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美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小我就有些狂狷之氣,不太理會世俗看法,所以常常用頑皮搗蛋來表現自我。

不過後來我還是妥協了,開始朝著讀書、升學、就業的傳統路子走,把狂狷之氣深自隱藏起來。

可是慢慢隨著社會化、宗教化和角色化,我對於自我有一種疏離的感覺,這有點像武俠小說中的邪派人物,硬是歸入名門正派,最後導致自我認同的危機,後來我在武俠小說的前言寫道:「狂狷刀鋒起、風雲誰家落、武林三百年、誰記楚天闊?」其實表明的正是我自己的心情。

對世俗社會的很多事情都看不慣,表面上說的和私底下做的全不是一回事,很多人輕言寡諾,只是表面敷衍,可是我卻常常當真,明明大家都在一起身處患難,理當互相扶持,結果卻是恃強凌弱,還覺得自己威風厲害,或是「西瓜偎大邊」(台),立場比是非重要,真是讓我嘆為觀止!後來我就知道了!說大家都會說,做就不一定了!至於有些人說什麼話,聽聽就好,你若當真,你就輸了!

在這樣經歷篩選的過程中,我慢慢發現我太將重心放在外界的人事物,而不是自己的身上,他們要如何行事為人,是他們自己的事,這是他們定義自己的方式,我必須得尊重每種生命展現自我的形式,除非影響到我,我可以試著遠離或保持適當關係,想去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最重要的是去了解到----這世界不是為了你而存在!除非有人找你提供建言,不然你還是「惦惦」(台)做你想做的事吧!

這邊的「「惦惦」(台)做你想做的事」才是關鍵,因為你無事可幹,所以只好將眼光放在環境或其他人事物身上,可是當你發現你有想做的興趣或事業時,這些事就會被你拋到九霄雲外。

在我的求學歷程中,除了少數幾個老師以外,大部份的老師都不太喜歡我反權威的風格特性,這種現象直到我當了老師以後還是一樣,除了少數老師和我比較談得來以外,大部份的老師我都只是維持表面的禮貌,深入的交談交心那是極少的事。

我看不慣的是有一些老師以教師的角色或權威把學生自由發展的心靈給限制住,對於自身專業的增長或其他領域的學習則付之闕如,然後又裝作一副專業權威的模樣,這種虛有其表最是讓我不以為然!

後來我就發現「所有的問題都是我自己的問題」,我開始利用時間去研究一些實際發生的教學問題,然後看一些班級經營相關的書,結果發現一些坊間出版的教育書籍說的比唱的好聽,我只好去看一些古代管理叢書,然後一路從「孫子兵法」、「貞觀政要」一直看到「資治通鑑」,我的想法是我所碰到的問題,在古往今來的浩瀚時空中,古人也一定碰到類似的事,拿他們的處理方法來參考至少有個依據。

古書看了看,文筆變得流暢,那就順便寫寫武俠小說吧!所以利用下班課餘之時就開始寫自己的武俠小說,接著言情小說,後來則是科幻小說。

在專注於自己想做的事情以後,職場上的是非看法對我而言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為真的不重要。我是為我自己而美麗,不是為了別人而美麗,別人評價好壞,最多只是參考而已,不會太去在意,而自己也真的沒有時間去管其他人對自己的個人看法,說句老實話:「你高興怎麼講就怎麼講!我很忙!沒空理你!」

退休以後,我就完全為自己美麗了,同事除了少數一兩個,其他都不再聯絡,每日專注於寫作、音樂和健康,不管支持或贊同的人有多少,我盡量還是每天一篇文章,完成起初設定的文學使命,然後把鋼琴的各調、吉他的各單音和和弦給練過一次,傍晚再到河堤步道走個五六千步,每隔一段時間就和好友相約星巴克暢談生活甘苦。

