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愛會隨著時間消失的話,那就不是愛了。 ~鄭瑞瑞,【16個夏天】
我有超級多面試成功的經驗。
那全然是因為我有超級多面試失敗的經驗 – Google、Unilever、Kimberley Clark、L’Oreal、Citibank、Harley Davidson、Tefal (法國特福)、菸商 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Philips、iDrip、TIER Mobility(歐洲最大規模共享品牌)、17 Media、新創物流Pickuup、新創共享空間 Wework、達方電子等公司,都是我有通過履歷表審核,進入面試環節,卻鎩羽而歸的。
每一次挫敗,帶來的除了是瞬間的世界崩塌,更重要的是,在崩塌之後看看僅存的綠洲,然後想一想是哪一個問題回答得不好;那裡說了不得體的話語;是不是當被問到「你有甚麼問題要問的嗎?」卻啞口無言?是不是忘了敲門?是不是忘了在離開座位時靠上椅子?是不是西裝外套忘了扣上扣子?
或者,一切都表現得剛剛好,只是這間公司就是不需要你;這個面試官就是不喜歡你。工作跟愛情一樣,沒有好不好的問題,只有合不合適的學問。聰明的企業主找的不是最優秀的人,而是在他需求的某個時空背景下,最契合某一個職缺的求職者。
因此,在每一次挫敗後,若我們能對企業主的考慮點更加了解;能對該產業需要的技能有更多掌握,奠定下一次面試成功的基礎,似乎就不虛此行;最重要的是,若能透過每一次的「不契合」(而不僅僅解讀成「未錄取」),對自己有更多的認識,正如麥克阿瑟所說的老梗,「自知,乃是知識的基石,」那更有可能在面試關卡前,選擇工作 / 職缺是否投遞履歷這關,就能做出最佳判斷也說不定。
你要相信,「緊張」會隨時間消失。
由「美魔女」林心如、楊一展主演的優質偶像劇老片【16個夏天】第 11 集中,鄭瑞瑞(許瑋甯 飾演)說:「如果愛會隨著時間消失的話,那就不是愛了。」由於本人非愛情專家,我們就不討論這句話的對錯,但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突然想到,如果「愛」不會隨著時間消失,那「緊張」呢?緊張會隨時間消失嗎?我想以我個人的經驗告訴你(妳):「你要相信,『緊張』會隨時間消失。」話雖如此,要如何像天橋下的魔術師一般,把「緊張」消弭於無形之間呢?我認為,將面「試」降級成面「談」是其中一個心態。這邊的「降級」,指的是
在意但不過份升高得失心;
用心但不強調成敗之間;
全情投入但著重在彼此間的資訊交換以及相互了解。
怎麼說呢?「面試」(interview)的拉丁文字根是between的意思,也就是說,interview只是為了促進兩個以上的人們彼此之間的了解,沒有任何下對上或上對下的對立關係。其次,interview中的view是「看」的意思,簡而言之,interview就是「兩個人彼此來看一看,聊一聊」而已。然而,面試當然不是如此瀟灑的活動,而是一門大學問。這裡要表達的是,如果interview是面「試」的話,那就是一場痛苦、高壓力、超級不有趣的「考試」,那說不緊張是騙人的;但如果interview是面「談」,那就是一場輕鬆、自在、可能有點有趣的「談天」,那不是好多了?
大學時,我參加校內交換學生甄選,緊張萬分,結結巴巴,結果不甚理想;年輕時,我參加統一企業行銷儲備幹部面試,與集團總經理羅智先面對面,結果雖然通過,但過程當中真是緊張得連內褲、內衣都溼答答;2014 年,我參加當時還是隱藏版的 Gogoro 全球體驗中心總店長的面試,一連通過 6 關試煉,終於拿到 Offer。無論輸贏,當我慢慢理解這場遊戲的規則以及玩遊戲的最佳心態,之後幾場面對CEO、副總等級的面試,都能輕鬆以對。
You Feat. Interview - 你的才華、你的渴望、你的割捨以及你想成為甚麼?
