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延平——孩子的秘密基地 #part2

2018/07/0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每當提到「偏鄉教育」,妳/你腦中浮現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
在師培註¹的其中一堂課,教授提到,其實偏鄉一詞,就帶有都會中心價值觀的意味,把鄉村當邊陲。如果有人偏,就代表有個「中央」的概念;而那些所謂的「少了文化刺激」,是否因為不把他們的文化當文化,但是——是誰來界定所謂的文化 ?
走進他們的生活圈,逐漸了解部落的生態,或許因為小時候的環境就是如此,所以也不是這麼地陌生;但是,還是會有一股「想要改變些什麼、想要做點什麼」,然而,也同時發現:其實我沒有辦法改變什麼,因為所提出的改變,是出於我自身的觀點——我認為什麼是好的,卻不一定是當地需要的、適合的。
所以為什麼許多的實驗教育,要推動「在地化」,不然就好像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空想。
如果想要改變,就從「了解」開始吧!拿掉那些知識、概論,道聽塗說、刻板印象的眼鏡。
看起來或許有點抽象,舉個例子:
有次在課輔班老師們分享中聽到:
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會在寒、暑假期間組隊到偏鄉辦營隊,然而,當他們走了之後,留下的是什麼?「部落的孩子們會覺得外面的世界比較好,老師比較怎麼樣⋯⋯」這是我第一次聽到不同於過往的想法,當然是因為當地人的角度才能看見的。我要說的是:這些老師們都是很感謝有為青年,願意在可以好好休假的時間,花上時間陪伴部落的孩子們,但是——心態是很重要的,隨著心態帶來的「行為」,也同時影響著部落的原有生態。
「老師,借我擦子嘛。」『你的擦子呢?』
「$%^&^%$%^&*...」『不行,請你去跟別人借。』
(幾分鐘過後)
「噢~我找到了~原來在書包裡啦」
當我們帶著氾濫的同情心,消費當地的渴望,其實對雙方都是不健康的;就好比,剛開始的第一個月,我一口氣買了好多擦子,因為我覺得他們也太辛苦了吧,怎麼連一塊擦子都沒有,還要這樣借來借去的。

後來,才發現——根本就是他們不愛惜!
小朋友們都抱著一種「反正老師會借我」的心態;和老師們討論過後,原來不只我遇到,這樣的橡皮擦威力要席捲課輔班了!這也讓我聯想到了關於「物資」的危機,孩子們很習慣有人免費的給予他們日常用品或是食物,但有幾次聽到老師們提到,這些孩子們甚至還會「挑」了餒!因為某部分的孩子們不明白家裡的狀況,和眼前的提供的這些物資有什麼關聯,而很直接地表達出想法,也衍伸出老師們覺得孩子們怎麼「不知感恩,還在抱怨!」。
我就想起了,從小到大遇到的班導,都是那種:在開學沒多久,會偷偷把我叫到教室外面去,問我「家裡的狀況還好嗎?」然後塞給我很多清寒補助申請單、獎助學金、學雜費減免,還有幾次先幫我墊午餐費(都會說等家裡有的時候再還,當然我們都還是有還),但是,我總是記得老師們告訴我的:
「這點小錢不算什麼,但是很重要的是:等妳長大了,有能力的時候,也要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於是,在某一次孩子們領完兒童節禮物後,就和幾位孩子說:
「這些東西是恩典,不要覺得別人本來就應該給你們這些,別人的付出、愛心都是應該的,老師小時候也像你們一樣啊,我們家裡的狀況不是那麼好,爸爸媽媽工作很辛苦,可是我的老師都會告訴我:“ 等我長大了,有能力的時候,也要去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 (註2)」
話說回來,若沒有提供這些機會,創造這樣的平台,又怎麼能夠有許許多多現在已經長期投入偏鄉、為弱勢團體者發聲的人呢?這些動機大多源自一個短期的經歷,而引發的動機。
所以更重要的,或許不是長期或短期的服務,而是——什麼樣的心態架構下,所帶出的行為,有沒有辦法讓孩子們認同自己的文化?我們能夠更重視那些小細節:志工老師們的話語、所引導的觀念,將會帶來很大的影響力。
/////////////////////////////
接下來介紹一些媒合的平台,可以提供參考
🌹如果是和偏鄉教育有關的:http://fund.ruraledu.tw/aboutus.php 鹿樂,一個專為偏鄉教育而創的群眾協力募集平臺。(目標是作為偏鄉小校與社會群眾的中介,透過網路讓教育需求的資訊被看見;任務是替偏鄉小校募集所需之人事物,同時為想出力的人找到真正需要的角落。)
