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就上癮!我用黑曜石筆記軟體寫作的一週後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從我開始開啟了斜槓寫作接案模式以來,經常需要收集大量的資料,
一開始,我跟大部分的創作者一樣使用Notion作為資料收集,每次看到新的文章跟寫新的題材的時候,總是需要在Notion 開新的資料夾跟檔案,到最後需要寫作時,很難找到我需要的素材。
後來發現原因是我對於Notion的樹狀組織的邏輯性很弱,每次整理資料都不知道如何分類。
後來我開始尋找關於「知識管理」相關的文章,發現了黑曜石(Obsidisn)這個筆記軟體,目前已經使用一週,以下是我的心得分享:

沈浸式寫作模式

Obsidian是單機作業模式,
因此檔案執行以及資料儲存都是在自己的電腦,不需要網路連線就能使用,我住的地方網路非常的緩慢,使用線上的筆記軟體經常要等很久,
於是很易放棄使用。
此外,Obsidian可以全螢幕的寫作介面,讓我可以完全進入心流並且沈浸在高度專注的寫作狀態,這點對於改善我的被其他網頁分心導致無法專注的情況非常有幫助。

剛入門需要學習Markdown語法

有人不喜歡使用Obsidian的原因是需要學習寫程式語言,但是對於文組出身沒有寫過程式的小白來說,Markdown的語法並沒有太複雜,
需要常用的大致上有四種:標題、內部連結、圓點 、引用。
我大概花一個晚上的時間就熟悉這些常用的語法,在寫作上並不會造成困擾。
關於Markdown的語法,將會另外寫文章說明。

有效的時間規劃

大概花三天的時間開始上手Obsidian,每天早上我會提早一小時起床,開始晨間儀式跟創作,創作包含自由書寫、整理筆記、還有現在這篇文章也是我在上班前一小時的時間完成的。
工作結束後到睡覺前大概有三小時的時間(因為我都很早睡)我會檢視昨天沒看完的文章,閱讀新資料以及收集筆記。由於我不需要多花心思摸索Obsidian的使用介面,因此打開軟體後就可以馬上進入工作狀態。

學習過程的心理狀態


其實大概使用到第三天的時候,開始進入學習的緊繃狀態,就是覺得自己想知道的更多,因此去查國內外的不同資料,包含卡片盒筆記的寫法、Obsidian進階使用方式。但是發現自己花了很多的時間,看了很多資料,只是增加學習的焦慮,後來我在TED看到
只要 20 小時就能學會任何事 - 喬許.考夫曼 (Josh Kaufman ) 在 TEDxCSU - YouTube
舒緩了我對學習的焦慮,
於是我規定自己一天只看一篇關於Obsidian的學習文章,擷取資料跟寫下想法就夠了。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

