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與學習【TFT 可是再製所 年度展 上集】

2022/08/24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包含父母、伴侶,還有老師。
我的老師,讓我看到教育可以扭轉人的一生,讓我在七年後,竟然誤打誤撞參與著教育、思考著如何引發學習動機、改善學習環境。

曾經的餅乾怪

國中就認識TFT團隊(Teach for Taiwan,為台灣而教)。國中班導,也是我人生中重要的恩師,讓我們看了TFT創辦人劉安婷老師TED演講影片,相信許多人都看過這個關於餅乾怪的故事,如果你還沒看過,那我強烈建議你花15分鐘點進去,或許你能因此找到屬於你的富足與快樂。
我忘記自己有沒有身為一隻餅乾怪的時期了,但我大概很害怕自己成為餅乾怪。我一直是符合社會期待的乖乖牌,考了一次又一次的好成績,當了一屆又一屆的模範生,不斷追求著下一個更大的成就,就像餅乾怪總是渴求著下一塊更大的餅乾。
回想起來,這部影片形塑了我一部份的人格。從國中至今差不多七年了,竟還能想起過去這部影片帶給我的感動。還記得那天看完影片,我的聯絡簿小日記主題寫下:希望自己不要成為餅乾怪。
高中三年,幸運地成為劉安婷老師的學妹,甚至也曾經給老師過去的班導師教過一段時間!高中的我志向已定,為了完成夢想好像也得不斷「吃餅乾」。在台灣的教育制度下,升學導向的學習與真正的「學習」似乎還有一段差距。
但總之,順利上大學後思索了過去國高中的學習經驗,我不想再汲汲營營於成績。當分數不再是學習的唯一指標後,視野更廣了。我開始伸出觸手,探索那些我未曾觸碰過的領域,其中一環就關於教育。

教育的高度不平等

升上大學後,遇見了來自台灣各地的同學們,更加體會因為資源、教學方式、教學環境所帶來的差異。來自菁英私校的同學的學校課程讓人口水直流,除了課堂上高壓學習,他們還時常加入野外教育等戶外課程,畢旅也和普通高中不同(例如登高山);一般私校通常走高壓路線,拿競賽、超修等等「硬實力」作為閃亮的自我介紹;公立高中一般中規中矩,學生自主性高,玩社團同時也鼓勵大家多比賽、做科展,其中又有資優班和普通班的區別,兩者間的資源差距甚大,在高中階段我也深刻體會過。
同樣誕生在這個世上,為什麼有人能擁有這麼多學習資源,卻有人沒有書沒有筆、沒有老師、沒有人願意傾聽他們的想法?為什麼有人可以依照自己的自由意志追尋夢想,卻有人在既有思維禁錮或環境逼迫下,進入自己不喜歡的校系就讀?
僅僅因為誕生在不同的家庭。
教育可以翻身,但大多數時候教育只加強了階級制度,讓資源富足者更富足、匱乏者更匱乏;懂教育的家長教出有想法的孩子,無暇顧及或不曾認真思考教育議題的家長則輕忽了孩子的需求。
TFT看見這些需要。和展覽志工對談時,聽到驚人的前線數據。許多TFT成員在偏鄉當教師時,其實都沒有教師執照。一般來說學校在開出教師缺額時都會經歷一招、二招......招不到老師就繼續招,逐步放寬標準,從原本必須有教師執照,招到後來沒有執照也可以,聽到有些學校甚至十幾招了還是找不到老師。臺灣這麼多流浪教師去哪了?
因此許多偏鄉學校聘用來自各個科系背景、有熱忱卻非教育體系出身的老師們,TFT幫助訓練這些老師,培養勇氣站上講台、培養領導力帶領孩子們學習,也培養突破挫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台灣教育不平等的問題解構

教育現場的難題

在展覽中,呈現了很多好多與孩子們相處時遇到的困境,每個故事背後都是糾結拉扯矛盾心碎,但故事結尾總是讓人看到堅持後透出的一點光芒。
在這裡記錄一個印象深刻的故事,或許是在生活中我也遇過相似情境,讀來特別引人共鳴。
老師這太難了我不會!
你不用再教我了這個我放棄。
反正你又要罵我了。
這幾句話來自某個故事中的一個孩子,恰巧我有認識的小朋友也有類似情況。否定、放棄自己的固定性思維讓孩子的學習動機薄弱,他們不斷遭受挫折與家長老師的責備催促。
剛好這位我認識的小朋友在我參展前一天,突然嚴肅的找我談關於最近要升學考的焦慮。過去每次談到學習只會打哈哈的他,意外認真地問了我好多準備考試的問題,表情難掩焦慮,也從他的話語中聽出他對自己的不信任,半放棄式的想逃避自己的弱科。
回到故事案例,這個孩子的老師最後在一次對談中和孩子聊了很多他的興趣,才發現自己過去完全不了解他,道歉後再嘗試引導孩子講出心聲。
而我那位認識的小朋友,身邊是否也沒有人願意好好了解他、聽他說說話?是不是我們都在無意識下否定他、潑他冷水?我們是不是都忘了認真地告訴他什麼地方做得很好,給一句「我看見你的努力了,你很棒!」
很慶幸自己當天有意識到他的求助訊號,好好回應他認真的諮詢,並真誠地說:「只要你願意問,我隨時都在。」

