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子》解析:逃離藝術的自溺,追尋自我的同時依然兼顧家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仁惠,一個有著極高藝術天分的女高中生,筆下的畫作總是披著一層神祕的薄紗,她的畫詭譎而陰沉,承載著自我不為人知的痛苦與扭曲。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將精神分成三部分:「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代表原始的慾望,「超我」是一個人的道德判斷和社會規範,「自我」則負責處理現實世界的事情,並調和「本我」與「超我」之間的衝突。借用佛洛依德的學說,筆者認為仁惠將自己的「本我」全寄託在藝術當中,無能的母親、困窘的家庭、過度溺愛自己而帶來壓力的姊姊,種種無以言喻的不滿和委屈,通通成為畫裡的人物、景色和物件。
Netflix《小女子》劇照
仁惠從一開始就想完全擺脫原生家庭的枷鎖,她希望能單純倚恃著自己的天資得到賞識和寵愛,而非姊姊們無條件的大愛,於是她無所畏懼地踏入一切如戲的財閥家庭。而「繪畫」恰好幫助了仁惠,在充斥著惡意和算計的幽暗森林中,還有一曙光能照見自己,保有自己不輕易淪為遭他人擺弄的傀儡。不過,或許也正因為「藝術」讓仁惠較於常人,更浸淫於自己的慾望和心緒。因此她常會陷於某種狹隘的自溺狀態,忽略了姊姊們對自己真實的善意和關愛。
tvN《小女子》劇照
舉例來說,在母親偷走仁惠的留學基金飛去海外後,仁珠和仁京想方設法地再度替仁惠籌錢,但她卻為此感到氣憤,認為姊姊們其實不用如此大費周章,因為她想要靠自己的才華去掙得出國的機會。她甚至趾高氣昂地對好友藝琳說:「別人給的愛,我就一定要接受嗎?」仁惠起初所展現的「忠於自我」,事實上是某種罔顧他人感受的「自私狀態」,不過隨著心智的成長,她開始願意和姊姊仁珠及仁京敞開心扉,調整彼此「拋擲愛」和「接收愛」的方式,畢竟世上有萬千的人,就會有萬千種說我愛你的方式,無論何種形式的情感,對齊彼此傳遞愛的方式乃是奠基感情的磐石。
Netflix《小女子》劇照
於是當仁惠決定攜手和閨蜜藝琳,一起逃出虛偽如舞台布景的華麗豪宅時,她向姊姊說:「直到自己換了一張面孔時,那時候我就會回去了」仁惠自始至終都在追尋最真實的自我,不論是透過藝術創作,亦或是逃離讓自己面目全非的財閥家庭。在故事的尾聲,仁惠透過旁白交代鉅款的分配方式,她留給大姐仁珠最豐厚的錢財,她說希望仁珠也能替自己買一棟公寓,而不是給三姊妹同住的。由此,我們能發現仁惠從懵懂稚嫩的自我中心狀態,蛻變成在追尋自我的同時依然將珍視的親人納入考量的成熟狀態。
tvN《小女子》劇照
「活出自己」從來不等同於自私自利或為所欲為,那只是不成熟的自我中心罷了。人生不可能只有自己的需要和夢想,一定會存在自己在乎和重視的人們。因此,真正的「活出自己」乃是在顧及珍愛的人們的同時,繼續朝著自己的夢想藍圖邁進。在保有自我的狀態下,我們也能更懂得尊重並拿捏與他人之間的分界,從而將關係昇華到最佳狀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4會員
42內容數
在碎片化的資訊時代裡,電影和戲劇只是人們短暫的消遣娛樂。然而,每部用心的影視作品背後都有諸多可以探討審視的面向,此專題聚焦於市面上各類型的電影和戲劇影集,期望以之作為面向個人內心、外在社會和世界的載體,獻給每一個不只把電影戲劇當作倏忽即逝的享樂的你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陌熙儲藏室 的其他內容
近期Netflix熱播韓劇《小女子》迂迴離奇的故事情節,讓所有跟播的劇迷幾乎每集都是張著嘴巴看完。儘管筆者認為《小女子》接二連三的反轉設定過於激昂澎湃,甚至出現不少與現實邏輯脫鉤之處,本劇對於女性角色的生命歷程與心理狀態之刻畫,仍有諸多值得細細梳理及品味的空間。
除了禹英禑成功且立體的人物建構外,她與周遭的親人、情人、朋友以及案件當事人所擦出的火花也是戲劇一大亮點。為避免戲劇再現自閉症類群障礙患者的形象扁平而單一,編劇於第三集安插了一名自閉症狀和英禑有著極大差異的委託人
