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鏡錄 ‧ 卷四十二 【有無亦不著】

閱讀時間約 24 分鐘
佛法中不著有。不著無。有無亦不著。
為眾生故,隨緣說法。自無所著。

中觀論云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宗鏡錄》卷四十二
慧日永明寺 智覺禪師 延壽 集

夫大乘圓頓,識智俱亡。云何却述緣生。反論因果。
: 經云,深信大乘。不謗因果。又云,深入緣起。斷諸邪見。夫唯識之旨。不出因果。正因相者,由識變故。諸法得生。以識為因。正果相者,由種識故。生諸分別法體之果。及異熟等分位之果。
所以上至諸佛。下及眾生。皆因果所收。何得撥無。墮諸邪網。只為一切外道。不達緣生。唯執自然。撥無因果。二乘眇目。但證偏空。滅智灰身。遠離因果。世間業繫。無聞凡夫。五欲火燒。執著因果。盡成狂解。不體圓常。皆背法界緣起之門。悉昧般若無生之旨。

今所論因果者

唯以實相為因。還用實相為果

但了平等一心故。終不作前後同時之見。若能如是信入一心。皆成圓因妙果。
如賢劫定意經云。指長吉祥。見者悅然。無不吉利。此者皆是一心之報。又云。其演光明。無所不照。多所安隱。是一心報。又云。威光巍巍。無見頂相。是一心報。
華手經偈云。汝等觀是心。念念常生滅。如幻無所有。而能得大報。又偈云。是心不在緣。亦不離眾緣。非有亦非無。而能起大果。
顯揚論頌云。由彼心果故。生已自然滅。後變異可得。念念滅應知。論曰。彼一切行,是心果故。其性纔生。離滅因緣。自然滅壞。又復後時變異可得。當知諸行皆剎那滅。云何應知諸行是心果耶。
頌曰
心熏習增上。定轉變自在。
影像生道理。及三種聖教。
論曰。由道理及聖教。證知諸行是心果性
道理者,謂善不善法。熏習於心。由習氣增上力故。故行得生。又脫定障心清淨者,一切諸行。隨心轉變。由彼意解自在力故。種種轉變。又由定心自在力故。隨其所欲。定心境界,影像而生。是名道理
聖教者,謂三種聖言。如經中偈云。心將引世間。心力所防護。隨心生起已。自在皆隨轉。又說是故苾蒭。應善專精。如正道理。觀察於心。乃至廣說。又說苾芻當知。言城主者,即是一切有取識蘊。是名聖教
是知福隨心至。患逐心生。如響應聲。似影隨質。如阿那律,供辟支佛之一食。甘露而常盈空器。金人而用盡還生。阿那律者,此翻無貧。
賢愚經云。弗沙佛末世時飢饉。有辟支佛利吒行乞。空鉢無獲。有一貧人。見而悲悼。白言勝士。能受稗不。即以所噉奉之。食已。作十八變。後更採稗。有兔跳抱其背。變為死人。無伴得脫。待暗還家。委地即成金人。拔指隨生。用脚還出。惡人惡王欲來奪之。但見死屍。而其金寶。九十劫果報充足。故號無貧。其生已後。家業豐溢。日夜增益。父母欲試之。蓋空器皿往送。發看,百味具足。而其門下。日日常有一萬二千人。六千取債。六千還直。出家已後。隨所至處。人見歡喜。欲有所須。如己家無異。
又如金色王,施辟支佛一飯。後滿閻浮提。於七日內唯雨七寶。一切人民,貧窮永斷。當知此七寶,不從餘處來。皆從彼王供養心中出。因起自心中。果不生異處。如阿那律金人。自作自受。所以福者見為金寶。惡人觀是死屍。
故知轉變從心。前塵無定。又如未開空器。甘露本無。隨福所生。百味具足。善惡之境。皆是自心。故唯識論云。境隨業識轉。是故說唯心。則無有一法不歸宗鏡。已上是世間因果。

