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飲食教育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這個時代,太多孩子從小在電視與行動裝置螢幕的吸引下,與這個真實世界距離愈來愈遙遠,對孩子的成長與發展形成許多負面影響,也逐漸產生了許多精神障礙,當我們願意帶著孩子一起耕種或烹調,透過食物,可以找回人與環境連結的臍帶。讓孩子重新體會傳統農村生活,將腳踩在農地裡,感受:「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的輪轉,看著小秧苗逐漸成長的孩子,也會對餐盤裡的食物更珍惜與感恩。
因此,飲食教育在各國都風起雲湧,連習慣吃速食含糖飲料的美國,在2010年起將10月訂為「從農場到學校之月」,共有四萬多所公立學校參與這個計劃,舉辦了許多相關活動並且力行吃在地的食物,其中並且有三分之一的學校在校園裡開闢菜園,讓學童種植自己吃的蔬菜水果。
英國也從2014年起,要求五歲到十四歲的學生必須上烹飪與認識食物的課程,每個學生必須親自下廚學習做菜的技巧,同時認識食物的營養成分。
日本前些年在中小學課程裡,正式加入了「食育」,除了有健康的飲食知識之外,從認識食物開始,找到自己跟土地的關係,同時也從食物的烹調中,建立溫暖的親子時光。
近年台灣有些縣市也開始嘗試編訂有關食育的教材,坊間有些幼教機構或民間團體陸續開了一些讓孩子學烹飪的課程,看到才三、五歲的孩子,居然可以那麼認真且慎重的在廚房工作,不只是洗碗擦桌子,還能切菜煮飯,真是跌破大家眼鏡,也顛覆了長期以來台灣家長將廚房視為孩子禁區的想像。
飲食教育在這個時代真的很有必要,當然,不見得一定要教孩子煮飯不可,但是會辨識什麼是垃圾食物,養成健康飲食的習慣,一直被許多大人疏忽。
如果可能的話,儘可能自己在家裡烹調。或許有人說,父母親兩人都要上班,下班後都累得要命,哪有精神再自己煮?只能在外面吃,或是買現成的食物回家吃。其實我們家也是夫妻兩人都在上班,只因為覺得飲食健康很重要,所以寧可累一點或晚一點吃,也要在家裡自己煮。通常孩子下課回家,若是肚子餓,會先吃點水果或麵包,然後就寫作業,一邊等媽媽煮晚飯。八點左右晚飯煮好了,孩子的功課大概也做完了,全家人就可以一邊吃飯,一邊聊天或討論。
我們也可以帶著孩子上市場,讓孩子看到蘿蔔是怎麼從土壤裡挖出來,小黃瓜又是如何長大,甚至豬或雞,是飼養在什麼樣的環境,瞭解我們吃下的每一口食物,我們所付出的代價,以及應負的責任。
日本人至今在吃東西之前,都會合掌說出一句感謝的話,那是對讓我們可以活下來,而奉獻出生命的動植物誠摯地感謝,「我領受您的生命了!」這種感恩的心情,其實也是人生幸福感最大來源。
同時,每個人小時候吃媽媽手煮的飯菜,更是一輩子幸福難忘的滋味,食物擁有讓全家人共享美好人生的力量,即使媽媽煮的飯菜很簡單,遠遠比不上外面餐館的豐富,可是我們真正感受到的不只是食物的味道,而是整個用餐的氛圍。
當然,如果孩子從小就能與媽媽一起煮飯,那更是人生不可多得的幸福滋味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記得還沒有多久以前的從前,父母下班小孩放學後,都還會在住家附近乘涼聊天玩耍,可是現在孩子回到家,就躲在屋內開著冷氣,因為討厭流汗而不願意出門。 的確,城市裏愈來愈熱了,這一方面是因為人口往都市集中,住宅愈蓋愈密,阻隔了風的流動,另一方面,汽車的廢氣,冷氣機排出的熱氣,也鬱積在水泥建築之間,所以城裏比
記得雙胞胎女兒AB寶在四年級及五年級時,都曾代表學校參加台北市的科學展覽比賽,得到幾個小小的獎項,所以我也跟著去參觀這些中小學生得獎的作品,看完之後還真的嚇了一跳!台北的中小學生的科學水準居然有那麼高呢?還是有那麼多科學天才散落在許多學校?因為有非常多的作品不要說孩子怎麼能夠想得出這些問題來,更困難
父母師長對孩子們的影響,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從學齡前到小學高年級左右,一個是小學高年級進入青春期之後。 孩子小時候生性依附大人,再加上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大人掌控與注視下,所以只要我們重視,投入資源與時間,佈置好良善的環境,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一定是沒問題的。 到了青春期,孩子不再依附大人,改而依附同