走過數十場面試的陽關道,我認為面試可以簡化成:
1. What You Have: 你的才華、軟硬技能、知識、觀點、態度、個性、領導與管理能力、專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2. What You Want: 你渴望從這份工作取得甚麼?是金錢、Title、影響力?是短期過水還是長期耕耘?是熬夜賣肝還是準時下班?
3. What You Give Up: 為了一舉拿下 Offer,你願意割捨甚麼?你願意拿甚麼交換?你願意放棄現在的安逸,只為了新 Offer 的挑戰以及成就?你願意放棄現在帳面上較高的薪酬,只為了新 Offer 提供看來很甜、Mark-Up Rate 更高的股票選擇權?你願意放棄現在作為一個Independent Contributor 的單純與自顧自,而奔向新 Offer 提供一個 10 人團隊的管理職?你願意放棄現在每天能看到家裡的兩個孩子,而奔向新 Offer 提供柬埔寨一個陌生的機會(柬埔寨,嗎?先不要好了……)?
4. What You Gonna Be: 你想成為甚麼?簡單而言,「以終為始」、「目標為本」,你最終想成為甚麼?你的最後一份工作(志業)會是甚麼?唯有當你想通最後想成為甚麼,這一路上所有的堆疊才有意義。如果可以,你設定的「終點」、「目標」必須儘可能地具體、清晰。舉例而言,我給自己設定的「終點」、「目標」是,人生的最後一份志業,我是一名「已經財富自由的職涯顧問。享受影響他人的心情,是我唯一的富裕。無償或有償,演講時薪 200 或 20,000 我都沒關係;1-1 或 1-1000 的輔導或場次我都願意。」設定了這樣的目標後,職涯的每一個跳轉都須滿足:
(1) 跨領域的積累,讓我的經驗不單薄、更多元 – 因此我從 FMCG 快銷品產業跳到零售業,再跳到科技能源產業、代理業態,現在則在 SaaS。
(2) 跨職能的貢獻,讓我的成績夠說服力、貢獻度 – 例如,從 B2B & B2C 的整合品牌行銷到 B2B 的業務,再到社群行銷與運營,目前的職位更覆蓋「行銷營運」如:業績追蹤與提升、整合傳播行銷與執行、品牌形塑工程、公關露出與接受專訪;「BD」如:餐廳開發、議約、合作流程;3. 「產品開發」如:App 及 Web 雙平台迭代、優化及 Roadmap;4. 「人資與客服」:如客戶服務與客訴處理、人才招募及留才、建立公司文化等。
(3) 跨維度的通透,讓我的故事是全盤完整,而不只是線性的無聊 – 例如,我前3份工作以咖啡為核心,從生豆選擇及鑑定、種植及採收、烘焙及生產,跨到研發及配方、菜單及手順,再到店鋪運營、行銷以及教育訓練,自我養成為一條龍的咖啡專業人員。又如跳很大到 Gogoro 後,再以社群行銷為主要 focus ,但透過涉入其他專案,舉凡 TVC 、網紅行銷、部落客行銷、遊戲化行銷、零售行銷、異業結合等,慢慢汲取對更廣泛領域的認識。當辦公室的同事同質性愈來愈高,你的「側向加值」可能成為升職關鍵。
(4) 跨層級的攀升 – 深怕自己成為「冒牌者」,因此我要求自己在每份工作都留下可視覺化、數據化的戰功,養育底氣以及內蘊;但畢竟這是講求高度包裝的「個人品牌」時代,所以頭銜還是挺重要的,因此一路往上經理、資深經理的攀升,到現在「總監」的職位,也希望能持續向上攀高。
不保證面試成功的六個關鍵
決定面試能否成功的變因實在太多,我這邊提供的是從自身做起,可能有哪六件事可努力:
一、Research, Remember, Rehearsal
談面試準備的文章比比皆是,但說穿了,你可以做的就只有三件事:
3R=Research(研究)+Remember(記憶重點)+Rehearsal(演練)
但這三件事深入去做,做得熟練,就需要大量的時間。
