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之研究結果引用自 Ain & Gilani, 2021 之論文)
COVID-19至今已經伴隨世界將近三年的時間,我們好似也開始習慣戴口罩的日子。從一開始的膽戰心驚,到現在不得不接受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不便。疫情除了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又會如何影響我們的心理健康呢?
疫情大流行期間,存在性焦慮的盛行率好高!
疫情帶來的威脅,不只是生活上處處不方便,更多的可能讓人感覺到對於死亡的焦慮,以及對失去的恐懼。因此,這裡要介紹的是以存在主義的觀點,來看待人們焦慮的感受。存在主義是一種哲學思想,以自身意識到「我」的存在為中心,來探討人類的生存、幸福和責任的意義。
存在性焦慮 (existential anxiety) 圍繞在對於生活和死亡的極端焦慮。當面臨強烈的壓力或失去安全感,並且資源不足時,存在性焦慮會變得更加突出。Tillich 學者將存在性焦慮分為三個面向,每個面向都有兩種不同的擔憂,分別為「相對擔憂」和「極端擔憂」:
- 對命運和死亡的焦慮
- 對命運 (fate) 的焦慮是相對擔憂,是對於掌握命運的渴望,但是人們永遠無法實現。
- 對死亡 (death) 的焦慮是極端擔憂,因為它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終點,且無法控制。
2. 空虛和無意義
- 空虛 (emptiness) 是相對擔憂,對於自身的信仰失去信心的擔心。
- 無意義 (meaningless) 則是極端擔憂,擔心生命可能最終沒有明確的目的。
3. 罪咎和譴責
- 罪咎 (guilt) 是相對擔憂,擔心自己沒有達到自己的標準。
- 譴責 (condemnation) 則是極端擔憂,擔心自己最終沒有達成普遍的標準。
什麼樣的人,會有更高的存在性焦慮?
當人們面臨痛苦或生命中的掙扎時,這些存在性焦慮會鑽進你的思想,並定居在此。也因此面臨壓力時,存在性焦慮會增加。研究發現,有心理疾病診斷以及認為自己應該看身心科的受試者,有較高的存在性焦慮。
此外,除了無意義 (meaningless),其他項目都有超過 50% 的人認為自己有這些傾向。這表示每個人或多或少在某些時刻需要幫助,當人們面臨壓力時,皆可能出現存在性焦慮的困擾。尤其在傳染病大流行時,更應該正視這個問題。除了罪咎和譴責,另外兩個面向的相對擔憂比極端擔憂有更高的盛行率,這可能是因為日常生活中更容易面臨相對擔憂的情境。
COVID-19 引起的壓力不會影響人們的存在性焦慮?
為了測量人們與 COVID-19 有關的壓力,學者篩選出那些「在 COVID-19 流行後,開始認為自己需要看身心科」的受試者,作為受到疫情影響的高度壓力者。然而,相較於其他人,那些因 COVID-19 產生壓力的受試者,並沒有更高的存在性焦慮。研究作者認為,這可能是在進行這項研究時,該地區的陽性個案數量相當少,且多數人都沒有症狀,所以COVID-19 對人們的威脅可能已經大大降低。
由於 COVID-19 直至今日仍影響著所有人,與之相關的研究也不斷推陳出新,我們在閱讀這些研究結果時,仍然要抱持著開放的態度,切勿因為單一研究結果下定論。但這篇研究也帶來了好消息,也許人們受到 COVID-19 的影響越來越小,並且繼續在自己的生活軌道上慢慢努力著。
參考文獻
Ain, S. N. & Gilani, S. N. A. (2021). Existential anxiety amid COVID-19 pandemic in Kashmir: A cross-sectional study.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31;10(1):184. doi: 10.4103/jehp.jehp_1102_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