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我們買東西,小件物品如家電、家具,大件物品像是汽車、實體空間,都有使用說明書。如果是熟悉的物品,通常比較不會去閱讀說明書,頂多是碰到問題時才會翻閱。
我們自認對家人的熟悉度高,所以常常忽略長期以來可能存在的問題,即便有意識到需要調整,卻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相處模式早已凝固僵化,變得越來越心有餘而力不足。而這本名為「 家人使用說明書 」的書也是一種說明書,是給所有家人使用的說明書。
作者有感於疫情與後疫情時代,因工作與生活型態有別以往,待在家中和家人相處的時間也相對較多,於是在家的壓力似乎並不亞於職場。於2003年創立感性研究( 感性Research )股份有限公司的作者,利用曾任AI工程人員的分析專業,為一般家庭寫了使用說明書,就像家電產品的使用說明書一樣,認識功能並按步驟程序進行,俾能達成借力使力不費力的效果。
研發人工智慧的作者也「 涉獵人腦功能,發現人的大腦中,才能與缺點並存,只要缺點消失,優點也跟著弱化。」( 頁015 )有句厘語:有一 好,沒兩好,正是此意。作者從而了解到⋯「所有負面要素、所有你認為應該在人生中避開的準則,對大腦而言卻是必要的能量。」(頁017 )
「 容忍彼此的缺點,才是家庭的原點吧!」( 頁069 )用溺愛來代替容忍。訣竅有三:不要把失敗歸咎於任何人事物;不是自己的錯,但卻故意認錯。不要在過去的失敗中鬼打牆。不要唱衰未來。
因為是家人,所以「 不能做 」的四件事:不要把「 世俗 」帶回家。失敗沒什麼好責備的。禁用5W1H 的提問法。不要侵入家人的時空。
書末有一點是作者非常確定的:比起激勵或斥責,互相寵愛的家庭才是最堅強的後盾。( 頁227 )雖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而且,家人並非物品,但閱讀家人使用說明書也許能夠明白家人之間的壓力從何而來,該如何去解決與家人相處時產生的問題。然而與家人的相處模式因人的個性而異,本書內容不見得適用於每個家庭,終究是解鈴還得繫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