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以Z世代角度看奮鬥文化的反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What is quiet quitting?”,這個問題在今年8月開始,從Tiktok平台浮出,人們相繼討論著,相關內容如野火燃燒,蔓延向全世界,讓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爭相報導,台灣也不例外。這個新興名詞,有人翻之為「在職躺平」,多數人則叫它做「安靜辭職」。
安靜辭職成為上班族持有的工作態度之一

什麼是安靜辭職?

並非實際遞出辭呈,而是一種工作心態的轉變。根據時代雜誌描述,此概念是指在工作中,人們不再追求做到超出預期 (go above and beyond),而是僅完成工作最低要求。
議題的導火線燃起自抖音平台,有網友上傳此概念相關影片,而後平台上出現大量擁護者,表示他們也抱持著這樣的心態上班。最具代表之一為網友@zaidleppelin所發布的短片。擁有350萬次瀏覽量的影片中,他指出安靜辭職是不再支持工作即生活的奮鬥文化,個人價值也不該由工作表現定義。而底下將近5千次留言多是支持此看法,也有人認為工作本該如此。

從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背後隱含什麼問題?

疫情發生以來,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盛行,或許這些只是浮出冰山的一角,在冰山下方,隱藏著是逐漸疏離的勞資關係。
對於安靜辭職的看法兩極化,支持者認為這代表著奪回生活主宰權,要讓工作與生活平衡,反方則表示,若不再追求工作上的卓越,將會造成經濟損失。
無論正反方意見,從大離職潮到如今的安靜辭職,我認為不只是單一現象,而是一再地反映出人們看待工作的態度已改變,但部分資方尚未反應過來,仍以守舊的管理方式運行,導致勞資雙方存在的間隙越來越大。

作為Z世代的一份子,我看到什麼?

來自Z世代的觀察
來自X世代的管理階層,似乎面臨著掙扎──在奮鬥文化與工作生活平衡、權威式管理及多元共融中掙扎
接下來說說我的故事。我來自Z世代,幾年前投入一家新創,共事的也多為同世代年輕人。起初,剛進入職場的我們多懷抱著熱情,畢竟大學四年,理論多於應用,終於可以進場實戰。但真槍實彈走過幾年才發現,職場環境並不是那麼友善。
即使身在強調扁平化組織與創意的新創公司,來自X世代的管理階層,似乎面臨著掙扎──在奮鬥文化與工作生活平衡、權威式管理及多元共融中掙扎。他們喊著重視員工健康、支持多元想法,但時常公開鼓勵加班同事。面對應設置匿名信箱的請求,卻是以「沒有必要」為答案,那時我就知道,多元共融,對於部分管理階層而言,只是順應趨勢所喊的口號,並沒有化作行動。
面對不友善的體制,我最終選擇離開,但同時還有許多人為了每個月固定進帳以及更多的原因,寧可待在不喜歡的環境,做著最低限度要求,「這樣就好。」他們想。
「這樣就好」,當企業主只看表面,重視工作時數而忽視員工健康,為了便於管理而略過不同聲音時,勞方也有辦法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當雙方都只想這樣就好,而停留在各自舒適圈,損失的是彼此差距間的潛在產能。如同知名績效管理咨詢公司蓋洛普於『2022 年全球工作場所報告』指出,疫情以來員工對於工作投入程度不如以往,估計低比例的工作投入已造成全球損失7.8兆美金。

從裂縫看見光,改變的契機

從大離職潮到安靜辭職,顯示了勞資關係的裂縫,亦隱含著世代更迭的變化,疫情爆發,人們體驗到不同工作型態,加上追求工作與生活平衡的Z世代(出生於1990~2010間的世代)開始投入職場,都讓既有的工作文化與工作態度開始鬆動。
對於企業,這是人才危機,但興許也是另一次轉機,是時候走下神壇,進入員工內心,看見實際需求,那是對於職場公平環境的渴望,也是希望拿回生活平衡的吶喊(全球工作場所報告提到,經歷職業過勞的最大原因是不公平的遭遇,其餘包含難以平衡的工作量、無理的時間壓力等,都與企業主有關)。
建立多元共融、重視員工身心理健康的環境,讓勞方心甘情願投入工作,不是資方的犧牲讓步,反而可能為其帶來助益。蓋洛普調查也指出──與員工不投入工作的企業相比,員工認真投入工作的企業,比前者多出至少23%的利潤。

