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物貿易如何劇烈影響過去與今天的國際地緣政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書名:《穀物之海:美國小麥如何終結歐洲帝國
作者:史考特•雷諾斯•尼爾森(Scott Reynolds Nelson)
出版社:麥田出版/城邦文化
出版時間:2022年8月4日
烏克蘭擁有的土地,可能是全世界最肥沃的土地。人們稱之為「黑鈣土」,顏色深、透氣性極佳的沃土,土壤裡的蟲和細菌因而得以滋養。一七六八年,女沙皇凱薩琳二世派遣超過十萬俄國大軍穿越這個地區,並渡過黑海,取得了這塊土地。透過借來糧食、奪取大草原、在此種植小麥,然後餵養全歐洲的人,凱薩琳大帝懷有一個建立俄羅斯帝國的大膽計畫。五千哩外,美洲殖民地也有類似的計畫,而且兩者似乎是全然的烏托邦。
接著,巴黎因為麵包價格的一場革命、拿破崙的崛起,之後歐洲成千上萬的麥田變成焦土,改變了這一切。敖德薩搖身成為出口穀物的繁榮城鎮,凱薩琳的後繼沙皇以及在當地擁有廣大土地的貴族,自此身價不凡。種植在那些黑色矩形農地的小麥,由牛車運送到敖德薩,工人在此將一袋袋的小麥裝上希臘籍的貨船,運往義大利利弗諾(Livorno)、英國倫敦、利物浦,餵飽戰爭中的歐洲人。如此一來,財富因而湧進這座俄國新建造的港口。幾十年內,移民來的法國建築師、大革命的難民等,設計了沃龍佐夫宮(Vorontsov Palace)以及亞歷山大廣場、敖德薩歌劇院,還有南俄富裕地主和穀物貿易商瑰麗的達恰(dachas) 。最美的達恰便圍繞在帝國植物園的周圍。
拿破崙被擊敗後,這些廣大的俄國麥田並未讓歐洲的地主從此眉開眼笑。相反地,他們面對的是所謂的「李嘉圖悖論」(Ricardo’s Paradox) ,即食物價格變便宜時,地租就會下降。有四十年的時間,對外國穀物課稅的措施,減緩了俄國Azima以及Ghirka這兩種廉價小麥品種的輸入。但是,一種水黴在無意間從美洲被帶進來,造成馬鈴薯欠收,導致食物供給不穩定,迫使歐洲國家於一八四六年重新開放小麥輸入的貿易限制。長達一個世紀俄國麥田和美國麥田餵養歐洲工人階級的競賽,於焉浮現。
俄羅斯畫家Boris Kustodiev描繪1861年農奴們聆聽農奴解放宣言時的情景(圖/維基共享)
一八六○年代,當這兩大帝國被迫結束蓄奴與農奴制,一個強大的俄國和一個軟弱的美國地位互換。緊接著美國南北戰爭後,當更多一船船的  美國小麥遠渡重洋進入歐洲市場,俄國的榮景瞬間崩跌。一群我稱為「大道男爵」(boulevard baron)的美國資本家,協助打敗了南方蓄奴者的勢力,隨後搶先俄國穀物貿易一步。從事國際穀物貿易的大道男爵以及聯邦軍(Union Army) 合作,創造了一種稱之為「期貨合約」(futures contract)的全新金融工具,得以讓一個倫敦商人在芝加哥購入一萬英斗(bushel) 的小麥,並於同一天在利物浦賣掉,而交期則是訂在未來的某一天;以這種方式交易,幾乎消弭了價格波動的風險。
其他的創新作法也降低了運送美國小麥的成本。例如一封從亞特蘭大發出的電報,就可以賣出一張期貨合約;攜帶式的硝化甘油炸藥拓寬了美國的河流,並切穿分隔美國大草原與大西洋海岸的阿帕拉契山脈;無法航行於蘇伊士運河的大型帆船,被迫航上大西洋。在敖德薩的全盛時期,當地每年能出口一百萬噸的小麥;而紐約在一八七一年時,每星期都可以把一百萬噸的穀物裝上船。結果,在一八六八年到一八七二年之間,歐洲穀物的價格下跌了將近百分之五十,商人的交易手續費也跟著下降。穀物商船自歐洲返回美國時幾乎是空船,這使得從歐洲到美國的船票變得很便宜。幾年之內,數以百萬計的歐洲移民爬進剛清空美國小麥、成為「統艙」 的貨艙,出售美國穀物的獲利補貼了這些移民前往美國的旅費。
從事國際穀物貿易的美國資本家以及聯邦軍(Union Army) 合作,創造了一種稱之為「期貨合約」(futures contract)的全新金融工具,得以讓一個倫敦商人在芝加哥購入一萬英斗(bushel) 的小麥,並於同一天在利物浦賣掉。(圖/Pexels)
住在城市裡的歐洲工人,大大受惠於這些廉價的穀物──這些城市先前飽受新生兒體重過輕、高嬰兒死亡率、佝僂病、營養不良之苦──反觀敖德薩,則面臨其貿易與生產委員會早在一八七三年所稱之的「毀滅性競爭」。該委員會預測,最早在一八六八年就注意到美國低價穀物問題,將導致敖德薩進入「一段絕對衰落的時期」。
