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以Z世代角度看奮鬥文化的反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What is quiet quitting?”,這個問題在今年8月開始,從Tiktok平台浮出,人們相繼討論著,相關內容如野火燃燒,蔓延向全世界,讓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爭相報導,台灣也不例外。這個新興名詞,有人翻之為「在職躺平」,多數人則叫它做「安靜辭職」。

raw-image

什麼是安靜辭職?

並非實際遞出辭呈,而是一種工作心態的轉變。根據時代雜誌描述,此概念是指在工作中,人們不再追求做到超出預期 (go above and beyond),而是僅完成工作最低要求。

議題的導火線燃起自抖音平台,有網友上傳此概念相關影片,而後平台上出現大量擁護者,表示他們也抱持著這樣的心態上班。最具代表之一為網友@zaidleppelin所發布的短片。擁有350萬次瀏覽量的影片中,他指出安靜辭職是不再支持工作即生活的奮鬥文化,個人價值也不該由工作表現定義。而底下將近5千次留言多是支持此看法,也有人認為工作本該如此。

從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背後隱含什麼問題?

疫情發生以來,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盛行,或許這些只是浮出冰山的一角,在冰山下方,隱藏著是逐漸疏離的勞資關係。

對於安靜辭職的看法兩極化,支持者認為這代表著奪回生活主宰權,要讓工作與生活平衡,反方則表示,若不再追求工作上的卓越,將會造成經濟損失。

無論正反方意見,從大離職潮到如今的安靜辭職,我認為不只是單一現象,而是一再地反映出人們看待工作的態度已改變,但部分資方尚未反應過來,仍以守舊的管理方式運行,導致勞資雙方存在的間隙越來越大。

作為Z世代的一份子,我看到什麼?

raw-image
來自X世代的管理階層,似乎面臨著掙扎──在奮鬥文化與工作生活平衡、權威式管理及多元共融中掙扎

接下來說說我的故事。我來自Z世代,幾年前投入一家新創,共事的也多為同世代年輕人。起初,剛進入職場的我們多懷抱著熱情,畢竟大學四年,理論多於應用,終於可以進場實戰。但真槍實彈走過幾年才發現,職場環境並不是那麼友善。

即使身在強調扁平化組織與創意的新創公司,來自X世代的管理階層,似乎面臨著掙扎──在奮鬥文化與工作生活平衡、權威式管理及多元共融中掙扎。他們喊著重視員工健康、支持多元想法,但時常公開鼓勵加班同事。面對應設置匿名信箱的請求,卻是以「沒有必要」為答案,那時我就知道,多元共融,對於部分管理階層而言,只是順應趨勢所喊的口號,並沒有化作行動。

面對不友善的體制,我最終選擇離開,但同時還有許多人為了每個月固定進帳以及更多的原因,寧可待在不喜歡的環境,做著最低限度要求,「這樣就好。」他們想。

「這樣就好」,當企業主只看表面,重視工作時數而忽視員工健康,為了便於管理而略過不同聲音時,勞方也有辦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雙方都只想這樣就好,而停留在各自舒適圈,損失的是彼此差距間的潛在產能。如同知名績效管理咨詢公司蓋洛普於『2022 年全球工作場所報告』指出,疫情以來員工對於工作投入程度不如以往,估計低比例的工作投入已造成全球損失7.8兆美金。

從裂縫看見光,改變的契機

從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顯示了勞資關係的裂縫,亦隱含著世代更迭的變化,疫情爆發,人們體驗到不同工作型態,加上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Z世代(出生於1990~2010間的世代)開始投入職場,都讓既有的工作文化與工作態度開始鬆動。

對於企業,這是人才危機,但興許也是另一次轉機,是時候走下神壇,進入員工內心,看見實際需求,那是對於職場公平環境的渴望,也是希望拿回生活平衡的吶喊(全球工作場所報告提到,經歷職業過勞的最大原因是不公平的遭遇,其餘包含難以平衡的工作量、無理的時間壓力等,都與企業主有關)。

建立多元共融、重視員工身心理健康的環境,讓勞方心甘情願投入工作,不是資方的犧牲讓步,反而可能為其帶來助益。蓋洛普調查也指出──與員工不投入工作的企業相比,員工認真投入工作的企業,比前者多出至少23%的利潤。

