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善用提問,幫我達成目標?」自學力 – 運動員生涯規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一位奧運金牌選手,在退役後進入職場中,悶著頭做事卻希望被人肯定,結果產出有限,也把人與人的關係推遠了…,反省後才學會善用運動員優勢,透過主動請教、善用平台、主動分享,來與人產生連結…

而這前後的差異,關鍵在於「提問」。一個好的提問,將能有效搭起人際橋樑,透過他人的經驗分享,給予你不同層面的思考,更快速有效的解決問題。

raw-image


什麼才是好的提問?

好的提問,一定能幫助你有效自主學習。你可以透過這六個面向來問自己 :

1.具體來說,我的問題是什麼?
2.決定今天要把問題處理到什麼程度?
3.為什麼解決這個問題很重要?
4.我還能想到這問題周圍有哪些延伸問題?
5.有沒有什麼問題內容需要澄清?
6.我接下來要馬上行動的第一步是什麼?

而在這個章節的課堂上,老師讓每個人提出一個關於自我成長的提問,透過分組方式操作這六個面向的提問,也分享了「GROW教練模式」,將提問再往下延伸


好的提問,如何幫我達成目標?

課堂上選手們的提問很真實,來看看選手們的案例 :

  • 案例1
「為什麼平時練習能做到,比賽卻失常?」
raw-image
1.具體來說,問題是如何調適心態。
2.決定今天練習時就把它當比賽,並在失誤時專注在剩下能掌控的部分。
3.這個問題很重要是因為比賽是結果論,解決心態問題能提升成績。
4.延伸問題有 : 能否真正面對且做到?
5.如何相信自己的訓練,是目前還需要澄清的問題。
6.接下來能馬上行動的第一步是 : 從今天開始,把練習的每一箭都當作是比賽,讓自己習慣且維持這樣的氣氛和心態。


  • 案例2
「要如何相信自己、不再自我懷疑?」
raw-image

「從前陣子開始每天睡前覺得我是不是還不夠認真練習,身體好像沒有很累了,到了上週青年盃結束,我查看成績,對手的成績都不錯,甚至比我的最佳成績還快,我開始高度自我批評,覺得一定是自己還不夠努力,才老是跟別人差距甚遠,我要怎樣才可以肯定自己,並相信自己已經很努力了?」

透過6個提問,選手開始剖析煩惱 :

1.具體來說,就是擔心自己不夠努力,會一直批評自己、想太多
2.打算今天處理到什麼程度? 照預定計畫盡力完成課表
3.解決這個問題很重要,是因為高度自我批評會影響情緒,進而影響生活
4.還有哪些延伸問題? 嘗試新事物時容易先擔心自己做不到
5.有沒有什麼需要澄清? 要判斷清楚自己的狀態
6.行動的第一步是,不要胡思亂想,專注當下,不要太在意比賽或成績,什麼時間該做什麼就做什麼


會問問題的人,有什麼樣的影響力?

透過這種模組互相問答,選手們漸漸對於原先的煩惱有了些不同的思考…
課後老師出的思考題是 : 會問問題的人,有什麼樣的影響力?

  • 選手A : 【能夠突破盲點,釐清核心,繼續前進】

「會問問題的人,眼界都不小,所說的話較有參考價值。想起曾經向長輩提問的經驗,他們能從我的問題裡再反問我問題,會讓我思考 : 也許我一開始擔心的問題不是問題,該擔心的問題其實是另一個問題。就會明確的知道我接下來該往哪邊前進。」

「會問問題的人,通常看到的不是表面的部分,他們需要洞察,知道核心的所在,再層遞去提問,讓迷茫的人可以知道應該如何處理事情的方向。」

「會問問題的人,代表他善於發現問題。與人相處時,更容易維持雙方感情,在處理事情上,也能找出問題所在,得到答案、提升辦事的效率。」

raw-image


  • 選手B : 【讓人從根本學會思考,因為只有自己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

「會問問題的人能拿捏輕重,在不冒犯對方的同時點出問題所在,讓人更願意回答及面對問題,不會有所防備,並且發人省思,因為別人的答案仍舊是別人的答案,只有自己想出的結論才是自己的」

raw-image


  • 選手C : 【幫助他人找到方向,並且創造善的循環】

「會問問題的人,擁有同理心、觀察力等特質,能從對方的回答中找出問題核心或者模糊的部分,再運用到位的問題幫助對方察覺自己真正想要、並且可以怎麼做。擁有這樣特質的人,能幫助人整理思緒並找到自己的方向。人是互相的,當你幫助了別人,有一天在你需要的時候,對方也會予以協助,彼此都能得到雙贏並建立良好緊密的連結。」

raw-image


  • 選手D : 【運用旁敲側擊的方式,給人安全與信賴感,有勇氣面對自己】

「會問問題的人,能幫助他人面對自己。有時被提問者不願提起往事,或是沒有勇氣說出內心想法,這時候,提問者要換位思考,想想對方這時候內心的想法,揣測他可能拒絕不想回應的原因,再試著使用另一種方式來取得信賴,說出自己的想法!」

