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鳳新高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題目:

二、
甲、老子:「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乙、<<莊子•人間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1.說明畫線處的涵義,並解釋甲乙二文的「用」有何不同。
2.在甲乙兩文中,擇其一,舉例向學生說明其概念。

中宜擬答:

1.

甲文中以車輪、器皿、屋室等日常的用物為例,這些物品提供了常人日常生活的所需,所以稱「有之以為利」;然而車輪需要空間才能轉動、器皿需要空間才能容物、屋室需要空間才能給人居住,因此車、器、室都必須仰賴空「無」才能發揮「有」的「利」,「有」和「無」是互相依存為用的關係,而「無之以為用」就是表示這些用物需要有中空的部分,才能發揮出作用。

乙文藉山木、膏火、桂樹、漆樹為例,說明這些事物就是因為他們對於世人有實用的價值,所以會遭到斬伐之害。以事物喻人亦是同理,人生存於現實社會中,若是執著於用世,則只會被無限多的世俗價值給消磨殆盡。所以莊子提到無用之用,就是要超拔出世俗的價值侷限,不讓外界工具化的標準宰割。

二文雖然都連接「無」與「用」,但在觀念上仍有所不同。《老子》中的「無」有二種,此處是指事物的中空部分;《老子》又有言「無,名天地之始」,是「以無為本」的哲學,「無」就是「道」,是道的初始狀態。所以老子「無之以為用」也有「無」是用的根本之意,但尚未提到「無用」。

莊子才提到了「無用」的觀念。莊子思想的特徵之一就是強調擺脫世俗的價值,追求身心絕對的自由,也就是「逍遙」。提到身體的自由的話,在〈養生主〉篇就有「庖丁解牛」等寓言談全身保真的工夫;而心靈的絕對自由就是要超越世俗的「有用」,也非一味追求絕對的「無用」——《莊子・山木》篇就有「殺不鳴之雁」寓言。如果為了全身而盲目追求無用,則又落入了有用、無用二元對立的價值陷阱。因此,莊子主張處於「材不材之間」,也就是不被絕對的有用、無用價值綑綁,而是逍遙無待、順應本真,回歸到本身之用,不讓生命落在「用」與否的成心習見上,即能與道通於一。

2.