台灣這幾年在人才培育的方向積極轉向創意與設計,因為在科技日新月異與不斷複製之下,產業的競爭力關鍵在於美感的追求,而美育的核心就是藝術的欣賞與創作。 但是除了商品的設計之外,對於一般社會大眾而言,人為何要欣賞藝術?藝術的價值在哪裡? 著名詩人紀伯倫曾說;「我們存在是為了發現美,除此之外,只是等待。」的
親子關係就像是銀行的存摺一樣,最好把握各種機會,多貯存一些資產,好留待孩子進入青春狂飆期或長大離家的疏離感之際使用,但是這些正面的能量,並不是父母親常常待在家裏陪孩子就可以擁有,通常必須刻意營造才有機會。 或許偶爾有某個機緣,某個場景會留存在孩子的腦海中,一輩子陪伴著他們,當他們挫折困頓、憂傷沮喪,
昨天上午應邀到桃園為來自全國各縣市政府負責家庭教育的工作人員,在他們的年度在職訓練課程裡演講,這是第二梯次,我分享如何用電影這個工具協助父母親在居家生活中與孩子互動溝通。 在孩子愈來愈少的台灣,每個孩子對台灣的未來都很重要,一個也不能放棄,因此,如何讓每個孩子都能有信心地,笑著迎向未來,是這一代父母
記得還沒有多久以前的從前,父母下班小孩放學後,都還會在住家附近乘涼聊天玩耍,可是現在孩子回到家,就躲在屋內開著冷氣,因為討厭流汗而不願意出門。 的確,城市裏愈來愈熱了,這一方面是因為人口往都市集中,住宅愈蓋愈密,阻隔了風的流動,另一方面,汽車的廢氣,冷氣機排出的熱氣,也鬱積在水泥建築之間,所以城裏比
記得雙胞胎女兒AB寶在四年級及五年級時,都曾代表學校參加台北市的科學展覽比賽,得到幾個小小的獎項,所以我也跟著去參觀這些中小學生得獎的作品,看完之後還真的嚇了一跳!台北的中小學生的科學水準居然有那麼高呢?還是有那麼多科學天才散落在許多學校?因為有非常多的作品不要說孩子怎麼能夠想得出這些問題來,更困難
父母師長對孩子們的影響,大致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從學齡前到小學高年級左右,一個是小學高年級進入青春期之後。 孩子小時候生性依附大人,再加上一天二十四小時都在大人掌控與注視下,所以只要我們重視,投入資源與時間,佈置好良善的環境,培養孩子好的習慣一定是沒問題的。 到了青春期,孩子不再依附大人,改而依附同
台灣這幾年在人才培育的方向積極轉向創意與設計,因為在科技日新月異與不斷複製之下,產業的競爭力關鍵在於美感的追求,而美育的核心就是藝術的欣賞與創作。 但是除了商品的設計之外,對於一般社會大眾而言,人為何要欣賞藝術?藝術的價值在哪裡? 著名詩人紀伯倫曾說;「我們存在是為了發現美,除此之外,只是等待。」的
親子關係就像是銀行的存摺一樣,最好把握各種機會,多貯存一些資產,好留待孩子進入青春狂飆期或長大離家的疏離感之際使用,但是這些正面的能量,並不是父母親常常待在家裏陪孩子就可以擁有,通常必須刻意營造才有機會。 或許偶爾有某個機緣,某個場景會留存在孩子的腦海中,一輩子陪伴著他們,當他們挫折困頓、憂傷沮喪,
昨天上午應邀到桃園為來自全國各縣市政府負責家庭教育的工作人員,在他們的年度在職訓練課程裡演講,這是第二梯次,我分享如何用電影這個工具協助父母親在居家生活中與孩子互動溝通。 在孩子愈來愈少的台灣,每個孩子對台灣的未來都很重要,一個也不能放棄,因此,如何讓每個孩子都能有信心地,笑著迎向未來,是這一代父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前些日子(孩子約三歲半),觀察到孩子的精細肌肉、思考邏輯和語言表達有了明顯的進步,似乎到了下一個成長階段。因此思考著陪伴她的日常中能多做些什麼? 幼兒教育上重要的三件事 把過往幾個學習過的教育派別複習一下掃過一次,它們在幼兒教育上有三個共通點:著重烹飪、藝術、自然或園藝。中式料理已經成為我們的日
Thumbnail
如果社會問題追根究底來自於教育,而教育最終還是得回歸到家庭發揮應有的功能,那麼,是不是應該讓親職成為人們願意投入、投資的一件事呢?
