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時要用最隱晦的方式帶出BG?

2022/10/29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行走江湖,最重要看的是你爸媽是誰。有好的BG帶你上天堂,真的是這樣嗎?
以前在帶學生的時候,都會跟學生說有BG就盡量用,不要覺得靠爸媽、靠人脈很羞恥,BG無論在apply PGY、apply 住院醫師都非常有用。其實這在美國申請住院醫師也是一樣,付出高昂的成本去美國的醫院無論是參加electiveship、observership甚至是externship,為的就是混臉熟,在美國的語境叫做connection,在台灣的語境叫做BG。
但BG只限於父母或你實驗室的教授嗎?就像上面提到的例子,其實也不盡然,BG有很多種:
  1. 你完全不用有任何付出就天然擁有的資源,如你父母是院長,又或是你父母是大學教授,他們的學生是某院院長或科主任,這些都是大大加分的項目。
  2. 但如果你沒有天然的BG,其實也可以人為拼出BG。比方說求學期間跟實驗室,到你要apply的時候請老師幫你寫推薦信;或是進入見習/PGY階段後,跟很有名的臨床老師寫paper,也是一種方式。更有甚者,在大學時趁寒暑假就寫信到很有名的大學去問問能不能見習,表現得好,就問老師能不能幫你寫推薦信。這種方式可以帶來兩個優勢,其一是證明你對這一科很早就非常有熱誠,不是因為人云亦云就進來本科,其二當然就是你有可能獲得國外有名的大師背書,申請時自然優勢就非常大了。還有一種方式就是大家廣為所知的到國外念研究所,這門檻相對高很多,除了要付出高昂的學費(英國的學費現在比較便宜了,thanks god),還可能要考GRE(如果要申請的是美國的學校),如果獲得該大學老師的背書,自然也是一個非常好的BG。
至於有沒有需要在面試時不經意的帶到你的BG,個人認為這絕對是禁忌。請別小看各醫院的情資能力,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179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精神科的生態
    安醫師的日記
    安醫師的日記
    喜歡探索人生中一切美好且讓人好奇的事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