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問題!」-論勇於提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對於提問和表達這件事,最近深有感觸。在上大學以前,我和許多人一樣,很少會有問題想問。在我心裡,偶爾也會覺得到底有甚麼可以問的呢?帶著這樣的納悶,而打從心底佩服那些可以問問題的人,頂多湊在他們身旁一起聽解釋。但是,怎麼問問題,還有問為什麼,其實都是很重要的。
先從不問問題的原因開始分析:
1.害怕問錯問題,換句話說,就是怕被他人取笑
2.沒有進一步思考自己想要了解什麼
最常出現的情況是原因1,根本原因是同儕眼光。會擔心自己問的問題,會讓大家覺得我程度不好👎?或是是不是大家都沒問題,只有我有問題而顯得我很奇怪?太多類似的顧慮,都會導致想發問但又退縮。
以下是我想到的幾個解決方法:
1.可以觀察別人怎麼問問題,思考進一步自己可能還可以怎麼問🤔
2.利用結束的短暫時間私下詢問
建議一開始還沒有勇氣在大眾面前問問題的時候可以先試試看
3.善用學生身分的優勢;
通常大家對於學生都會比較包容,所以可以勇敢問各式各樣的問題,前提是要有禮貌。
4.可以問萬用問題:
通常這種問題是具有共通性,但是也相對籠統。我通常會問的是:「對於大學生來說,您覺得現階段可以培養的能力是什麼?」
5.練習!練習!練習!
要開始做,才有改變的可能。
至於沒有思考自己想要了解什麼,解決的方法是可以做一點筆記,偶爾也可以多問自己為什麼。最近我也開始在講座結束後,思考講座給我的三個重點啟發,回顧講座對我最有用的資訊。透過整理筆記,也可以把不同講座的心得做連結或是延伸,更可以思考在生活中如何運用。
心得:
問問題得到的好處,讓我對演講/內容有更深刻的印象,也會更懂得表達自己的想法。進一步,更思考怎麼連結不同講座的收穫,並實際應用,讓自己可以更進步。有改變,才有新的可能!
你,也是勇於提問的人嗎?
avatar-img
27會員
3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恬淡君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大學一開始,最不習慣的應該就是宿舍生活。突然和陌生人一起住在一起,顯得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也需要一點時間慢慢適應。此外,因為不會每周回家,也會有閒暇空檔,讓我逐漸適應一個人的生活。 我傾向早點起床,在別人都在睡覺時做事。打開窗戶,望向窗外遙遠的101,開始新的一天。
其實從來沒有想過,會對於教學有熱忱,也很有教別人的天賦。 在學習微積分課程時,為了加分,把握每次上台講解的機會。 因為討厭老師以往的方法,寫了一大堆算式又講不清楚,所以在講解時,建立屬於自己的分步驟解法。
外面又在下著雨。 過去因為通勤,特別討厭下雨天。現在在不用出門的前提下,卻喜歡地悠閒的欣賞下雨天。尤其是在深夜,最享受一個人坐在窗邊念書的時刻。喜歡看著細雨隨著時間,緩緩地佔滿窗戶。在雨聲中,我感受到靜謐與平靜。
剛從重考班離開時,是我的低潮時刻。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只覺得徒然浪費寶貴的時間。 在重考班一成不變的生活裡,每天就是上課、唸書與考試。在這裡,彷彿時間暫時靜止,但是外面的世界還在運行著。 但是回歸正常生活,卻讓我發現不再是原本的我,擔憂他人的眼光與害怕做錯,讓我迷失自己。
當別人能夠看到我的表現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因為過往的經驗,就會有對之後有更高的期待。這樣的人之常情,卻讓我會怕達不到別人理想的表現而失落,因此感到煩惱。可是,在心理無限擴張的影響下,顧慮與日俱增,反倒讓我有更多綁手綁腳的限制,結果更不如預期。 正在閱讀的你,也是這樣的嗎?
【一起練團的我們🎶】 在前往與離開樂團的路上,都是我們的聊天時光。 我們的故事,不單只存在過去式,也在現在與未來式持續前行。 相識超過十年,卻依舊保有當初單純的我們。
上大學一開始,最不習慣的應該就是宿舍生活。突然和陌生人一起住在一起,顯得有些不知如何是好,也需要一點時間慢慢適應。此外,因為不會每周回家,也會有閒暇空檔,讓我逐漸適應一個人的生活。 我傾向早點起床,在別人都在睡覺時做事。打開窗戶,望向窗外遙遠的101,開始新的一天。
其實從來沒有想過,會對於教學有熱忱,也很有教別人的天賦。 在學習微積分課程時,為了加分,把握每次上台講解的機會。 因為討厭老師以往的方法,寫了一大堆算式又講不清楚,所以在講解時,建立屬於自己的分步驟解法。
外面又在下著雨。 過去因為通勤,特別討厭下雨天。現在在不用出門的前提下,卻喜歡地悠閒的欣賞下雨天。尤其是在深夜,最享受一個人坐在窗邊念書的時刻。喜歡看著細雨隨著時間,緩緩地佔滿窗戶。在雨聲中,我感受到靜謐與平靜。
剛從重考班離開時,是我的低潮時刻。沒有達到自己的目標,只覺得徒然浪費寶貴的時間。 在重考班一成不變的生活裡,每天就是上課、唸書與考試。在這裡,彷彿時間暫時靜止,但是外面的世界還在運行著。 但是回歸正常生活,卻讓我發現不再是原本的我,擔憂他人的眼光與害怕做錯,讓我迷失自己。
當別人能夠看到我的表現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因為過往的經驗,就會有對之後有更高的期待。這樣的人之常情,卻讓我會怕達不到別人理想的表現而失落,因此感到煩惱。可是,在心理無限擴張的影響下,顧慮與日俱增,反倒讓我有更多綁手綁腳的限制,結果更不如預期。 正在閱讀的你,也是這樣的嗎?