這是一句很古老的諺語,但是用在現代生活也是非常貼切,選擇適合你,喜歡的筆記軟體才能讓你更高效能的產出有價值的內容。
我在臉書創立 Obsidian 黑曜石筆記|個人知識管理 | Facebook
希望可以將使用Obsidian做有效的個人知識管理,
並且在上面分享我的學習心得,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加入一起討論喔!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5會員
70內容數
這是一個關於在馬爾地夫潛水教練,分享海外工作生活、文化衝擊的日常筆記,以及分享多年來靠著寫作變現的斜槓人生。 我很滿意現在的工作,所以沒有打算辭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iss Boho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創作的時候有遇到這樣的困擾嗎? 想寫一篇文章或是報告的時候,明明平常收集了很多相關的資料,需要的時候卻找不到,或是想不起來放在哪個資料夾。 然後不小心就被網路上貓貓圖給分心了。 你曾經試著使用過不同的筆記軟體,但是並沒有成為高效產出者 直到我接觸了卡片盒筆記法解決了我的痛點 4.建立索引
最近是Hanifaru Bay魔鬼魚的旺季,看魔鬼魚的海域是在一個天然的海灣之中,由於海灣是受到馬爾地夫觀光局所管轄,明文規定船隻不得進入,因此船只能停在外圍約300公尺處,然後所有人必須游泳進去海灣中。
親愛的你, 最近過得好嗎?我們好久沒見面,也好久沒有通信了。 自從有了通訊軟體後,取得彼此近況變得快速,於是我們漸漸的不在寫信,也不打電話聊天,有什麼事情,只要用line傳訊息就好。 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這是十年前我想要過的人生,但是現在我想要更多。 接著問「然後呢?」 想你的 我
身為讀者的你,在什麼情況之下會對一篇文章按下❤️呢? 這篇文章必須對能夠滿足你的需求,這個需求包括知識性、娛樂性、心靈上滿足或是回答你的問題,甚至發現自己奇怪的知識增加了也才會讓你覺得是個好文章。 但是會不會按下❤️又是另一回事了,因為對於身為讀者的你來說,有沒有按喜歡不是那麼的重要。
記得當學生的時期,寫作對我來說是國文課的一個項目,老師發下作文簿,上面有綠色線框好的格子,一格一格的。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題目,例如:長大後的夢想、我的家人、遠足經驗等等。 這些都是學生時期可以用來跟老師交代的文章,但長大出社會後,寫作變得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這時候我會拿不存在我的朋友來當擋箭牌。
你創作的時候有遇到這樣的困擾嗎? 想寫一篇文章或是報告的時候,明明平常收集了很多相關的資料,需要的時候卻找不到,或是想不起來放在哪個資料夾。 然後不小心就被網路上貓貓圖給分心了。 你曾經試著使用過不同的筆記軟體,但是並沒有成為高效產出者 直到我接觸了卡片盒筆記法解決了我的痛點 4.建立索引
最近是Hanifaru Bay魔鬼魚的旺季,看魔鬼魚的海域是在一個天然的海灣之中,由於海灣是受到馬爾地夫觀光局所管轄,明文規定船隻不得進入,因此船只能停在外圍約300公尺處,然後所有人必須游泳進去海灣中。
親愛的你, 最近過得好嗎?我們好久沒見面,也好久沒有通信了。 自從有了通訊軟體後,取得彼此近況變得快速,於是我們漸漸的不在寫信,也不打電話聊天,有什麼事情,只要用line傳訊息就好。 這就是我想要的人生嗎? 這是十年前我想要過的人生,但是現在我想要更多。 接著問「然後呢?」 想你的 我
身為讀者的你,在什麼情況之下會對一篇文章按下❤️呢? 這篇文章必須對能夠滿足你的需求,這個需求包括知識性、娛樂性、心靈上滿足或是回答你的問題,甚至發現自己奇怪的知識增加了也才會讓你覺得是個好文章。 但是會不會按下❤️又是另一回事了,因為對於身為讀者的你來說,有沒有按喜歡不是那麼的重要。
記得當學生的時期,寫作對我來說是國文課的一個項目,老師發下作文簿,上面有綠色線框好的格子,一格一格的。老師在黑板上寫下題目,例如:長大後的夢想、我的家人、遠足經驗等等。 這些都是學生時期可以用來跟老師交代的文章,但長大出社會後,寫作變得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這時候我會拿不存在我的朋友來當擋箭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外遇是一場感情的試煉,撕裂了信任,也暴露了關係中的隱形裂縫。它讓人深陷傷痛與困惑,但同時也提供了一次重新審視自我與關係的機會。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深度解析外遇的成因、對愛情的影響,以及如何在裂痕中找到修復或重生的可能性,幫助你面對這場情感的挑戰,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稍早跟朋友聊天,她向我詢問一個關於現階段她所遇到的一個選擇,目前找不到答案,一切混沌不明,問我她是不是一個「靈性沒有升級的」鬼打牆之人?電話打來的時候,恰好從行天宮參拜結束,我就一路從行天宮走到
有一頭鯨魚,到今天還一直在人們心中唱歌。牠從一生下來,聲音的頻率就比較高,有 52 赫茲那麼高。所以別的鯨魚聽不到牠的聲音,也聽不懂牠的意思。這頭音頻特殊的52 赫茲鯨魚,從被發現後就持續引起關注。科學家長期探尋,希望能找到其他的 52 赫茲鯨魚,據說後來真的有人發現一群「52 赫茲」在同時鳴唱。
  你心中有故事,卻不知道該怎麼表達出來?   你想寫小說,打開文檔,卻發現自己的腦袋跟word一樣空白?   你想動筆,卻發現每個人寫的小說都長得不太一樣,讓你無從參考?   那麼,這篇針對小說格式的教學文,應該可以幫上一點忙。   許多人都想寫小說,卻不是每個人都注重基本格式。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碩博士生:用 Obsidian 模板系統,讓學術閱讀如同開外掛】 Obsidian 是個強大的數位筆記工具,但要真正用好它,尤其是在學術閱讀中發揮威力,建立特定的模板系統是關鍵。 昨天我在探索一套 5 種卡片模板的筆記系統,針對學術閱讀時的關鍵資訊進行分類和記錄。這樣讀書論文時,目標更