次論諸佛因果者

如華嚴論云。顯佛果有三種不同
一,亡言絕行,獨明法身無作果。
二,從行積修,行滿功成多劫始成果。
三,創發心時,十住初位體用隨緣所成果。
初,亡言絕行
所明法身無作果者。即涅槃無行等經是。隱身不現。萬事休息。又云。羅剎為雪山童子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是無作果。不具行故。
二,從行積修
行滿多劫方明果者。即權教之中,說從行修成。三僧祇劫行滿所成佛果是也。此以不了無明十二有支,本是法身智慧。厭,而以空觀折伏現行煩惱。忻別淨門。
三,從凡十信初心
創證隨緣運用所成果者。即華嚴經是也。十信終心。即以
方便三昧,達無明十二有支,成理智大悲。即具文殊普賢,體用法界法門。
又如化佛所施因果教行。定經三僧祇中。所有功德。總是修生。百劫修相好業。燃燈得光明。不殺得長壽。布施得資財。忍辱得端正。一一因果屬對。相似具足。仍對治種種法門。始得見性成佛。
如華嚴經即不然。一念頓證法界法門。身心性相,本唯法體。施為運用,動寂皆平。任無作智。即是佛也。為一切佛法,應如是無長無短。始終畢竟。
法皆如是。於一真法界。任法施為。悉皆具足恒沙德用。即因即果。以此普門法界。理智諸障自無。無別對治。別修別斷。不見變化。變與不變。無異性相。
故普觀一切無非法門。無非解脫。但為自心。強生繫著。為多事故。沈潛苦流。故勞聖說。種種差別。於所說處。復生繫著。以此義故。聖說不同。或漸或圓。應諸根器。
如此經教頓示。圓乘人所應堪受。設不堪受者,當須樂修究竟流歸,畢居此海。是故餘教。先因後果。不同此教,因果同時。為法性智海中,因果不可得故。為不可得中,因果同時無有障礙也。可得因果,即有前後。有所得者,皆是無常。非究竟說也。若先因後果者,因亦不成。故果亦壞也。緣生之法,不相續故。即斷滅故。自他不成故。
如數一錢。不數後錢。無後二者。一亦不成。為剎那不相續。剎那因果壞。多劫不相續。多劫因果壞。待數後錢時。前一始成。因果亦爾。要待一時,中無間者。因果始成。
若爾者,如數兩錢同數。無前無後。誰為一二。如竪二指。誰為因果。如二指等。隨心數處為因。後數為果。若是有前有後。即有中間者。還有剎那間斷。有間斷者,不成因果。若同時者。如竪二指。無先無後。誰為因果。亦皆不成。
如此華嚴經因果同時者俱無如是前後因果。及同時情量繫著。妄想有無。俱不俱。常無常等。繫著因果。但了法體非所施設。非因果繫。名為因果。非情所立,同時前後之妄想也。
如是者,何異楞伽漸教之說。此則不然。乃至楞伽中,唯論破相。但救顯理。無繫著故。不論緣起。如緣起法界者。法界不成不破。但知了法如是故。
是故楞伽經云。先示相似物。後當與真實。又云。得相者是識。不得相者智。如此經中,無有假法。諸法總真。純真無假。更無相似存真存假。
經云。眾生界即佛界也。如文殊以理會行。普賢以行會理。二人體用相徹。以成一真法界。前後相收。品品之中。互相該括。前後相徹。文義更收。一法門中,具多法也。
是故經偈云。於多法中為一法。於一法中為眾多。然此心是法界之都。無法不攝。非但凡聖因果。乃至逆順善惡同歸。若一一悟是自心。則事事無非正理。
如經云。提婆達多,不可思議。所修行業。皆同如來。六群比丘,實非弊惡。所行之法。皆同佛行。有修善者。地獄受果。惡行之人。天上受報。如不達斯文。則逆順分岐。焉能美惡同化。
然初章之內。已述正宗。若上上機人。則一聞千悟。斯皆宿習見解生知。若是中下之根。須憑開導。因他助發。方悟圓成。為此因緣。微細纂集。
所以云。若有一微塵處未了。此猶有無明在。以不了處為障翳故。何況自身根門之內。日用之中。有無量應急法門。全未明一。如生盲人。每日喫一百味飯。雖然得喫。品饌何分。若言無分。又每日得喫。若言有分。設問總不知。若欲為未了之人。憑何剖析。只成自誑。反墮無知。自眼未開。焉治他目。