【一起練團的我們🎶】 在前往與離開樂團的路上,都是我們的聊天時光。 我們的故事,不單只存在過去式,也在現在與未來式持續前行。 相識超過十年,卻依舊保有當初單純的我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害怕提問,害怕被拒絕,害怕答案不如期待。但其實,真正讓我們錯過的,是那個不曾提出問題的瞬間。 每一個肯定的答案背後,都藏著一次勇敢的嘗試。 詢問,並非只為得到回答,它更是一種探索的姿態。當你願意開口,世界就會變得不同。或許那份機會就在等待你提問,或許那段旅程的起點就在你說出第一句
提問者的困境基本就是沒有弄清楚好自己的問題,以及所問的問題裡包含太多可以討論的議題。問題本身就是促進我們深入思考,發現並理解現象的本質或是達成某個目的。如果問題是抽象的,會使人無法理解問題本身,沒有方向可以思考,導致不易回答。 一個好問題就是具體的、明確的,能夠引導人思考,聚焦關鍵的觀點。 提出
提問,經常出現在我們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中,但為什麼我們需要去提問? 因為疑問會讓人主動去思考,問題可以使人感到困惑,我們的心靈一旦感到困惑就會產生出想解決困惑的動力。雖然疑問使人主動思考,但是提問的過程中時常讓人遇到困境,其原因在於提問者未能真正明白問題的全貌,或是問題內包含了許多議題導致無從下手。問
Thumbnail
不少人會說 找到背後的 Why 很重要,的確這很重要。 但有時候在探索的時候,未必是一個好問題。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Thumbnail
雖說學校是學習的場所,但每當老師問台下的同學們是否還有問題的時候,多半是一片靜默,即便心中有所疑惑也不敢貿然舉手發問,因為無法預知其他同學及老師的反應,所以讓擔憂的心情蓋過了求知的慾望。 《我有問題,但我不敢問》描述了一個小男孩心中有所疑問卻遲遲不敢舉手發問,因為他擔心被同學嘲笑,更擔心被
問對問題,也可以讓你在職場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找到能幫助你、指引你、給予精準建議的貴人。
Thumbnail
比如對方身上有個特點很明顯,那表示有高機率被問過很多次,如果你一開口就問了就容易被對方貼標籤「又被問這個了真煩」落入跟別人一樣的歸類,與你對話就會開始失去興致。 大家都會問的問題,要等對方話夾子開了才能問,聊到對方希望你多了解我時,就可以問這類問題。 真實的交流不是想著盡快提出問題,然後等待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害怕提問,害怕被拒絕,害怕答案不如期待。但其實,真正讓我們錯過的,是那個不曾提出問題的瞬間。 每一個肯定的答案背後,都藏著一次勇敢的嘗試。 詢問,並非只為得到回答,它更是一種探索的姿態。當你願意開口,世界就會變得不同。或許那份機會就在等待你提問,或許那段旅程的起點就在你說出第一句
提問者的困境基本就是沒有弄清楚好自己的問題,以及所問的問題裡包含太多可以討論的議題。問題本身就是促進我們深入思考,發現並理解現象的本質或是達成某個目的。如果問題是抽象的,會使人無法理解問題本身,沒有方向可以思考,導致不易回答。 一個好問題就是具體的、明確的,能夠引導人思考,聚焦關鍵的觀點。 提出
提問,經常出現在我們學習新事物的過程中,但為什麼我們需要去提問? 因為疑問會讓人主動去思考,問題可以使人感到困惑,我們的心靈一旦感到困惑就會產生出想解決困惑的動力。雖然疑問使人主動思考,但是提問的過程中時常讓人遇到困境,其原因在於提問者未能真正明白問題的全貌,或是問題內包含了許多議題導致無從下手。問
Thumbnail
不少人會說 找到背後的 Why 很重要,的確這很重要。 但有時候在探索的時候,未必是一個好問題。
Thumbnail
那麼,第一個問題來了: 大家不提問到底是 「不想提問」還是「不知道如何提問呢?」
Thumbnail
雖說學校是學習的場所,但每當老師問台下的同學們是否還有問題的時候,多半是一片靜默,即便心中有所疑惑也不敢貿然舉手發問,因為無法預知其他同學及老師的反應,所以讓擔憂的心情蓋過了求知的慾望。 《我有問題,但我不敢問》描述了一個小男孩心中有所疑問卻遲遲不敢舉手發問,因為他擔心被同學嘲笑,更擔心被
問對問題,也可以讓你在職場或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找到能幫助你、指引你、給予精準建議的貴人。
Thumbnail
比如對方身上有個特點很明顯,那表示有高機率被問過很多次,如果你一開口就問了就容易被對方貼標籤「又被問這個了真煩」落入跟別人一樣的歸類,與你對話就會開始失去興致。 大家都會問的問題,要等對方話夾子開了才能問,聊到對方希望你多了解我時,就可以問這類問題。 真實的交流不是想著盡快提出問題,然後等待
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懂得提問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金鑰匙,而問一個好問題的關鍵,在於它能夠挑戰我們的既有認知。 「因為每個好問題都是對現狀的一次質疑,它迫使我們跳脫框架,探索更廣闊的視野。」 當我們提出問題時,我們不只在尋求答案,更在拓展我們的認知邊界,這是增進知識的高效率手段。 問問題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