在過勞與安靜辭職之間,我們應有更多選擇

除了資方有改善空間,作為員工,我們亦能從自身做起,如同哈芬登郵報創辦人亞利安娜・哈芬登提醒,「在過勞與安靜辭職之間,我們應該有更多選擇」。面對不喜歡的環境以消極態度處理,難免有些可惜。要記得,我們還有更多選擇,應該持續尋找熱情所在,並找到願意投入心力的產業與公司,甚至不是公司也可以,慢慢修正,覺得不好就做出改變,調整到舒適為止。透過資方實踐多元共融以及勞方努力找尋工作意義,縮小彼此距離,讓我們站在同一陣線,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一起共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2會員
10內容數
歡迎光臨我的書房與影視廳,在這裡分享書籍閱讀與觀影心得,推薦好書好劇,剖析內容與提供個人觀點,無收費,歡迎入內觀賞。#書評#影評#讀書心得#觀影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安靜離職」,指工作上「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的態度。時代變遷,對生命、生活的看法,以及「獲取收入」的管道,都淡化著「工作」的必要性。「安靜離職」更像一種選擇看待「工作」的態度。人一天的精力有限,主管同仁客戶,包裝得理所當然的期待、情緒反應、和完美成品,及份外事宜,其實並不全是「合理」。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安靜離職是指員工只完成基本職責,不再投入額外努力。這個現象因疫情期間的抖音用戶推廣而流行。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維度共同促成了這一現象的興起。企業應提高工作滿意度、加強溝通、提供彈性安排和職業發展規劃來應對。
Thumbnail
別只想著解決「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千禧世代正在「安靜度假」Quiet vacationing!根據哈里斯民調公司(Harris Poll’s)《2024 Out of Office Culture Report》對 1,170 名 18 歲及以上的美國成年人進行了調查
Thumbnail
一項新的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近 1/5 的員工正在「大聲離職 (Loud Quitting)」,而且這比「安靜離職 / 躺平文化 (Quiet Quitting)」更為極端。「大聲離職」是一種職場趨勢,員工在辭職前或辭職期間大吵大鬧,或公開表達對工作經歷的不滿。
Thumbnail
根據蓋洛普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至少一半的美國勞動力是「安靜的放棄者(Quiet Quitter)」,也就是俗稱躺平、擺爛的工作者。過去員工至少做到最低要求來滿足公司期待,這個問題相較之下更為嚴重。員工敬業程度處於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許多企業組織在這新工作世代中,必須擺脫舊式的領導思維。
最近很流行「安靜離職」和「安靜辭職」,今天來聊聊「安靜翻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職場上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相信努力工作就會有好報酬,到面對職場亂流後的改變。在工作的第二個十年裡,作者遭遇到了許多挑戰,包括勾心鬥角、顛倒黑白等,最後導致了安靜離職的決定。
Thumbnail
今年應該是史上最大轉職潮 當然包含我自己 現今人受教育高 時代也快速演進 不在是舊思維 須朝九晚五到一輩子 才是正當工作 很多人靠自媒體 葉配 賺的都比上班族多 有些職場的話 只是慣老闆話術 我討厭 穩 字 世界上如果有人跟你提到此字 你要力馬遠離這種人 沒有穩定的工作 沒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近年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彙 有別於傳統意義上,人們對於工作與職涯追求"努力工作,賺錢升遷"的定義 "安靜離職"指的是不繼續在工作上努力,並且僅完成份內工作,不再追求工作上面的成長與升遷 這個詞彙與過去追求"工作至上"的社會氛圍大相逕庭 而這個詞彙的興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安靜離職」,指工作上「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的態度。時代變遷,對生命、生活的看法,以及「獲取收入」的管道,都淡化著「工作」的必要性。「安靜離職」更像一種選擇看待「工作」的態度。人一天的精力有限,主管同仁客戶,包裝得理所當然的期待、情緒反應、和完美成品,及份外事宜,其實並不全是「合理」。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安靜離職是指員工只完成基本職責,不再投入額外努力。這個現象因疫情期間的抖音用戶推廣而流行。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維度共同促成了這一現象的興起。企業應提高工作滿意度、加強溝通、提供彈性安排和職業發展規劃來應對。
Thumbnail
別只想著解決「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千禧世代正在「安靜度假」Quiet vacationing!根據哈里斯民調公司(Harris Poll’s)《2024 Out of Office Culture Report》對 1,170 名 18 歲及以上的美國成年人進行了調查
Thumbnail
一項新的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近 1/5 的員工正在「大聲離職 (Loud Quitting)」,而且這比「安靜離職 / 躺平文化 (Quiet Quitting)」更為極端。「大聲離職」是一種職場趨勢,員工在辭職前或辭職期間大吵大鬧,或公開表達對工作經歷的不滿。
Thumbnail
根據蓋洛普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至少一半的美國勞動力是「安靜的放棄者(Quiet Quitter)」,也就是俗稱躺平、擺爛的工作者。過去員工至少做到最低要求來滿足公司期待,這個問題相較之下更為嚴重。員工敬業程度處於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許多企業組織在這新工作世代中,必須擺脫舊式的領導思維。
最近很流行「安靜離職」和「安靜辭職」,今天來聊聊「安靜翻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職場上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相信努力工作就會有好報酬,到面對職場亂流後的改變。在工作的第二個十年裡,作者遭遇到了許多挑戰,包括勾心鬥角、顛倒黑白等,最後導致了安靜離職的決定。
Thumbnail
今年應該是史上最大轉職潮 當然包含我自己 現今人受教育高 時代也快速演進 不在是舊思維 須朝九晚五到一輩子 才是正當工作 很多人靠自媒體 葉配 賺的都比上班族多 有些職場的話 只是慣老闆話術 我討厭 穩 字 世界上如果有人跟你提到此字 你要力馬遠離這種人 沒有穩定的工作 沒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近年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彙 有別於傳統意義上,人們對於工作與職涯追求"努力工作,賺錢升遷"的定義 "安靜離職"指的是不繼續在工作上努力,並且僅完成份內工作,不再追求工作上面的成長與升遷 這個詞彙與過去追求"工作至上"的社會氛圍大相逕庭 而這個詞彙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