是以善財首見文殊。已明根本智,入聖智流中。然後遍參道友。為求差別智道,習菩薩行門。遇無厭足國王如幻法門。見勝熱婆羅門無盡輪解脫。尚乃迷宗失旨。對境茫然。
故知佛法玄微。非淺智所及。何乃將蚊子足,擬窮滄溟之底。用蜘蛛絲,欲懸妙高之中。益抱慚顏。須申懺悔。是以般若海闊,入之者方悟無邊。法性山高,昇之者乃知彌峻。伏自大雄應世。諸聖發揚。
至像法初。則有馬鳴龍樹等五百論師,大弘至教。及像法中,復有護法陳那等十大菩薩,廣解深經。辯空有之宗。立唯識之理。悉是賢劫千佛。十剎能仁。同酬本願之懷。共助無緣之化。何乃持螢光而干日馭。捧布鼓而近雷門。不揆寡聞。退慚劣解。牛跡豈將大海齊量。腐草焉與靈椿等榮。今此持論。為成法器。深心好樂大乘之者。
如大寶積經云。佛言,若有求大利益,善男子善女人信我教者。後滓濁世。極覆藏時。善人難得。時聞如是等甚深法已。應為如理者說,不為不如理者。為信者說,非不信者。我今亦為如理者說,非不如理者。為信者說,非不信者。又識者愛者,貴若珠珍。不識不愛,賤同泥土。仰惟參玄之士,願稟佛言。深囑慕道之賢,同遵祖意。
 : 依上標宗。甚諧正脈。何用更引言詮。廣開諸道。
 : 馬鳴祖師雖標唯心一法,開出真如生滅二門。達磨直指一心,建立隨緣無礙四行。詳夫宗本無異。因人得名。故云祖師頓悟直入名禪宗。諸佛果德根本名佛性。菩薩萬行原冗名心地。眾生輪迴起處名識藏。萬法所依名法性。能生般若名智海。不可定一執多。生諸情見。
是以金光明經云。法性甚深無量。無量者,非別有一法名為無量。毘盧遮那遍一切處。一切諸法。皆是佛法。甚深者,亦非別有一法名為甚深。即事而真。無非實相。可謂一中之多,當存而正泯。多中之一,在卷而亦舒。
如華嚴經云。菩薩摩訶薩。知三界唯心。三界唯心。而了知其心無量無邊。是為無等住。
又先德云。言雖不能言。然非言無以傳。是以聖人終日言而未嘗言也。以終日言故,不絕漚和之心。而未嘗言故,靡失般若之性。以漚和故,不違大化之門。以般若故,不見言象之迹。
又經云。諸佛常依二諦說法。若不得世諦。不得第一義。以了俗無性。即是真門。何乃逐物隨情。橫生異見。局方隅之遠近。定器量之淺深。如尺蠖尋條,安前足而進後足。似癡猴得樹,放高枝而捉低枝。若能除器觀空,自亡方圓長短。知心是境,豈有高下是非。
且如世諦門中,有八萬四千塵勞煩惱。於諸凡夫妄想中,唯生死一法最大。以有生死。心境並生。若無生死。人法俱寂。故知了存今日。不可因循。夫業繫四生。身居九有。得人身者如爪上之塵。失人身者,猶大地之土。處三塗地,而永埋塵劫。居四空天,而恒沒禪支。設暫生人中。千般障難。或機鈍而難省。或根利而信邪。或身器不完。或遮障俱重,皆不可化。無由證真。
如大智度論云。當知人身難得。佛世難值。好時易過。一墮諸難。永不可治。若墮地獄。燒炙屠割。何可教化。若墮畜生。共相殘害。亦不可化。若墮餓鬼。飢渴熱惱。亦不可化。若生長壽天。千萬佛過。著禪定味故。皆不覺知。如安息國。諸邊地生者。皆是人身愚。不可教化。雖生中國。或六情不具。或四支不完。或盲聾瘖瘂。或不識義理。或時六情具足。諸根通利。而深著邪見。言無罪福。不可教化。故為說好時易過。墮諸難中。設無諸難。煩惱業深。仍為八苦火燒。五濁所亂。
夫言苦者無量。或三苦. 五苦. 八苦. 乃至瑜伽一百一十苦。及八萬四千塵勞之苦。皆不出流轉之苦,及行苦等。而凡夫甘處。曾不覺知。如俱舍論頌云。如以一睫毛。置掌人不覺。若置眼睛上。為苦極不安。凡夫如手掌。不覺行苦睫。智者如眼睛。緣極生厭怖。故知生老病死之苦,誰能免乎。
四山常來切人。如先德云。故賢與不肖。豪強羸弱。同為四遷。一無脫者。梵王帝釋。貧窮下賤。堯舜桀紂。三皇四凶。併歸灰壤。皆為苦依。