第一個 R 是Research,指的是深入去研究。目前一般求職者透過Google大神或PTT幾個跟工作相關的版就可以獲得大量資訊,但除此之外,請別忘記一定要study公司的官方網站或者相關新聞報導。除了Research這個職位、這間公司、這個產業、其競爭對手、未來發展性等,另一個層面,其實是要回過頭來,更誠實地、更深入地Research yourself:將你過去的教育背景、社團經驗、工作經驗、志工經驗、海外遊學經驗、戰功等等再重新review一次;將你會說的外語或客家話重新複習;將你想加入這間公司的動機以及你為何能夠贏得這個職位的三個理由準備一下;並抽空想一想五年後的自己會是怎麼樣(因為面試官超級有夠愛問這題)。
Winning Tip: 「第五頁理論」-Google 大行其道,你有想過,當所有人都使用 Google 做面試功課時,會發生甚麼事情?就是絕大多數的人只會啃完搜尋結果第一頁(至多第二頁)的新聞 / 資訊 / 數據等,如果你點開的是「第五頁」,很可能會得到關於這間公司 / 這個品牌不一樣的新聞 / 資訊 / 數據等,而正式這個小技巧讓你得到不一樣的「食材」,不一樣的「食材」讓你煮出不一樣的菜,最後跟別的應徵者有了微妙的差異化。有時候,面試之所以會勝出,並非你真的比較優秀,而是你比較不一樣,讓人耳目一新罷了。
第二個 R 是 Remember,指的是歸納並且記憶重點。將你過去的教育背景、社團經驗、工作經驗、志工經驗、海外遊學經驗、戰功等化成一個一個「故事」,然後練習「說一個扼要卻完整的故事」。故事本身應該包括QAR:Question(問題)、Actions(行動)、Results(結果),首先描繪問題架構以及你在那件事中的角色,進而具體說明行動,最後帶出結果。進入會議室前,你心中的這些「故事」其實能夠應付70%以上的問題,例如:「談一談你的一次成功/失敗經歷。」、「你希望獨立作戰,還是喜歡跟團隊一起打仗?」、「你有甚麼優點/缺點?」、「我們為什麼要錄用你?」
Winning Tip: 「六環理論」- 許多人在準備面試時,往往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研究對方,而為了審查自己。你也許會問:「我會自己了解還不夠深嗎?都是我做的事情,難道會忘記?」答案是:「會。」正因為是你一磚一瓦闢建起來的成果,面試官挖深一點、刁難一點,真的不為過。例如:「三年前某個專案給公司帶來多少的營業額?」、「13 個月前你在那個跨部門專案中的確切角色以及貢獻是甚麼?」因此,我建議你花點時間準備六環 ( 6 Circle ),並在這六個環圈中寫下關鍵字,以大學新鮮人為例,可能是:「國際志工」、「非學霸,但特定學科高分」、「西班牙文中級」、「花藝社公關股長」、「新創實習六個月」、「會寫一點 Code」。
第三個 R 是 Rehearsal,指的是演練。這不用多說,你如果想得到那份工作,自然會去練習;反之,如果你發覺自己不想去練習、懶得去練習,那乾脆別赴約了,人資的時間不比你多。
Winning Tip: 「內化」- 演練的最高境界是內化,聽起來必須不像是背稿,而是很自然地對談。透過練習 30 秒 / 一分鐘 / 三分鐘的中 / 英文自我介紹,以及考古題的反覆練習,可以絕對優化這個部分。
二、提前 15 分鐘抵達面試櫃台 ( Arrive 15 minutes earlier. )
我自己的節奏是抓約定面試時間的 30 分鐘前一定要在對方一樓的 Lobby 等待。尿個尿、抓頭髮、調整領帶以及擦擦皮鞋,有剩餘的時間,用手機快速瀏覽有沒有關於該公司的即時新聞 / 消息,此時,千萬不要急著請大樓管理員聯繫公司人資,人家還在忙。提前 15 分鐘再上樓,至面試公司的櫃台報到,並務必跟櫃台人員表明自己約了哪位人資或用人主管、約幾點鐘,並附帶說:「我有提前到,我在這邊等沒關係。」最後的這幾分鐘,我建議打開預先列印的履歷表,再回顧一下等等可能會援引的案例或者成績單;或者帶著一本商管書籍或雜誌翻閱,穩定一下思緒。切忌這個時候滑手機,畢竟你已經進入雷達區,成為被觀賞的白老鼠了。
三、面試當下,熱情迸現、全神貫注最重要 ( Passion & Concentration )!
