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陌生人拒絕也好受傷,害怕被拒絕是因為你太敏感?

被陌生人拒絕也好受傷,害怕被拒絕是因為你太敏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你是否有過分組討論時,被朋友或組員拒絕在外的情形呢?或者下班後,同事們紛紛約吃飯,卻唯獨沒有約你呢?這樣的情形想必讓人很不好受,這就是排斥 (ostracism) 的力量,可能對我們的心情造成負面影響,甚至讓人感到沒有歸屬感、降低自尊等等。然而,被拒絕後的打擊只會出現在親密的朋友身上嗎?還是被陌生人拒絕也會讓你有同樣感受呢?

害怕被拒絕並不是一種軟弱、敏感的表現,一起來看看在人際互動中被拒絕,會造成怎麼樣的影響!

被人拒絕好受傷,但受傷以外還會對心理健康造成什麼影響呢?

當我們被人拒絕,或是說遭人「排斥」時,會使得許多生而為人的基本需求受損,包含歸屬感、自尊、控制、有意義的存在等,同時也會對情緒造成影響,例如增加難過或生氣等負面情緒。

  • 歸屬感 (belongingness):在一個團體中,人們會尋求歸屬感,亦即認同自己是一個群體或關係中的一份子。
  • 自尊 (self-esteem):人們認為自己是否「值得」被關愛、成功等。
  • 控制 (control):對自我效能感的感受,亦即感受自己是否有足夠能力。
  • 有意義的存在 (meaningful existence):認為自己的存在是有意義的,且為人們面對死亡議題時的保護因子。

雖然如此,排斥並非只造成負面影響,因為受人排斥,人們可能更積極地表現出友善的態度、利他行為。但長期遭人排斥也可能導致社交退縮,甚至出現反社會行為。而最常用來研究排斥的作法是「投球遊戲」,規則如下:

  • 三人互相傳球,有一人可能被排斥,造成他一直接不到球。
  • 排斥的程度:以接到球的次數判斷受試者被排斥的程度,若拿到越少次球,則排斥的程度定為較嚴重。
  • 過去的研究發現,就算正在進行一個傳遞炸彈的遊戲(炸彈在自己手上爆炸就等於輸掉遊戲),透過被排斥而贏得比賽,受到排斥的人仍然會感到受傷。

陌生人=朋友=親密愛人?

過去研究認為被親密的人排斥,所受到的傷害會比被陌生人排斥來得嚴重。事實上,受排斥的對象並不會影響排斥的效果,也就是說,無論是受到自己的朋友、親密愛人還是陌生人的排斥、拒絕,都會產生相同程度的傷害。

被拒絕的人會感到低歸屬感、低自尊、低控制感,並且對自身存在的意義感也降低,同時產生負面情緒。但是排斥對心情造成的影響僅限於遊戲進行的當下,遊戲結束一段時間後便能回復。

而就像研究者預期的一樣,無論對象是誰,只要受到排斥的程度越高,受試者所感受到的那些基本需求會越低;反之亦然,受到排斥程度越低,受試者的感受會相對較好。

筆者的觀點

看完這篇研究,請別再認為害怕被拒絕是「玻璃心」的表現了!並不是只有被朋友或親密伴侶拒絕才會影響人們的自尊、歸屬感等,就連陌生人的拒絕、排斥都會對人造成負面的影響。我認為排斥所造成的傷害也是排擠、甚至是關係霸凌對受害者的影響之一,小小的溫暖或回應,都可能帶給當事人很大的力量。

參考文獻

Böckler, A., Rennert, A., & Raettig, T. (2021). Stranger, lover, friend? The pain of rejection does not depend.Social Psychology, 52(3), 173–184. https://doi.org/10.1027/1864-9335/a000446


avatar-img
Veronica|喜歡紫色的臨心研究生的沙龍
7會員
23內容數
我是正在就讀臨床心理研究所的學生,希望將自己對心理學的愛,透過撰寫文章的方式分享給讀者。期待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看見自己的需求,為生活帶來一些正向的改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這兩年的疫情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被迫減少。這些改變、風險和限制可能導致壓力的增加,以及幸福感減少。因此人們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策略因應這些挑戰和恐懼,而頻繁使用社交媒體是其中之一。
無論是哪個領域,科學的世界就是在不斷地假設、驗證、推翻中,無限地接近真理,因此複製前人的研究結果就變得相當重要。無論過去有沒有聽過,都來了解這項有趣的研究與他的興衰吧!
我們經常在電影、小說中,看到關於自我傷害行為的描述,包含用美工刀劃手、用頭撞牆、放縱並沈迷於酒精中等等。可能生活中的家人、朋友做過類似的事,讓你百思不得其解;抑或是你曾經或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想了解這些行為。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自我傷害行為,並試著找回健康的身心!
生活中,經常聽見許多愛狗人士說道「狗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許多人也常被可愛小動物治癒心情。然而,這句話似乎真有其道理!研究發現,將受過訓練的動物納入心理治療,能夠達到許多正面的效果!
童年時期所受的傷害以及父母的不當對待,可能終其一生成為你的絆腳石,並影響你的心理健康。然而,我們能否透過後天的努力,擺脫這些童年陰影造成的負面影響呢?
根據衛生福利部在111年1月所調查的「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甲基安非他命 (methamphetamine) 為台灣最氾濫的毒品,其對於人們的生理、心理皆造成巨大的損害。據調查,戒治甲基安非他命的復發率十分高,可能是源於該藥物對於認知功能的損害,導致成癮者較難控制自己的用藥行為。
這兩年的疫情大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型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被迫減少。這些改變、風險和限制可能導致壓力的增加,以及幸福感減少。因此人們發展出許多不同的策略因應這些挑戰和恐懼,而頻繁使用社交媒體是其中之一。
無論是哪個領域,科學的世界就是在不斷地假設、驗證、推翻中,無限地接近真理,因此複製前人的研究結果就變得相當重要。無論過去有沒有聽過,都來了解這項有趣的研究與他的興衰吧!
我們經常在電影、小說中,看到關於自我傷害行為的描述,包含用美工刀劃手、用頭撞牆、放縱並沈迷於酒精中等等。可能生活中的家人、朋友做過類似的事,讓你百思不得其解;抑或是你曾經或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想了解這些行為。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自我傷害行為,並試著找回健康的身心!
生活中,經常聽見許多愛狗人士說道「狗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許多人也常被可愛小動物治癒心情。然而,這句話似乎真有其道理!研究發現,將受過訓練的動物納入心理治療,能夠達到許多正面的效果!
童年時期所受的傷害以及父母的不當對待,可能終其一生成為你的絆腳石,並影響你的心理健康。然而,我們能否透過後天的努力,擺脫這些童年陰影造成的負面影響呢?
根據衛生福利部在111年1月所調查的「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甲基安非他命 (methamphetamine) 為台灣最氾濫的毒品,其對於人們的生理、心理皆造成巨大的損害。據調查,戒治甲基安非他命的復發率十分高,可能是源於該藥物對於認知功能的損害,導致成癮者較難控制自己的用藥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