夫八苦者

生苦

則眾苦積聚之因。六趣受身之本。如食糞中之果。猶飡毒樹之根。取甘露而墮坑。買上食而致死。功德黑闇,二女相隨。有智主人,二俱不受。對法論云。生苦者,眾苦所依故。眾苦逼迫故。九月十月處胎藏間。如在糞穢坑中,長受寒熱等種種眾苦。生熟藏間,如兩山迫逼。趣產門時,其苦難堪。乍出風飄。如刀割錐刺。不覺失聲。廢忘已前所有事業。名為生苦

老苦者

時分變異故苦。身分沈重。諸根熟昧。皮膚緩皺。行步傴曲。寢膳不安。起坐呻吟。喘息氣逆。所為縵緩。為人所輕。世情彌篤。世事皆息。名為老苦。又老者,忘若嬰兒。狂猶鬼著。以危脆衰熟之質。當易破爛壞之時。落日西垂。萎華欲謝。如甘蔗之滓。無三種出家禪誦之味。劫勇力而全因老賊。擒壯色而將付死王。猶蓮遭雹而摧殘。似車折軸而無用。若枯河乏水,不利於人。如殘炷無油,勢寧得久。

病苦者

四大變易乖違故苦。百節酸疼。四支苦楚。能壞一切安隱樂事。由此經言。如人壯美。王妃竊愛。遣信私通。王便捉獲。挑其眼目。截其耳鼻。刖其手足。形容頓改。為人惡賤。病苦所逼。以是難堪。為人所惡。亦復如是。為苦惱愁憂之本。作死亡怖畏之由。如雹壞苗。似怨所逼。劫奪正命。摧滅壯容。減福力而退大菩提。增放逸而失真善本。此名病苦