乙文段落中,莊子藉事物為喻,說明於世俗有用適足以戕身,這點出了盲目追求外來價值對人身心靈生命的磨損。就像學生如果將自己的價值寄託在考試成績上,把分數視為存在的意義,則可能會磨損掉主體的價值、內在的尊嚴與自信。但若是擺向另一個極端,對考試嗤之以鼻,則又掉入二元對立的陷阱。應該要回歸到事物本身的意義,正視考試成績只是學習成果檢核辦法的其中一種,使心靈修養順應自然天生之用,得到無待的逍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貝冷絲皇的沙龍
217會員
80內容數
針對高中國文課內、課外文學作品,深入細讀、分析寫作手法與內涵,分享中宜師的教學見解。
貝冷絲皇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8/26
109年台北陽明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三題擬答。
Thumbnail
2022/08/26
109年台北陽明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三題擬答。
Thumbnail
2022/08/26
109學年度屏東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一大題第二小題擬答。
Thumbnail
2022/08/26
109學年度屏東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一大題第二小題擬答。
Thumbnail
2022/08/21
111學年度台南一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模擬答案。
Thumbnail
2022/08/21
111學年度台南一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模擬答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原文: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一段講的是有是無,無是有;有與無,無與有;有跟無,相輔相成。今天有,明天無。今年有,明年無。所以要時時想著無,才會有。   這幾天和方格子格友討論:南懷瑾
Thumbnail
原文:三十輻共一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這一段講的是有是無,無是有;有與無,無與有;有跟無,相輔相成。今天有,明天無。今年有,明年無。所以要時時想著無,才會有。   這幾天和方格子格友討論:南懷瑾
Thumbnail
做什麼都要留一點空間,留出餘地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三十支車輪輻共用一個中間的車輪轂,車輪轂因為中間空無,所以才有車子的用途。 *轂:車輪中間的圓木,中空,可以讓車軸穿過。 老子在此說明的是"有"和"無"的關係,它們是統一對立的關係。
Thumbnail
做什麼都要留一點空間,留出餘地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三十支車輪輻共用一個中間的車輪轂,車輪轂因為中間空無,所以才有車子的用途。 *轂:車輪中間的圓木,中空,可以讓車軸穿過。 老子在此說明的是"有"和"無"的關係,它們是統一對立的關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老子導讀及譯註:你的第一本道德經入門書 陳鼓應 2020 臺灣商務印書館 本書為作者根據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以及1993年郭店出土的竹簡摘抄本(此為出土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約為西元前四世紀末)對通行本進行修訂。
Thumbnail
在一片物欲橫流的滔滔世情中,老子主張返璞歸真。他以洞穿宇宙奧秘的智者高度,向世人揭櫫了自然之「道」才是人們所應該師法的對象,只有一如大自然「善利萬物而不爭」之無私無欲與無為,才能成就萬象萬有之「無不為」。老子哲學要以「虛其心」之深、虛、藏,達到精神上淵靜悠遊的可能。
Thumbnail
在一片物欲橫流的滔滔世情中,老子主張返璞歸真。他以洞穿宇宙奧秘的智者高度,向世人揭櫫了自然之「道」才是人們所應該師法的對象,只有一如大自然「善利萬物而不爭」之無私無欲與無為,才能成就萬象萬有之「無不為」。老子哲學要以「虛其心」之深、虛、藏,達到精神上淵靜悠遊的可能。
Thumbnail
道家的思想中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無用」到底是指什麼呢?是指有所不為嗎?是指不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嗎? 都不是,「無用」是一種開放的思維模式,是一種修行,明白世間所有事都離不開陰影兩面。希望這篇文章能帶你由簡單的幾篇選文,讓你一步一步打開新思維。
Thumbnail
道家的思想中其中一個重要的概念:「無用」到底是指什麼呢?是指有所不為嗎?是指不要做一個有用的人嗎? 都不是,「無用」是一種開放的思維模式,是一種修行,明白世間所有事都離不開陰影兩面。希望這篇文章能帶你由簡單的幾篇選文,讓你一步一步打開新思維。
Thumbnail
重新翻閱、解讀撿擇的《莊子》文本段落,讓我更能體會莊子怎麼界定這個世界(雖然那個古老的世界沒有ChatGPT,但他們有神諭,有自我呢喃的占卜巫師),他為什麼要運用重言、寓言和卮言,以及他對人與物關係的拿捏是如何充滿不定性和個殊性。
Thumbnail
重新翻閱、解讀撿擇的《莊子》文本段落,讓我更能體會莊子怎麼界定這個世界(雖然那個古老的世界沒有ChatGPT,但他們有神諭,有自我呢喃的占卜巫師),他為什麼要運用重言、寓言和卮言,以及他對人與物關係的拿捏是如何充滿不定性和個殊性。
Thumbnail
110學年度鳳新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二題模擬答案。
Thumbnail
110學年度鳳新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二題模擬答案。
Thumbnail
「有之以為利」,事物呈現它的形象,便於人對它產生解釋,讓人易於賦予其意義與用途;「無之以為用」,事物未顯現的面貌,容易被忽視,以為「沒有」,所以誤認為無用,其實「沒有」之處,才有妙用。
Thumbnail
「有之以為利」,事物呈現它的形象,便於人對它產生解釋,讓人易於賦予其意義與用途;「無之以為用」,事物未顯現的面貌,容易被忽視,以為「沒有」,所以誤認為無用,其實「沒有」之處,才有妙用。
Thumbnail
莊子的逍遙遊裡,不斷用許多虛實之間所構之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是不逍遙,但卻沒有明確的定義什麼才是逍遙。 讓讀者自己去感受「框架」於自身的慣性有著什麼樣的關係,透過一路跟隨莊子對外的提問與他人的對話,開啟讀者自我覺察以及開始了解人我的局限,拆掉習慣性被定義與追求標準答案的框架,知道有框才能轉而無框。
Thumbnail
莊子的逍遙遊裡,不斷用許多虛實之間所構之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是不逍遙,但卻沒有明確的定義什麼才是逍遙。 讓讀者自己去感受「框架」於自身的慣性有著什麼樣的關係,透過一路跟隨莊子對外的提問與他人的對話,開啟讀者自我覺察以及開始了解人我的局限,拆掉習慣性被定義與追求標準答案的框架,知道有框才能轉而無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