近期Netflix熱門夯劇絕對就是盤踞影集排行第一近兩個月的《非常律師禹英禑》,該劇不僅在台灣成為韓劇話題焦點,Netflix全球非英語劇集排行榜上也長期居於榜首的位置,可說在世界各地皆掀起了一陣盛大的討論風潮。隨著此劇人氣的水漲船高,各領域意見領袖亦紛紛秉著其專業知識評析《非常律師禹英禑》裡的法律
在《良善之地》第三季的第七至九集當中,艾莉諾始終認為自己沒有愛人的能力,因為她生於一個價值觀扭曲的破碎家庭,她從未感受過真正的無私的愛,因此她告訴麥可她從沒有對任何一任男友說過「我愛你」。不過麥可告訴她,在來世裡無數的重啟版本中她曾對其迪說過「我愛你」。
《媽,別鬧了!》講述一名年屆耳順的母親王玫玫在喪偶後瘋狂尋愛,讓大姊陳如蓉和老么陳若敏懊惱不已,由此擴展至一連串荒唐瘋狂的冒險故事。影集以道地的台式幽默、細膩的人物塑造與情感刻劃擄獲大票台灣民眾芳心,讓此劇上線48小時後即衝上Netflix台灣排行榜第一名且稱霸前2名11天。
《我的出走日記》講述廉家三姊弟妹試圖解放自我的生命歷程,以妹妹廉美貞作為劇情主線,姐姐廉綺貞和弟弟廉昌熙作為支線。綺貞刻薄自傲,正值中年焦慮渴望一段炙熱的愛情;昌熙憨厚老實,困在階級死角裡企盼財富和權力;美貞內向疏離,在厭惡的情緒裡滅頂並藉此證明自我的存在。三人活在各自的地獄,被血緣栓在一座純樸的偏
近期Netflix熱播韓劇《小女子》迂迴離奇的故事情節,讓所有跟播的劇迷幾乎每集都是張著嘴巴看完。儘管筆者認為《小女子》接二連三的反轉設定過於激昂澎湃,甚至出現不少與現實邏輯脫鉤之處,本劇對於女性角色的生命歷程與心理狀態之刻畫,仍有諸多值得細細梳理及品味的空間。
除了禹英禑成功且立體的人物建構外,她與周遭的親人、情人、朋友以及案件當事人所擦出的火花也是戲劇一大亮點。為避免戲劇再現自閉症類群障礙患者的形象扁平而單一,編劇於第三集安插了一名自閉症狀和英禑有著極大差異的委託人
近期Netflix熱門夯劇絕對就是盤踞影集排行第一近兩個月的《非常律師禹英禑》,該劇不僅在台灣成為韓劇話題焦點,Netflix全球非英語劇集排行榜上也長期居於榜首的位置,可說在世界各地皆掀起了一陣盛大的討論風潮。隨著此劇人氣的水漲船高,各領域意見領袖亦紛紛秉著其專業知識評析《非常律師禹英禑》裡的法律
在《良善之地》第三季的第七至九集當中,艾莉諾始終認為自己沒有愛人的能力,因為她生於一個價值觀扭曲的破碎家庭,她從未感受過真正的無私的愛,因此她告訴麥可她從沒有對任何一任男友說過「我愛你」。不過麥可告訴她,在來世裡無數的重啟版本中她曾對其迪說過「我愛你」。
《媽,別鬧了!》講述一名年屆耳順的母親王玫玫在喪偶後瘋狂尋愛,讓大姊陳如蓉和老么陳若敏懊惱不已,由此擴展至一連串荒唐瘋狂的冒險故事。影集以道地的台式幽默、細膩的人物塑造與情感刻劃擄獲大票台灣民眾芳心,讓此劇上線48小時後即衝上Netflix台灣排行榜第一名且稱霸前2名11天。
《我的出走日記》講述廉家三姊弟妹試圖解放自我的生命歷程,以妹妹廉美貞作為劇情主線,姐姐廉綺貞和弟弟廉昌熙作為支線。綺貞刻薄自傲,正值中年焦慮渴望一段炙熱的愛情;昌熙憨厚老實,困在階級死角裡企盼財富和權力;美貞內向疏離,在厭惡的情緒裡滅頂並藉此證明自我的存在。三人活在各自的地獄,被血緣栓在一座純樸的偏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在影視行銷中,一張海報的力量遠超過想像,它不只是劇集的視覺名片,更是一種敘事策略。《魷魚遊戲2》再次以強烈的「鮮豔童趣 vs 暗黑暴力」對比,將這部全球現象級劇集的獨特美學推向新高度。
Netflix出品的韓劇《外傷重症中心》近日掀起熱潮,橫掃全球排行榜,在19個國家奪下收視第一的殊榮。有別於傳統醫療劇,快節奏的劇情加入動作場景,呈現醫護人員為救人而奮不顧身的故事。此劇有三個發人省思的議題,看看這些角色教會我們哪些人生課題。
光是看到笨蛋節奏的名字,就讓人忍不住追 ON 檔啊!如果你也喜歡編劇《重啟人生》或是《入侵者們的晚餐》的風格,那你一定也會喜歡這部!目前 Netflix 出到第三集,完全是非常順暢地看完~維持編劇一貫的風格,滿滿細鎖又生活化的對話,卻一點都不覺得無聊冗長,讓人忍不住一集接一集!