死苦者

壽命變壞故苦。風刀解支節。無處不苦痛。張口歎息。手足紛亂。翻睛沮沫。捫摸虛空。汗液交流。便洟零落。昔雖假以澡浴,必歸不淨。昔雖假以塗熏,必歸臭穢。昔時王位。財寶榮盛。親族婦妾萬億。于時頓捨。獨往後世。無一相隨。臥置床枕。橫尸偃仰。父母妻子。槌胸哽咽。眾人號慕。披髮拍頭。雖生戀仰之悲。終致永分之痛。或埋殯墳陵。肉消骨腐。或有露尸以施身肉。禽獸螻蟻。交橫樝掣。或以火焚。臭煙蓬悸。四面充塞。人所傷嗟。悲慟絕聲。咸歸故里。唯餘灰糞。獨從風土。平生意氣。觸處陵雲。一旦長辭。困沾霜月。是知祿命盡處。臨死之時。如劫風吹散。猶瀑布漂流。往無所遮。到不能脫。向深遠處,怖境常驚。於幽闇中,孤魂獨逝。怨臣恒逐,曾不覺知。死王所追無,能免者。
大涅槃經云。夫死者,於嶮難處。無有資糧。去處懸遠。而無伴侶。晝夜常行。不知邊際。深邃幽闇。無有燈明。入無門戶。而有處所。雖無痛處。不可療治。往無遮止。到不得脫。無所破壞。見者愁毒。非是惡色。而令人怖。敷在身邊。不可覺知。
釋云。
於嶮難處者,二十五有恐畏之世。
無有資糧者,無善法以自資。
去處懸遠者,生死無窮也。
而無伴侶者,魂靈自逝也。
晝夜常行不知邊際者,隨業漂流。循環無際。
深邃幽闇無有燈明者,死是後相。一入死分昏沈。難出生死長夜。故名深邃。
死已,多入三塗大黑闇處。故云無有燈明。入無門戶而有處所者,死入身內。不因門戶。即身辯死。名有處所。
雖無痛處者,臨欲死時。雖有五根。無有知覺也。
不可療治者,報終必死。世醫拱手也。往無遮止到不得脫者,業盡報終。時至必遷。自業所追。無人繫縛。無所破壞。
見者愁毒者,報色雖滅。膚體不毀。而見悲痠。莫不愁毒。
非是惡色而令人怖者。無恐人相貌。而見者惶懼。
敷在身邊不可覺知者。此明人死。在身最後邊。然不能知死之時節也。又諸識昏昧。六腑空虛。餘息淹淹。心魂愀愀。
無常經偈云。命根氣欲盡。支節悉分離。眾苦與死俱。此時徒歎恨。兩目俱翻上。死刀隨業下。意想並慞惶。無能相救濟。
所以先德云。人命無常。一息不追。千載長往。幽途綿邈。無有資糧。苦海攸深。船筏安寄。聖賢訶棄。無所恃怙。年事稍去。風刀不賒。豈可晏然。坐待痠痛。譬如野干。失耳尾牙。詐眠望脫。忽聞斷頭。心大驚怖。遭生老病。尚不為急。死事不賒。那得不怖。怖心起時。如履湯火。六塵五欲。不暇貪染。
如阿輸柯王弟。大帝王。聞栴陀羅,朝朝振鈴。一日已盡。六日當死。雖有五欲。無一念受。行者怖畏。苦到懺悔。不惜身命。如野干決絕。無所思念。如彼怖王。是知萬禍之因。眾苦之本。皆從一念結構而生。應須密護根門。常防意地。無令妄起。暫逐前塵。
如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云。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故汝等,當好制心。心之可畏。甚於毒蛇。惡獸怨賊。大火越逸。未足喻也。動轉輕躁。但觀於蜜。不見深坑。譬如狂象無鉤。猿猴得樹。騰躍踔躑。難可禁制。當急挫之。勿令放逸。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之一處。無事不辦。
是故比丘,當勤精進。折伏汝心。故知生死難出。應須兢慎。且如二乘聖人。及自在菩薩。俱出三界之外。尚有變易之身。四種生死。何況三界之內。現行煩惱業繫凡夫分段死乎。
四種生死者,則是一切阿羅漢,辟支佛,大地菩薩。由四種障。不得如來四德。
  • 一,方便生死。
  • 二,因緣生死。
  • 三,有有生死。
  • 四,無有生死。
無上依經云。佛告阿難。於三界中,有四種難
  • 一者,煩惱難。
  • 二者,業難。
  • 三者,生報難。
  • 四者,過失難。
無明住地所起方便生死。如三界內煩惱難。
無明住地所起因緣生死。如三界內業難。
無明住地所起有有生死。如三界內生報難。
無明住地所起無有生死。如三界內過失難。
應如是知。阿難。四種生死未除滅故。三種意生身,無有常樂我淨波羅蜜果。唯佛法身,是常是樂是我是淨波羅蜜。汝等應知。