在過勞與安靜辭職之間,我們應有更多選擇

除了資方有改善空間,作為員工,我們亦能從自身做起,如同哈芬登郵報創辦人亞利安娜・哈芬登提醒,「在過勞與安靜辭職之間,我們應該有更多選擇」。面對不喜歡的環境以消極態度處理,難免有些可惜。要記得,我們還有更多選擇,應該持續尋找熱情所在,並找到願意投入心力的產業與公司,甚至不是公司也可以,慢慢修正,覺得不好就做出改變,調整到舒適為止。透過資方實踐多元共融以及勞方努力找尋工作意義,縮小彼此距離,讓我們站在同一陣線,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一起共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nana_knockknock的沙龍
22會員
10內容數
歡迎光臨我的書房與影視廳,在這裡分享書籍閱讀與觀影心得,推薦好書好劇,剖析內容與提供個人觀點,無收費,歡迎入內觀賞。#書評#影評#讀書心得#觀影心得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近來在歐美職場上安靜離職( Quiet quitting ),成為爆紅關鍵字。 所謂「安靜離職」不是字面意義上的默默離職,而是只完成工作的最低需求,不再投注額外的心力與情感,將自己從工作中「抽離」,重新定義生活與工作平衡。
Thumbnail
近來在歐美職場上安靜離職( Quiet quitting ),成為爆紅關鍵字。 所謂「安靜離職」不是字面意義上的默默離職,而是只完成工作的最低需求,不再投注額外的心力與情感,將自己從工作中「抽離」,重新定義生活與工作平衡。
Thumbnail
「安靜離職」英文是 Quiet quitting,也有人翻譯為在職離職,是近期在歐美職場中爆紅的職場關鍵字。
Thumbnail
「安靜離職」英文是 Quiet quitting,也有人翻譯為在職離職,是近期在歐美職場中爆紅的職場關鍵字。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風暴席捲全球。 代表的是即使他人還在原有的工作崗位上,其實他已經對這個工作感到厭煩,也沒有要向上的力量,自然對未來也不會有所期待。(人在心不在,如行屍走肉) 小吳:「工作就是賣時間,把時間貢獻給公司,就等月初領錢就好」你不會想升職或加薪嗎?小吳:「不會,準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風暴席捲全球。 代表的是即使他人還在原有的工作崗位上,其實他已經對這個工作感到厭煩,也沒有要向上的力量,自然對未來也不會有所期待。(人在心不在,如行屍走肉) 小吳:「工作就是賣時間,把時間貢獻給公司,就等月初領錢就好」你不會想升職或加薪嗎?小吳:「不會,準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什麼? 安靜離職(躺平族)跟工作生活平衡有什麼不同? 安靜離職會有什麼結果? 如果遇到安靜離職的同事該怎麼辦? 主管遇到安靜離職的下屬的常見對策?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什麼? 安靜離職(躺平族)跟工作生活平衡有什麼不同? 安靜離職會有什麼結果? 如果遇到安靜離職的同事該怎麼辦? 主管遇到安靜離職的下屬的常見對策?
Thumbnail
就算沒有阿姨照顧我也不想努力了 『安靜辭職』正在襲捲,這其實是老中青每一代都曾經面臨過的心境,只是現在集體發生,或是大家不想演而已。
Thumbnail
就算沒有阿姨照顧我也不想努力了 『安靜辭職』正在襲捲,這其實是老中青每一代都曾經面臨過的心境,只是現在集體發生,或是大家不想演而已。
Thumbnail
避免最終黯然離職,應當避免安靜離職;避免墜入安靜離職的深淵,應該避免安靜;避免安靜的第一步,也許是「脫下口罩」。我沒在開玩笑,我的見解是,這兩、三年,大家躲在口罩背後,第一沉默寡言、第二心不在焉、第三懶得理人,辦公室裡的「冷參與文化」,讓辦公室的冷氣更加冷咧,讓溝通變得稀罕。鼓勵你從自身做起,在防疫
Thumbnail
避免最終黯然離職,應當避免安靜離職;避免墜入安靜離職的深淵,應該避免安靜;避免安靜的第一步,也許是「脫下口罩」。我沒在開玩笑,我的見解是,這兩、三年,大家躲在口罩背後,第一沉默寡言、第二心不在焉、第三懶得理人,辦公室裡的「冷參與文化」,讓辦公室的冷氣更加冷咧,讓溝通變得稀罕。鼓勵你從自身做起,在防疫
Thumbnail
安靜辭職一詞,根據時代雜誌描述,指在工作中,人們不再追求做到超出預期 (go above and beyond),而是僅完成工作最低要求...... 疫情發生以來,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盛行,或許這些只是浮出冰山的一角,在冰山下方,隱藏著是逐漸疏離的勞資關係。
Thumbnail
安靜辭職一詞,根據時代雜誌描述,指在工作中,人們不再追求做到超出預期 (go above and beyond),而是僅完成工作最低要求...... 疫情發生以來,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盛行,或許這些只是浮出冰山的一角,在冰山下方,隱藏著是逐漸疏離的勞資關係。
Thumbnail
既安靜離職後,主管們掀起安靜解雇風潮,兩者有差嗎?對職場風氣有影響嗎?
Thumbnail
既安靜離職後,主管們掀起安靜解雇風潮,兩者有差嗎?對職場風氣有影響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