《進擊的巨人》最終章劇場版上映,本文探討其結局的爭議性、始祖尤米爾的動機、以及作品中關於生命意義的哲學思考。文章同時也點評動畫製作品質,並提及電影版獨有的彩蛋內容,推薦給已熟悉劇情或準備觀影的讀者。
春節假期的最後一天,我隨意地滑動著 Netflix,想找一部電影來填補這段假期的尾聲。或許是因為標題的某種吸引力,或是葛倫·克蘿絲(Glenn Close)那張沉靜卻帶著故事感的海報,讓我點開了這部 「愛.欺 The Wife(2017)」
白江赫不只在跟醫院挑戰,也是向整個社會經濟挑戰,畢竟,病患不是進到醫院才生病或受傷;而是生病或受傷,才不得不進入醫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動畫《我的幸福婚約》中女主角美世的心理創傷與療癒過程,探討了她與男主角清霞之間的關係如何影響她的自我重建。此外,漫談繼母和妹妹香耶的心理動機及家庭動力學的影響。揭示家庭中權力與情感的微妙平衡,以及自我價值感在個體情感恢復中的關鍵角色。這部動畫不僅是愛情故事,也是一個關於自我發現和治癒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人心摸不著,看不著、抓不著! 連自己也常困惑迷惘,戓許也因如此~ 該學習如何當自己靈魂的主角,情緒的主人。 上個月⋯⋯ 持續接到幾許老同學的電話,談論到出場總是豪邁笑聲的她,走了⋯! 她用最強烈的方式果斷的結束此生⋯⋯ 她成了祂~ 在國中就開始打工,總於今年有了自己的新屋落定。 老同
在現代社會,心理健康和身份認同是許多人面臨的重要問題。小曉,一位年輕活潑的女孩,也不例外。然而,她的心靈旅程卻受到了一次意外的心理學者的認定的影響,從而開啟了一段對自我的迷失與尋找的旅程。小曉的生活原本充滿了活力和夢想。她對未來充滿期待,對生活充滿熱情。然而,一次心理咨詢的結果改變了一切。一位專
Thumbnail
男主角奇善謙曾經問過自己:「為什麼我喜歡的事物裡,沒有我自己呢?」而針對這部分吳薇朱則是回應:「我不是靠著工作和學習累積履歷,我代表我自己,所以人生也只為堅守自己。」 這段話呈現了兩個不同靈魂碰撞,奇善謙世界裡,缺少了自己,而吳薇朱則是完全相信這世界不會有奇蹟,只有相應的回報。
Thumbnail
我們從簡慶芬和Rebecca身上看見,她們可能是受過羞辱創傷後長大的小孩。她們其實身上都握著一個對自己人生的核心信念,深深影響了她們後來的選擇和應對方式。 最近熱門剛完結的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剛開始連載的時候我就開始追了,但一直到第5集左右開始,網路上的討論終於正式發酵。
Thumbnail
儘管愛自己並不容易,我們可以通過尋找曾經接納過我們的人,尋找心理諮詢師的支持以及透過情緒邊界與自我尊重來克服這種困境。持續的愛自己是一個過程,而結果會是每一步都充滿了自我發現和轉化的機會。
當我知道自己是小柔的筆下人物,我是快樂又興奮的,原來我是一個好孩子。這是我的文字,我要布施出去,讓人們知道小柔,一個妙慈少女。雖然我是個小魔慈,我還是很期待每一天的到來。我來試試寫出佛法新思考:我的內在小孩是妙慈,妙慈的內在小孩有魔仔,慈悲是我們的心。 好利害的孩子王心法,小柔的內在小孩就是我,我
Thumbnail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老生常談,但事實確實如此,在繁忙的家庭生活中,我們不經意間扮演了許多未經挑選的角色。有時候,這些角色使我們背負起過重的負擔,忘記了自己原本的面貌。但是,當我們開始質疑自己的角色,並嘗試尋找那些真實的自我時,我們又會發現什麼?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作者自我的成長歷程及對社會化、宗教化和角色化的疏離感。作者強調放下對外界的批判和限制,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全心全意追求自己的興趣和作品,並最終實現自己最美麗的樣子。
