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舉內容
淺談攻擊者的人格與動機

2022/10/2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雖說人類的基因自演化以來就蘊含著攻擊性,畢竟在遠古時代,人類需要透過攻擊力道和掠奪性才能在大自然中弱肉強食,得以生存。雖然人類早已進入文明和理性的新世紀,但攻擊基因仍是留存在人類的世代繁衍中,只是我們不用再去追捕野獸、掠奪補食,反而是用來殘害同類,暴力對待周圍的人。
說到人類的”攻擊性”和”暴力傾向”,生物性因素是不能排除基因遺傳的因素。關於基因,也就是生物本能或是天性使然,因為之前的祖先較具”攻擊性”和”暴力傾向”,後來出生的後代雖然並非各個個體皆是如此,但”攻擊性”和”暴力傾向”的機率仍可能提升了。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754 字,收錄於此專題
贊助支持創作者,成為他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諮商心理師,心理療癒叢書作家。璞成健康心理學堂創辦人、心理諮商所所長。曾任醫學中心安寧療護病房社工師、協談中心諮商心理師。 書寫對我來說是悲欣情感的梳理與思緒安頓。喜歡在閱讀和書寫中,讓心沁沐在文字流動所帶來的洗滌和舒展。喜歡文字像一盞微亮溫暖的燈,伴人走進內心深處幽暗處,發覺真實自我,與心相遇。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打造你的創作天地
在這裡尋找共鳴,與方格子的 35 萬格友分享觀點與生活。
領取見面禮
只要設定追蹤作者,即可享有 48小時
Premium 閱讀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