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而無用,阿里山的神木為何沒被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每況愈下與每下愈況的爭辯

我相信絕大部分的人都搞錯一句成語的用法——「每下愈況」, 認為「每況愈下」才對的,這就證明了積非成是的誤用現象。這還不夠弔詭,當你正確使用,還會被其他人指正錯誤。
國家教育研究院的成語典,這麼解釋「每下愈況」:
況,因比擬而明顯、顯著。
「每下愈況」指估量豬隻肥瘦,要從最不易長肉的小腿部分去試;因為愈是下部細微的地方,肥瘦的差別就愈見明顯。語出《莊子.知北遊》。後轉用「每下愈況」比喻情況愈來愈壞。
於是乎,教育部乾脆就把「每下愈況」和「每況愈下」直接判定意思等同,都是形容情況愈來愈糟糕,反而拋棄了「每下愈況」指的是真理在細微處的哲學意義。既然,教育部都要我們不要再推敲真理了,難道人生當中就沒有在細微處找到真理的動機了嗎?

阿里山上的每況愈下

牛年最一天,我與大部分人的選擇背道而馳,臨時決定帶全家往阿里山一遊,除夕凌晨的祝山觀日平台上,果然僅剩區區不到百人的「人潮」,與過往昔日數千人擠在一個觀日平台的光景而言,形成顯著的對比。
六點多曙光乍現,導覽人員指著天空中最亮的一顆星,問大家這是什麼星?
金星,又稱晨昏星,只有我答對!
其實這個問題簡單,在前一天日落後,山上因為無光害,我們全家已經把星座複習了一遍。為什麼金星這麼亮,主要是因為金星大氣層主要由二氧化碳組成,二氧化碳造成了強大的溫室效應,令金星成為全太陽系最熱的行星,所以金星才這麼亮。
旅行的真理之一就在這裡,找到天際中某一個不起眼的亮點,然後提問,為什麼?這叫「每下愈況」!
阿里山神木棧道

