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慢性旋轉肌病變,徒手及運動治療的效用如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什麼是慢性旋轉肌病變?

raw-image

肩膀很容易有肌肉骨骼的疾病,特別在中老年中。肩膀的疼痛與功能受損會大大的影響日常生活,甚至睡眠。所以人們在肩膀有問題後,很容易去尋找醫療幫助,或做到開刀的處置。

肩膀疼痛雖然有許多不同的診斷,但大多可能原因是旋轉肌群受傷。這肌群受傷後可能會引起肩膀夾擊症候群(impingement syndrome),並很常有肩峰下滑囊炎(subacromial bursitis)、部分旋轉肌撕裂、肱二頭肌腱炎(bicipital tendinosis)等狀況出現;在臨床上可以觀察到患者在做外展手臂時疼痛或出現夾擊現象。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旋轉肌病變與關節沾黏、退化性關節炎、肌腱鈣化有不一樣的臨床特徵、根本原因、預後、對治療的反應。

raw-image

在臨床上,處理旋轉肌群病變時,經常是使用儀器治療、徒手治療與運動治療。這些治療主要處理不正常的肌肉與關節囊及其他軟組織,並且對姿勢做矯正。但很少人研究徒手治療與運動治療到底有沒有效。

故本篇文章帶大家探索,物理治療中的徒手與運動治療對於慢性旋轉肌病變,究竟有沒有效果

研究內容

受測試對象:

這些參與者需要經過醫師診斷及影像學判斷,在經過物理治療師的評估後確定有旋轉肌病變,且需要符合納入條件,才能進入研究。

納入的條件包含:

  • 大於18歲
  • 肩膀疼痛持續三個月以上
  • 疼痛指數超過3/10以上,0分是無痛;10分是人生中最痛的感受
  • 在做外展與外轉肩膀時疼痛
  • 夾擊症候群測試陽性

排除條件包含:

  • 疼痛指數超過7/10以上
  • 肌腱完全斷裂(會出現肩膀完全無力、出現drop-arm sign、影像學出現肱骨過高)
  • 先前肩膀做過手術
  • 肩膀明顯有退化性關節炎、鈣化性肌腱炎
  • 先前有骨折過
  • 有系統性關節疾病
  • 在活動方面有兩個以上的平面角度小於50%
  • 肩膀的疼痛是來自脊柱
  • 有複雜性區域疼痛症候群(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 先前三個月已接受過治療(包含關節注射...等)
  • 先前兩周服用過抗發炎藥物
  • 可以理解與說出英文

介入方式:

參與介入的治療師以職業超過四年,但依然在最初參與訓練計畫,計畫提供詳細的治療方式。

把病人分為兩組,一組實驗組一組安慰劑組(代表沒有實際的治療效益),介入的時間相同。前兩周一周介入兩次,接下來四周一周介入一次,最後四周每兩周介入一次。總共十次的療程,每次介入30-45分鐘。這段時間要求病人不接受其他治療,但允許做一些簡單的止痛。

實驗組:

介入的內容包含改善肩胛骨的動態控制、對肩胛骨的穩定肌群與旋轉肌群做力量訓練、改善肩膀與胸椎的姿勢、增加胸椎伸直的範圍。這其中包含軟組織按摩、盂肱關節的被動活動、肩胛骨在訓練(scapular retraining )、貼紮調整姿勢(postural taping)、脊椎鬆動術(為了協助肩膀的活動)、給予回家運動。

raw-image
raw-image

安慰劑組

接受無效果的超音波治療,每次治療10分鐘。並且沒有給予運動指導。

結果測量:

測量的時間點在開始介入前、第11周、第22周。

SPADI:是指肩部的疼痛及失能指數。可以分為疼痛(SPADI pain)與功能(SPADI function);SPADI pain主要有五個問題、SPADI function有八個問題。每個問題各有十分,分數越高代表疼痛/失能狀況嚴重。

pain on movement:是指動作時的疼痛,給予病人一條0-10公分的尺,在上面標註自己目前的疼痛狀況。分數越高代表越疼痛。Weakness(無力)、Stiffness(僵硬)、interference(日常生活)也是用同種方式評估。

SF-36:用來評估健康與生活品質的分數。分數為0-100;分數越高代表狀況越好。

AQoL:這是一種包括 15 個項目的評估工具,涵蓋五個方面(疾病、獨自生活狀況、社會關係、身體感覺和心理健康)。分數是從-0.04(覺得死比較好)~1.00(完全沒問題)

