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猶不及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在稽核風險評估時, 稽核抽樣合理比率是大家很常討論的議題 。在集團裡原則上係由總公司依照集團前年度執行結果跟預估風險, 訂出一個全部分公司一樣的比例, 例如1-5%樣本對大型組織是能適度反映營運執行狀況, 也是有些份量的稽核工作; 但對小型組織如台灣, 抽樣數明顯太少, 常不具代表性, 稽核恐淪為形式 。

raw-image

在INSEAD 上稽核課時,一群專家也沒能定出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標準,難度可見一斑!不過我對某公司法規遵循長的建議倒是有不同的看法,他提到增加稽核抽樣比例到15-20%可以有效制止員工犯錯,乍聽之下好像合理,對呀, 如果員工知道做錯很高比率會被抓到, 應該就不敢了吧!但稽核畢竟是內控6環之一,我相信它的目的是改善而不是威嚇,那麼高強度的稽核豈不是會對執行捉襟見肘,員工違反規定原因不一定是故意, 有可能是不了解規定或規定不合時宜等, 而且這無疑是對員工表現是投下不信任彈,更遑論需要這樣異常手段, 通常代表公司內控出問題,應該刨地挖根去了解背後原因,而不是丟給稽核「共業保證」!

我在某間公司擔任商業道德跟法規遵循時,總經理提出要將業務合作夥伴的業務推廣案件稽核抽樣比例放大到25%, 剛接任的我雖然不解(新就任不好一開始跟管理階層"談大道理"),還是安排了,然後發現,25%的抽樣下,稽核結果是25%的25%錯誤(違規), 我們馬上進一步了解,發現對規範不了解是主因,雙邊沒有很好溝通管道,少數才是市場因素跟人員道德問題!在我們嘗試了固定訓練,雙方定期會議(不只有業務行銷參加),狀況有了改善,我們再慢慢把抽樣比例拉低。

所以多少才合理? 我相信還是沒人能清楚界定楚河漢界, 應該以個別公司的過往紀錄跟風險來全面考量, 而不是一昧增強抽樣,耗損資源更傷了員工的信任,得不償失!

stretched thin 捉襟見肘

如果老闆在你工作時, 老是指指點點, 甚至拉著你的衣袖, 你要如何有效達成使命?

https://youtu.be/zokwFVnIFo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奧荷小姐的修練花園的沙龍
9會員
33內容數
2023/12/31
準備好2024年我們會在哪裡?
Thumbnail
2023/12/31
準備好2024年我們會在哪裡?
Thumbnail
2023/03/14
春季眼睛很莫內,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巴黎奧賽館跟橘園能看到滿滿的莫內畫作!
Thumbnail
2023/03/14
春季眼睛很莫內,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巴黎奧賽館跟橘園能看到滿滿的莫內畫作!
Thumbnail
2023/03/13
今天是白色情人節,一個勇敢向2/14對你訴衷情人的回禮跟回覆的日子!
Thumbnail
2023/03/13
今天是白色情人節,一個勇敢向2/14對你訴衷情人的回禮跟回覆的日子!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1.主管出自好意時常給予部屬提醒是好事,然而,部分詞語範圍較廣,如若沒有加以說明,容易造成雙方認知不一、標準不一,做法不同相對的結果就不同。 2.很多時候部屬不是不當責,而是沒有看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與影響程度,文章有五個方法提供給主管們持續提點與回饋,以創造參與空間,創造部屬投入。
Thumbnail
1.主管出自好意時常給予部屬提醒是好事,然而,部分詞語範圍較廣,如若沒有加以說明,容易造成雙方認知不一、標準不一,做法不同相對的結果就不同。 2.很多時候部屬不是不當責,而是沒有看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與影響程度,文章有五個方法提供給主管們持續提點與回饋,以創造參與空間,創造部屬投入。
Thumbnail
進入職場最難的就是與人的應對進退,應該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獲取更多呢?
Thumbnail
進入職場最難的就是與人的應對進退,應該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獲取更多呢?
Thumbnail
談到對於任務品質的管控問題/如何跟下屬溝通往來/如何讓下屬獨立完成事務/如何跨部門溝通/如何建立妥善回報機制/如何跨部門合作/如何與不同部門的人建立共識/如何向上管理/如何馭下/如何與下屬建立確實分工關係/如何開除下屬
Thumbnail
談到對於任務品質的管控問題/如何跟下屬溝通往來/如何讓下屬獨立完成事務/如何跨部門溝通/如何建立妥善回報機制/如何跨部門合作/如何與不同部門的人建立共識/如何向上管理/如何馭下/如何與下屬建立確實分工關係/如何開除下屬
Thumbnail
你們公司也有定期審查執行成果嗎?那麼抽樣調查比例多少你認為合理?主管很少檢查是授權還是濫權?太高強度是管理還是不信任員工?你怎麼看呢?這是我的經驗跟您分享
Thumbnail
你們公司也有定期審查執行成果嗎?那麼抽樣調查比例多少你認為合理?主管很少檢查是授權還是濫權?太高強度是管理還是不信任員工?你怎麼看呢?這是我的經驗跟您分享
Thumbnail
前陣子新聞報導護國神山舉辦AMA活動,留言前三高者可以得到總裁的親自回覆。沒想到員工不滿全出,與預期來個大內宣相反,最後還讓人資單位更改活動規則篩掉意見,讓一場美意成為員工關係的負面教材。
Thumbnail
前陣子新聞報導護國神山舉辦AMA活動,留言前三高者可以得到總裁的親自回覆。沒想到員工不滿全出,與預期來個大內宣相反,最後還讓人資單位更改活動規則篩掉意見,讓一場美意成為員工關係的負面教材。
Thumbnail
就算把規則訂好也再三宣導了,還是會有人不明白不清楚,再次沒遵守。這可能是回到機率問題,假設就是有一成的人會不聽話或不配合,那一直就是會有這些人存在。所以窗口還是要每天面對這些不守規矩的人,而感到十分無奈。
Thumbnail
就算把規則訂好也再三宣導了,還是會有人不明白不清楚,再次沒遵守。這可能是回到機率問題,假設就是有一成的人會不聽話或不配合,那一直就是會有這些人存在。所以窗口還是要每天面對這些不守規矩的人,而感到十分無奈。
Thumbnail
“當責”是每家公司都期待主管、人員所需具備的一種態度,但何謂“當責”呢?
Thumbnail
“當責”是每家公司都期待主管、人員所需具備的一種態度,但何謂“當責”呢?
Thumbnail
完成工作不只有一條路,你的完美,不見得是最完美 達到目標有很多種方式跟方法,不同的過程會有不同的結果,或許,會比你想像中的還要來的好。甚至,有可能比當初成功的結果更好,真的嗎? 其實不一定,因為沒嘗試過,就不會有答案。或許有更好的結果,只是我們未曾達到過,也許以前的成果已足夠,但未來卻不一定能持續
Thumbnail
完成工作不只有一條路,你的完美,不見得是最完美 達到目標有很多種方式跟方法,不同的過程會有不同的結果,或許,會比你想像中的還要來的好。甚至,有可能比當初成功的結果更好,真的嗎? 其實不一定,因為沒嘗試過,就不會有答案。或許有更好的結果,只是我們未曾達到過,也許以前的成果已足夠,但未來卻不一定能持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