神木的大而無用

阿里山上有神木,小時候朗朗上口,問題是,阿里山上為什麼有神木?那是因為我們見到了神木,然後,你真的見到了嗎?當你見著了神木,你又看見什麼呢?
走在神木車站旁的神木棧道,見到傾圮的三千年神木(事實上是人工放倒),世上生命殆盡之後只剩旁邊的「神木頌」為之代言,與棧道上數十顆神木形成絕對的對比。為什麼阿里山上的紅檜幾乎被當年日本人砍伐殆盡?又為何千年神木可以獨活?
神木頌(碑文)
神木頌
我記得《莊子•逍遙遊》提到:
惠子謂莊子曰:「吾有大樹,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而不中繩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規矩,立之塗,匠者不顧。今子之言,大而無用,眾所同去也。」
莊子曰:「子獨不見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東西跳梁,不辟高下,中於機辟,死於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此能為大矣,而不能執鼠。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不夭斤斧,物無害者,無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這就是「無用之用,是為大用」的經典對話。
神木棧道上成群的神木之所以未被日本人砍伐,是因為這些千年神木大多「長相特異」,以致於無利用價值,因為「無用之用」所以可以存活,也就是「大用」。而神木車站旁的三千年神木,雖也因為「無用之用」可以存活,卻也因為「有用」變成阿里山的景觀代表,也更因為「有用」,在多年後因為一場大雨,因為含水過重形成危木,危及車站安全而被人工放倒,最終形成「遺跡」。
《莊子. 山木篇》:「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旅行的真理之二,進行「有用」與「無用」的哲學思辯。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這是一個以通俗經濟角度寫作的垂直自媒體,以臥底的角度探討社會經濟問題與現象,歡迎訂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111年學測的社會試題中有關經濟學的考題部分,有點意思,選擇題中出現非選擇題,是一種好的開始,但推論的細節恐怕不是出題者仔細推敲過的,而是心裡預先產生「標準答案」!
一早,看見聯合新聞網一則新聞「她從1件帽T找出『各校價值差距』 大學生驚呆:原來差這麼多」,網路上竟然有人意外的發現原來質量一樣的帽T,臺大竟然賣得比較貴,這位學生發現帽T存在「學校價值存在實際的差距」! 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打算從符號經濟理論說起。
這篇是《拜拜經濟學》原汁原味,尚未編輯過的文章。大家可能不曉得,一本書從作者開始撰寫到成書之後,其實有很多文章與內容,礙於篇幅被刪除。這些被刪除的內容,並非不重要,而是在有系統的編輯之下,作者必須忍痛割捨。 我們又怎麼選擇一個信仰呢? 一、第一次擲筊獲得「聖筊」者,可求金陸佰元。
最近物價的漲幅想必大家都有感,連我們家附近的臭豆腐攤一盒五塊豆腐50元,在12月1日起調漲為55元,漲幅10%。但為何主計總處公布的外食費指數年增率,這麼的令人無感?
大家好,感謝各位這幾年來對本專題的支持與訂閱,這個專題的訂閱服務,將於今年12月底後暫停。
Facebook 改名Meta 後,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議題持續發燒,但認真說起來,Meta的概念其實不算新鮮。只是因為Fecabook社群發展之後,未來可以透過VR或者AR的方式,讓使用者「登入」到元宇宙,以虛擬分身,或者實際上就是實體身分在虛擬世界的身分,參與虛擬社群的互動....
111年學測的社會試題中有關經濟學的考題部分,有點意思,選擇題中出現非選擇題,是一種好的開始,但推論的細節恐怕不是出題者仔細推敲過的,而是心裡預先產生「標準答案」!
一早,看見聯合新聞網一則新聞「她從1件帽T找出『各校價值差距』 大學生驚呆:原來差這麼多」,網路上竟然有人意外的發現原來質量一樣的帽T,臺大竟然賣得比較貴,這位學生發現帽T存在「學校價值存在實際的差距」! 這是怎麼一回事?我打算從符號經濟理論說起。
這篇是《拜拜經濟學》原汁原味,尚未編輯過的文章。大家可能不曉得,一本書從作者開始撰寫到成書之後,其實有很多文章與內容,礙於篇幅被刪除。這些被刪除的內容,並非不重要,而是在有系統的編輯之下,作者必須忍痛割捨。 我們又怎麼選擇一個信仰呢? 一、第一次擲筊獲得「聖筊」者,可求金陸佰元。
最近物價的漲幅想必大家都有感,連我們家附近的臭豆腐攤一盒五塊豆腐50元,在12月1日起調漲為55元,漲幅10%。但為何主計總處公布的外食費指數年增率,這麼的令人無感?
大家好,感謝各位這幾年來對本專題的支持與訂閱,這個專題的訂閱服務,將於今年12月底後暫停。
Facebook 改名Meta 後,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議題持續發燒,但認真說起來,Meta的概念其實不算新鮮。只是因為Fecabook社群發展之後,未來可以透過VR或者AR的方式,讓使用者「登入」到元宇宙,以虛擬分身,或者實際上就是實體身分在虛擬世界的身分,參與虛擬社群的互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探討小說創作過程中,面臨創作卡關的情況,以及如何在故事的初期階段進行有效的規劃。重點包括確保場景與情節的邏輯連貫性、情感價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大綱設計來避免未來的寫作障礙。透過這些策略,可以在創作過程中減少不必要的延遲,提升寫作的流暢度。
「濕家,病身疼發熱」,濕家的外證從舌苔可以看得很清楚,舌苔黏厚,表面口水很多,舌苔黃厚代表濕熱多、舌苔白厚代表寒濕多,濕會阻礙氣血循環,受阻礙的地方血熱會聚集造成發熱疼痛,「面黃而喘」,頭面濕盛面部會發黃,肺家津液不足時會喘,「頭痛鼻塞而煩」,正常人頭蓋骨與頭皮之間的空間很薄,頭面寒濕很多的人,