raw-image


  • 選手E : 【是柔軟的力量,能承接他人的情緒狀態】

「會問問題的人,能夠設身處地的替別人著想,有時也能在答案中,得到啟發。我認為真正想關心你的人,能帶給你的影響力,是很多的,就像是一個情緒的出口、也能給你一些建議。」

raw-image


提問的層次,看出你解讀世界的方式

回到文章開頭的故事,或許有些人會疑惑 : 「講這麼多,提問跟自學到底有什麼關係?向人提問請教,不就是向他人學習、而不是自學了嗎?」

但我個人認為,自學代表你擁有決定權要怎麼切入一件事;自學代表你可以決定今天要處理到哪個部分、要如何劃分段落;自學代表你可以不再需要他人為你安排進度,也能選擇要以什麼方式學習,有自主的權利與責任。而「主動向人請教」,是自學的一種方式。

而當你提出一個問題時,也代表你決定用什麼觀點來看這件事、來解讀這個世界。而他人也會以你提出的問題來判斷你是什麼樣的人,從而建立起與人的關係。

raw-image

會問問題的人,能夠建立起更好的人際關係。當提問的人明確說出自己的觀察、目前現況、以及提出讓人知道如何幫你的一個明確行動,就會產生好的互動 : 提問者得到幫助,被提問者產生成就感,從而達成雙贏。

他的影響力不僅在於讓人更明確的知道要如何幫助他,更讓助人者建立起信心與自我價值感,也從一言一行當中為提問者自己行銷,建立起個人形象

會提問的人,對於人的情緒與感受是敏銳的,能夠進退有度;他對人好奇,但又不會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問出過於尖銳、或是無法消化吸收等等讓人感覺不舒服的問題。用字遣詞,都是在為他人著想

