計的概念及設計方法,重新思考人生。 想到設計師,大家最容易連結到表層圖像的產出,卻忽略了 「設計」其實是一種找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類大歷史》揭示人類從古自今的生物演化極為緩慢,我們古代人的身體構造幾乎沒太大的差異,是說故事的能力建構我們對這個世界的集體認知,只要你相信、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也相信這則故事,就構成了所謂的「想像的現實」。當你知道生活的意義和感受皆來自於人類的想像力和生理機制驅動時,就能以相對中立的態看待世界。
Thumbnail
2019年8月,韓國前MBC記者李容馬過世,儘管相較於JTBC知名主播孫石熙,台灣或許並沒有太多人了解這位,曾在第一線見證韓國新自由主義將手伸入媒體,在挺身抗爭之後成功復職,最後卻仍舊因為腹膜癌病逝的韓國知名記者。然而,他在生前所留下的這本作品,卻絕對值得所有關注台灣發展的人,好好閱讀。
Thumbnail
關於《藍色時期》 《藍色時期》正是借用畢卡索的這段歷程,來闡述一名八虎在藝術中追尋自我,覺醒、蛻變的過程。 喜歡一件事情好可怕? 透明的自己 不自信的自己 「喜歡的東西做為興趣就好了」我認為這是大人的想法,孩子沒辦法努力是因為沒有喜歡做的事,但就一般來說都會想將人生大部分時間,投入在喜歡的事吧?
Thumbnail
關於「POC」… 「選擇」的力量:The Power Of Choice!
Thumbnail
「你在生命中有沒有找到喜悅?你的生命中有沒有為別人帶來喜悅?」電影《一路玩到掛》中提到的兩個關鍵問題,在當時想必引發許多觀眾深思。隨著疫情肆虐,不只死亡感覺更加接近,許多人或許也正遭逢人生最大的難關,此時正需要一本作品,能夠重新讓人感覺到溫暖的力量。對筆者而言,《冬將軍來的夏天》正是這樣的存在。
Thumbnail
我加入了每個月都會讀一本別人推薦的書籍的社團,這次收到了《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我都為你加油:寫給女兒的24封信》 剛好是我平時不會主動接觸的書籍,又是別人所推薦的書籍,所以開心的當作是知識寶庫。
這一本書主要吸引我的原因是因為書背簡介提到「想談戀愛這種病,養隻貓就好了」。沒錯!如果我們需要陪伴,為何不養隻貓,簡單省事,不用各種磨合,既能抱著睡、又能在產生各種爆笑趣事,養過貓的都知道,貓咪是全世界最爆笑的動物。而這本書的內容依照作者本身的經驗及價值觀,淺顯易懂的寫作風格,如同一位好閨蜜對妳傾訴
Thumbnail
2020年7月,台灣股市創下歷史新高,上次股市如此興盛已經是30年前。然而,對於老一輩來說,比起「台灣錢淹腳目」的榮景,差點讓台灣經濟毀於一旦的「十信案」或許讓人更加印象深刻。
Thumbnail
【《少,但是更好》讀書心得:選擇你真正要的,專注投入】 首本閱讀心得亮相登場✨✨ 本書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獻給被工作與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你😵😵😵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2/14(五)早上7:30發佈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人類大歷史》揭示人類從古自今的生物演化極為緩慢,我們古代人的身體構造幾乎沒太大的差異,是說故事的能力建構我們對這個世界的集體認知,只要你相信、我相信,大部分的人也相信這則故事,就構成了所謂的「想像的現實」。當你知道生活的意義和感受皆來自於人類的想像力和生理機制驅動時,就能以相對中立的態看待世界。
Thumbnail
2019年8月,韓國前MBC記者李容馬過世,儘管相較於JTBC知名主播孫石熙,台灣或許並沒有太多人了解這位,曾在第一線見證韓國新自由主義將手伸入媒體,在挺身抗爭之後成功復職,最後卻仍舊因為腹膜癌病逝的韓國知名記者。然而,他在生前所留下的這本作品,卻絕對值得所有關注台灣發展的人,好好閱讀。
Thumbnail
關於《藍色時期》 《藍色時期》正是借用畢卡索的這段歷程,來闡述一名八虎在藝術中追尋自我,覺醒、蛻變的過程。 喜歡一件事情好可怕? 透明的自己 不自信的自己 「喜歡的東西做為興趣就好了」我認為這是大人的想法,孩子沒辦法努力是因為沒有喜歡做的事,但就一般來說都會想將人生大部分時間,投入在喜歡的事吧?
Thumbnail
關於「POC」… 「選擇」的力量:The Power Of Choice!
Thumbnail
「你在生命中有沒有找到喜悅?你的生命中有沒有為別人帶來喜悅?」電影《一路玩到掛》中提到的兩個關鍵問題,在當時想必引發許多觀眾深思。隨著疫情肆虐,不只死亡感覺更加接近,許多人或許也正遭逢人生最大的難關,此時正需要一本作品,能夠重新讓人感覺到溫暖的力量。對筆者而言,《冬將軍來的夏天》正是這樣的存在。
Thumbnail
我加入了每個月都會讀一本別人推薦的書籍的社團,這次收到了《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我都為你加油:寫給女兒的24封信》 剛好是我平時不會主動接觸的書籍,又是別人所推薦的書籍,所以開心的當作是知識寶庫。
這一本書主要吸引我的原因是因為書背簡介提到「想談戀愛這種病,養隻貓就好了」。沒錯!如果我們需要陪伴,為何不養隻貓,簡單省事,不用各種磨合,既能抱著睡、又能在產生各種爆笑趣事,養過貓的都知道,貓咪是全世界最爆笑的動物。而這本書的內容依照作者本身的經驗及價值觀,淺顯易懂的寫作風格,如同一位好閨蜜對妳傾訴
Thumbnail
2020年7月,台灣股市創下歷史新高,上次股市如此興盛已經是30年前。然而,對於老一輩來說,比起「台灣錢淹腳目」的榮景,差點讓台灣經濟毀於一旦的「十信案」或許讓人更加印象深刻。
Thumbnail
【《少,但是更好》讀書心得:選擇你真正要的,專注投入】 首本閱讀心得亮相登場✨✨ 本書為《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暢銷書👏 獻給被工作與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你😵😵😵 下篇文章預告:將於2/14(五)早上7:30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