數位筆記是每位學術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技能,它能拓展我們的思維。可是,要開始一個簡單又能長期使用的筆記系統並不容易。隨手標記的 PDF 或零散的筆記常常會被遺忘;而有時候,我們自己設計的系統又太過複雜,結果讓人感到不知所措。 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在 Obsidian 上實現的簡單筆記系統,幫
Thumbnail
如果有在研究筆記軟體,一定會聽過Obsidian的大名 但是相較於Notion,Obsidian的中文資料量相對少得多 而且Obsidian又是一個進入門檻高的軟體 (易用難精) 因此,希望透過一系列文章介紹Obsidian讓大家認識與了解它
尤其是講到如何想起讀過的學術段落, 可以用段落在文章的位置, 也可以用重要的學術研究關鍵字, 藉此來推動資訊塊筆記與關鍵字索引筆記的製作, 就覺得當時注意到這個點真的很關鍵, 決定了花在學術閱讀的時間精力, 是不是能持續提供知識複利。
步驟1 - 為筆記編號,建立索引 在Obsidian中,將每個筆記編上獨立編號,使其成為易於引用的對象。無論是日常寫作還是社交媒體分享的短文,每篇都有編號,有助於重讀和迭代。這種方法讓想法得以有效組織和管理,提高了信息檢索的效率。
我從2020年博士四年級開始使用Obsidian, 到現在2024年已經有快5年的經驗。 每個時期需要產出的知識工作成果不一樣, 所以我的Obsidian知識生產工作流也是一直不斷在調整。 照我的經驗, 要打造自己最順手的工作流, 你需要先定義清楚「產出物」是什麼
無論是學術工作者還是生活愛好者, 都能從這篇文章中找到使用Obsidian的好處。 這篇文章將揭示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資訊。 透過實踐, Obsidian已成為我生活與工作中的重要工具。 ▋發現1 - 高效的學術閱讀管理 在學術工作中, 我利用Obsidia
如果你是Obsidian的用戶, 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組織和利用你的筆記內容。 透過標籤系統, 你可以更輕鬆地找到相關筆記, 並建立知識網絡。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標籤來提升你的Obsidian筆記價值。 ▋訣竅1 - 善用標籤來組織信息 在Obsi
成為Obsidian使用者已經三年多。 現在,Obsidian已經完完全全,融入我的工作與生活之中。 我用Obsidian管理學術工作需要的學術閱讀, 也用Obsidian管理日常生活需要的一般閱讀。 我將生活與工作上遇到的有價值資訊轉成文本, 接著將文本切割成一個個資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碩博士生:用 Obsidian 模板系統,讓學術閱讀如同開外掛】 Obsidian 是個強大的數位筆記工具,但要真正用好它,尤其是在學術閱讀中發揮威力,建立特定的模板系統是關鍵。 昨天我在探索一套 5 種卡片模板的筆記系統,針對學術閱讀時的關鍵資訊進行分類和記錄。這樣讀書論文時,目標更
數位筆記是每位學術工作者不可或缺的技能,它能拓展我們的思維。可是,要開始一個簡單又能長期使用的筆記系統並不容易。隨手標記的 PDF 或零散的筆記常常會被遺忘;而有時候,我們自己設計的系統又太過複雜,結果讓人感到不知所措。 這篇文章提供了一個在 Obsidian 上實現的簡單筆記系統,幫
Thumbnail
如果有在研究筆記軟體,一定會聽過Obsidian的大名 但是相較於Notion,Obsidian的中文資料量相對少得多 而且Obsidian又是一個進入門檻高的軟體 (易用難精) 因此,希望透過一系列文章介紹Obsidian讓大家認識與了解它
尤其是講到如何想起讀過的學術段落, 可以用段落在文章的位置, 也可以用重要的學術研究關鍵字, 藉此來推動資訊塊筆記與關鍵字索引筆記的製作, 就覺得當時注意到這個點真的很關鍵, 決定了花在學術閱讀的時間精力, 是不是能持續提供知識複利。
步驟1 - 為筆記編號,建立索引 在Obsidian中,將每個筆記編上獨立編號,使其成為易於引用的對象。無論是日常寫作還是社交媒體分享的短文,每篇都有編號,有助於重讀和迭代。這種方法讓想法得以有效組織和管理,提高了信息檢索的效率。
我從2020年博士四年級開始使用Obsidian, 到現在2024年已經有快5年的經驗。 每個時期需要產出的知識工作成果不一樣, 所以我的Obsidian知識生產工作流也是一直不斷在調整。 照我的經驗, 要打造自己最順手的工作流, 你需要先定義清楚「產出物」是什麼
無論是學術工作者還是生活愛好者, 都能從這篇文章中找到使用Obsidian的好處。 這篇文章將揭示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資訊。 透過實踐, Obsidian已成為我生活與工作中的重要工具。 ▋發現1 - 高效的學術閱讀管理 在學術工作中, 我利用Obsidia
如果你是Obsidian的用戶, 這篇文章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組織和利用你的筆記內容。 透過標籤系統, 你可以更輕鬆地找到相關筆記, 並建立知識網絡。 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透過標籤來提升你的Obsidian筆記價值。 ▋訣竅1 - 善用標籤來組織信息 在Obsi
成為Obsidian使用者已經三年多。 現在,Obsidian已經完完全全,融入我的工作與生活之中。 我用Obsidian管理學術工作需要的學術閱讀, 也用Obsidian管理日常生活需要的一般閱讀。 我將生活與工作上遇到的有價值資訊轉成文本, 接著將文本切割成一個個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