所有你費心準備的一切,在打開面試對話的那一刻起,都應該拋開了。在外顯的表情、眼神、笑顏以及言語間,你必須展露適當而不 over 的熱情;而內在的小宇宙心流中,你必須十足專心一致,規範自己的心緒鎖定在面試官身上,包括面試官的提問、回應、表情、皺眉、眼神移轉飄忽等。以「熱情」而言,我每個禮拜平均面試 2-5 位應徵者,在絕大多數情境下,當面試同一崗位的應徵者表現跟綜合實力都在伯仲之間時,展現的熱情指數較高的那個人,通常會贏得 Offer;至於「專注」更不在話下,你必須全心全意地把重點放在對方身上以及當下的場域:
你必須完全聽見且聽懂面試官的提問,答非所問是面試硬傷之一;
你必須深呼吸,不疾不徐地回應問題,展現自信與成熟度;
你必須關切面試官的表情、皺眉、眼神移轉飄忽等非肢體語言訊息,當對方展現不耐時,你必須適時打住;當對方卯起來大肆分享時,讓他們盡情暢說,千不要要打斷;
你必須關切他是否在閱讀你的 Powerpoint 簡報上的文字,如果有打錯字,趕緊換頁吧;
你必須注意面試時間是否快到了,而主動向面試官關心他等會兒是不是還有會議;
你必須注意他的手機是不是震動了,而主動溫馨提醒對方要不要接;
你必須注意他言談之間隱隱透漏地對現職同事的不滿,而思考「會抱怨下屬的上司」是你要追隨的對象嗎?
你必須從他回答你提問的方式偵測他看事情的高度與遠見,是目光如豆還是想法宏遠?
你必須從他的眼神評估他是否閃爍其詞?他面試你的時候會隱瞞事實,騙你到職後絕對變本加厲。
全神貫注,可以讓你獲得立體的、方方面面的訊息,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組合起來,可以幫助你做出最後的判斷。假設你拿到 Offer 的話。
四、別搞新的行頭,但行頭要看起來是新的 ( No new Equipment but Everything Looks New. )
2019 年 7 月,某獵人頭公司替我 Pitch 到金百利克拉克Business Capability Manager 的職位,因為要換全套西裝的關係,我提前了 40 分鐘抵達現場,換好了正裝,確定領帶是正的而且沒有脫線;西裝是挺的而且沒有沾染灰塵;皮鞋是亮的而且沒有脫皮後,準備從公事包中拿出髮蠟,抓個俐落的頭髮,看起來可以年輕 7.8 歲。
髮蠟,髮蠟,髮蠟呢?
髮蠟,髮蠟,去哪了?
髮蠟,髮蠟,沒帶嗎?