這其實就是我「為自己美麗」的方式,將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定下一個遠大或想做的步驟目標,一步一腳印,努力去完成,這樣的我是我覺得最美麗的樣子-----一種積極向上、奮發進取的生命原始態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石的沙龍
24會員
398內容數
希望將自己生命中所發生的重要事件,整理成智慧,分享給讀者。
新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1
本文探討創作與人生課題的共通點,強調改變現狀的重要性,並以樂觀態度面對人生挑戰。
Thumbnail
2025/02/01
本文探討創作與人生課題的共通點,強調改變現狀的重要性,並以樂觀態度面對人生挑戰。
Thumbnail
2025/01/26
本文探討如何克服憂慮和恐懼。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從年少時的煩惱到透過閱讀戴爾卡內基的書籍,學習改變信念,進而擺脫憂慮恐懼的困擾。文章也探討憂慮恐懼的根源,以及如何用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2025/01/26
本文探討如何克服憂慮和恐懼。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從年少時的煩惱到透過閱讀戴爾卡內基的書籍,學習改變信念,進而擺脫憂慮恐懼的困擾。文章也探討憂慮恐懼的根源,以及如何用積極正向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2024/12/31
最近去參加學生的同學會,勾起了許多往事。 這些學生是我教的第一屆學生,過了三十年以後居然還記得我,真是讓人感動,那是我教學生涯的起點,或許也是最快樂的兩年。 那時我們一群新進老師剛進教育界,心態上顯得年青朝氣,有時候甚至和學生差不多,學生頑皮,老師也頑皮,看起來好像有點不倫不類-----。
Thumbnail
2024/12/31
最近去參加學生的同學會,勾起了許多往事。 這些學生是我教的第一屆學生,過了三十年以後居然還記得我,真是讓人感動,那是我教學生涯的起點,或許也是最快樂的兩年。 那時我們一群新進老師剛進教育界,心態上顯得年青朝氣,有時候甚至和學生差不多,學生頑皮,老師也頑皮,看起來好像有點不倫不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擺脫比較心態,專注自我成長  1. 認識並接受自己的獨特性  - 認識自我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長處。花時間了解自己,發現並接受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 接納自我: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挑戰。 - #自我價值 #接納自我 2. 設立個人目標
Thumbnail
在心靈寫作中,我們以專注而放鬆的書寫,改變了感知自己的心靈的方式,因而,改變了心理的質地,存在的質感,以及與自我的關係。
Thumbnail
在心靈寫作中,我們以專注而放鬆的書寫,改變了感知自己的心靈的方式,因而,改變了心理的質地,存在的質感,以及與自我的關係。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每個人心中都渴望成為特別的人,但在成長過程中,我不斷地失敗。這樣的感受令我迷失了自己,變得討厭自己,討厭這個世界。在這樣的情緒下,我努力證明自己,卻始終無法擺脫自己對自己的不信任。直到我開始告訴自己⋯⋯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外界的風吹草動所影響,心情起伏不定。然而,一個內心強大、深諳自我之人,卻能在風雨中巋然不動。我們不禁要問: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答案在於內心的成長與心靈的鍛鍊。只有當你真正喜歡自己、了解自己,你才能在任何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全感。 一、了解自己:走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挑戰的世界裡,我們常常被外界的風吹草動所影響,心情起伏不定。然而,一個內心強大、深諳自我之人,卻能在風雨中巋然不動。我們不禁要問: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答案在於內心的成長與心靈的鍛鍊。只有當你真正喜歡自己、了解自己,你才能在任何環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安全感。 一、了解自己:走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做自己」是很長的一個過程, 我們會藉由理解自己、調和內在衝突、逐漸能為自己負責。 成為自己並不容易,但每當完成一個階段, 我們會越來越感到內外一致的喜悅和感到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 ◎理解自己的方式可藉由他人回饋、深度談話、回顧自己的日記、諮商、或各種探索團體。
Thumbnail
作者的話: 「做自己」是很長的一個過程, 我們會藉由理解自己、調和內在衝突、逐漸能為自己負責。 成為自己並不容易,但每當完成一個階段, 我們會越來越感到內外一致的喜悅和感到自己無所不能的力量。 ◎理解自己的方式可藉由他人回饋、深度談話、回顧自己的日記、諮商、或各種探索團體。
Thumbnail
此篇文章表達了對於能夠自在做自己的渴望和期待。在新的環境中,作者希望能夠擁有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不再被負面標籤所束縛。作者期待能夠展現真實的自我,並以心中喜愛的角色示人。
Thumbnail
此篇文章表達了對於能夠自在做自己的渴望和期待。在新的環境中,作者希望能夠擁有重新定義自己的機會,不再被負面標籤所束縛。作者期待能夠展現真實的自我,並以心中喜愛的角色示人。
Thumbnail
整合到核心的動機與信念,就是「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我認同怎樣的典範?」
Thumbnail
整合到核心的動機與信念,就是「我想成為怎樣的人?我認同怎樣的典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