Abduction、External rotation、Internal rotation strength:這是用來評估病人在做手臂打開、外轉、內轉的力量測試。

結果:

此研究招募到120名受試者,在結束試驗後共有112名受試者完成研究

raw-image

兩組在治療後的第11 週立即顯示出顯著改善。但是可以看到SPADI與Pain on movement的兩組分數差距不大。但在力量測試部分改善較大。

第22周檢測時,實驗組相比安慰劑組的SPADI分數進步更多;但在Pain on movement沒有改變太多。但在其他測試中,實驗組優於安慰劑組。

總結:

raw-image

在此研究中,患有慢性旋轉肌病變的中年至老年人中,與安慰劑組相比,沒有立即帶來額外的益處。

然而,徒手治療和運動治療的益處可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累積。在該人群中,物理治療的介入對於改善肩部功能可能比疼痛本身更具改善。

所以,執行治療的醫師或治療師,需要確定患者的主要問題是疼痛還是功能受損或兩者都有。如果疼痛是主要症狀,那麼其他減輕疼痛的治療方法,例如皮質類固醇注射劑,可能更合適。

如果疼痛和功能受損都有,則可能需要藥物或其他緩解疼痛的治療與徒手治療和運動治療相結合,以充分治療所有方面。

為了讓病人能夠持續做下去,臨床醫生或治療師應告知患者,徒手治療和運動治療的效果不一定會立即出現,可能需要幾個月才能顯現出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潘老師的沙龍
16會員
14內容數
潘老師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5/30
斜方肌是人體中很容易出問題的肌肉,日常活動就可以導致肌肉受傷。本篇文章將介紹斜方肌。
Thumbnail
2023/05/30
斜方肌是人體中很容易出問題的肌肉,日常活動就可以導致肌肉受傷。本篇文章將介紹斜方肌。
Thumbnail
2023/05/26
你是否有疑問,為什麼牙齒好好的,怎麼會牙痛?明明沒有感冒,為什麼會頭痛? 本篇文章帶你了解,原來是咀嚼肌在搗亂!
Thumbnail
2023/05/26
你是否有疑問,為什麼牙齒好好的,怎麼會牙痛?明明沒有感冒,為什麼會頭痛? 本篇文章帶你了解,原來是咀嚼肌在搗亂!
Thumbnail
2023/05/18
清早起床,本來睡的很舒服,充滿著體力準備去迎接新的一天,可是一下床踩地板的第一步就痛到不用刷牙洗臉就清醒了。一兩天還好,可是時間一久是否就覺得惱人,容易讓自己從一大早就心情不好呢? 今天潘老師要介紹足底筋膜炎給大家,並且教大家如何簡單的判別是否真的是足底筋膜炎,以及如何自己放鬆與運動。 常見問題1:
Thumbnail
2023/05/18
清早起床,本來睡的很舒服,充滿著體力準備去迎接新的一天,可是一下床踩地板的第一步就痛到不用刷牙洗臉就清醒了。一兩天還好,可是時間一久是否就覺得惱人,容易讓自己從一大早就心情不好呢? 今天潘老師要介紹足底筋膜炎給大家,並且教大家如何簡單的判別是否真的是足底筋膜炎,以及如何自己放鬆與運動。 常見問題1: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怎麼最近覺得脖子很僵硬,請家人幫忙按摩很酸痛,按完後覺得有比較放鬆,不過到了隔天怎麼還是一樣也很緊繃,日復一日的重蹈覆轍!」,還在為上述而煩惱的讀者嗎? 可能上交叉症候群找上您了!
Thumbnail
「怎麼最近覺得脖子很僵硬,請家人幫忙按摩很酸痛,按完後覺得有比較放鬆,不過到了隔天怎麼還是一樣也很緊繃,日復一日的重蹈覆轍!」,還在為上述而煩惱的讀者嗎? 可能上交叉症候群找上您了!
Thumbnail
此文章適用於物理治療師,內容有助於臨床應用。同時也適用於不知如何是好的旋轉肌受傷病患。
Thumbnail
此文章適用於物理治療師,內容有助於臨床應用。同時也適用於不知如何是好的旋轉肌受傷病患。
