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薇趨勢/前進元宇宙 微軟陷矛盾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2年6月15日,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發表對NFT的看法,認為NFT市場的買賣是基於「傻博理論」,意即找到一個比你更傻的人,讓他們相信買主願意出價更高。比爾蓋茲直接戳穿NFT是一場騙局,也不看好區塊鏈、虛擬貨幣,這會不會間接讓微軟失去下一個數位經濟發展的發言權呢?
《看懂科技賽局:30堂開啟元宇宙商機的跨域人文課》一書中,我詳細闡述了全球四大科技巨擘面臨的科技黃昏——硬體賣不動,帶衰了半導體、軟體和應用程式,加上歷久不彌新,隱私意識抬頭,全球於是掀起反壟斷浪潮,數位經濟的發展因此遲滯。
就在此時,Meta創辦人祖克伯提出了「元宇宙」的概念,一個從硬體、軟體到應用服務都是未開發的數位經濟處女地,高喊「去中心化」的口號,讓全球科技業紛至沓來,就怕錯過進場良機。
Amazon參與了Dibbs(一間將運動卡牌NFT化的公司)的A輪融資外,近期大量招募熟稔混合實境、擴增實境應用的軟體工程人員;Meta推出旗下的虛擬實境平台Horizon Worlds,並著手於虛擬代幣和開發NFT平台;蘋果陸續併購超過20個和AR/VR有關的新創,握有超過400項的技術專利;Google也傳出正開發AR裝置,打造沉浸式3D實景地圖,並展示了AR購物體驗的新功能。
而微軟呢?
微軟當年在蘋果的iPhone開啟第一波數位經濟匯流戰時,因身陷反壟斷官司,錯失了進場時機。數位世界大者恆大,先進者的主場優勢加權數高,原PC系統霸主微軟,竟在智慧型手機市場失利。
元宇宙概念出現後,微軟看準遊戲市場,率先以687億美元併購了遊戲公司動視暴雪,又花了25億收購號稱元宇宙遊戲的「當個創世神」,並積極經營Xbox系統;為符合元宇宙國際標準,微軟也與Meta、Sony、英偉達、宏達電、阿里巴巴、華為共同參與了「元宇宙標準論壇」。
以硬體層面來說,微軟自2020年推出商業用途的第二代AR混合實境頭戴設備HoloLens 2,根據國際數據資訊IDC的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AR/VR頭戴式裝置較2020年大增92.1%,市占率是Meta和HoloLen各領風騷;IDC更大膽預測2023年Meta的Oculus和微軟的HoloLens將坐穩頭戴式裝置的主導地位。
以軟體層面來說,微軟有自己的作業系統Windows Holographic,API除了自家的Hololens,也放行他牌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
大家心目中的元宇宙若以去中心化為基礎,其發展勢必與同樣是去中心化性質的Web3、區塊鏈難脫離關係。微軟在元宇宙硬體和系統發展相對成熟,但近期卻屢次傳出創辦人比爾蓋茲對NFT和虛擬貨幣持悲觀意見。
然而,就在2021年底,微軟竟然領投了一間NFT工作室Palm,並協助完成2,700萬美元的融資——這樣的矛盾,讓人對微軟未來在元宇宙的布局感到十分好奇。
微軟還是應該整理一下它的元宇宙論述,前後上下都該一致通透,才不會再次錯失數位新商機。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4會員
92內容數
Podcast節目【數位趨勢醬子讀】的專欄作家文章匯流 從科技新聞帶你看產業趨勢,有別於坊間搖旗吶喊式的附和,本節目提供的獨家觀點絕對讓你耳目一新! 你想知道科技新聞背後的微趨勢將如何改變我們的未來嗎?跟著兩位專欄名家一起看就世界還沒發現的微趨勢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薇瑄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數位內容界近期波動不斷,其中又以影音串流平台最為熱鬧。 這兩者看似都是影音串流平台,但本質上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YouTube頻道上的內容多為「自媒體創作者」提供,可以隨時隨地上傳影片,這樣的產業鏈培養了數億個影片創作者,也創造了一個新單字:Youtuber。
因應氣候變遷與能源枯竭,能減少廢氣排放的電動車頓時成為全世界的解藥。不論是原本就在電動車市場默默耕耘的企業,還是看到鋒頭才轉進市場的,全都在2021年的媒體版面上大動作曝光。台灣電動車市場耕耘的模式,可以分成鴨子划水及登高一呼兩類。
2021年是數位科技發展相對蓬勃的一年,年初蹦出全球第一間聲音科技獨角獸公司Clubhouse,以及讓藝術圈和新銳創作者瘋狂的非同質化貨幣(NFT),還有賦予虛擬實境(VR)新生的元宇宙等,熱鬧異常,也因此掀起了一波「平台熱」。
數位匯流的架構有訊號端、硬體端、應用服務內容端與分流端。我們最熟悉的數位匯流硬體裝置,非智慧型手機莫屬了。 在一項針對1,099名美國境內電玩遊戲訂閱用戶的調查中,亞馬遜推出的串流遊戲服務Luna排名第二,用戶使用比例高達39%,可以看出亞馬遜在內容產業已然是匯流的樞紐。
HTC亞太區總經理黃昭穎在2022年3月巴塞隆納舉辦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22)上表示,HTC沒有放棄手機市場,今年4月將推出支援元宇宙應用VIVERSE平台的新手機。這表示HTC重振雄風,要將後數位匯流經濟的新分流元宇宙變成新匯流嗎?