Thumbnail
有位木匠見到一顆高大的「社樹」 這大樹能遮蔽数千头牛 它的樹幹需要一百個人 才能將其圍繞 並且觀看它的人,也非常多 但這木匠經過社樹時 卻不屑一顧 木匠的徒弟問其原因 木匠回答:「那大樹是散木, 做成船,它會沉沒; 做成棺材,它會很快地腐朽; 做器具, 它很快會毀壞
Thumbnail
有一個比丘尼修般舟三昧,修到二十四小時不睡覺,已經好幾年念佛經行,光喝水不吃東西,紅光滿面,招感當地寺廟一群山神來試她。這些山神說:「我們在地球上很久的時間......」地球怎麼變化山神最了解,山神就管這個。山神說:「地球不能久住,汙染也很嚴重,環境越來越不好......」祂們想移民到
Thumbnail
《莊子. 山木篇》說:「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長得筆直的樹木總是最先被砍伐,因為不需耗費太多後天的加工就可做為房子的頂樑柱,甘甜的井水總是先被汲取用盡,因為好喝,當然很快枯竭。其結論是「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阿里山,原名為「p-so-si-on-ga-na」則指「太陽照射的地方」這是鄒族的發音。 後來為什麼是阿里山,那是因為在山上的人就像一隻隻小「Ari」螞蟻。 為了慶典,每個人都要舉一枝長長的竹子。只為了迎接麒麟神。 但我不甘只是一隻小小的竹子,我跳上雲梢站在最前段,挺挺的站著。 過不久,麒麟
Thumbnail
在16年前,第一次當媽媽,展開人生中最困難的任務_迎接完全無助的嬰兒,我必須擔起照顧這個孩子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責任,並將孩子養育成具有生產力,能為自己未來負責的能力,如果可以,也希望他能為這社會做出一些的貢獻,對於步入職場快20年的我,沒有一件工作的難度,可以超越養育孩子。   
07/17/2010 寫在神山之後 登山沒有政治考量,但登完神山後,台灣的山界真的有向神山學習的地方。 我想主要是政治人物也沒有那個體力來登神山吧。 看看馬來西亞人是如何善用他們的地理資源。 在台灣,常聽到有人說要建五星級的山屋。 但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不然就是大家的意見都多。 也許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旅遊過的經驗,以前老玄我也很喜歡到處去玩。大家出去玩有遇到過靈異經驗嗎? 當時老玄已經出師一段時間了,喜歡旅遊的我藉著長假,跟一群國小就認識的朋友們一起去嘉義玩。嘉義能玩什麼?身為一個熱血有衝勁的年輕人我們當然是選擇機車跑阿里山,熱血吧! 但一從火車上下來,老玄我馬上就感覺到怪怪的,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Thumbnail
探討小說創作過程中,面臨創作卡關的情況,以及如何在故事的初期階段進行有效的規劃。重點包括確保場景與情節的邏輯連貫性、情感價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大綱設計來避免未來的寫作障礙。透過這些策略,可以在創作過程中減少不必要的延遲,提升寫作的流暢度。
「濕家,病身疼發熱」,濕家的外證從舌苔可以看得很清楚,舌苔黏厚,表面口水很多,舌苔黃厚代表濕熱多、舌苔白厚代表寒濕多,濕會阻礙氣血循環,受阻礙的地方血熱會聚集造成發熱疼痛,「面黃而喘」,頭面濕盛面部會發黃,肺家津液不足時會喘,「頭痛鼻塞而煩」,正常人頭蓋骨與頭皮之間的空間很薄,頭面寒濕很多的人,
Thumbnail
有位木匠見到一顆高大的「社樹」 這大樹能遮蔽数千头牛 它的樹幹需要一百個人 才能將其圍繞 並且觀看它的人,也非常多 但這木匠經過社樹時 卻不屑一顧 木匠的徒弟問其原因 木匠回答:「那大樹是散木, 做成船,它會沉沒; 做成棺材,它會很快地腐朽; 做器具, 它很快會毀壞
Thumbnail
有一個比丘尼修般舟三昧,修到二十四小時不睡覺,已經好幾年念佛經行,光喝水不吃東西,紅光滿面,招感當地寺廟一群山神來試她。這些山神說:「我們在地球上很久的時間......」地球怎麼變化山神最了解,山神就管這個。山神說:「地球不能久住,汙染也很嚴重,環境越來越不好......」祂們想移民到
Thumbnail
《莊子. 山木篇》說:「直木先伐,甘井先竭。」長得筆直的樹木總是最先被砍伐,因為不需耗費太多後天的加工就可做為房子的頂樑柱,甘甜的井水總是先被汲取用盡,因為好喝,當然很快枯竭。其結論是「無用之用,是為大用。」
阿里山,原名為「p-so-si-on-ga-na」則指「太陽照射的地方」這是鄒族的發音。 後來為什麼是阿里山,那是因為在山上的人就像一隻隻小「Ari」螞蟻。 為了慶典,每個人都要舉一枝長長的竹子。只為了迎接麒麟神。 但我不甘只是一隻小小的竹子,我跳上雲梢站在最前段,挺挺的站著。 過不久,麒麟
Thumbnail
在16年前,第一次當媽媽,展開人生中最困難的任務_迎接完全無助的嬰兒,我必須擔起照顧這個孩子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的責任,並將孩子養育成具有生產力,能為自己未來負責的能力,如果可以,也希望他能為這社會做出一些的貢獻,對於步入職場快20年的我,沒有一件工作的難度,可以超越養育孩子。   
07/17/2010 寫在神山之後 登山沒有政治考量,但登完神山後,台灣的山界真的有向神山學習的地方。 我想主要是政治人物也沒有那個體力來登神山吧。 看看馬來西亞人是如何善用他們的地理資源。 在台灣,常聽到有人說要建五星級的山屋。 但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不然就是大家的意見都多。 也許
Thumbnail
相信大家都有旅遊過的經驗,以前老玄我也很喜歡到處去玩。大家出去玩有遇到過靈異經驗嗎? 當時老玄已經出師一段時間了,喜歡旅遊的我藉著長假,跟一群國小就認識的朋友們一起去嘉義玩。嘉義能玩什麼?身為一個熱血有衝勁的年輕人我們當然是選擇機車跑阿里山,熱血吧! 但一從火車上下來,老玄我馬上就感覺到怪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