🌹如果只是單純想要到都市以外放鬆的:http://www.jacreative.com.tw/taitungWH/ 台東部落工作假期;或是參考我的其中一篇關於打工換宿的文章,裡面也有提到我平常使用的打工換宿平台:https://abuga1999.wordpress.com/2017/12/01/打工換宿-first-week-in-taitung/
另外,想要私心推薦一些組織,妳/你必須要知道的:(點該名稱即可連結至網頁喔)
  • 世界和平遊戲台灣推動計畫 / 世界和平遊戲World Peace Game是時代雜誌評選十大教育家John Hunter發明,玩轉學校在2015年獲得授證開始在台灣推動。
  • 為台灣而教 Teach For Taiwan - TFT / TFT招募具領導潛質的青年投入有師資需求的偏鄉國小教學兩年,並在兩年期間提供專業的培訓與支持,孕育各領域的領導者,建構未來推動台灣優質教育的網絡。
  • One-Forty / Make Every Migrant's Journey Worthy and Inspiring. 一個創立於台灣,旨在關心培力東南亞移工(外勞)的非營利組織。
  • 遠山呼喚 / 『帶孩子透過教育走出貧窮』遠山呼喚團隊深信世界上的每一個孩子,都應該獲得公平受教育的權利,因此「教育」是我們的選擇,「長期服務」是我們的堅持。
  • ThereforEd - 因為所以教育協會 / 我們期望為孩子打開英語這道緊閉的門,還給他們原有的發展性。當英語這道門被推開,孩子將會看見更多通往機會的入口,ThereforeEd將引導孩子前往自我發展的通道、找到自己學習的理由;減少不平等的差距,達到改善教育不均等的願景。
  • 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 / 中心的核心業務為:一、培育各類型專業實驗教育教師;二、輔導學校轉型實驗教育;三、組織委員、行政人員及學者專家進行輔導與支持工作;四、出版實驗教育手冊、輸出推動成果。
  • 孩子的書屋 / 使命為心理的輔導&修補家庭與學校功能之不足&發展教學、音樂、運動、服務、產業五個面向的活動&讓孩子有純全的品德,自尊自信走他自己的路
  • Hahow 好學校 / 透過科技與創意的力量,致力讓世界每個角落都因學習而快樂,實現知識技能的有效流動
  • 雜學校 / 雜學,是未來人才的基本能力,多樣多元的聚集混種才能有肥沃的土壤造就人才創新的生態。這是一所以城市為單位,以生活為內容,以人為主體的社會學校。ZA是雜的音譯,也是從Z到A由下而上的概念,SHARE 是各種串連與分享。
  • 翻轉教育 Flip‧Education / 教育夥伴的自學平台.教學創意的分享門戶。提供關心教育的夥伴一個最具廣度與深度的資訊平台、教學創新與創意的交流門戶,以及推動優質教育的社群。
  • 五味屋 / 責任:牽起偏鄉孩子的手,讓他們在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期許:讓五味屋成為孩子們生活與成長的所在 信念:五味屋的孩子和大人,是彼此的學習者、陪伴者與支持者 挑戰:建構社區生態協力網-社區、家庭、學校相互協助
註¹ 「師培」是指我在臺灣實驗教育推動中心所參與的『2018年臺灣實驗教育工作者培育計畫』,課程為期10個月,招募30名有志投身實驗教育領域之夥伴,透過基礎通識、組課共學及場域實習三種課程模組,培育學員具備實驗教育思維涵養、專業自主性及實踐能力,使其成為教育創新及多元化發展之推動者,並為實驗教育體制儲備優質人才。註² 世界展望會兒童資助計劃: http://sponsorship.worldvision.org.tw/sp/zh_TW/SponsorShip/Cspsabosps/AboutSponsorship 我從2015年開始資助一位秘魯的兒童,邀請大家也可以用你們的方式,去看見更多的需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5會員
39內容數
高中畢業後,在原鄉教育領域打滾,斷斷續續迄今走過了五個年頭,這個系列紀錄了在服務過程中的各種反思,希望能和各位教育工作者產生共鳴,也透過這個視角,讓各位讀者窺探偏鄉教育系統的一隅。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