到了一八七三年中期,李嘉圖悖論成真,不只在俄國,在歐洲大部分地區亦然。英格蘭銀行擔心各銀行使用銀行間的信貸去購買不動產,因而在眾人的一連串驚呼中,提高了利率。一場不動產的泡沫破了,這場災難幾乎同時發生在敖德薩、維也納和柏林。這場所謂的「農業危機」開啟了農業歐洲一場金融恐慌和後來的經濟反轉,其程度之嚴峻,到了一九三○年代演變為人們所知的「經濟大蕭條」。換言之,穀海(oceans of grains)淹沒了歐洲,敖德薩與中歐多數地區的榮景已經結束,並在全世界激起陣陣波瀾。
編按:一九三○年代的「經濟大蕭條」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圖片為大蕭條下美國一家銀行外出現擠兌情形(圖/維基共享)
曾經身為歐洲最有權勢的農業帝國,包括鄂圖曼帝國和奧匈帝國,當時經歷了四十年的衰退。相較之下,消費最多美國與俄國穀物的城市所在國家──英國、德國、法國以及義大利──在地位和重要性上則大有斬獲。三大穀物消費的「強權國家」──德國、法國與義大利──其政治領袖回應這場農業危機的方法,是對進口小麥課徵豐厚的稅金。用當時評論家的說法是,他們拿了工人的錢包去買砲艇。這些有穀物加持的強權,後來紛紛建立起海軍和商船隊,爭相將亞洲、非洲以及中東變成截然不同的、殘酷的拼裝帝國前哨。
一八八四年,俄國以國家支持的鐵路和低廉的農貸回應,企圖迎頭趕上美國的穀物信用制,促使俄國到了一八九○年代,已能直接與其大西洋競爭者一較高下。他們企圖在西伯利亞與中亞種植穀物的大膽計畫,吸引了法國投資客,並資助鐵道長廊,直通位於中國滿洲的新穀物港口。一九○五年,日本帝國藉由日俄戰爭,迫使俄國早早回到其在敖德薩的舊財源。
俄國在亞洲的災難性失敗,包括其軍隊所遭受的恥辱、大部分軍艦的損失、軍人與水手的叛變,最終導致俄國在一九○五年的第一次革命,並且迫使這個世界強權之一,轉而集中經由敖德薩出口穀物。到了一九一四年,俄國對於土耳其可能在黑海上攔截俄國穀物運輸的焦慮,助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那場戰爭不過是一場關於外國麵包的戰爭。如果俄國在日俄戰爭損失十萬人,它在這場關於穀海的戰爭,將很快損失一百萬人。這些男人的折損,使他們無法再收割小麥,導致俄國再次瀕臨革命邊緣。
●本文摘選自麥田出版/城邦文化出版之《穀物之海:美國小麥如何終結歐洲帝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1會員
6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麥田出版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作家三島由紀夫面對的是二次大戰的戰後創傷。 二次大戰之後去到德國的人,都注意到一個特殊的情況──德國人如此沉默,甚至連眾多人口聚居的大都市,街道上都是安安靜靜的,安靜到詭異地步,好像那一個個人影都不是真的,是沒有重量飄過去的幽靈。
日本一直都存在著巨大的社會控制能量,沒有人能自外於這個網絡。三島由紀夫在日本的社會環境中,長期有著身分不明的曖昧潛在悲劇性質。他從小是一個不像男生的男生,無論在身體或心靈上都相對脆弱,別說要在體育活動中得到成就,往往甚至根本無法參與。這種性質清楚地記錄在他自傳性的小說《假面的告白》裡。
小說中寫得很明白,這對男女是在各自都走到人生最不堪的落魄谷底時相遇的。兩人在一起的動機,從來都不是愛情,毋寧比較接近是互相取暖。女人對男人說:「床頭金盡你就不露面了,不需要如此,作為女人,我也可以養你。」男人山窮水盡到這種地步。但女人這邊也沒有好到哪裡。
世上最美好之事,莫過於理解一切。—柏拉圖 若說只有西方傳統具備廣博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那就太莫名所以了。事實上,中國古代典籍《中庸》便曾表達「廣博學習」的意含,而且不只如此,除了「博學」之外還有「博物」;至於博學之人則被稱作「博士」。這些概念於西元前五到二世紀便在中國出現了。
透過了解「文明」概念在16至18世紀的各個時期,如何形塑每一個英格蘭人不同的言行舉止,歷史學家基思.湯瑪斯的作品,讓你重新了解「英格蘭人的驕傲」從何而來,不同階級/地區的人切劃我群與他群的分歧微妙之處,以及反思「文明」的意義以及這個概念當今發展的價值。
王莽創立的新朝,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一個過度王朝。 它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還是偶然? 王莽究竟是民選的聖主,還是篡漢的罪人? 是邪惡無道的簒奪者,還是復古派的改革家? 是儒教立國的實踐者,還是演技精湛的政治表演家?