教育的本質、使命與省思

展場中還有一些TFT夥伴們對於教育議題的省思。
有一位監獄社工發現,受刑人歪歪斜斜的人生道路常常跟從小不被重視、不斷被否定有關。「如果能回到過去,告訴他我們都看見你的努力,不管結果如何你都值得被愛,這樣是否會讓他們看見自我價值,使人生有所不同?」
另一個是關於教育本質的探討,那則故事(或是反思)是我在整個展場中,看到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則,字字珠璣。重點整理如下:
  1. 教科書不是中立的,教師對於教科書的詮釋也會影響教學,某種程度上也算權力運作。
  2. 教師只嘗試詮釋教科書,而忽略學生日常生活經驗和社會環境,是好的教學嗎?(嘗試用翻轉教學、將學生帶到戶外體驗、素養題......都是近年的嘗試!)
  3. 教師會遇到許多連自己也無法解答的問題與自我懷疑,在懷抱著這些問題的同時仍要和一個個也充滿疑惑的生命體對話,需要勇氣。
  4. 謙卑!謙卑面對知識、面對學生,才能一起解開疑惑、一起成長!
老師的文字非常有震撼力,可惜我表達不出來。想看整個展板的歡迎私訊我!(前提是你認識我!)

我能做的

即使未來的終極目標不在教育界,但在升上大學後種種機緣下,讓我有許多時間投入教育,並認真思考、看待教育議題。雖然和TFT主要推動的偏鄉教育議題方向不盡相同,但我認為「如何成為一位能關注學生需求、傾聽想法、改變教學生態」的本質是一樣的。
我並沒有因為這條不小心岔出去的道路而改變國中以來的夢想,但卻很希望能將自己的理念分享給身邊的親朋好友,能用話語撥開那些在學習路上的迷霧。
從小接受的恩賜太多,讓我即使不是就讀高級私校國高中小,也能一路遇見好多影響我一生的貴人老師。
正因為深知一句話能帶給人一輩子的正面影響,才對於教育特別上心。
就算不會縱身教育界,還是可以給身邊的弟妹一點建議、啟發;或是影響身邊的大人們,一起學習如何教育(家長的教育和孩子的教育一樣重要!),更進一步期許未來能以一樣態度對待自己的孩子。
當然,目前的首要目標還是希望能和身邊的夥伴一起享受知識,把繁重的大三課業融會貫通,全體一同進步......
有些人覺得身為醫學生,這些都是副業、是無關未來職涯的發展,但我覺得這些付出卻是身為人、身為社會的一份子,所可以盡力的一點點善;這些經歷都是未來讓自己的家庭、讓社會整體共同成長的養分。自古,醫師兼教育者一直是常有的事:)

類比

打完長長一篇,偏鄉教育議題其實就跟偏鄉醫療一樣......想起最近和朋友聊到,其實偏鄉教育著重的點不是在要有多先進的資源、超強師資陣容,就如同偏鄉醫療也不是要把超級名醫請上山。這些都不是他們所需要的,偏鄉的狀況不會因為有一位名師或是一位名醫而更好。他們需要的僅僅是有熱忱、願意花多一點心思陪伴並認識他們,給予基本卻關鍵重要的治療(或教育教養)。

後記

和母親聊過我在展覽中所見還有我的想法後,她也和我分享一些想法。
她有一位在偏鄉小學服務朋友,告訴她其實偏鄉硬體資源非常多,補助的錢核銷不完,但這些資源到底有沒有符合偏鄉小朋友們所需要的?就像前一段所說,先了解「需求」再想辦法從需求面解決,才能把錢花在刀口上,而不是用資源彌補偏鄉缺乏「有熱忱的教師」的問題。
但我猜每個偏鄉小學的問題都不一樣,沒辦法以偏概全。
母親也建議我不需要為自己設限,不用覺得未來不可能踏上教育之路。那就再看看吧!
老師的影子,總是淺淺地疊在一個人身後。
一個人的樣貌,原生家庭影響最大,其次我覺得是老師。我想我的同行夥伴是最佳例證!聊完自己家庭教育理念,外加我也剛好認識他崇拜的一位老師,發現他根本是他的家人+老師的融合體!
感謝我的老師們:)
呂咏芯
呂咏芯
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好幸運、好幸福的人。喜歡花草樹木藍天、喜歡漫步在街頭山間、喜歡極致的忙與閒、喜歡寧靜、喜歡愛。希望能將身邊的感動、生活的啟發,用文字留下一些痕跡。分享給你們,願溫暖、富足能漸漸在每個人心中萌芽。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