Thumbnail
我們利用了烹飪時會用到的辛香料,來讓孩子觸摸、嗅覺、味蕾得到刺激,促進他們的感官發展。使用「一⋯⋯⋯就⋯⋯⋯」這種句型,讓孩子在課堂中能夠連貫前後的表達。
Thumbnail
掙扎於孩子的挑食煩惱?來,讓我們一起將每次的用餐時光,化作家庭歡聚的美好時刻!不再是勉強的喂食,而是樂在其中的共享。 孩子對食物的抗拒,其實是探索世界的一部分,用一點巧思,我們可以讓餐桌成為學習與樂趣並存的地方。從創意遊戲到正向鼓勵,從家長的榜樣到共同參與,一切皆有可能。 想知道如何讓孩子從勉強
Thumbnail
要孩子深耕土地,在教育上必須引領他們看見。
Thumbnail
#人類圖教養 #飲食 剛剛於早午餐店,看見一旁的孩子前面,面對著一碗黑胡椒鐵板麵 遲遲無法入口,而在孩子對面的母親正在講電話,並且要求他吃完才要離開.... 其實孩子跟身體的連結是順暢,身體需要吃什麼或是不吃眼前的食物都會很明確的表達出現 人類圖教養的課,我沒有
Thumbnail
對小小孩來說,練習大肌肉肢體的運用機會比較多,而控制小肌肉(如手指頭)的機會似乎需要特別製造,坊間也有一些機構或學校也會特別開課程來『訓練』孩子的小肌肉。 正男一歲的時候住在城市裡,每次煮綠豆湯、紅豆湯、打豆漿時,都會請小小正男幫忙從袋子裡面,一把一把或一個一個的把豆豆抓進鍋裡,看著小小手從不自然
Thumbnail
孩子在2歲左右即可開始參與簡單廚房工作,如洗菜、打蛋。在2.5歲後,引導他們進入備料階段,使用兒童專用工具,培養安全使用刀具方式。然而,接觸燙的爐具則需視技能和安全意識而定。家長應先在旁協助,共同創造安全有趣的烹飪體驗。
Thumbnail
孩子吃飯總是虎頭蛇尾,最後只好由我這個老媽子一口一口餵進他們的嘴,可是心中實在很不願意,動手拿湯匙挖飯、放進嘴裡,這是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所以為了要讓他們全程自己吃飯,也是費煞腦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前些日子(孩子約三歲半),觀察到孩子的精細肌肉、思考邏輯和語言表達有了明顯的進步,似乎到了下一個成長階段。因此思考著陪伴她的日常中能多做些什麼? 幼兒教育上重要的三件事 把過往幾個學習過的教育派別複習一下掃過一次,它們在幼兒教育上有三個共通點:著重烹飪、藝術、自然或園藝。中式料理已經成為我們的日
Thumbnail
如果社會問題追根究底來自於教育,而教育最終還是得回歸到家庭發揮應有的功能,那麼,是不是應該讓親職成為人們願意投入、投資的一件事呢?
Thumbnail
我們利用了烹飪時會用到的辛香料,來讓孩子觸摸、嗅覺、味蕾得到刺激,促進他們的感官發展。使用「一⋯⋯⋯就⋯⋯⋯」這種句型,讓孩子在課堂中能夠連貫前後的表達。
Thumbnail
掙扎於孩子的挑食煩惱?來,讓我們一起將每次的用餐時光,化作家庭歡聚的美好時刻!不再是勉強的喂食,而是樂在其中的共享。 孩子對食物的抗拒,其實是探索世界的一部分,用一點巧思,我們可以讓餐桌成為學習與樂趣並存的地方。從創意遊戲到正向鼓勵,從家長的榜樣到共同參與,一切皆有可能。 想知道如何讓孩子從勉強
Thumbnail
要孩子深耕土地,在教育上必須引領他們看見。
Thumbnail
#人類圖教養 #飲食 剛剛於早午餐店,看見一旁的孩子前面,面對著一碗黑胡椒鐵板麵 遲遲無法入口,而在孩子對面的母親正在講電話,並且要求他吃完才要離開.... 其實孩子跟身體的連結是順暢,身體需要吃什麼或是不吃眼前的食物都會很明確的表達出現 人類圖教養的課,我沒有
Thumbnail
對小小孩來說,練習大肌肉肢體的運用機會比較多,而控制小肌肉(如手指頭)的機會似乎需要特別製造,坊間也有一些機構或學校也會特別開課程來『訓練』孩子的小肌肉。 正男一歲的時候住在城市裡,每次煮綠豆湯、紅豆湯、打豆漿時,都會請小小正男幫忙從袋子裡面,一把一把或一個一個的把豆豆抓進鍋裡,看著小小手從不自然
Thumbnail
孩子在2歲左右即可開始參與簡單廚房工作,如洗菜、打蛋。在2.5歲後,引導他們進入備料階段,使用兒童專用工具,培養安全使用刀具方式。然而,接觸燙的爐具則需視技能和安全意識而定。家長應先在旁協助,共同創造安全有趣的烹飪體驗。
Thumbnail
孩子吃飯總是虎頭蛇尾,最後只好由我這個老媽子一口一口餵進他們的嘴,可是心中實在很不願意,動手拿湯匙挖飯、放進嘴裡,這是手部精細動作的訓練,所以為了要讓他們全程自己吃飯,也是費煞腦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