我深呼吸一口氣,看看手錶,還有 30 分鐘,時間還充裕,馬上衝到鄰近的 7-11 隨手抓了個髮蠟,就回到面試公司所在的大廳洗手間抓頭髮。
這髮蠟……好水。
我定睛一看,是自己沒看過、沒用過的髮蠟品牌。而我原本用的都是比較硬、比較黏的髮蠟。
太水的髮蠟,無法豎起我比較軟的髮質,這一搞,就在鏡子前搞了十來分鐘,重點是,我還是不滿意那個髮型。我在約定的面試時間 3 分鐘前才報到,慌亂恐怕一覽無遺。後來,面試結果不佳,當然是因為我當時的背景跟能力無法匹配該職位,但是,「使用新行頭」這個變因造成了臨陣的匆忙,是慘痛的教訓。總結而言,面試已經是個極難掌控、變化多端的格局,能掌控好的所有細節最好不要遺漏,給自己添麻煩而已。最後,雖然不用新行頭,但無論是西裝、西裝褲、皮帶、皮鞋、領帶、襯衫等,一定要看起來是履新的、合身的、挺立的、有精神的。
五、適時露出破綻,展現真實的一面
幾年前,我曾應徵某新創的 CMO (行銷長)職位,我跟創辦人聊了三次,過程中十分順利、相談甚歡,後來卻無疾而終,我十分納悶,於是透過獵人頭去詢問,得到的回應是:「對方覺得我太完美了,不太可能,應該有詐。」聽完之後,我有點傻眼,但就把這段話當作是發好人卡的藉口,但換位思考後,確實當我換成面試官的身分,在看人、用人時,有時遇到太完美的應徵者確實會起疑,畢竟老闆有幾個毛病 – 第一「疑心病」、第二「腦補慾」、第三「大頭症」,對吧?所以該怎麼降低對方的疑慮,表達真實呢?我覺得,必須認真準備「你的缺點是甚麼?」這個老掉牙的面試考古題,而且必須真誠、真實地說出自己的缺點,這個缺點必須是「未經包裝」、「無傷大雅」、而你「正在解決當中」、「或者解決完成」的,最後,一定要有「正面結果」。舉例而言,我的缺點是:「做事速度很快、動能很強、幾乎無時無刻都在思考工作的事情,有段時間,晚上 22 點、23 點時還會想到工事,便會急於當下派工給下屬,或者跟他們分享接下來的專案方向等,過去常常深夜也發 Line 訊息到工作群,自以為這樣做是展現對工作的 Commitment,但後來發覺,現在年輕世代很重視Work-and-Life Balance,下班的時間他們不會做事,也不想被打擾,在下班時間談工事並不適當,只會引發員工負面情緒。因此,我後來都會把想到的事項打下來,然後先『寄信給自己』暫存起來,隔天上班時間才會指派出去。部屬發覺我的作法有改變,也曾經開玩笑地說:『下班時間終於可以好好追劇,上班再來好好追工作進度。』」我的另一個缺點是:「有過去的下屬曾經在 1-1 時直陳我很『微觀管理』 ( Micro-Management ),這跟我重視細節的個性以及過往的行銷訓練有關,但後來,我發覺『微觀管理』 ( Micro-Management )會跟『不放權』、『不放心』劃上等號,因此,後來逐漸調整成抓大放小、賦能員工、相信夥伴,不僅讓我跟下屬的關係獲得巨幅改善,同事的表現更能被上層主管或者其他部門同事看見,他們的成就感更好,做起事來也更起勁。」
六、若是團體面試,記得「老二哲學」
在超過三人的團體面試中,當面試官提出開放式問題,並且要求輪流回答時,永遠記得「第二個舉手回答」。千萬不要第一個搶答,首先,思考時間過短可能導致回答不周全;其次,沒有 benchmark 的對象,無論你的回答再有洞見、見的,可能也會讓對方有所保留,就像歌唱比賽時,第一個上場的很難拿下滿分,因為評審的心態往往會覺得後面應該會有更厲害的。「第二個舉手回答」的好處有幾個:
1. 還算積極,第三個以後才回答都不夠積極主動了;
2. 觀點還新,第三個以後才回答的切角或者舉的案例可能都被前面講完了;
3. 有第一個作為參照對象,你可以觀察面試官贊不贊同他的回答,從而能夠隨機應變思考應該怎麼說比較能一擊中的。
其實,還有一個選項是,「最後一個再發言」,主要原因是因為最晚說,跟 IKEA
在終點線賣你一隻 10 元又好吃的冰淇淋那套「峰終定律」的道理一樣,最能
夠停留在面試官的「短期記憶」中,會比較印象深刻。但實務上,想「最後一
個再發言」的難處是,你無法預期面試官會不會突然收掉這個問題,反而變成
你沒有回答到,這是一個風險,所以不建議每次都等到最後才舉手。
最後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 解決問題的能力
你吸引對方的,應該是你解決問題的能力。
