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去活】第4課:「失去」。從一出生,我們就在不斷失去生命...

Wisdom-avatar-img
發佈於「家劇場」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讀千遍也不厭倦的[用心去活]



「原文摘錄」:人生若是一所學校,失去就是最重要的一課。我們終將失去一切,無論是物質的事物;或是親人、青春,然而這並不可悲。

失去的經驗像是在心理鑿了一個洞,但你能從這個洞中流出愛,也能留住別人的愛。

臨終的人知道他將失去什麼,也因此分外珍惜,是活著的人習於自欺欺人。

常常想著死亡,會讓我們活得更有熱情,這裡有深入討論


「讀後反思」:

我與妻子的關係中,一個很重要的事件影響著我們到目前為止的互動模式。由於在睡前念一段書是我們的習慣,有一天我工作回到家比較晚了,看到妻子好像已經準備睡了,我也有點累,於是想要省略念一段書,突然妻子半開玩笑的說:「如果我明天就死掉了,就沒有聽到你為我念書了,就幾句也好啊,我很喜歡你念書給我聽。」當下我突然有一種明白,把握每個重要的時刻,即便不是面對死亡,但是過去的就是失去了,這一刻再也留不住,每一刻,我們都在經歷失去。

雖然聽來好像不吉利,事實上,如果我們把跟重要的人相處的時光,想成每天都已經是最後一天,現在你對他生氣的事,你還會生氣嗎?現在你覺得要等待的事,還要等待多久?