愛別離苦者

大涅槃經云。因愛生憂。因愛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法華經云。諸苦所因。貪欲為本。淨名經云。從癡有愛。則我病生。

怨憎會苦者

大涅槃經云。觀於五道一切受生。悉是怨憎。合會大苦。若未了無生。於所生之處,無非是怨。無非是苦。何者。為境所縛。不得自在故。

求不得苦者

有其二種。
一者,所希望處求不能得。
二者,多役功力不得果報。

五陰盛苦者

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是故名為五陰盛苦。以執陰是有。為陰所籠。便成陰魔。眾苦所集

五濁者

一劫濁

四濁增劇。聚在此時。瞋恚增劇刀兵起。貪欲增劇飢餓起。愚癡增劇疾疫起三災起故。煩惱倍隆。諸見轉熾,麁弊色心。惡名穢稱。摧年減壽。眾濁交湊。如水奔昏。風波鼓怒。魚龍攪擾。無一聊賴。時使之然。如劫初光音天墮地。地使有欲。如忉利天入麁澁園。園生鬪心。是名劫濁相。

煩惱濁者

貪海納流,未曾飽足。瞋虺吸毒,燒諸世間。癡闇頑嚚,過於漆墨。慢高下視,陵忽無度。疑網無信,不可告實。是為煩惱濁相。

見濁者

無人謂有人。有道謂無道。十六知見。六十三見等。猶如羅網。又似稠林。纏縛屈曲。不能得出。是見濁相。

眾生濁者

攬於色心,立一宰主。譬如黐膠,無物不著。流浪六道,處處受生。如貧如痤。名長名富。是為眾生濁相。

命濁者

朝生暮殞。晝出夕沒。波轉烟迴。眴息不住。是命濁相。
居此濁亂之時。遮障增劇。境飄識焰。燒盡善根。業動心風。吹殘白法。著瞋魑魅之鬼趣。墮癡羅剎之網中。為貪愛王之拘留。被魔怨主之驅役。孰能頓省。俲此圓修。既得在中華。又難逢佛世。
今須慶幸。得遇遺文。況收宗鏡之中。前後無非真實。言言可以悟道。字字唯是標宗。直須曉夜忘疲。兢兢研究。忽從聞省悟我真心頓為得道之人。永紹菩提之種。若未見道,念念緣差。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所以古教云。一息有四百生滅。性命在呼吸之間。若未得道之人。只有輪迴生死。命若懸絲。若得朝聞。夕死可矣。
故提謂經云。如有一人在須彌山上,以纖縷下之。一人在下,持針迎之。中有旋嵐猛風吹縷,難入針孔。人身難得,甚過於是。
又菩薩處胎經偈云。盲龜浮木孔。時時猶可值。人一失命根。億劫復難是。海水深廣大。三百三十六。一針投海底。求之尚可得。
又偈云
吾從無數劫。往來生死道。捨身復受身。不離胞胎法。
計我所經歷。記一不記餘。純作白狗形。積骨億須彌。
以利針地種。無不值我體。何況雜色狗。其數不可量。
吾故攝其心。不貪著放逸。
伏自祖教西至。賢聖交馳。皆為明心,決擇生死。生死所起,不出根塵。因不覺而妄念忽生。迷法界而幻境潛現。從此執人執法。立自立他。隨對待而逆順牽情。逐分別而愛憎關念。遂乃伶俜五趣。匍匐四生。今欲反究妄原。須明起處。
故首楞嚴經云。佛告阿難。如汝所說,真所愛樂。因于心目。若不識知心目所在。則不能得降伏塵勞。譬如國王,為賊所侵。發兵討除。是兵要當知賊所在。使汝流轉,心目為咎。故知心為群妄之原。目是諸見之本。是以生死之始。起惑之初。因迷自心而作外塵。為執妄識而為內我。由我而強為主宰。從想而建立自他。抱幻憑虛。遂成顛倒
顛倒之法。略說有三。一,心顛倒。二,見顛倒。三,想顛倒。心如停賊主人。見是賊身。想如賊脚。根塵是賊媒。內外搆連,劫盡家寶。是以見劫眼根善。聲劫耳根善。香劫鼻根善。味劫舌根善。觸劫身根善。法劫意根善。法財傾竭。智藏空虛。如怨詐親。誰有知者。如或識賊。賊無能為。若了境識心。終不更為外塵所侵。內結能縛。
且如心王八法。乃至六種無為。撮要一百法門。並是眾生日用。無一時而不具。無一念而不生。以此校量。故非閑事。
若不能深濟生死,危苦急難。則往聖古賢,虛煩製作。為有深益。方可施為。聖不誑凡。真焉惑偽。
今所錄者。略證此宗。尋萬丈而未得毫釐。指百分而纔言一二。請不厭繁。志。子細披尋。覽之如登寶山。信之似遊海藏。又此雖假文言,一一示其真實。不可隨語生著,昧我正宗。