Thumbnail
常常有肩膀卡卡、不適的問題嗎? 快來看解決辦法! 肩膀要做出伸直、彎曲、旋轉等動作,需要三角肌、胸肌、闊背肌...等周邊的肌群們來穩定及控制,照顧好這些肌群,能夠避免肩關節受傷、改善肩膀卡卡、活動度受限 今天介紹三個步驟,讓你擁有健康的肩關節:
Thumbnail
常常有肩膀卡卡、不適的問題嗎? 快來看解決辦法! 肩膀要做出伸直、彎曲、旋轉等動作,需要三角肌、胸肌、闊背肌...等周邊的肌群們來穩定及控制,照顧好這些肌群,能夠避免肩關節受傷、改善肩膀卡卡、活動度受限 今天介紹三個步驟,讓你擁有健康的肩關節:
Thumbnail
肩頸痠痛是現代社會人常見的毛病,多半跟肩胛有關,要感受它的存在可以嘗試棒式(平板式)、滑輪下拉(划船🚣‍♀️)、日常手肘支撐方式;保養方式可以參考三個字與下班經濟學... 要怎麼改善?可以參考以下兩個影片,讓復健相關從業人員教導:
Thumbnail
肩頸痠痛是現代社會人常見的毛病,多半跟肩胛有關,要感受它的存在可以嘗試棒式(平板式)、滑輪下拉(划船🚣‍♀️)、日常手肘支撐方式;保養方式可以參考三個字與下班經濟學... 要怎麼改善?可以參考以下兩個影片,讓復健相關從業人員教導:
Thumbnail
當手舉高的時候發覺肩部疼痛、酸軟,甚至因此舉不高的時候, 你會下意識覺得自己得了什麼疾病呢? 是之前介紹過的五十肩、肩夾擠症候群,還是頸椎神經壓迫? 其實都有可能, 而今天要介紹的「旋轉肌腱炎」,雖然相比上面的疾病成因單純, 但因為這塊肌肉的重要地位,常常引發其他肩部問題導致處理起來並不簡單!
Thumbnail
當手舉高的時候發覺肩部疼痛、酸軟,甚至因此舉不高的時候, 你會下意識覺得自己得了什麼疾病呢? 是之前介紹過的五十肩、肩夾擠症候群,還是頸椎神經壓迫? 其實都有可能, 而今天要介紹的「旋轉肌腱炎」,雖然相比上面的疾病成因單純, 但因為這塊肌肉的重要地位,常常引發其他肩部問題導致處理起來並不簡單!
Thumbnail
痛點,通常不會是問題點。 肩頸痠的人,多數喜歡直接按摩脖子、斜方肌,甚至膏肓。但,有更效率的放鬆部位......
Thumbnail
痛點,通常不會是問題點。 肩頸痠的人,多數喜歡直接按摩脖子、斜方肌,甚至膏肓。但,有更效率的放鬆部位......
Thumbnail
在眾多退化關節疾病中,肩關節是與眾不同的存在,像最常見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或脊椎退化,都是以骨性病變作為症狀的始作俑者,雖然肩膀的退化也有相關的骨性病變,但初始引發症狀的往往是維持肩關節穩定的軟組織,像是常見的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炎)、肩旋轉袖肌腱破裂以及二頭肌腱發炎,都是以軟組織病灶為主,其中又以肩旋
Thumbnail
在眾多退化關節疾病中,肩關節是與眾不同的存在,像最常見的退化性膝關節炎或脊椎退化,都是以骨性病變作為症狀的始作俑者,雖然肩膀的退化也有相關的骨性病變,但初始引發症狀的往往是維持肩關節穩定的軟組織,像是常見的五十肩(沾黏性肩關節炎)、肩旋轉袖肌腱破裂以及二頭肌腱發炎,都是以軟組織病灶為主,其中又以肩旋
Thumbnail
一位中年阿姨,訴說著去年11月練瑜珈的時候,因為一個動作不小心拉傷了右邊肩膀。乖乖地看了醫生,做了復健也打了針,仍然感覺到疼痛。漸漸地,舉手的角度變少了,只能舉高到略高於肩水平位置,甚至發現扣內衣的動作做不太到了。 她來找我的時候,主要抱怨肩膀的問題,提拿包包的時候會更痛,晚上睡覺的時候,半夜都會刺
Thumbnail
一位中年阿姨,訴說著去年11月練瑜珈的時候,因為一個動作不小心拉傷了右邊肩膀。乖乖地看了醫生,做了復健也打了針,仍然感覺到疼痛。漸漸地,舉手的角度變少了,只能舉高到略高於肩水平位置,甚至發現扣內衣的動作做不太到了。 她來找我的時候,主要抱怨肩膀的問題,提拿包包的時候會更痛,晚上睡覺的時候,半夜都會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