作家三島由紀夫面對的是二次大戰的戰後創傷。 二次大戰之後去到德國的人,都注意到一個特殊的情況──德國人如此沉默,甚至連眾多人口聚居的大都市,街道上都是安安靜靜的,安靜到詭異地步,好像那一個個人影都不是真的,是沒有重量飄過去的幽靈。
日本一直都存在著巨大的社會控制能量,沒有人能自外於這個網絡。三島由紀夫在日本的社會環境中,長期有著身分不明的曖昧潛在悲劇性質。他從小是一個不像男生的男生,無論在身體或心靈上都相對脆弱,別說要在體育活動中得到成就,往往甚至根本無法參與。這種性質清楚地記錄在他自傳性的小說《假面的告白》裡。
小說中寫得很明白,這對男女是在各自都走到人生最不堪的落魄谷底時相遇的。兩人在一起的動機,從來都不是愛情,毋寧比較接近是互相取暖。女人對男人說:「床頭金盡你就不露面了,不需要如此,作為女人,我也可以養你。」男人山窮水盡到這種地步。但女人這邊也沒有好到哪裡。
世上最美好之事,莫過於理解一切。—柏拉圖 若說只有西方傳統具備廣博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那就太莫名所以了。事實上,中國古代典籍《中庸》便曾表達「廣博學習」的意含,而且不只如此,除了「博學」之外還有「博物」;至於博學之人則被稱作「博士」。這些概念於西元前五到二世紀便在中國出現了。
透過了解「文明」概念在16至18世紀的各個時期,如何形塑每一個英格蘭人不同的言行舉止,歷史學家基思.湯瑪斯的作品,讓你重新了解「英格蘭人的驕傲」從何而來,不同階級/地區的人切劃我群與他群的分歧微妙之處,以及反思「文明」的意義以及這個概念當今發展的價值。
王莽創立的新朝,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可思議的一個過度王朝。 它的出現是歷史的必然,還是偶然? 王莽究竟是民選的聖主,還是篡漢的罪人? 是邪惡無道的簒奪者,還是復古派的改革家? 是儒教立國的實踐者,還是演技精湛的政治表演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十五世紀末,葡萄牙發現了往印度的新航路,西班牙則往西意外到了美洲。這個「地理大發現」對威尼斯這個老牌海上強權的影響是可驚的:從此歐洲香料貿易,再也不是它一家獨大。 但與其說這讓威尼斯的生意一落千丈,不如說,這是在心理面上摧毀威尼斯。 就貿易實務來看,葡萄牙開闢的新航路不只非常遙遠,還相當危險
Thumbnail
中國正積極增加糧食的囤儲規模。美國農業部預測,中國小麥和玉米的庫存將占全球的 51% 和 67%,相較 2018 年增加 5% - 10%。有分析認為,中國乃在預備貿易戰,避免遭到切斷輸往中國的供應鏈,也有分析認為,中國正在備戰台海戰爭。還有呢?也可能是內憂外患夾雜交迫。例如,人民文革/民主內戰。
Thumbnail
今天我們繼續從古代香料交易的路徑和現代地圖來探索世界上主要的香料, 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餐桌上獨特的味道, 這一集主要介紹大不列顮, 大英帝國傳下來的飲食文化之一, 就是來自南亞的香料口味, 現在常整合成為各種萬用的咖哩粉, 呈現使用於國菜上,   Annie Gray在 The greed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Thumbnail
發源於肥沃月彎的小麥,可說是歷史最悠久的穀物之一。從一萬兩千年前被馴化以後,小麥一直都是很重要的穀物,也是我們日常飲食中非常重要的食物來源。但隨著氣候變遷和全球環境改變,我們需要培育出更能適應惡劣環境的小麥品種,以確保糧食安全。 最近針對一個大型小麥品系種源庫的研究,讓我們取得更多小麥的基因資源!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瓦斯科‧達伽馬發現通往印度的航路,使葡萄牙得以主宰香料市場,也開啟歐洲國家的大航海時代。