目前坊間熟悉的數位經濟,以場域分,約略分成家居、辦公、移動三種。家居面的智慧生活,包括人體感知、紅外遙控等;辦公面常見的有物聯網和AI組成的智慧辦公系統;而移動面目前以智慧型手機占最大宗;可惜的是,三個面向的數位經濟,近年都面臨創新遲滯的問題。
數位內容界近期波動不斷,其中又以影音串流平台最為熱鬧。 這兩者看似都是影音串流平台,但本質上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YouTube頻道上的內容多為「自媒體創作者」提供,可以隨時隨地上傳影片,這樣的產業鏈培養了數億個影片創作者,也創造了一個新單字:Youtuber。
因應氣候變遷與能源枯竭,能減少廢氣排放的電動車頓時成為全世界的解藥。不論是原本就在電動車市場默默耕耘的企業,還是看到鋒頭才轉進市場的,全都在2021年的媒體版面上大動作曝光。台灣電動車市場耕耘的模式,可以分成鴨子划水及登高一呼兩類。
2021年是數位科技發展相對蓬勃的一年,年初蹦出全球第一間聲音科技獨角獸公司Clubhouse,以及讓藝術圈和新銳創作者瘋狂的非同質化貨幣(NFT),還有賦予虛擬實境(VR)新生的元宇宙等,熱鬧異常,也因此掀起了一波「平台熱」。
數位匯流的架構有訊號端、硬體端、應用服務內容端與分流端。我們最熟悉的數位匯流硬體裝置,非智慧型手機莫屬了。 在一項針對1,099名美國境內電玩遊戲訂閱用戶的調查中,亞馬遜推出的串流遊戲服務Luna排名第二,用戶使用比例高達39%,可以看出亞馬遜在內容產業已然是匯流的樞紐。
HTC亞太區總經理黃昭穎在2022年3月巴塞隆納舉辦的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 2022)上表示,HTC沒有放棄手機市場,今年4月將推出支援元宇宙應用VIVERSE平台的新手機。這表示HTC重振雄風,要將後數位匯流經濟的新分流元宇宙變成新匯流嗎?
目前坊間熟悉的數位經濟,以場域分,約略分成家居、辦公、移動三種。家居面的智慧生活,包括人體感知、紅外遙控等;辦公面常見的有物聯網和AI組成的智慧辦公系統;而移動面目前以智慧型手機占最大宗;可惜的是,三個面向的數位經濟,近年都面臨創新遲滯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時常關注科技產業新聞的讀者,應該對一張圖有印象。畫面左上角寫著「Before」,幾隻幼兒忍者龜牽著他們的師父斯普林特大師往前走。幼兒忍者龜背後分別寫著HP、Cisco、Oracle、Intel、微軟,而師父斯普林特大師背後,則是斗大的「IBM」。
品牌是什麼?是Logo背後的價值意義?不斷露出的電視廣告?還是消費者購買行為決策前腦海中的跑馬燈? 我們過去熟悉的「品牌」,經過科技的日新月異與時間的推移,不同世代對於品牌的認知出現落差。
當人工智慧生成的文字、圖片與影像引爆全球,有一個產業正因此躍入大眾視野,那就是「生成式藝術」產業。 什麼是生成式藝術?一種是使用者透過商業化介面,輸入畫面描述關鍵字後所生成的圖片;另一種是創作者透過自身編碼能力,或啟發自開源式(Open Source)編碼,加入自我創意後所產出的藝術品。
近期推出的新社群媒體Noplace,在App Store上架才一天,就擠下了TikTok跟Threads,伺服器還一度過載。這個社群媒體與我們熟悉的Facebook、Instagram和X有什麼不同?為何大家趨之若鶩?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地球村」的概念已融入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台北街頭隨處可見星巴克,也可零時差觀看歐美運動賽事轉播,海外商品平行輸入國內市場,點開影音串流平台則迅速接上國際產出的內容。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John Dalberg-Acton) 監察院兩度彈劾「曲棍球案」承辦檢察官,遭檢察界抨擊為「政治追殺」,更是政治試圖動搖「檢察官的司法官屬性」的公正與獨立性危機。
Thumbnail
閉上眼,以舒適的姿勢坐在椅子上,從頭頂,眉心,肩膀,一路到大腿,膝蓋,腳趾,隨著柔軟的音樂一節一節地放鬆。意識就像是大拇指快速翻閱腦海,時而停留在某一幕,又瞬間跳轉到下一幕。是這個嗎?還是那個時候?過了五分鐘,還是沒有一個「阿哈!就是它」的畫面。於是在時光隧道裡繼續兜轉,尋找「去年最珍貴的畫面」。
Thumbnail
韓國的流行文化於COVID-19疫情前後仍然廣泛傳播於世界各地,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韓國電影。不過,韓國電影在疫情前後的風光背後正面臨重大危機,電影工業的發展岌岌可危。電影業在面對什麼困難致出現負面效果?未來該如何確保電影工業能夠可持續發展?