Thumbnail
動畫《我的幸福婚約》中女主角美世的心理創傷與療癒過程,探討了她與男主角清霞之間的關係如何影響她的自我重建。此外,漫談繼母和妹妹香耶的心理動機及家庭動力學的影響。揭示家庭中權力與情感的微妙平衡,以及自我價值感在個體情感恢復中的關鍵角色。這部動畫不僅是愛情故事,也是一個關於自我發現和治癒的深刻反思。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人心摸不著,看不著、抓不著! 連自己也常困惑迷惘,戓許也因如此~ 該學習如何當自己靈魂的主角,情緒的主人。 上個月⋯⋯ 持續接到幾許老同學的電話,談論到出場總是豪邁笑聲的她,走了⋯! 她用最強烈的方式果斷的結束此生⋯⋯ 她成了祂~ 在國中就開始打工,總於今年有了自己的新屋落定。 老同
在現代社會,心理健康和身份認同是許多人面臨的重要問題。小曉,一位年輕活潑的女孩,也不例外。然而,她的心靈旅程卻受到了一次意外的心理學者的認定的影響,從而開啟了一段對自我的迷失與尋找的旅程。小曉的生活原本充滿了活力和夢想。她對未來充滿期待,對生活充滿熱情。然而,一次心理咨詢的結果改變了一切。一位專
Thumbnail
男主角奇善謙曾經問過自己:「為什麼我喜歡的事物裡,沒有我自己呢?」而針對這部分吳薇朱則是回應:「我不是靠著工作和學習累積履歷,我代表我自己,所以人生也只為堅守自己。」 這段話呈現了兩個不同靈魂碰撞,奇善謙世界裡,缺少了自己,而吳薇朱則是完全相信這世界不會有奇蹟,只有相應的回報。
Thumbnail
我們從簡慶芬和Rebecca身上看見,她們可能是受過羞辱創傷後長大的小孩。她們其實身上都握著一個對自己人生的核心信念,深深影響了她們後來的選擇和應對方式。 最近熱門剛完結的台劇,《不夠善良的我們》,剛開始連載的時候我就開始追了,但一直到第5集左右開始,網路上的討論終於正式發酵。
Thumbnail
儘管愛自己並不容易,我們可以通過尋找曾經接納過我們的人,尋找心理諮詢師的支持以及透過情緒邊界與自我尊重來克服這種困境。持續的愛自己是一個過程,而結果會是每一步都充滿了自我發現和轉化的機會。
當我知道自己是小柔的筆下人物,我是快樂又興奮的,原來我是一個好孩子。這是我的文字,我要布施出去,讓人們知道小柔,一個妙慈少女。雖然我是個小魔慈,我還是很期待每一天的到來。我來試試寫出佛法新思考:我的內在小孩是妙慈,妙慈的內在小孩有魔仔,慈悲是我們的心。 好利害的孩子王心法,小柔的內在小孩就是我,我
Thumbnail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老生常談,但事實確實如此,在繁忙的家庭生活中,我們不經意間扮演了許多未經挑選的角色。有時候,這些角色使我們背負起過重的負擔,忘記了自己原本的面貌。但是,當我們開始質疑自己的角色,並嘗試尋找那些真實的自我時,我們又會發現什麼?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作者自我的成長歷程及對社會化、宗教化和角色化的疏離感。作者強調放下對外界的批判和限制,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全心全意追求自己的興趣和作品,並最終實現自己最美麗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