Thumbnail
2000年前羅馬橫掃世界的時期,世界超夯的商品是中國絲綢。絲綢是征服埃及之後,充滿財富的羅馬貴族最想要的奢侈品。 同等重量的絲綢和黃金的價格相同。 羅馬的一位歷史學家寫道:每年流向絲綢之國(漢朝)的黃金達7噸。
Thumbnail
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在印度採購的香料,以及在巴西開採的黃金;西班牙人在美洲開採的白銀與黃金,這些流入伊比利半島的海量資源,反而造成半島的貧窮化。
Thumbnail
美國南北戰爭:快速改變全世界的體制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十五世紀末,葡萄牙發現了往印度的新航路,西班牙則往西意外到了美洲。這個「地理大發現」對威尼斯這個老牌海上強權的影響是可驚的:從此歐洲香料貿易,再也不是它一家獨大。 但與其說這讓威尼斯的生意一落千丈,不如說,這是在心理面上摧毀威尼斯。 就貿易實務來看,葡萄牙開闢的新航路不只非常遙遠,還相當危險
Thumbnail
中國正積極增加糧食的囤儲規模。美國農業部預測,中國小麥和玉米的庫存將占全球的 51% 和 67%,相較 2018 年增加 5% - 10%。有分析認為,中國乃在預備貿易戰,避免遭到切斷輸往中國的供應鏈,也有分析認為,中國正在備戰台海戰爭。還有呢?也可能是內憂外患夾雜交迫。例如,人民文革/民主內戰。
Thumbnail
今天我們繼續從古代香料交易的路徑和現代地圖來探索世界上主要的香料, 進一步創造出屬於自己餐桌上獨特的味道, 這一集主要介紹大不列顮, 大英帝國傳下來的飲食文化之一, 就是來自南亞的香料口味, 現在常整合成為各種萬用的咖哩粉, 呈現使用於國菜上,   Annie Gray在 The greed
Thumbnail
清治時期 治臺前期 從荷蘭治台時期所引進的西方生產方式、生產項目加上台灣得天獨厚的氣候,稻米一年二熟、三熟。台灣又盛產蔗糖及茶;在水產有烏魚,每年所生產的烏魚子是世界名產,全世界僅有俄羅斯所生產的魚子醬可與比擬;在礦產上又有金、煤、硫磺等;在林產上有極為高貴的檜木木材及樟腦,故在經濟上有極重大的
Thumbnail
發源於肥沃月彎的小麥,可說是歷史最悠久的穀物之一。從一萬兩千年前被馴化以後,小麥一直都是很重要的穀物,也是我們日常飲食中非常重要的食物來源。但隨著氣候變遷和全球環境改變,我們需要培育出更能適應惡劣環境的小麥品種,以確保糧食安全。 最近針對一個大型小麥品系種源庫的研究,讓我們取得更多小麥的基因資源!
Thumbnail
萬曆十五年,也就是1587年,這時在歐亞大草原中西部,有三個超級帝國互相制衡: 俄羅斯沙皇國。先前在恐怖伊凡(伊凡雷帝或伊凡四世)的時代,往中亞及西伯利亞擴張,擊潰喀山及西伯利亞汗國等一眾草原政權,勢力不斷東擴。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勢力往北深入黑海沿岸,早已控制住烏克蘭、俄羅斯草原上的
Thumbnail
瓦斯科‧達伽馬發現通往印度的航路,使葡萄牙得以主宰香料市場,也開啟歐洲國家的大航海時代。
Thumbnail
2000年前羅馬橫掃世界的時期,世界超夯的商品是中國絲綢。絲綢是征服埃及之後,充滿財富的羅馬貴族最想要的奢侈品。 同等重量的絲綢和黃金的價格相同。 羅馬的一位歷史學家寫道:每年流向絲綢之國(漢朝)的黃金達7噸。
Thumbnail
大航海時代葡萄牙人在印度採購的香料,以及在巴西開採的黃金;西班牙人在美洲開採的白銀與黃金,這些流入伊比利半島的海量資源,反而造成半島的貧窮化。
Thumbnail
美國南北戰爭:快速改變全世界的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