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聚會中,有種人專門找怒點,看什麼都不順眼。他們會搶走話語權,把孩子的付出當成理所當然,甚至打著為孩子好的旗幟,不斷給出批評與抱怨。通常,他們自己的人生都過得很糟糕,而孩子們能不回家就不回家。
在家庭聚會中,也有種人專門找笑點,看什麼都順眼。他們會分享話語權,並對孩子的付出充滿感恩,並給出令孩子感到溫暖的關懷。通常,他們自己的人生都過得很舒心,而孩子們能回家就會回家。
初三,我還在娘家耍廢時,剛好遇到阿姨與姨丈來訪,父母與他們聊了三小時的天。在長達三小時的閒聊中,他們沒有任何的比較、抱怨與批評,聊的都是過去生活裡的趣事,還摻了一點對孩子的感謝與關懷。
父親向阿姨與姨丈分享,去年動了白內障的手術時的趣事,還兩次提到,他的女兒(我的妹妹)在手術房外,整整等他一小時的事情。其實這對身為孩子的我們來說,完全是理所當然的事,肯定是要等的,但是在父親心中卻是值得感恩與幸福的事情。
我的父親就是這樣的人,我幾乎沒聽過他抱怨誰、批評誰、責備誰,他都是笑笑地談論生活中的趣事,連哭點也會被轉化成笑點。
然而,我長大之後,才知道有些父母,無論孩子付出再多都不夠。即使在手術房外等了N個小時,在醫院陪病了N天,仍舊不滿足,只要一點小事不符合他的期待,孩子就被批評成不孝子……。
以前,我認為我的家庭再平凡不過了,也不覺得我的父母親很特別。但在我長大之後,成了心理師、結了婚,才體會到這樣的平凡,極度稀缺且珍貴。
《可不可以,不要跟別人相處?》書中提到:「有時候,沒有得到所有人的喜愛也沒關係。」我一直視這句話為理所當然的事情。
當我輾轉得知,我被某人討厭、抱怨時,我都會想:「我本來就不是為了讓你喜歡而存在的。」而且,你討厭我、抱怨我,那是你的課題,不是我的課題。現在想想,我能輕易說出這些話,不是我多厲害,完全是多虧了父母的「不教養」。
我深受父母的喜愛,很少聽到他們對我的批評與指責,也很少聽到他們給予我指教與建議。雖然在外人看來是太過於放任孩子,都不管不教的,但好處卻是我只需要成為自己,不必討好父母,也不必服從父母,我只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
在如此家庭氛圍成長的我,又何須去特別討好某人、或者盡全力去符合某人的期待,以獲得某人的喜歡與青睞呢?而且,即使沒有得到他人的喜愛,真的沒關係,因為反正不管如何,我的父母都是愛我的。
所以,我只需要好好愛自已,成為自己喜歡的樣子,就好。
如果對你來說,「有時候沒有得到所有人的喜愛也沒關係」這句話很困難,那歡迎你來聽聽,本書作者金旼慶的建議,他是韓國釜山胡蘿蔔身心診所的院長,也是韓國權威精神科醫生,專門處理人際關係的問題。
金旼慶提出四個心法:
也許,這些你都早已知道,甚至曾經試過,但金旼慶特別提醒我們,重要的是「反覆實踐」這些對你有幫助的心法。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和分享,或是給我一些讚助唷!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