~盧建彰,鬼才導演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職涯中最重要的能力,沒有之一。基本來說,雇主聘請你、付你薪資,就是要請你幫他解決各式各樣的問題 – 軟體迭代不夠快的問題;UI/UX 不夠滑順造成用戶流失率過高的問題;轉換率起不來的問題;獲客成本愈來愈高昂的問題;消費者客訴幾乎引發公關危機的問題;品牌能見度以及偏好度低落的問題;因為成本上漲導致毛利率衰落的問題;因為大陸封鎖使得出口貨品塞港的問題;同事向心力疲軟的問題;辦公室有蟑螂的問題;人員流失率過高的問題;競品攻擊的問題;Mobile 01 負面口碑接踵而至、沒日沒夜的問題;IPO 日程一再推遲的問題;供應商扯後腿的問題等。正因為解決問題的能力,是職涯中最重要的能力,沒有之一,這也是面試官在面試時想要知道的黃金答案:「你會是那個能幫我解決問題的人嗎?」。因此,用過往的實際戰績不斷強化你可以幫雇主解決問題,往往會是你拿到 Offer 的關鍵之一。例如,當我要敘述過去在 85 度 C 服務時的成績時,我會用簡單的 Q-A-R 邏輯,來架構我的答案:
Q 代表Question,即你遇到了甚麼問題;
A 代表Action,即你進行了甚麼方案 / 事項來解決問題;
R 代表Results,即你解決問題後的結果為何?產生了甚麼效應?
以 Q、A、R 三者而言,重要性當然是 A>R>Q。
舉例而言,在 85 度 C 服務時,我擔任「總經理室顧問與專案經理」,負責多項策略專案,其中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每個店鋪的前線人員是非常不懂咖啡的,基本上只是會拿杯子、按鍵的機器人,他們本身不但不懂咖啡,甚至是不喜歡咖啡味的。產生的連帶問題是,只要一被顧客 Challenge 說當天的咖啡過酸、過苦或味道跑掉,他們基本上就是愣在那邊、啞口無言。」因此,以「提升 85 度 C 全體同仁的咖啡文化與知識,使85全體員工更有咖啡的深度」為目標,我領導10位同事策劃及執行超過15場、涵蓋大陸及台灣等3個市場,共550位同仁的「咖啡教育訓練」及「銷售及QSC優化訓練」,教學滿意度達 9.7/10 分,連續半年每每開課就立即報名一空,變成同事間口耳相傳的一堂「必修課程」。從目標的設立、提案的撰寫、課程的設計都由我包辦,過程中我也多次在公開場合中把「咖啡體驗營」歸功於全體工作人員。時任 85 度 C 咖啡工廠最高主管的張協理就曾說:「 Elvis 教學的影響力讓我印象深刻。敝人在台灣咖啡業界30年,認識超過數十位咖啡專家,這些技術者擁有一身武藝但教學上未必能像 Elvis 一樣撼動人心。」
即使對一隻阿米巴原蟲來說,活著就無非是偏愛和排除。
~鞏居廉(摘自《全球新趨勢:了解國際新局勢的80個關鍵概念》,Serge Cordelier 主編,出版:城邦文化,2004,頁048)。
祝福大家,早早擁有多一點的面試「排除」經驗,累積實戰,慢慢地被「偏愛」,找到心之所愛,並愛你所選。祝福你。
【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
Elvis,目前在餐飲新創擔任營運總監。政治大學新聞系、新聞研究所碩士畢,曾於 BBC 與美聯社實習,卻從未擔任一天的正職記者。過去 5 份工作皆任職於知名企業:統一、雀巢、85度C、Gogoro 和恆隆行。他是 Gogoro 首批開疆闢土的員工之一,前後 6.33 年,先在其首間實體門市 – 信義全球體驗中心擔任總店長,後成為 Gogoro資深車主社群經理,透過線上跟線下操作,轉動用戶社群,產生大量行銷內容與媒體效益,並創造正向改變,引領 1,303 位車主創下金氏世界紀錄;更曾以英文向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執行簡報。作為公眾演講狂熱者,生涯累積超過橫跨 8 大不同主題,共 181 場演講或教育訓練,也在 104, 1111, Yes123, Sofasoda 等擔任職涯顧問。歡迎來信交流:elvistaiwan2021@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