如經云。刀輪害閻浮人頭,其失猶少。有所得心說大乘者,其罪過彼也。
大智度論云。執有與無諍。乃至非有非無與有無諍。如牛皮龍繩。俱不免患。
中觀論云。諸佛說空法。本為化於有。若有著於空。諸佛所不化。若定言諸法非有非無者。是名愚癡論。若失四悉檀意。自行化他。皆名著法。若得四悉檀意。自他俱無著也。
又論云。佛法中不著有。不著無。有無亦不著。非有非無。非非有非非無亦不著。不著亦不著。如是則不容難。譬如以刀斫空,終無所傷。為眾生故,隨緣說法。自無所著
故般若燈論序云。觀明中道,而存中失觀。空顯第一,而得一乖空。然則司南之車,本示迷者。照膽之鏡,為鑒邪人。無邪則鏡無所施。不迷則車不為用。斯論破申。其由此矣。
若如斯者,寧容執教隨言語之所轉乎。是以若未遇宗鏡大錄,祖佛微細正意,內得見性,但外學多聞者。則身雖出家。心不入道。
故大涅槃經云。佛言汝諸比丘。身雖得服袈裟染衣。其心猶未得染大乘清淨之法。汝諸比丘。雖行乞食經歷多處。初未曾乞大乘法食。故云。雖有勝意之通。善星之辯。若不知實相之理者,不免沒魂於裂地之患。
如首楞嚴經云。如第四禪,無聞比丘。妄言證聖。天報已畢。衰相現前。謗阿羅漢。身遭後有。墮阿鼻獄。又云。善星妄說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獄。故知若未入宗鏡。先悟。實相真心。假饒大辯神通。長劫禪誦。終不免斯咎。若達此旨。凡所施為。舉足下足。自然不離一心涅槃之道。
如月上女經云。舍利弗告月上女言。汝於今者,欲何所去。月上女報言。汝問今欲向何所去者。我今亦如舍利弗去,作如是去耳。舍利弗報月上女言。我今欲入毘耶離城。汝於今者乃從彼出。云何報言,我今乃如舍利弗去,作如是去。爾時月上女復報舍利弗言。然舍利弗舉足下足,凡依何處。舍利弗言。我舉足下足並依虛空。女報言。我亦如是。舉足下足悉依虛空。而虛空界不作分別。是故我言亦如舍利弗去。作如是去耳。女言,舍利弗。此事且然。今舍利弗行何行。舍利弗言。我向涅槃如是行也。月上女言。舍利弗,一切諸法豈不向涅槃行也。我今者亦向行也。舍利弗問月上。若一切法向涅槃者,汝今云何不滅度。月上女言。舍利弗若向涅槃,即不滅度。何以故。其涅槃行,不生不滅。不可得見。體無分別。無可滅度者。
釋曰。其涅槃行不生不滅者,即自心無生之義。縱千途出沒,靡離涅槃之門。任萬法縱橫,豈越無生之道。故法華經偈云。佛子住此地,即是佛受用。常在於其中,經行及坐臥。
如上所述。似如逆耳。本之正意皆是擊發之心。猶石中之火。若無人扣擊。千年萬年只成頑石。終不成火用。
如孔子家語云。孔子曰,良藥苦口而利於病。忠言逆耳而利於行。湯武以諤諤而昌。桀紂以唯唯而亡。君無諍臣。父無諍子。兄無諍弟。士無諍友。無其過者,未之有也。故曰。君失之,臣得之。父失之,子得之。兄失之,弟得之。士失之,友得之。是以國無危亡之兆。家無悖亂之惡。父子兄弟無失。而交友無絕也。
今宗鏡內。雖廣引苦切之言。皆為後學成器。普令悛惡從善。慕道進修。使法國土無背道之臣。令大乘家,絕邪見之子。是以菩薩雖能自利。又乃譏他。常為眾生不請之友。
故勝鬘經云。以攝受折伏故。令佛法久住。是以溈山有警策之文,無非苦口。淨名垂訶責之力,盡破執心。若佛法中有諍友。則學般若道侶,保無過失。故書云。道吾惡者是吾師。道吾好者是吾賊。
又云。三人同行,必有我師焉。況佛法內學。出世良因。寧不依師匠乎。今若於初機助道門中。此宗鏡文,深資觀力。言下現證。修慧頓成。
如云為道日損。為學日益。損者損於情欲。益者益於知見。不同外道邪師,及學大乘語者。口雖說空。不損煩惱。此非善達正法。皆是惡取邪空。唯法器圓機。方能信受。堪嗟邪見垢重之人。聞亦不信。
如慤疏云。歷千佛而不驚。炷萬燈而莫曙。
釋云。十方無量世界眾生。佛向身中出家成道說法度生。眾生皆不覺知。都由無明,迷本覺性。不知如來藏中出現。如來藏,即眾生第八識。故云歷千佛而不驚。以不知即心是佛故。
又如一室中有一醉客。有百千盞燈,照而不醒。喻聞法不識其理。不能染神。都無省悟。故云。炷萬燈而莫曙。曙者明也。何者為燈。即方便智為燈。照見心境界
《宗鏡錄》 卷四十二完