在社會上生存,不再像在學校那樣,只要完成個人份內工作就好,更重要的是與人合作的能力。一件事情能順利完成,絕不是靠個人單打獨鬥就能完成,透過與人連結互動、從他人身上學習經驗與擴展想法,事情會比自己埋頭苦幹更有效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盧郁婷的沙龍
21會員
56內容數
盧郁婷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2/18
正逢卡達世界盃足球賽期間,參與了由中區50嵐集團嵐星文藝體育事、以及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於2022年底主辦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即便活動當天天氣寒冷又下雨,依舊澆不熄小球員們的熱情。 結合運動與公益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以8人制足球賽制,讓8個足球俱樂部與公益團體連結
Thumbnail
2022/12/18
正逢卡達世界盃足球賽期間,參與了由中區50嵐集團嵐星文藝體育事、以及中華民國運動員生涯規劃發展協會,於2022年底主辦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即便活動當天天氣寒冷又下雨,依舊澆不熄小球員們的熱情。 結合運動與公益的「嵐星盃公益兒童足球邀請賽」,以8人制足球賽制,讓8個足球俱樂部與公益團體連結
Thumbnail
2022/10/23
上集在這裡 : 連結企業與運動員,找出共識、共創價值 - 運動員生涯讀書會紀實(上) 【Part2 : 閱讀經驗分享(足球選手程昊、運動心理師夏顯詠、跆拳金牌朱木炎)】(接續上篇) 奧運金牌跆拳選手朱木炎,現在也還在國體任教。他特別提到,書中的很多事都經歷過,也因為書中都是以運動員舉例,讓他特別有
Thumbnail
2022/10/23
上集在這裡 : 連結企業與運動員,找出共識、共創價值 - 運動員生涯讀書會紀實(上) 【Part2 : 閱讀經驗分享(足球選手程昊、運動心理師夏顯詠、跆拳金牌朱木炎)】(接續上篇) 奧運金牌跆拳選手朱木炎,現在也還在國體任教。他特別提到,書中的很多事都經歷過,也因為書中都是以運動員舉例,讓他特別有
Thumbnail
2022/10/23
昨天參與了一場以運動員&企業家為對象、聚焦於運動員生涯問題的讀書會,很難得有這樣的活動,直接串接運動員與企業的連結,而我報名今天這場活動的目的,就是想聆聽企業家與運動員各自的想法。 我把今天的活動詳細記錄下來,但因字數過多,分成上下集,或許你也能從活動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 短短3小時的活動分成
Thumbnail
2022/10/23
昨天參與了一場以運動員&企業家為對象、聚焦於運動員生涯問題的讀書會,很難得有這樣的活動,直接串接運動員與企業的連結,而我報名今天這場活動的目的,就是想聆聽企業家與運動員各自的想法。 我把今天的活動詳細記錄下來,但因字數過多,分成上下集,或許你也能從活動當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訊息。 短短3小時的活動分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為什麼要這樣問?」「為誰而問?」「是為了拯救你自己還是站在個案福祉?」「解答的是對方的疑惑要驗證是你心中的認定?」「你的脈絡是什麼?」到底該怎麼問....
Thumbnail
「為什麼要這樣問?」「為誰而問?」「是為了拯救你自己還是站在個案福祉?」「解答的是對方的疑惑要驗證是你心中的認定?」「你的脈絡是什麼?」到底該怎麼問....
Thumbnail
其實在東方社會願意提問已經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如果好不容易提問了,但問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就會比較難幫自己收獲有幫助的回覆,那就很可惜。以下就提供幾個問問題的 Tips 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有效率且可以和他人建立良好提問互動的模式下,收獲到有幫助的回饋!
Thumbnail
其實在東方社會願意提問已經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如果好不容易提問了,但問的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就會比較難幫自己收獲有幫助的回覆,那就很可惜。以下就提供幾個問問題的 Tips 給大家,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有效率且可以和他人建立良好提問互動的模式下,收獲到有幫助的回饋!
Thumbnail
在基礎教練培訓過程中, 「教練式提問」一直是被學員提出「最難學習」的一項, 在課程中,其實會學習到提出有力量問題的方法, 但最終仍會發現, 許多學員不知如何問、為何問,導致為問而問, 讓提問無法發揮作用, 實屬可惜。
Thumbnail
在基礎教練培訓過程中, 「教練式提問」一直是被學員提出「最難學習」的一項, 在課程中,其實會學習到提出有力量問題的方法, 但最終仍會發現, 許多學員不知如何問、為何問,導致為問而問, 讓提問無法發揮作用, 實屬可惜。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人生路上的追尋者。想要過更好的生活,我們自然會對生命提出疑問,並尋找答案。 你知道如何提問題嗎?學會提出好問題,就能心想事成。 因為你提問的品質,決定了答案的品質,問好問題才能益發接近想要追尋的目標。 那麼,到底什麼是好的問題? 我們將提問簡單分成兩種:分別是「帶給你力量的提問」以及「削弱
Thumbnail
每個人都是人生路上的追尋者。想要過更好的生活,我們自然會對生命提出疑問,並尋找答案。 你知道如何提問題嗎?學會提出好問題,就能心想事成。 因為你提問的品質,決定了答案的品質,問好問題才能益發接近想要追尋的目標。 那麼,到底什麼是好的問題? 我們將提問簡單分成兩種:分別是「帶給你力量的提問」以及「削弱
Thumbnail
對於提問和表達這件事,最近深有感觸。在上大學以前,我和許多人一樣,很少會有問題想問。在我心裡,偶爾也會覺得到底有甚麼可以問的呢?帶著這樣的納悶,而打從心底佩服那些可以問問題的人,頂多湊在他們身旁一起聽解釋。但是,怎麼問問題,還有問為什麼,其實都是很重要的。 1.害怕問錯
Thumbnail
對於提問和表達這件事,最近深有感觸。在上大學以前,我和許多人一樣,很少會有問題想問。在我心裡,偶爾也會覺得到底有甚麼可以問的呢?帶著這樣的納悶,而打從心底佩服那些可以問問題的人,頂多湊在他們身旁一起聽解釋。但是,怎麼問問題,還有問為什麼,其實都是很重要的。 1.害怕問錯
Thumbnail
又到了新的學期,聽荃鈺老師的課也進入第三個年頭,從奧林匹克教育到運動行銷,再從心智圖法到生涯規劃,同樣的課程重複旁聽,會發現每學期課程總有不同的變化。而這學期的生涯規劃,是我第二次聽課,我也將這學期與同學上課的心得收穫書寫下來,為自己的學習與觀察做紀錄。 什麼是跟你有關、且必須優先排序的問題? 1.
Thumbnail
又到了新的學期,聽荃鈺老師的課也進入第三個年頭,從奧林匹克教育到運動行銷,再從心智圖法到生涯規劃,同樣的課程重複旁聽,會發現每學期課程總有不同的變化。而這學期的生涯規劃,是我第二次聽課,我也將這學期與同學上課的心得收穫書寫下來,為自己的學習與觀察做紀錄。 什麼是跟你有關、且必須優先排序的問題? 1.
Thumbnail
▍ 為什麼你需要具備提問力? 如果透過提問的過程,可以: 1. 為企劃帶來創新的效益 2. 跳脫框架進行跨域整合 3. 引導與了解對方的回應 4. 激發觀點促進溝通理解 利人又利己,不學嗎? 那該如何問一個好問題呢? ▍ 如何問好問題? 一、提問者心態 提問(Ask):帶著真誠的態度進行提問。
Thumbnail
▍ 為什麼你需要具備提問力? 如果透過提問的過程,可以: 1. 為企劃帶來創新的效益 2. 跳脫框架進行跨域整合 3. 引導與了解對方的回應 4. 激發觀點促進溝通理解 利人又利己,不學嗎? 那該如何問一個好問題呢? ▍ 如何問好問題? 一、提問者心態 提問(Ask):帶著真誠的態度進行提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