如果這個重要的人,包含自己,你,會有什麼不一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你的生命,不虛此行嗎?
87會員
112內容數
我最怕什麼?我最怕有一天我不再對生命感到困惑,然後停止提問。 這裡歡迎問問題,因為好的問題帶來的啟發更甚於答案 https://wisdomtalk.firstory.io/ 【每一個困惑都帶來一個突破。而提問是從困惑前往突破的最快路徑】,請看留言區第一則貼文,裡面有我衷心的歡迎。
2025/03/06
他都不承擔家庭責任,我忙得要死,跟他說了好幾次也沒有用。 我爸就是每件事都持反對意見,我做什麼他都可以嫌,在他眼裡沒有一件事情值得肯定。 我爸媽大吵30多年,我想了很多方法;有時候他們會聽,但很多時候又吵了,每次回家都很心累。 她想要什麼我都會滿足她,要多少錢都給她;喜歡去哪裡旅遊都隨她,只是
Thumbnail
2025/03/06
他都不承擔家庭責任,我忙得要死,跟他說了好幾次也沒有用。 我爸就是每件事都持反對意見,我做什麼他都可以嫌,在他眼裡沒有一件事情值得肯定。 我爸媽大吵30多年,我想了很多方法;有時候他們會聽,但很多時候又吵了,每次回家都很心累。 她想要什麼我都會滿足她,要多少錢都給她;喜歡去哪裡旅遊都隨她,只是
Thumbnail
2024/12/15
一位年輕女性面臨的感情焦慮,關於對未來婚姻及伴侶相處的擔憂。 妳也是正處於關於感情、家庭和個人成長的憂慮或焦慮嗎?這是一種面對內心不安的勇氣寫照。來看看女主角打算怎麼做。
Thumbnail
2024/12/15
一位年輕女性面臨的感情焦慮,關於對未來婚姻及伴侶相處的擔憂。 妳也是正處於關於感情、家庭和個人成長的憂慮或焦慮嗎?這是一種面對內心不安的勇氣寫照。來看看女主角打算怎麼做。
Thumbnail
2024/04/24
身心科工作多年,經歷三位親友意外離世。不要問為什麼,不要責怪自己;可以問什麼,學到什麼,追尋平靜與祝福,正視心理生病,尊重與祝福靈魂的選擇。
Thumbnail
2024/04/24
身心科工作多年,經歷三位親友意外離世。不要問為什麼,不要責怪自己;可以問什麼,學到什麼,追尋平靜與祝福,正視心理生病,尊重與祝福靈魂的選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介紹朋友新開的蝦皮選物店『10樓2選物店』,並分享方格子與蝦皮合作的分潤計畫,註冊流程簡單,0成本、無綁約,推薦給想增加收入的讀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如何在生命重大轉折時帶來啟發,特別是面對生死和情感的理解。透過個人的經歷,作者分享瞭如何在遇到挫折與困難時,從書中獲得啟示,進而學會接納情感與放下執著,讓生命更有意義。每一次的閱讀都讓他更加認識自我,並鼓勵讀者在面對情感挑戰時,勇敢地釋放情緒與追尋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如何在生命重大轉折時帶來啟發,特別是面對生死和情感的理解。透過個人的經歷,作者分享瞭如何在遇到挫折與困難時,從書中獲得啟示,進而學會接納情感與放下執著,讓生命更有意義。每一次的閱讀都讓他更加認識自我,並鼓勵讀者在面對情感挑戰時,勇敢地釋放情緒與追尋生命的意義。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熊仁謙是熟悉漢藏梵英四種語言、青年時期遊學於印度、尼泊爾、日本等國,研究印度哲學、佛學、宗教學及語言學,同時為網路「快樂大學」的創辦人。作者透過印度哲學帶領著讀者重新認識自己與學習看待生死、探究情感的力量與追尋真正的快樂,讓我們在忙碌生活的漩渦中找回自己內心的自由權。
Thumbnail
本書的作者熊仁謙是熟悉漢藏梵英四種語言、青年時期遊學於印度、尼泊爾、日本等國,研究印度哲學、佛學、宗教學及語言學,同時為網路「快樂大學」的創辦人。作者透過印度哲學帶領著讀者重新認識自己與學習看待生死、探究情感的力量與追尋真正的快樂,讓我們在忙碌生活的漩渦中找回自己內心的自由權。
Thumbnail
世事難料,人生無常,以為可以牽手走一輩子,以為可以從此幸福快樂的 生活,無奈天不從人願,我以為那是在老了以後,才是失去的開始,其實很多 事情要等經歷過以後才能理解和感受。只是老天殘酷的讓我早一點理解和感受 這個理由,這是屬於我的傷口,一生都不會消失的傷痕。時間只會淡化傷痕無 法治癒傷痛
Thumbnail
世事難料,人生無常,以為可以牽手走一輩子,以為可以從此幸福快樂的 生活,無奈天不從人願,我以為那是在老了以後,才是失去的開始,其實很多 事情要等經歷過以後才能理解和感受。只是老天殘酷的讓我早一點理解和感受 這個理由,這是屬於我的傷口,一生都不會消失的傷痕。時間只會淡化傷痕無 法治癒傷痛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總會經歷一些失去。可能是失去一個重要的人,失去一份工作,失去一個機會,或失去某種擁有的感覺。這些失去似乎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悲傷,讓我們感到迷失和心灰意冷。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總會經歷一些失去。可能是失去一個重要的人,失去一份工作,失去一個機會,或失去某種擁有的感覺。這些失去似乎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和悲傷,讓我們感到迷失和心灰意冷。
Thumbnail
失去的經驗像是在心理鑿了一個洞,但你能從這個洞中流出愛,也能留住別人的愛。
Thumbnail
失去的經驗像是在心理鑿了一個洞,但你能從這個洞中流出愛,也能留住別人的愛。
Thumbnail
作者在因緣際會下與大學時期最愛的教授重逢,但是老教授卻不幸罹患【路格瑞氏症】,人生因而逐漸邁向死亡。在臨死之前,作者每個禮拜二到教授家看望他,並向他學習生死之智慧,瞭解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課題。除此之外,這本書也是他們一起完成的最後一份論文。
Thumbnail
作者在因緣際會下與大學時期最愛的教授重逢,但是老教授卻不幸罹患【路格瑞氏症】,人生因而逐漸邁向死亡。在臨死之前,作者每個禮拜二到教授家看望他,並向他學習生死之智慧,瞭解生命中真正重要的課題。除此之外,這本書也是他們一起完成的最後一份論文。
Thumbnail
「活在活著的人的心裡,就是沒有死去」   到現在我依然清楚地記著,安寧病房的房間內,那些把人隔開的綠色拉簾,也記得那張躺在病人左手邊讓家屬休息的折疊椅,也記得臨終前充滿痰液卻又短促的沙沙呼吸聲,空氣中還聞的到藥味,卻又不刺鼻。 【人生沒有意外,你們說對嗎?】
Thumbnail
「活在活著的人的心裡,就是沒有死去」   到現在我依然清楚地記著,安寧病房的房間內,那些把人隔開的綠色拉簾,也記得那張躺在病人左手邊讓家屬休息的折疊椅,也記得臨終前充滿痰液卻又短促的沙沙呼吸聲,空氣中還聞的到藥味,卻又不刺鼻。 【人生沒有意外,你們說對嗎?】
Thumbnail
命是不斷地開始與結束,關係相處同樣會有聚與散,事物則有得與失。對於美好的人事物,我們好想要可以持續擁有,永遠不要分開。或許百般不願意,但是結束在自然的運作下終究會到來。 失去摯愛的痛,可能終其一生都走不出來。於是我們悲傷失落,所有美好都失去意義,覺得生命不再完整。抗拒結束,帶來混亂與失序,這時候已
Thumbnail
命是不斷地開始與結束,關係相處同樣會有聚與散,事物則有得與失。對於美好的人事物,我們好想要可以持續擁有,永遠不要分開。或許百般不願意,但是結束在自然的運作下終究會到來。 失去摯愛的痛,可能終其一生都走不出來。於是我們悲傷失落,所有美好都失去意義,覺得生命不再完整。抗拒結束,帶來混亂與失序,這時候已
Thumbnail
  這次的暑假總感覺放得特別久,因為遠距教學,少了許多通勤的時間,也少了線下直面老師的狀況,家長憂心忡忡地想知道孩子學習的成效,於是滿滿的作業以及報告還有考試接踵而來。在工作上除了例行的會議以外,更多的時間都在忙著學校的作業,不時有「好想回去學校上課」的念頭。   有時忙到無法閱讀時,就會升起一種煩
Thumbnail
  這次的暑假總感覺放得特別久,因為遠距教學,少了許多通勤的時間,也少了線下直面老師的狀況,家長憂心忡忡地想知道孩子學習的成效,於是滿滿的作業以及報告還有考試接踵而來。在工作上除了例行的會議以外,更多的時間都在忙著學校的作業,不時有「好想回去學校上課」的念頭。   有時忙到無法閱讀時,就會升起一種煩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