avatar-img
12會員
348內容數
釋迦牟尼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要說阿彌陀佛的本願。真能究竟幫助眾生的,只有淨土念佛法門,是乘佛願力之法。就是這一生能夠了脫生死,能夠出離三界六道輪迴。一心堅信阿彌陀佛,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念念不捨,如此念佛,定能往生至西方極樂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一念相應一念佛 的其他內容
「此是十方諸佛同證同說。古今不易一際法門。如經云。我不見有一佛國土。其中如來不說此法。是以佛佛道同。心心理合。」— 永明延壽大師 夫此宗如何投湊,即得相應。 答 : 向之即背。近之即離。取而復失。急而復遲。千聖拱手而無計校。一門深入而忘覺知。此是心中自證法門。非待問答而得。如法華經偈云。我意難可測。
「故知隨心轉變。不定長短。心長則長。心短即短。延促是心。非于時分。一切萬法,皆是心成。」— 永明延壽大師 夫真心無相。云何知有不空常住湛然之體。 答 : 以事驗知。因用可辯。事能顯理。用能彰體。如見波生。知有水體。十八空論云。不捨離空菩薩修學此定,止為功德善根無盡。
「如如之境,即如如之智。智即是境。說智及智處。皆名為般若。」— 永明延壽大師 夫覺王明勅。大教指歸。末法比丘。須於四念處修道。其旨如何。 答 : 此出大般涅槃經,最後垂示。總前教迹,同此指歸。以四念處,即是宗鏡所明一切眾生身受心法。
「如是如是顯現。如是如是證知。了了分明。還同宗鏡。光光涉入。影影相含。」— 永明延壽大師 夫初後之位,不離本覺。能所之化,唯是一心。若悟本稱覺,則本不可得。若不可得,行位徒施。得與不得。其旨如何。答 : 得而不得,始本之覺無差。不得而得,妙證之時玄會。
「遠離一切諸煩惱。清淨無垢猶真實。其心能作大光明。是名寶炬陀羅尼。」— 大集經偈云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依無作三昧。觀真如一心。念念冥真。念念圓滿。」— 永明延壽大師 夫觀門略有二種。 一,依禪宗,及圓教上上根人。直觀心性。不立能所。不作想念。定散俱觀。內外咸等。即無觀之觀。靈知寂照。 二,依觀門。觀心似現前境。雖權立假相,悉從心變。如觀經中,立日觀水觀等十六觀門。上生經中,觀兜率天宮彌勒內院等。
「此是十方諸佛同證同說。古今不易一際法門。如經云。我不見有一佛國土。其中如來不說此法。是以佛佛道同。心心理合。」— 永明延壽大師 夫此宗如何投湊,即得相應。 答 : 向之即背。近之即離。取而復失。急而復遲。千聖拱手而無計校。一門深入而忘覺知。此是心中自證法門。非待問答而得。如法華經偈云。我意難可測。
「故知隨心轉變。不定長短。心長則長。心短即短。延促是心。非于時分。一切萬法,皆是心成。」— 永明延壽大師 夫真心無相。云何知有不空常住湛然之體。 答 : 以事驗知。因用可辯。事能顯理。用能彰體。如見波生。知有水體。十八空論云。不捨離空菩薩修學此定,止為功德善根無盡。
「如如之境,即如如之智。智即是境。說智及智處。皆名為般若。」— 永明延壽大師 夫覺王明勅。大教指歸。末法比丘。須於四念處修道。其旨如何。 答 : 此出大般涅槃經,最後垂示。總前教迹,同此指歸。以四念處,即是宗鏡所明一切眾生身受心法。
「如是如是顯現。如是如是證知。了了分明。還同宗鏡。光光涉入。影影相含。」— 永明延壽大師 夫初後之位,不離本覺。能所之化,唯是一心。若悟本稱覺,則本不可得。若不可得,行位徒施。得與不得。其旨如何。答 : 得而不得,始本之覺無差。不得而得,妙證之時玄會。
「遠離一切諸煩惱。清淨無垢猶真實。其心能作大光明。是名寶炬陀羅尼。」— 大集經偈云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依無作三昧。觀真如一心。念念冥真。念念圓滿。」— 永明延壽大師 夫觀門略有二種。 一,依禪宗,及圓教上上根人。直觀心性。不立能所。不作想念。定散俱觀。內外咸等。即無觀之觀。靈知寂照。 二,依觀門。觀心似現前境。雖權立假相,悉從心變。如觀經中,立日觀水觀等十六觀門。上生經中,觀兜率天宮彌勒內院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2024.07.14 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持續推進十大交通建設,其中台68線接竹東東峰路新闢工程本月20日將於橫山鄉田寮集會所,舉辦「台68線接竹東東峰路新闢工程綜合規劃暨環境影響評估」計畫案的地方說明會,邀請民眾踴躍參與並表達意見。 縣府工務處表示,台68線終點止於竹東大橋,上坪溪兩側區域(
Thumbnail
卷積神經網路(CNN)是一種專門用於影像相關應用的神經網路。本文介紹了CNN在影像辨識中的應用,包括圖片的組成、Receptive Field、Parameter Sharing、以及Pooling等技術。通過本文,讀者將瞭解CNN在影像辨識領域的優勢和運作原理。
Thumbnail
基隆地檢新聞稿文義明確地定調違法「騙取搜索票」,即「騙票行為」的一種態樣,基礎型態都是以偽造文書或公務登載不實為主,從而後續引發進一步的基本權侵害:違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騙拘票型,例如2018年的新北斬手騙票案)、違法搜索而侵害隱私權等基本權(騙搜索票型,例如基檢的這件案子)。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棵二元樹的根結點, 要求我們計算滿足局部路徑節點和=targetSum的數目有多少? 註: 局部路徑節點和 =由節點a往下走到某個節點b,這個區間內的節點值總和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xample 1: Input: root = [10,5,-3,3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顆二元樹的根結點Root node,和指定的目標值targetSum。 問我們能不能從二元樹裡面找到一條從根結點到葉子結點的路徑,其路徑上的節點值總和恰好為targetSum? 可以的話,返回True。 無解的話,返回False。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
Thumbnail
今天跟大家分享在地端資料中心內建立Kubernetes叢集之後,如何針對網路進行更進一步的優化。除了CNI(容器網路接口)的設定,實務上我還會再另行建立Loadbalancer的機制。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11/20日NVDA即將公布最新一期的財報, 今天Sell Side的分析師, 開始調高目標價, 市場的股價也開始反應, 未來一週NVDA將重新回到美股市場的焦點, 今天我們要分析NVDA Sell Side怎麼看待這次NVDA的財報預測, 以及實際上Buy Side的倉位及操作, 從
Thumbnail
Hi 大家好,我是Ethan😊 相近大家都知道保濕是皮膚保養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無論是在畫室裡長時間對著畫布,還是在旅途中面對各種氣候變化,保持皮膚的水分平衡對我來說至關重要。保濕化妝水不僅能迅速為皮膚補水,還能提升後續保養品的吸收效率。 曾經,我的保養程序簡單到只包括清潔和隨意上乳液
Thumbnail
2024.07.14 新竹縣政府 新竹縣政府持續推進十大交通建設,其中台68線接竹東東峰路新闢工程本月20日將於橫山鄉田寮集會所,舉辦「台68線接竹東東峰路新闢工程綜合規劃暨環境影響評估」計畫案的地方說明會,邀請民眾踴躍參與並表達意見。 縣府工務處表示,台68線終點止於竹東大橋,上坪溪兩側區域(
Thumbnail
卷積神經網路(CNN)是一種專門用於影像相關應用的神經網路。本文介紹了CNN在影像辨識中的應用,包括圖片的組成、Receptive Field、Parameter Sharing、以及Pooling等技術。通過本文,讀者將瞭解CNN在影像辨識領域的優勢和運作原理。
Thumbnail
基隆地檢新聞稿文義明確地定調違法「騙取搜索票」,即「騙票行為」的一種態樣,基礎型態都是以偽造文書或公務登載不實為主,從而後續引發進一步的基本權侵害:違法剝奪他人人身自由(騙拘票型,例如2018年的新北斬手騙票案)、違法搜索而侵害隱私權等基本權(騙搜索票型,例如基檢的這件案子)。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棵二元樹的根結點, 要求我們計算滿足局部路徑節點和=targetSum的數目有多少? 註: 局部路徑節點和 =由節點a往下走到某個節點b,這個區間內的節點值總和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xample 1: Input: root = [10,5,-3,3
Thumbnail
題目敘述 題目會給定一顆二元樹的根結點Root node,和指定的目標值targetSum。 問我們能不能從二元樹裡面找到一條從根結點到葉子結點的路徑,其路徑上的節點值總和恰好為targetSum? 可以的話,返回True。 無解的話,返回False。 題目的原文敘述 測試範例 E
Thumbnail
今天跟大家分享在地端資料中心內建立Kubernetes叢集之後,如何針對網路進行更進一步的優化。除了CNI(容器網路接口)的設定,實務上我還會再另行建立Loadbalancer的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