Thumbnail
老實說在讀完之後,有種明顯的空虛,總覺得關於「社群內容審查員」的探討,能夠再更深入一些。然而,仔細思考過後,卻發現好像也說不出作者到底遺漏了什麼,也或許就如同書中一再出現的提問——「妳到底看到了什麼」,我們的胃口都已經被養大,而看不清平庸之中所存在、不應該被忽視的邪惡。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時常關注科技產業新聞的讀者,應該對一張圖有印象。畫面左上角寫著「Before」,幾隻幼兒忍者龜牽著他們的師父斯普林特大師往前走。幼兒忍者龜背後分別寫著HP、Cisco、Oracle、Intel、微軟,而師父斯普林特大師背後,則是斗大的「IBM」。
品牌是什麼?是Logo背後的價值意義?不斷露出的電視廣告?還是消費者購買行為決策前腦海中的跑馬燈? 我們過去熟悉的「品牌」,經過科技的日新月異與時間的推移,不同世代對於品牌的認知出現落差。
當人工智慧生成的文字、圖片與影像引爆全球,有一個產業正因此躍入大眾視野,那就是「生成式藝術」產業。 什麼是生成式藝術?一種是使用者透過商業化介面,輸入畫面描述關鍵字後所生成的圖片;另一種是創作者透過自身編碼能力,或啟發自開源式(Open Source)編碼,加入自我創意後所產出的藝術品。
近期推出的新社群媒體Noplace,在App Store上架才一天,就擠下了TikTok跟Threads,伺服器還一度過載。這個社群媒體與我們熟悉的Facebook、Instagram和X有什麼不同?為何大家趨之若鶩?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地球村」的概念已融入我們的生活與工作。台北街頭隨處可見星巴克,也可零時差觀看歐美運動賽事轉播,海外商品平行輸入國內市場,點開影音串流平台則迅速接上國際產出的內容。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 (John Dalberg-Acton) 監察院兩度彈劾「曲棍球案」承辦檢察官,遭檢察界抨擊為「政治追殺」,更是政治試圖動搖「檢察官的司法官屬性」的公正與獨立性危機。
Thumbnail
閉上眼,以舒適的姿勢坐在椅子上,從頭頂,眉心,肩膀,一路到大腿,膝蓋,腳趾,隨著柔軟的音樂一節一節地放鬆。意識就像是大拇指快速翻閱腦海,時而停留在某一幕,又瞬間跳轉到下一幕。是這個嗎?還是那個時候?過了五分鐘,還是沒有一個「阿哈!就是它」的畫面。於是在時光隧道裡繼續兜轉,尋找「去年最珍貴的畫面」。
Thumbnail
韓國的流行文化於COVID-19疫情前後仍然廣泛傳播於世界各地,其中不能不提的就是韓國電影。不過,韓國電影在疫情前後的風光背後正面臨重大危機,電影工業的發展岌岌可危。電影業在面對什麼困難致出現負面效果?未來該如何確保電影工業能夠可持續發展?
Thumbnail
老實說在讀完之後,有種明顯的空虛,總覺得關於「社群內容審查員」的探討,能夠再更深入一些。然而,仔細思考過後,卻發現好像也說不出作者到底遺漏了什麼,也或許就如同書中一再出現的提問——「妳到底看到了什麼」,我們的胃口都已經被養大,而看不清平庸之中所存在、不應該被忽視的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